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结果如何?竟间接促成了齐鲁息兵言和

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结果如何?竟间接促成了齐鲁息兵言和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550 更新时间:2024/1/26 23:40:46

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战役背景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长勺之战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春秋时期的鲁国据有今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历经鲁公伯禽、考公酋、炀公熙、幽公宰、魏公晞、厉公擢、献公具、真公濞,一直都是周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此时的鲁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其国力之强,使得国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从”。但是疆域和国力较之齐国,均处于相对的劣势。

齐国早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当时周武王为了酬谢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封建制度,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于营丘,国名为齐。因国君为姜姓吕氏,故又称为姜姓吕氏齐国,史称吕齐。太公东去就国,近邻的夷人莱侯率军与太公争夺营丘。太公至营丘后,因应当地风俗,简化礼节而修政。发展工商业,利用当地鱼盐之利,人口大增,使齐国成为大国。

战役起因

齐襄公于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年底被公孙无知暗杀,月余后(前685年春季)公孙无知亦被国人所杀。公子纠及公子小白各自从鲁国及莒国返国。小白先至即位,是为齐桓公

鲁庄公为护送公子纠回国,与齐军战于干时而大败,仅以身免。齐国随后计划再进攻鲁国。

战役经过

一鼓作气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人曹刿往见鲁庄公,询问其作战的理由。鲁庄公以平时用度与臣下分享及祭祀时不滥设祭品为理由,均未被曹刿接纳。鲁庄公随后称自己在司法方面尽量做到合情、公平,曹刿便认为鲁“可以一战”,并获鲁庄公批准随行督战。

同年齐军仗着兵强马壮,侵入鲁境。鲁庄公暂时避开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今莱芜苗山镇)。由于干时战争的胜利,鲍叔牙以下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汹涌的攻击。

鲁庄公见齐军攻击鲁军阵地,就要擂鼓下达应战的命令。曹刿劝阻说: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宜静以待”,不能出击。庄公遂令鲁军固守阵地,只令弓弩手射击,以稳住阵势。

齐军没有厮杀到对手,又冲不进鲁军阵地,反而受到鲁军弓弩猛射而无法前进,只得向后撤退。经过稍事休整,鲍叔牙又下令展开第二次攻击,曹刿劝庄公仍然不要出击,继续固守阵地。齐军攻势虽猛,但仍攻不进阵内,士气不免疲惫,再退回到原阵地。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声势浩大的第三次进攻,迅即出现于鲁军面前。曹刿看到这次齐军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随后鲁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追击齐军

鲁军战胜,庄公传令追击。曹刿认为齐乃大国,兵力素强,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败,很可能另有埋伏,阻止庄公下达追击令。他登轼而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庄公令下,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把齐军赶出国境,并射杀齐桓公子公子雍,洗涤干时之战所蒙受的耻辱,国势为之一振。

再次战胜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六月,齐国联合宋国再次进攻鲁国。鲁庄公与宋国战于乘丘,取得大胜。齐国军队随后撤退。次年五月,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但鲁国再次战胜。

齐国于前681年与鲁国在柯举行和会。终鲁庄公之世齐鲁关系相对和睦,齐仅于前675年联合宋、陈两国进攻鲁国西部。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揭秘:朱棣是元顺帝妃子所生还是高丽妃子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明朝,历史解密

    说起朱棣的生母,在《明实录》和《明史》等正史中都说朱棣乃是马皇后的儿子,但是作为藩王靖难唯一一个胜利者,更为了满足朱元璋所立下的《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原则,让自己成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之下合法的继承制,其曾下了将《明实录》等都一一销毁,而吴晗先生更是在《明成祖生母考》直接指出问题所在,那便

  • 汉成帝风流一生,为什么后宫生不出一个孩子?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成帝,汉朝,野史秘闻

    汉成帝能够当上皇帝,还要靠他的爷爷汉宣帝刘询。汉成帝小的时候,特别招刘询喜欢,还给他赐名刘骜,骜就是骏马的意思,并且经常把刘骜带在身边。刘骜从小夜很争气,一幅乖宝宝的样子,不仅热爱读书,还富有才情。汉元帝即位后,就立了刘骜为太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骜的母亲王皇后越来越不招汉元帝待见,同时也对刘骜

  • 盘点:历史上有哪些活到80岁以上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盘点:历史上有哪些活到80岁以上的皇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南朝梁开国皇帝,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字叔达,小字练儿。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548年,“侯景之乱”爆发,次年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享

  • 刘娥这样贤明的太后,民间艺术形象为何却十分不堪?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娥,艺术形象,文史百科

    宋朝章献明肃皇后,传说名叫刘娥,后世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是因为她垂帘听政十几年,却从未称帝,而且政绩斐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可是这样一个贤明的刘太后,她的民间艺术形象却十分不堪,是狸猫换太子的元凶,完全是一代奸妃。《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

  • 高平陵之变时,曹魏旧部为什么不敢反抗只有三千死士的司马懿?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平陵之变,汉朝,战史风云

    曹操进封魏王后,将司马懿封为太子中庶子,以辅佐曹丕。而曹丕在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人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曹叡去世前,托孤幼帝曹芳给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在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扫坟之际,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

  • 刘备临终前有说过“马谡不可大用”这句话吗?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刘备发动夷陵大战失败,壮志未酬,气恨交加去世。在临死前,他该有多少话要交代啊。可为什么别的话不说,却偏偏给诸葛亮说一句“马谡不可大用”的话,仿佛他已经预测到未来马谡会“失街亭”一样。难道刘备有这么神吗?当然了,“神话”是不可信的。刘备之所以在去世前,特别给诸葛亮交代这一句,我觉得,有四种可能。一、刘

  • 唐玄宗盛宠杨贵妃11年之久,为什么没有孩子呢?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玉环,唐朝,野史秘闻

    每个皇帝理论上拥有天下女人,都周旋于自己的后宫佳丽之间,无论怎么风流都是老套路,什么东宫失宠,西宫受宠,听着就腻味。人家李隆基所以出名就因为人家喜欢的女人身份特殊,爆的是冷门,所以一下就上热门榜了,这一热就是千年,颂歌献给唐玄宗,诗人老白灵感一现,【长恨歌】诞生了。其实大唐天子因为身上有鲜卑血统,思

  • 在关羽死后不久吕蒙也随之去世,他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吕蒙是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到了公元219年,在关羽发起襄樊之战的时候,吕蒙率领大军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

  • 是什么将戚夫人推向深渊的?她不争后位的话能否平安终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戚夫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戚夫人如果不曾争后位,她会平安终老吗?不能。因为即便戚夫人无心争后位,刘邦对她的宠爱,也会把她推向深渊。虽然古代的妃子们,为了得到恩宠往往会不择手段,但恩宠是福气,也会成为负担。戚夫人就背负上了恩宠的负担。吕雉无论背后的家族势力多

  • “赤壁之战”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是曹操主动撤的军?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赤壁之战,曹操,战史风云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战役,无论是战斗的精彩程度,还是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写下的赤壁诗句更是脍炙人口。至于后人为这场战争所费的笔墨和口舌,就更是数不胜数。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几乎将赤壁之战变成了展示诸葛亮个人才华的大舞台。诸葛亮被刻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