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揭莫斯科保卫战五大真相:领导干部带头逃跑

揭莫斯科保卫战五大真相:领导干部带头逃跑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79 更新时间:2024/1/16 15:26:05

70多年前的12月5日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转折点,苏联军队在坚守城池2个多月之后,开始转入大规模反击,彻底击碎法西斯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关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一直流传着各种或真或假的说法。不久前,俄《论据与事实》周刊刊,澄清关于莫斯科战役的五大真相。

真相之一:莫斯科城精心布防

一些历史着作称,斯大林对德军闪电进攻莫斯科缺乏足够的心理和实战上的准备,显得猝不及防。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二战结束后,苏联人民委员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回忆说:虽然斯大林当时确信德国人会攻入莫斯科城,但仍做好了严密布防、拖住敌人、等待西伯利亚援兵到来的打算。

1941年10月12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组建了20支契卡战斗小组,负责守卫克里姆林宫、白俄罗斯车站、猎品市场等重要目标。为了日后开展地下抵抗运动,还在莫斯科全城设立了59个秘密军火库,并事先在莫斯科大剧院、中央电报局大楼、“地铁”和“民族”宾馆内埋设了地雷。甚至连圣瓦西里大教堂内都设置了爆炸装置,因为有人推猜德军攻下莫斯科城后,希特勒很可能会乘兴巡游这一着名景点。有鉴于莫斯科城的精心布防,英国历史学家尼古拉斯·里德斯在1954年曾预言:如果德军士兵真的攻入莫斯科,等待他们的将是类似“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那样的人民战争。纳粹军队将被旷日持久的巷战耗得精疲力尽,最终来自远东的苏联援军赶到,德军将被迫投降,战争在1943年就提前结束了!

真相之二:领导干部带头溃逃

苏联官方拍摄二战影视作品显示,在德军逼近莫斯科之际,全城百姓同仇敌忾,无数志愿者加入战斗行动,自发起来保卫家园。但事实上,莫斯科保卫战初期,很多官员和百姓还是选择了弃城逃跑。

1941年10月16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关于疏散苏联首都居民”的决议。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莫斯科城很快就被拱手送给德国人了。城内很快便乱成一糟:地铁关闭,有轨电车停运。一些苏共官员们首先仓皇逃离出城。据史料记载,“第一天便有779名领导干部逃出首都,随身携带了价值2500万卢布的金钱和贵重物品,他们还动用了100辆轿车和货车运送家属。”看到领导们都逃离了,普通市民们也收拾细软,想办法出城。接连三天,出城的公路上人满为患。但到了10月20日,莫斯科城进入被围困状态之后,人员大量外逃现象不复存在。

真相之三:德军无法望见克宫

大家普遍认为,当时德军在距离莫斯科城32公里处进攻受阻,不过已经成功拿下莫斯科近郊、毗邻洛布尼亚的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有传闻说,当时德军将军们登上钟楼,拿望远镜远眺克里姆林宫。应该说,这个传闻听起来极具可信度。可实际情况虽,只有在睛空万里的夏天方能从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远眺克宫,在飘雪的冬季根本办不到。

1941年12月2日,驻柏林的美国记者威廉·希列尔曾煞有其事地报道说:据他了解,当天德军第258师所属侦察营攻入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镇,并从那里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克里姆林宫塔楼。这个说法也不太靠谱,从希姆基也是无法远眺克宫的。更况当天德军第258师并未参与围攻莫斯科的战斗,德军档案库里也没有找到该师攻占希姆基的证明材料。

2

真相之四:那个冬天不太

德军第2坦克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曾将兵败莫斯科城归咎于俄罗斯的严冬。他说,如果不是严寒的阻遏,德国人11月份就在克宫里饮酒庆功了。由于冰雪天气,德军坦克深陷雪地、大炮也因燃油被冻无法开动,攻击力大打折扣。但事实情况究竟如何呢?1941年11月4日莫斯科近郊的最低气温只有零下7度(此前10月份还多次下过雨,造成道路泥泞),而11月8日的最低温度是零度。虽然11月11至13日气温曾骤降至零下15度,但很快就回暖至零下3度,这样的天气很难被称之为“严寒”。真正严寒(零下40度)的降临是在12月5日苏联红军转入反攻之际。也就是说,严冬气候只是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之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却是在并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

真相之五:死命令难阻德军溃败

博罗季诺之战是莫斯科战役中一场关键战斗。一些着作将这场战斗描述得非惨烈。事实情况却是,驻守博罗季诺的德军是一帮乌合之众,在苏联红军的凌厉攻势之下很快便败下阵来。

1942年1月21日,俄罗斯人与法国人时隔130年之后在博罗季诺战场再次相遇(编注:1812年夏,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在博罗季诺曾与俄军进行过一次恶战)。这些法国士兵其实是德军的法籍雇佣军,共计2452人。他们的任务是守住博罗季诺,阻止住苏联红军的进攻。德军元帅冯·克鲁格在雇佣军们做战前动员时说:“要像拿破仑那样英勇战斗!”事实上,这支雇佣军根本不经打,几天内便被彻底击溃:一半士兵阵亡,数百人被俘,者带着冻伤被遣送后方。

其实,早在1941年12月16日,惊讶于德军溃逃的希特勒曾发布一道类似斯大林当年签署的死命令:“不许后退!”,“坚守阵地至最后一名士兵战死”,并威胁称如果溃逃,将枪毙负领导责任的师长。第4集团军参谋长布鲁门特里特在《致命决策》一书中写道:“希特勒已经意识到,部队在雪地上的撤退将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我们的军队将重蹈拿破仑军队的覆辙。”结果不出希特勒所料:仅仅3年半之后,苏联红军便攻入了柏林……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吕布为什么最后迅速兵败身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为什么最后迅速兵败身亡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吕布这个人在三国早期名声大,武艺高强,曾经两次拥有一州,可以说是兵强地广。吕布先后拥有两州,即兖州和徐州。吕布得兖州是捡了一个便宜。当时曹操带着大部分人马去打徐州,家里留下的人马不算太多,留守的人员当中就有人动起了心思。张邈是陈留太守

  • 杨玉环两次被唐玄宗赶出宫,背后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玉环,唐朝,野史秘闻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此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后来嫁给了还是皇子的唐玄宗。唐玄宗对她极为宠爱,为了立她为皇后不惜将前皇后废位,不过因为大臣们担心武氏一族篡权的历史将会重演,所以极力反对,就这样皇帝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但是皇帝将她封妃之后,却下令让后宫中对她行皇后的礼节。737年,武惠妃病逝。皇帝悲

  • 早年间刘备为何能在各个诸侯间游刃有余?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刘备,即汉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末年,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与公孙瓒成为同学。不过,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刘备因为自身实力有限,所以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值得注意的是

  • 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要多少年纂修一次玉牒?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玉牒,清朝,文史百科

    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文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尊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皇族的族谱称作“玉牒”。

  • 为何相对弱小的蜀国会北伐攻打强大的魏国呢?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诸葛亮五次北伐和陆逊四次北伐,谁取得的战果更大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对于夷陵之战来说,可谓蜀汉和东吴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了。虽然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元气大伤

  • 日本人想拉拢李鸿章,他却这样回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鸿章,清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朝是离咱们年代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经历了康雍乾的盛世之后,从嘉庆皇帝开始,其实清朝的统治以及大清国的各方面的文化经济,已经走了下坡路,到了晚清的时候,清朝统治内忧外患,在慈禧的统治下,可以说岌岌可危,在慈禧执掌中国的近半个世纪中,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而这些不平等的条约都是李鸿章

  • 明朝34个开国功臣,只有四人活下来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明朝,野史秘闻

    1、真实情况近年来,流传着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说法,其中最耸人听闻的是明朝34个开国功臣中,只有四人没被朱元璋所杀。整件事情说起来有鼻子有眼,甚至还能罗列出一连串真实可查的名单,那么,这件事真实度如何?今天咱们便来聊一聊,这位史上被黑得最惨,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究竟是否对功臣如此无情。关于朱元璋杀

  • 康熙遗诏的出现,证明了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清朝,风云人物

    名不正言不顺,雍正也要能当上皇帝才行,哪怕隆科多支持他,也要丰台大营不反对。八爷党实力远大于雍正,如果真的传位给十四,老八会拼死把雍正斗垮,毕竟一个只会带兵打仗的莽夫,政治手腕远远比不上雍正。十四登基老八很容易把他架空,毕竟多尔衮和豪格的事才过了几十年,十四和豪格差不错甚至还不如豪格。给过去的事情去

  • 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的纷争,为何却没将燕云十六州收回?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匡胤,燕云十六州,文史百科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建立大宋朝,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但为何迟迟没有把中原抵御匈奴骑兵的重要屏障燕云十六州收回。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燕云十六州

  • 五代的胡柳陂之战是怎么回事?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在历史上,有很多战役的胜败都仅仅是在那么一瞬间。一个决策,可能导致全局获胜也可能失败,当然也可能先败后胜,或者先胜后败。五代梁晋争霸时代的胡柳陂之战就是这样的一场大战,虽然它并没有对两国大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其中跌宕起伏却令人叹为观止——原来还有这样莫名其妙的打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