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从“手电筒”到“火把”,雅克-25/28简史(上)

从“手电筒”到“火把”,雅克-25/28简史(上)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40 更新时间:2024/1/23 15:00:07

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创办的雅克设计局在二战中以设计优秀的活塞动力战斗机而闻名,战后雅克设计了几种衍生自活塞式设计的喷气式战斗机,虽然服役时间都很短,却使苏联飞行员获得了操作喷气式战斗机的经验。

虽说雅克设计局在战后很快就把重心转了客机设计,但设计局推出的一系列双发喷气式作战飞机仍在战中为红色空军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就是雅克-25/28,不仅服役数量多,而且用途广泛,有截击机、侦察机、轰炸机、电子战机等各种改型。

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

外形独特的雅克-28P“火把”截击机

雅克-25的起源

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米格-9雅克-15)服役后,苏联空军就紧锣密鼓地推进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成果最突出的就是在朝鲜战争中一战成名的米格-15。但很少有人知道,苏联空军也在平行发展一种双发双座,装备雷达的夜间/全天候喷气式截击机,并在1949年初颁布了规格要求。米格设计局提交的方案是I-320,拉沃奇金设计局提交的是拉-200方案。

这两个方案有些相似,都是后掠中单翼布局,都具有前三点式起落架和两台克里莫夫RD-45/VK-1离心式涡喷发动机(技术来自英国罗罗的“尼恩”发动机),而且发动机都是一前一后串联布置在机身内,尾喷管一个在机腹下方一个在机尾。两者都采用并列双座布局,容纳飞行员和雷达操作员,两种飞机的早期型安装一台“钍”雷达,后期将换装更先进的“鹞”雷达。两机都采用机头进气方式,I-320的雷达罩在进气口上方,第一架拉-200原型机的雷达罩在进气口中心,第二架原型机也移到了上方。

长相貌似咸鱼的I-320原型机

不甘示弱的拉-200原型机

第二架拉-200原型机也把雷达罩放在了进气口上方

由于“尼恩”发动机直径太大,发动机就只能一前一后布置

由于这两种飞机采用了相同的发动机和系统,所以外形相近也就不奇怪了。I-320的翼展为14.2米,全机长15.77米,正起飞重量10725千克。拉-200翼展12.92米,全机长16.59米,正常起飞重量10375千克。两者都具有高亚音速飞行能力,航程都是约1200公里。

这两架飞机也都是无可争议地丑,虽说苏联人奉行实用主义并不挑剔产品外观,但它们还是挑战了许多人的底线。两架飞机在1950-51年间展开了国家试飞,但由于“钍”/“鹞”雷达存在的问题以及苏联空军大大提高了航程要求而双双落马。

冷眼旁观的雅克设计局认为自己能通过使用全新的米库林AM-5轴流式涡喷发动机和RP-6“猎鹰”雷达来满足空军的要求,于是提交了一种双发双座远程夜间/全天候截击机方案,被苏联空军一眼看中后在1951年8月获得了研制命令。方案的设计局编号是雅克-120,平行研制的还有一种雅克-125战术照相侦察原型机。作为后备计划,苏联空军指示拉沃奇金设计局开始研制安装“猎鹰”雷达的拉-200B。

RP-6“猎鹰”雷达

1952年6月19日,设计局试飞员V·M·沃尔科夫驾驶雅克-120原型机完成首飞。雅克设计局共制造了7架雅克-120原型机,其中6架用于试飞,1架是静力测试机身。雅克-120的试飞进展顺利,在1953年末完成了国家测试被批准量产,正式编号雅克-25(顺便说一句,雅克设计局在1947年设计的一种单发喷气式战斗机也叫雅克-25,不过没有投产)。1955年,雅克-25进入苏联国土防空军服役。

但由于“猎鹰”雷达研制的拖延,早期雅克-25安装的是探测距离较短的RP-1“祖母绿”雷达,导致后来安装“猎鹰”雷达的飞机被叫做雅克-25M。1955年7月,雅克-25在图什诺航展上首次公开露面,获得了“手电筒”的北约代号,后续雅克-25M的北约代号则是“手电筒-A”。

RP-1“祖母绿”雷达(米格-17P)

第一架雅克-120原型机,注意机翼是单翼刀

在1955年5月胜利日阅兵上飞过的5架雅克-25,都是安装RP-1“祖母绿”雷达的早期型号

安装“猎鹰”雷达的雅克-25M

这就是最初的雅克-25

雅克-120原型机/雅克-120M原型机(换装加力涡喷发动机)/雅克-25/雅克-25M侧面图对比

至于拉-200B,该机甚至比拉-200更丑陋。由于巨大的雷达罩占据了机头进气口的全部空间,为此不得不环绕机头开了三个进气口。拉-200B的性能也远不及雅克-25,最后原型机被作为航空电子设备的测试平台。

丑陋的拉-200B

解析“手电筒”

雅克-25采用与I-320和拉-200截然不同的设计布局,为了不占用机身的宝贵空间,AM-5A发动机被安装在两侧后掠机翼的吊舱中,并采用少见的自行车式起落架。该机的圆形机鼻容纳了巨大了“猎鹰”雷达,后面就是串联双座座舱。

标签: 雅克-25/28

更多文章

  • “泥地老母鸡”进化论——F-15E“攻击鹰”的过去和现在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F-15E

    理查德·克兰德尔在F-111战斗轰炸机上开始了自己的飞行生涯,他在“沙漠风暴”中驾驶美国空军当时最先进战斗机轰炸机F-15E“攻击鹰”参战。海湾战争爆发时,沙特皇家空军的主力已经是F-15C/D“鹰”式战斗机了,王

  • AD1756-AD1763七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1756年至1763年这七年时间,欧洲各强国展开的这起战争损失惨重,死亡人数约90万至140万左右。那么对于最大赢家的英国来说,七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有哪些呢?七年战争大家都知道战争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英国作为最大赢家,“利”自然是不少的。英国和法国在17

  • 库尔斯克会战伤亡 库尔斯克会战交战双方及兵力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伤亡二战期间,为了重夺战略主动权,德军和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爆发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为了争取战略胜利,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兵器,史称库尔斯克会战。其进攻规模之大,对攻火力之强,以致库尔斯克会战伤亡人数多达130万。库尔斯克会战画像这次会战中,德军士兵素质和武器配备的水平都高于苏联,重

  • 美西战争的结果如何 美西战争西班牙为什么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是美国想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其中包括古巴和菲律宾等。这场战争明显表现出了当时美国和西班牙的实力的悬殊。美西战争的结果如何12月10日,双方于巴黎签订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

  • 日俄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 千岛群岛与日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因为俄国是世界强国,所以当时很多人并不觉得日本能够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再加上当时并没有亚洲小国打赢欧洲大国的先例,因此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并不被看好。所以日俄战争的胜利对日本而言相当重要日俄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还要从战争开始的时候说起,甲午战争是西方国家第一次

  • 日俄战争双方指挥官 日俄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中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俄国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鉴于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日俄战争双方指挥官(日)大山岩、黑木为桢(俄)马卡洛夫、库罗帕特金日俄战争日军指挥官分别是大山岩和黒木为桢,这两个人在日本也是十分有名气的。大山岩在日本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

  • 日俄战争双方兵力对比 日俄战争双方作战计划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日本国内的进步人士也曾开展过反对日本统治集团侵略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但是他们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战争的爆发。于是,日俄战争已不可避免。日俄战争双方兵力对比首先从俄国陆军上来说,在战争开始之前俄国的人口达到了一亿四千多万,其中有有一百五十万左右是俄国陆军,另外,俄国后备的兵力也在三百七十万以上。当

  • 美墨战争墨西哥割让了多少土地 美墨战争美国为何不全占完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美墨战争

    美墨战争美墨战争的结果使美国获得了西南部广阔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推动了西进运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大国的布局。那么美墨战争中墨西哥割让了多少土地给美国?美墨战争墨西哥割让了多少土地根据资料显示,墨西哥战败之后将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以及上加利福尼亚几个州割让给美国。美国在得到这几个大州之后,国家领土迅

  • 美墨战争双方兵力 美墨战争伤亡情况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美墨战争

    美墨战争美墨战争对美国国内政治特别是围绕奴隶制的争论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场奴隶制限制反限制的斗争激化情况下,终于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美墨战争双方兵力美利坚联邦59000人墨西哥34000 - 60000人美墨战争伤亡情况如何?美利坚联邦13283人墨西哥16000人美国通过这场规模不算很大的战

  • 美墨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 如何评价美墨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美墨战争

    美墨战争美墨战争是美国与墨西哥之间于1846年至1848年爆发的一场战争,最终墨西哥丧失了大半国土,元气大伤,美国从此获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美墨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英语:TreatyofGuadalupeHidalgo,西班牙语:TratadodeGuadalupeHida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