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文人不会打仗?北宋能征善战的文官多的是

文人不会打仗?北宋能征善战的文官多的是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17 更新时间:2023/12/17 13:37:31

唐末五代武人专政、叛乱频仍,殷鉴不远,北宋历代皇帝和文臣都或多或少猜忌防范武将,部分文官甚至奉“重文轻武”为祖宗家法。名将狄青的遭遇是北宋文武关系的一个缩影。狄青战功赫赫,官拜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位极人臣,却被文官蔑称为“赤枢”。为官期间,狄青小心谨慎,还是因为捕风捉影的谣言遭到文官集团攻击,被贬离京、病死地方。北宋文臣武将之间都是这样截然对立,界限分明吗?并没那么简单。

狄青(1008-1057年)

中前期文官参与军政:范仲淹为代表

担任边区统帅、领兵作战本是武将职责所在。太祖太宗两朝,除了少数个例,基本由武将主导地方军务。比起宋太祖,太宗更加防范功高善战的武将,多用谨慎平庸之辈为主帅,并滥用监军和外戚,这是太宗时期对辽作战多次重大失败的原因之一,名将郭进和杨业之死就与监军有莫大关系。

真宗当政时,有文臣提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儒帅的传统,“出将入相”并不罕见。文人统兵不会像武将那样骄纵跋扈,拥兵自重,文人指挥作战多有方略智谋,而武将仅凭一夫之勇。宋真宗时期,确实出现了一些知名的文将,比如工部侍郎钱若水因行军部署出色,改任武官。真宗一朝,文官参与军事虽然比前两朝要多,但不普及亦缺乏代表性。

具有重要意义的文臣主管兵事发生在仁宗朝。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夏冲突渐起。三川口、好水川两次战役宋军大败之后,宋仁宗任命范仲淹等四人分别总领(与西夏接壤的)陕西四路的军政和民政大权。范仲淹等人的官职都有经略安抚使和都部署这两个职位。此次任命是“宋代文臣统兵普遍化的分水岭”,经略安抚使(或安抚使、经略使等)成为文臣担任边区主帅的体制官职,曾经属于武将官职的都部署也基本由文官担任。

三川口之战(1040年)

1042年定川寨之战宋军惨败,葛怀敏与部将等15人战死,损失9400人。对夏战争前三次重大战役皆败,死伤数万人,这固然有偶然因素,也表明宋军整体战略出了问题。

对于宋夏战争,范仲淹颇具远见卓识。他认为西北宋军数量多,但兵力分散战斗力不强,不应急于和夏军会战。相反,宋军应在要害之地筑城修寨,招降藩部以削弱西夏补充宋军,整顿军备训练士兵,用浅攻长期骚扰打击西夏。范仲淹因戍边有功,擢升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1044年北宋与西夏议和,宋夏战争告一段落,范仲淹的很多举措和构想尚未充分发挥威力,但仁宗朝之后对夏作战的策略吸收了范仲淹的军事思想。

北宋与西夏邻近的西北诸路

范仲淹的另一贡献是发现提拔将才,狄青和种世衡都在范仲淹任职西北时崭露头角。狄青平最重要的功绩是平定侬智高叛乱,种世衡则是”种世将门“的开创者,其子弟后代在对夏作战中屡立战功,在北宋末年的宋金战争中仍是关键角色。

范仲淹等担任边区军事统帅,但不愿文转武职,尽管武职的俸禄一般远比同级文职高,这是他们有自知之明。这些文臣自认为的优势是谋划经营,镇守后方,并节制武将,领兵作战、亲冒矢石非其所愿,更非其所长。一个没有明说的原因或许是范仲淹等人更认同文人身份,轻视武人。

范仲淹(989-1052年)

文转武职的典型:种氏将门

自真宗朝始,有志于边疆建功的文人文官开始进入行武,转为武职。武将较高的俸禄和较刺激的军旅生涯或许也是某些不得志文人转投军旅的初衷。据相关研究,真宗朝文换武职者至少约28位。仁宗朝更多,至少有47人,包括范仲淹等极短暂换武又转回文官,和最终以文职致仕的12人。

标签: 文人不会打仗北宋能征善战文官多的唐末五代

更多文章

  • 他勇武可比吕布 刘备为什么不用?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勇武,可比,吕布,刘备,为什么,不用,马超,三国,名将,三国

    马超是三国名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说他勇武不在吕布之下。曹操曾与马超的凉州军鏖战数年、颇受挫折,以致他说出“马超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这样一个将才投奔求贤若渴的刘备,却被闲置弃用,为什么?这与马超的凉州羌胡背景有很大关系。凉州羌人、武将与董卓之乱凉州,又称西凉,以今甘肃为主体,包括陕西、宁

  • 玉璧围城: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玉璧,围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

    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戍边北方六镇的鲜卑将士和族人,不满北魏汉化后自身日益没落边缘,遂联合发动起义,北魏境内各族军民纷纷起兵响应。东西魏北方争霸在这场大叛乱之中,六镇之怀朔镇出身的高欢趁势崛起,将起义的二十多万兵民收为己用。534年,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东魏正式建立。次年,出身六镇之武川镇的宇文泰,拥

  • 袁绍输给曹操 并不是因为官渡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袁绍,输给,曹操,并不,是因为,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公元200年的官渡大战,袁绍大败于曹操。此后,袁绍一蹶不振,其子袁谭和袁尚的势力最终也为曹操荡平。为什么实力首屈一指的袁绍集团会彻底覆灭?官渡战败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袁绍麾下不同地域士人间的长期斗争倾轧才是深层原因。袁氏的河南与河北谋臣袁绍手下谋臣武将主要来自两大地域。一派是与袁绍同属河南的士人,

  • 开创隋唐盛世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那么牛吗?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开创,隋唐,盛世,八柱,十二,大将军,那么,牛吗,魏晋,南北

    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分裂动荡后,隋朝重建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唐朝在此基础上,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繁华盛世。打下隋唐天下的核心成员多是西魏、北周延续下来的关陇贵族,其中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李渊都是西魏确立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后代。八柱国体制十六国后燕时就有柱国大将军 ,到北魏末年,这个官职已位在丞相之上

  • 藩镇节度使搞垮了唐朝 他们自己就好过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藩镇,节度使,垮了,唐朝,他们,自己,好过,年的,话题,电影

    今年的话题电影《刺客聂隐娘》以旁白交待,魏博是唐朝最强的藩镇。众所周知,藩镇割据是唐朝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魏博镇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藩镇对抗朝廷的核心武装是什么样的?藩镇节度使与其军队的关系又如何?持续七年的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权威衰落,藩镇坐大,尤以安史降将控制的魏博、成德和幽州三镇(时称河

  • 李自成大军逼近 崇祯为何秘密收葬魏忠贤遗骸?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自成,自成,大军,逼近,崇祯,为何,秘密,收葬,魏忠贤,遗

    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他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然而,十七年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每次读史至此,笔者总要惊讶一

  • 冷兵器时代如何制胜 兵种比武器更重要?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冷兵器,时代,如何,制胜,兵种,武器,重要,公元前,53年

    公元前53年,美索不达米亚广袤平坦的沙漠上,炎炎烈日下没有一丝风。突然间帕提亚弓骑兵如潮水般涌来,漫天箭矢射向罗马军团,箭矢穿透罗马人的木质盾牌,步兵损失惨重,统帅克拉苏的心在滴血。卡莱战役(帕提亚轻骑兵)公元552年,亚平宁半岛中部的一个狭窄平原上,曾灭掉西罗马帝国的东哥特重骑兵发起凶猛冲锋,拜占

  • 朝廷剿灭不了的叛贼 最后竟栽在一个卖油郎手里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朝廷,剿灭,了的,叛贼,最后,竟栽,一个,卖油,手里,明朝

    明朝时,宁夏是九边重镇之一,地理位置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因宁夏西接甘肃,东接河套,北接蒙古,且地处边陲,少数民族居多,不便于管理和统治,故明廷采取 “以夷制夷”的策略,招纳蒙古降卒委以军职,以镇压当地少数民族。哱拜就是其中一位投降明廷的蒙古兀良哈部人。哱拜(1526年—1592年),嘉靖年间投降明

  • 皇帝举办头鱼宴命他跳舞助兴 他气得起兵造反了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帝,举办,头鱼,宴命,跳舞,助兴,气得,起兵,造反,这几天

    这几天,查干湖的“头鱼”捕捞很火爆,一条特大号的鱼王据说拍卖到了78万!想起来,真是馋死个人。说起“头鱼”,历史悠久。史料记载,至少从辽代就有捕捞头鱼的习俗。当然,此头鱼非捕捞的第一条鱼,而是第一网鱼。每年开春不久,便是辽国一年一度的头鱼盛会。打上鱼来后,辽国皇帝往往会举办“头鱼宴”,一则让妃嫔、臣

  • 关山冷月:大唐陌刀之绝代传奇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山,冷月,大唐,陌刀,绝代,传奇,公元,757年,9月,长

    公元757年9月,长安城西南的香积寺以北,贼将李归仁以精锐骑兵发起强悍冲锋,大唐军队陷入混乱,危在旦夕。关键时刻,身高2.1米的唐前军主将李嗣业脱上衣、执陌刀,奋力突前,杀敌数十骑,唐军“阵容方驻”。李嗣业抓住战机,率领陌刀手“如墙而进”,所向披靡。陌刀长约3米,刀柄和刀刃分别是1.5米,重约33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