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AD1945年莱茵河战役过程及结局

AD1945年莱茵河战役过程及结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141 更新时间:2024/2/2 9:56:18

战役过程

陷入绝境的科尔马

当盟军正在争论的时候,美第十二和第二十一军群几乎还挥兵不动,只是在清除阿登地区的残敌,清点伤亡人数并准备下一个战役。由法第一军和美第七军组成的第六军群在南方很远的地方正同准备重新进攻施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平原的德军激烈交战。

1945年1月25日成立的德维斯杜拉集团军群〔下辖德第二、第九集团军〕的总司令,党卫军首领希姆莱发动了名为“北风”的行动,夺取了萨关并把帕奇将军的美第七军组成了两半。使美第七军陷入了困境,被迫在一月拉长战线以弥补由于巴顿北上阿登而造成的缺口。当德军开始进攻时,美第七军只能以七个师在九十英里长的防线上来抵抗德军八个师的进攻〔包括德第二十一装甲师和一个党卫装甲师〕。盟军总指挥部只好命令战略退却,放弃施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平原,等待美第六军群到来后以优势兵力展开发击。但法第一军的朱安和塔西尼将军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在任条件下不能把刚解放的法国领土拱手让给德军,并殷切希望戴高乐将军能够支持他们。

在1月2日和3日晚上,塔西尼将军调遣第三阿尔及利亚师来守卫施特拉斯堡。6日,德第十九集团军从莱茵河西岸稳固的阵地科尔马桥头堡突然发起进攻,在艾尔斯坦·海茨地区施特拉斯堡推进十三英里。在施特拉斯保周围的血腥战斗持续了两个星期。德军一次次的猛攻都被粉碎。这证明了法军是要死守该地而不退却;希姆莱在距莱茵河稍远地区已无力组织任何进攻。到1月26日,德军终于认识到夺回施特拉斯堡是不可能的。这使得德第十九集团军的司令魏茨将军被撤职,成了上司的替罪羊。而忠心耿耿的希姆莱的灾难性失败,促使帝国元首不得不亲自来指挥具有决定性的维斯杜拉集团军群。

施特拉斯堡战役的稍后几天,法军传达了塔西尼将军1月15日发布的书面命令,号召全军:“一个德军都别放过……完好地解放科尔马……紧紧扼住莱茵河沿岸德军的补给线……”为了使法军扼信科尔马这块孤地,盟军最高指挥部给法军增派了大量援兵:除了美第三师、美第二十八师和美第十二装甲师,再加从施特垃斯堡南下的法第二装甲师以及坚守在施特拉斯堡的第三阿尔及利亚师,不来参加科尔马战役外。塔西尼将军麾下实际上已有十一个师,并全都向科尔马集结。与塔西尼将军争锋相对的是德第十九集团军的七个师,他们的桥头堡防线在莱茵河西岸已延伸至一百多英里。这七个师的编至名不符实,每个师只有四千五百至七千人,并且严重缺乏弹药。但德军的装甲部队则不容忽视,借助威力强大的八十八毫米反坦克炮,他们的炮兵仍然具有相当的威慑力量。天气也适宜于以静制动的防御先是下雪,然后溶化,盟军被近在严寒中艰苦的行进,同时还得穿越沼泽似的遍地泥泞。

从1月20日总攻开始,一直到1月27日美三师抵达科尔运河,这段时间内的进攻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速度最慢,条件最苦的战役之一。德军总司令部授权新上任的德第十九集团军司令拉斯普将军将受重创的部队撤过莱茵河,但是,刚得到美第七十五师和第二十一军〔军长为米尔伯恩将军,现任参加科尔马战役的美军总指挥〕增援的法第一军,已开始占领科尔马并对陷于困境的德军实施包围。2月5日,法军和美军会合,德第十九集团军四分之一以上的德军被装入口袋。2月9日德第十九集团军逃过莱茵河,留下二万二千名俘虏,八十门火炮和七十辆坦克。不过,尽管四分之一以上的德军被俘,拉斯普将军还是设法把一千五百门火炮、六十辆运兵车、坦克以及七千辆其它机动车辆带回了德国,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功劳。

二月攻势

随着科尔马障碍的清除,施特拉斯堡这个盟军手上的热土豆被安全地从德军的火炉里拿出,甚至对艾森豪威尔来说,盟军的战线也是整齐得不能再整齐了。下一步就是从齐格菲防线向莱茵河及其更远地区大踏步前进了。尽管德军的防线的许多地方已被盟军分割,但在1945年2月初盟军沿德国边界〔从此到南〕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方向大量集结军队时,仍然有广阔的德军防线实实存在。仅仅在亚琛附近,德军的“西部防墙”才被撕了个“大口子”。

1945年2月8日拂晓,天还没亮,北部的进攻就开始了,加拿大第一军的一千四百门火炮怒吼起来。品尝着摧枯拉朽炮弹滋味的是德第八十四师,德H集团军群〔一九四四年九月组建,所辖主要为德第一伞兵师〕司令冯·布拉斯维茨将军曾不止一次向德第八十四师保证,一般来说,特别是对号称行事谨慎的蒙哥马利来说,盟军不会那么鲁莽,竟然在这一带发起进攻。冯·布拉斯维茨和德军最高统帅部直至希特勒本人,都确信蒙哥马利肯定不会穿过一边是洪水,一边是德国森林的沼泽地展开攻势。上午十点半,在靠近德国一荷兰边界的马斯河和沃尔河之间仅七英里的战线上,经扩编的英第三十军发起了进攻,这下证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大错特错。英第三十军第一轮进攻就投入了五个师,留下包括禁卫装甲师在内的两个师做预备队。当天晚上,德军已有一千三百人被俘,战线也将要崩溃。

经过数天残酷的血腥战斗,到2月13日,加拿大第一军已逼近克莱沃。在克莱沃,当增援加拿大第一军的英第五十二师和英第十一装甲师到达时,德第一伞兵师司令施勒姆将军面盟军增大压力也相应加强了抵抗力量。他从南面抽调了两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以此来平衡双方力量。距突击地点十五英里外,盟军的前进几乎停滞。当美军在滩头堡以西进攻以前,英第二军在卡昂己死死拖住了德军的增援部队,蒙哥马利又一次玩起了在诺曼底致胜的那张牌。通过迫使德第一伞兵师和加拿大第一军交战,这样他就减少了实施“手榴弹行动”时的障碍。

所谓的“手榴弹行动”,就是美第九军渡过鲁尔河向迪塞尔多夫地区的莱茵河推进。由于德军撤退时工兵打开了鲁尔河大坝的闸门,致使埃菲尔地区洪水泛滥,“手榴弹行动”只好从原定的2月10日推迟到23日。22日,作为此次行动的前奏盟军的空军开始对德军的交通网进行大规模轰炸,以削减德军物资供给和增援部队的力量,并给德军的指挥机构已经存在的混乱雪上加霜。

手榴弹行动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美军的炮兵就开始对鲁尔河沿岸的德第十五集团军的阵地实施炮击。很快,迪伦和于利希即被攻克。接着,美军不顾前去增援德第一伞兵师的德军的不断聚集,继续向前推进,于2月27日抵达艾尔克林兹附近,3月1日逼进雷德。在美第九军左翼,英第十六军以相同速度向鲁尔蒙特和芬洛推进。右翼英第十九军抵达诺伊斯,就在迪塞尔多夫的莱茵河对面。德第一伞兵师面临巨大压力,德军最高统帅部只好命令德第一伞兵师撤过莱茵河。在撤退途中德第一伞兵师掌握着很出色的撤退技巧,其后卫部队在克桑滕和莱茵斯堡成功地阻击了盟军,当撤过河后并让工兵炸毁了桥梁。

美第九军和加拿大第一军各自从南北方面相向推进,在韦瑟尔会师,把莱茵河战线连成一片。从2月8日起,在美第二十一军群战区内,德军已有五万三千人被俘,但同时英军和加拿大军也付出了伤亡一万五千五百人的代价。

雷马根鲁登道夫铁桥全貌

到3月6日,美第六军攻占科隆,从而在荷兰的涅米根到科隆之间一百多英里的区域形成了盟军首尾呼应的连续战线。科隆以南,德第五装甲集团军面对的是美第一和第三军,后者正快速突破德军阵地。当攻占科隆以后,美军没有满足已有的胜利。击溃德第五装甲集团军后,如果继续穷追猛打,很可能在德军休整前就将它们包围。目前这是可行的。3月7日,美第七军从科隆出发向波恩发起进攻,美第三军,则去夺取艾尔河上的桥梁。当天中午,美第七装甲师〔隶属美第三军〕的B战斗团听到一个奋人心的消息:雷马根地区莱茵河上的鲁登道夫铁桥还未被德军炸毁。要完整地夺取该桥,这可是天赐良机。因此,美第七装甲师向雷马根扑去。下午,当美第七装甲师准备过桥时,对面的德军正要引爆炸桥,但未能成功,这样美第七装甲师成功的渡过了莱茵河,并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

桥头碉堡扼守大桥两侧

此时,希特勒怒火中烧,开始对鲁登道夫铁桥实施轰炸,用火炮猛击,还从波恩调来德第十一装甲师及五一二独立重驱逐坦克营〔恩斯特和奥托·卡利欧斯指挥〕的“猎虎”,甚至动用了V-2火箭。直到3月17日,该桥才被炸毁。但美军包括一个装甲师在内的六个师已在河东岸站稳了脚根。德第十一甲师和五一二重驱逐坦克营一直未能扭转战局,而原因是几乎没燃料,无法抵抗!

美第七装甲师过铁桥靠南一些,巴顿的美第三军由于已抽出三个师编进了美第一军,只剩下十二个师〔其中三个是装甲师〕。到2月底,这些部队已基本肃清了齐格菲防线中心地带的德军,并向萨尔堡发起进攻。守卫萨尔堡的德第七集团军,十分顽强地抵抗,3月1日,终因供给不足而崩溃。两天后,即3月3日,美第五师抵达萨尔堡,这使美第四师能够猛扑波恩。三天后,美第四师已抵达科希伦茨附近的莱茵河边。3月14日,美第七军的第四和第二十一装甲师从特雷斯被派往莱茵河战线。在四十八小时内,美第四装甲师只前进了三十二英里,因为美第四装甲师与正面的德第二装甲师打得难解难分。直到盖飞将军的军队增援,才使问题得以解决。至21日,美第四装甲师攻占了沃尔姆斯,美第九十师攻占美因茨,美第二十军继续向前推进,向路德维希港扑去。

南翼的美第七军与德第一集团军的战斗十分艰难。从3月15日进攻开始到3月19日,美军进展缓慢,美第三军在突破“西部防墙”防守十分坚固的地段时也遇到了困难。至二十四日美第七军才击溃德第一集团军,攻占了兰多。从3月22日晚到23日清晨,美第三军已在奥本海姆附近渡过了莱茵河,五千名美军已踏上莱茵河东岸。而蒙哥马利的军队就在其身后不远外,但当他军队过河时已是步其后尘了。

英军渡过莱茵河当凯塞元帅担任德军西线总司令部〔下辖B、G、H集团军群和第五装甲集团军〕新任司令时,美军在莱茵河东岸的雷马根已建立了相当紧固的桥墩头堡,但英第二十一军群〔从北到南依次由加拿大第一军、英第二军和美第九军组成〕还在西岸。英军为准备渡河做了长时间的工作,这对不拘小节的美国人来说显然太繁琐了。三月下旬,一切准备就绪,一支英军皇家特混舰队从安特卫普经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运河,把四十五艘陆艇和一批“野牛”两栖坦克到运到二十英里长的英第二十一军群战线上的十个渡河点。从3月20日到22日,英担家空军和美第八、第九航空队出动了一万六千架次战机,对进攻地带及其远方补给线进行猛烈轰炸,投弹几乎达五万吨。从3月21日清晨到23日黄昏,莱茵河西岸长达七十五英里的堤岸上浓烟密布,借此来掩护盟军部队的调动和做最后的渡河准备。

战争结果

3月23日到24日夜,英第二十一军群的三千门火炮向河对岸的德军阵地实施了猛击,同时第十五和第五十一师以及美第三十和第七十九师乘“野牛”两栖坦克开始渡河。25日拂晓,英第二十一军群已在河东岸建立了桥头堡。次日,盟军两千架滑翔机在战斗机的护航下运载着英第六空降师和美第十七空降师开始向河东岸仅五英里的明克思发动空降进攻,进攻取得了胜利。到24日晚,美第十七空降师已与英第七军取得联系,并完整地夺取了伊塞河上的桥梁,给盟军迅速不断地扩大桥头堡阵地提供了便利。德第八十四师在前有美军后有伞兵的堵截下最终被歼灭,将近四千名德军被俘。在特雷斯渡河进的盟军也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德军一个伞兵营英勇的的坚守了三天,直至弹药不足才被迫投降。

标签: 莱茵河战役

更多文章

  • 牧野之战简介 牧野之战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诗经&middo

  • 二战东线有多残酷?战斗后期的德军战斗力如何?(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二战

    相信了解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当年在欧洲战场的时候,整个欧洲战场局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西部战线,主要是与英、美发、法等国进行交战,在东线主要就是跟以苏联为首的国家进行交战。在我们以前看到的二战史中,将欧洲的西部战势讲的比较细节,而东部战势讲的就没有那么细节了。接下来咱们就接着上篇继续给

  • 二战东线有多残酷?战斗后期的德军战斗力如何?(上)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二战

    相信了解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当年在欧洲战场的时候,整个欧洲战场局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西部战线,主要是与英、美发、法等国进行交战,在东线主要就是跟以苏联为首的国家进行交战。在我们以前看到的二战史中,将欧洲的西部战势讲的比较细节,而东部战势讲的就没有那么细节了。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

  • 西汉军事力量如何 西汉军队分类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汉

    汉朝骑兵西汉与匈奴“相爱相杀”,为对抗匈奴,汉朝军事实力必须增强,从汉初的和亲求全,到汉武帝时期大败匈奴,就是靠拳头吃饭的最好例子。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汉时期的军事制度如何?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西汉建立了比秦朝更为完备的武装力量。西汉前期是实行征兵制,以正卒两支来守卫京师。一支

  • 钟离之战的结果 钟离之战的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钟离之战

    钟离之战钟离之战,魏军主帅元英错误估计战场形势,一意孤行,终致失败。梁军守将刚勇,各部密切配合,采用多种有效战法,且适时反攻,取得了自宋元嘉初年以来南朝对北朝作战的一次大捷,稳定了淮南形势。钟离之战的结果南梁大获全胜,而北魏军几乎全军覆没,但元英、杨大眼及萧宝寅三人皆得以幸免。三人回国后,有官员建议

  • 二战时期日本发明的最奇葩的自杀武器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二战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日本也是狗急跳墙了,发明出了各种不要命的打法与战术,可以说在当时日本的各个兵种与部队中都有着自己的“自杀式进攻方式”。没有任何胜算的日本军队也就只剩下了这种本事了,好像不去自杀攻击就等于不爱国似的。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日本在战争后

  • 俄国沙皇坦克是什么样子的?为何研发项目被搁浅?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坦克首次没用在了战争当中。当士兵们首次面对这些铁皮的庞然大物的时候,表现的多半是惊恐,对其几乎没有抵抗能力。也正式因为如此,坦克便在后期成为了战争中最主要的武器之一。当时西方各国都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坦克,而当时俄国的沙皇坦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因为样子与其他的大不相同

  •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奥地利

    两种作战思想的一次较量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是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引起的,它于17401748年以中欧为主要战场展开。奥皇查理六世于1740年10月20日死后无嗣,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依据1713年《国制诏书》承袭父位。查理六世死后,普鲁士、法国、巴伐利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日本是出于什么原因而不愿意投降?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原子弹

    1945年5月8日,德国纳粹正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递交了投降书,这就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战场全面结束了。但是在德国投降后,日本却还死皮赖脸的不投降,还在进行顽抗。但是这时候的美国已经没有耐心了,于是决定使用核武器进行打击,快速结束战争。但是在当美国在日本本土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后,日本并没有决定

  • 科索沃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科索沃战争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科索沃战争

    说起科索沃战争相比大家都听说过吧,这是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战争,主要是由于一场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而直接引发的战争。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发生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