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背景及经过结局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背景及经过结局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48 更新时间:2024/1/23 15:19:09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很多人也都非的想了解,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学习看看,话说其实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虽然看起来简单吧,但是真正的去探寻的话会发现内容其实很多很多的,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分析了。

一、战争背景

1、三对矛盾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1.1、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

1.2、俄奥矛盾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罗斯帝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巴尔干半岛上南方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区进行扩,地处中欧的政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1.3、英德矛盾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2、三国同盟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帝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3、三国协约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帝国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国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俄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

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三国协约的建立,使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二、战争起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同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三、战争经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国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次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战役等战役中英、法、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军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布鲁西洛夫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开始发动攻势,遭到失败。8月8日,协约国军队在福煦的指挥下,开始反攻,把德军撵出法国和比利时国境,德军主力已开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亚的军队被击溃,29日向协约国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11月3日奥匈帝国投降。11月4日,基尔军港海军舰队水兵举行起义,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德国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边森林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四、战争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的生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条和平宣言》,德、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五、战争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六、战争评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使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快了人权实现的步伐。

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是这次战争带给人类的最大成果。

在此背后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勃发,可以说是历史赐予其最好的机会,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七、战争人物

主要战争人物介绍

1、道格拉斯·黑格将军

黑格在索姆河战役中指挥英国军队作战,在战争的第一天就有多达6万的英军伤亡。这次战役使得协约国共丧失60万多的兵力却仅仅向前推进不到八英里。黑格于1918年率军队重新获胜,然而他也成为一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将军之一。

2、德皇威廉二世

德皇威廉二世是一位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威廉二世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鼓动奥匈帝国采取侵略政策。威廉只是名义上掌管德国军队,真正握有实权的却是他手下的将军们。1918年,一战接近尾声时,他被迫退位。

3、赫尔穆特·

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俗称小毛奇。德意志帝国陆军大将,因为他伟大叔叔的老毛奇的名字和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侍从武官出身,性格软弱的他超越许多比他更能干的人出任德军总参谋长,主持一战初期的施里芬计划,计划失败后被解除职务,默默无闻的死去。

4、埃里希·冯·法金汉

法金汉于1896年至1903年在中国服役,参与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1913年,他出任普鲁士战争部长(相当于德国国防部长)。他一开始并不主张德国卷入全面战争,但是很快他改变了立场,敦促德皇威廉二世向英国、法国宣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

5、亨利·菲利浦·贝当

法国元帅、维希法国首脑。一生颇为坎坷,民族英雄和叛徒集于一身。1878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领导1916年凡尔登保卫战而出名,成为当时的英雄。在法军索姆河惨败后,他在最黑暗的时候重了法军的士气。二战法国战败后,出任维希政府总理,1940年6月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1940年7月~1944年8月任维希政府元首,成为了纳粹德国的傀儡。1945年4月被捕,同年8月因叛国罪被最高法院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6、约瑟夫·霞飞

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法国元帅和军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法军总指挥。性格稳重,木讷寡言,虽略显迟钝,却极其坚韧,人称“迟钝将军”。

7、费迪南·福煦

法国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月协约国军总司令,公认是协约国获胜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一战爆发后参加了多场战斗。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被任命为北部集团军司令,并一直任职到罗伯特·内维尔接替约瑟夫·霞飞出任法军总司令,之后被调往法军总部。1918年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司令。1918年代表法国在贡比涅森林签订对德停战协定,后又在巴黎和会上发挥重要作用。生平有不少著作,曾提出胜利在于意志的观点,后来认识到军队新装备和机械化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强调歼灭思想和集中优势兵力原则。著有《战争原理》、《战争指南》等。

8、乔治·克列孟梭

乔治·克列孟梭(1841年9月28日-1929年11月24日),法国政治家、新闻记者、第三共和国总理,法国近代史上少数几个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生涯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与法国多次重大政治事件紧密相连。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胜利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作出重要贡献,被当时欧洲人称为“胜利之父”。

9、英乔治五世

在为期4年的战争期间,乔治五世全力以赴地支持战争胜利。他视察陆军和海军部队、医院、工厂和船坞。他向国库作捐献,在一名议员的建议下,戒了酒并遵守配给规定。他在法国视察部队时从马背上摔下,骨盆严重摔伤。他还把两个王子送到军中服役。

10、沙皇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在位时间1894年~1917年。他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却一事无成。1905年中国东北的旅顺被日本攻克之后,首都发生流血星期日事件,引发了1905年革命。由于斯托雷平改革而暂时度过难关,但是又陷入更复杂的巴尔干问题。俄国军队在一战前线损兵折将的消息彻底摧毁了沙皇“小父亲”的形象。这个形象在俄国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几百年。俄国先后爆发了波澜壮阔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者推翻了沙皇专制的统治,后者则最终结束了他的性命。

标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文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背景及经过结局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

    说到战争就不得不说二战,其实二战说起来简单吧,但是真的不简单,极其的复杂,最近很多人也都问了,想知道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详细情况,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含全部内容,包含起因,过程还有结局,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速度的来揭秘看看吧。一、战争背景1、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

  • 清军入关时候吴三桂有多少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吴三桂

    清军入关时,吴三桂拥兵大概5万,虽然双方兵力悬殊,但是由于满清对于汉人的打压,吴三桂还有约20万辽民的跟随,拥有约七万的兵源补充,依据宁远还有山海关之险,吴三桂虽然野战上打不过清军,但是据边城之险抵御清军入关还是没问题的,不然也不会在崇祯朝时屡立战功镇守一方。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一战和二战哪个更残酷 一战和二战数据对比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一战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一战和二战的事情,战争到底有多残酷小编也不用多做介绍,但是很多人比较好奇,一战和二战到底谁更加残酷一些呢?有没有详细的数据对比呢?下面的文章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解析,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其实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都很残酷,只要是战争都残酷,只要涉及到死人没有不残酷的。但是如

  • 胡塞武装背后支持者是谁 胡塞武装是哪个国家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胡塞武装

    说起胡塞武装,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听过。很多不清楚人会觉着胡塞武装是恐怖分子,然而事实上并不是。因为胡塞武装并不是极端分子,没有胡乱杀人,虐待俘虏,伤及无辜,而是也门内部的一个派别而已。相反胡塞武装还会与基地组织这样真正的恐怖组织作战。胡塞武装的创始人是侯赛因.胡赛,由于精通古兰经,因此在身边聚集了不

  • 唐朝浅水原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浅水原之战

    说到这个浅水原之战,是唐朝建立之后的第一场战争。这场战役是李世民率军作战。不得不说,这场战役也是证明了李世民带兵的能力。最后李世民也是成功的击败了薛军。那么这场浅水原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浅水原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关东连番混战之时,关中地区虽然仗崤山黄河的天然屏障而未被波及,

  • 二战德国为什么双线作战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二战

    说到二战,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关于二战中的故事和影视作品也看过不少了。二战中的苏德战争,是重要战场之一。在德军入侵苏联之前,凭借着闪电战一举拿下了西欧、中欧的大部分地区,但是一直没有将英国彻底打熄火。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让很多人想不通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在没有完全打趴英国人之前,为何向苏联开展了呢?迫

  • 淞沪会战为什么会输 淞沪会战输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淞沪会战

    说起淞沪会战,相信喜欢战争史的朋友们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其看待这场大战的,当时中国军队投入了有80万的部队,但是最终面对25万的日军仍然是战败了。那么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大叔呢?部队人数差距如此之大还会战败的原因具体是什么?那么接下来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跟大家细细分析一下。1、日本狼子野心,战局扩大

  • 牧野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牧野之战

    以前读书的时候,说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标准答案选项里面一定会有项楚霸王的巨鹿之战和曹操的官渡之战,但要说史上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那必须是周武王的牧野之战。周武王仅仅用5万人就干翻了商纣王的17万,有些史料说是70万,但就算是17万,也足够牛逼了,虽说这场战争商纣王的奴隶士兵临战倒戈,

  • 如何评价宁远大捷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宁远大捷

    说到这个宁远大捷,也就是宁远之战,是明朝的军队首次打败后金军。这次的战役对于明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的,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那么这场宁远大捷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如何评价这一场战役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宁远大捷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宁远大捷也就是宁远之战,是发生在公元1626

  • 岳飞第四次北伐战争的历史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

    岳飞第四次北伐是岳飞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抗金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主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宗弼)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颍昌等地,并联合北方的抗金义军一道,收复黄河南北大片失地,使完颜兀术被迫逃出开封退回北方。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