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异同点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异同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78 更新时间:2024/2/2 5:14:27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有哪些不同点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资料小编告诉你。

东末三大战役中的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最为经典,影响也最为深远,是推动中国历史走向之战。然而,有人疑惑,官渡之战,袁绍从此一蹶不振,几年之内,被曹操全部消灭,而赤壁之战,曹操也是完败,虽然从此无力南下,但依然是三国的老大,并没有被南方的孙吴政权等消灭。其实,表面上来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决定历史走向之战,但这两场战争有着本质的差别,最终决定了结局有所不同。

一是官渡之战袁绍的大本营被攻破,而赤壁之战只是外战。官渡之战的结果是袁绍的大本营邺城就攻破,大本营是一个政权的象征,随着大本营被攻破,人心涣散,手下另有打算,如许攸陈琳张郃高览辛毗等一大批谋臣武将都是因为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投往曹操的。所以,官渡之战后,袁绍要想东山再起已不容易,因为有能力的人都不再依附他,何况,袁绍这些手下有能力的人都知道他的弱点,现在,帮助曹操打袁绍,更是不费吹灰之力。而赤壁之战,曹操亲率80万大军(实际不到16万大军再加上刘淙降军不到8万约23万左右),在原刘表的根据地赤壁与孙刘联军3万军队大战,也就是说在其他国家的地方发动战争,最终曹操虽然完败,但他的政权组织形式依然完整,国家架构还在,内部人民的思想相对稳定,人心未散,也没有手下高级将领投降敌人,所以,曹操虽败,但无损形式,只是脱了一层皮而已,可以东山再起。

二是曹操意在取代,孙刘意在自保。官渡之战,其实是袁绍政权和曹操政权的最后对决,都想一战取代对方,所以,都是以全部实力倾巢而出,所以,战争的结果不是两败俱伤,而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官渡之战的结果无论谁赢谁输,都是一方取代另一方,最终曹操在这场生死大战中取得胜利,那就意味着曹操取代了袁绍。而赤壁之战并非如此,曹操也非倾巢而出,孙吴也非全力出击,曹操只是率领了23万左右的大军,孙吴也只是出去了3万左右的大军,决战在两国的边界,双方都有退路,这场战争谁赢谁输,都不能很快消灭对方,何况,孙吴包括刘蜀政权,都意在自保,只想将曹操打败,让曹操知难而退,然而三分天下有其一。所以,赤壁之战的孙刘联盟都没有想到彻底消灭对方,这也是曹操失败后能够全身而退的根本原因,孙刘联军也就没有想过能够消灭曹操。

三是两之战后核心的结局不同。官渡之战,袁绍作为核心,因兵败忧郁而死,这样,袁绍政权失去这一核心之后,其子要想迅速取代,不是说其能力有问题,但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何况,两子并不团结,还发生内讧,这就加速了袁绍政权的灭亡,而赤壁之战后。作为战败方的曹操政权,其核心曹操健在,并没有因战败而死去,核心在,人气也就有,凝聚力也还在,所以,曹魏政权就不会自动瓦解。

四是两场战争的人心向背有本质的区别。官渡之战袁绍真正被打败的根本原因是曹操了解他清清楚楚,因为为曹操谋划这场战争的核心谋士郭嘉荀攸都来自袁绍曾经的手下,对袁绍的军事部署的特点,军队的战斗力,以及攻防等方面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可以说袁绍军队在曹操军队面对就是透明的,而且,在战争过程中,不断有手下重要人物投降曹操,如许攸、陈琳、张郃、高览、辛毗等一大批谋臣武将,而袁绍对曹操军队的部署并不知情,战争打到这个份上,袁绍焉能不败?而赤壁之战完全是两军对擂,彼此都忠心各为其主,没有重要人物的倒戈现象,都是各自在自己的阵营中谋划对方,所以,最终胜者一方在追击时有所顾忌,这也是曹操最终能够顺利逃回老家的根本原因,虽然大败,但人心相对稳定。正是人心向背的本质区别决定了战争结束之后败的一方内部核心的凝聚力不同。

标签: 官渡之战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失了多少人马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赤壁之战

    演义介绍赤壁之战时,说曹操一方有80万大军,实际上曹操当时并没有这么多兵力。根据各种史料上的记载,曹操应该只有20万兵马,而吴蜀联军则是5万,曹操虽然没80万,但总兵力依然是吴蜀4倍之多。只不过这场关键之战最后是曹操败下阵来,那曹操总共损失了多少兵力呢?这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我们通过推测大概

  • 京索之战:中国古代最早的骑兵作战的范例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京索之战

    《资治通鉴》卷九对京、索之战记载道:“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楚骑来众,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乃拜灌婴为中大大,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骑兵击楚骑于荥阳

  • 夷陵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夷陵之战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有三大著名战役,即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赤壁之战和光头战都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在三国演义中夷陵之战,刘备所统领的蜀军和陆逊所统领的吴军,他们双方投入的兵力基本上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夷陵之战也会被称为三国演义里的著名战役呢?首先是因为作者罗贯中在

  • 五代时期幽州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幽州之战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契丹雄主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重登皇帝宝座后,对中原割据势力前晋所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南征行动,以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幽州之围”。小编就来继续为大家详细介绍幽州之围,以及随之发生的幽州保卫战。公元917年8月以前,兵围幽州城的契

  • 阿尔玛河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阿尔玛河之战

    说到战争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一些古代国内非常著名的战役,比如甲午中日战争,鸦片战争或者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都是中国清朝史上非常著名的战争,同时也是让中国损失惨重的一些战争。这些战争让中国签订了一些不平等的条约,割让大部门土地给别人,小编今天要给大家说的说1854年发生的阿尔马河之战。阿尔马河

  • 黄埔军校中央军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央军

    中央军是以黄埔军官为骨干的部队。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校,从一期到五期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该军校从第六期起在各地设立分校,招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开展军事教育。抗战爆发前,该校第十五期毕业,共培养数以万计的青年军官。这些军官绝大多数有文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抗日是坚决的,

  • 盘点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将帅及经典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孙武:吴国名将,成名经典:《孙子兵法》2、伍子胥:吴国名将,经典之战:伐楚灭越,掘墓鞭尸3、吴起:魏(楚)国名将,经典之战:灭亡陈、蔡国4、孙膑:齐国名将,经典之战:围魏驹辉5、乐毅:燕国名将,经典之战:围困即墨6、廉颇: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伐齐讨魏7、赵奢赵国名将,座

  • 朝鲜战争中17个国家军队的伤亡人数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朝鲜战争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人(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曾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共117个国家的作战部队组成的“联合国军”交战1、美国军队朝鲜战争是美军与我人民志愿军首次交锋。1

  • 东方马奇诺防线的由来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奇诺防线

    二战末期,就在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马上要开打的时候,一名东北的老猎人与往常一样进入深山打猎。然而这一次不同的是,他追踪猎物行进的路线似乎更加僻静,更加深入了。走着走着忽然间发现了几具日本士兵的尸体,继续往前走,尸体就越多。他追寻着踪迹继续向前,最终居然发现了一个通往着地下要塞的通风口。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这

  • 老河口战役的经过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老河口战役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的投降,在这段时间里,是中国抗日历程中最为艰难的8个年头。在这一路上,中国人民从来就没有松懈过,在一次又一次的作战中,让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中国人民军队凭借智慧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其中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桂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