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湾改编中明确的原则 三湾改编对党和军队建设的意义

三湾改编中明确的原则 三湾改编对党和军队建设的意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06 更新时间:2024/1/23 15:31:01

三湾改编中,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一个非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支部建在连上”,这也是三湾改编中最重要的一个举措。为了实现这一举措,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最终让党的军队有了一次改头换面。那么,三湾改编对党和军队建设具体又有哪些意义呢?

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失败后,泽东带领剩的为数不多的部队辗转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休整。当时部队成员的成分复杂,组织涣散,队伍上下弥漫着严重的消极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这支新建立起来的革命武装能在险恶的敌我斗争中存续下去,毛泽东决定对部队进行重点整顿和改编。这就是我党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最重要措施就是施行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三湾改编”的核心举措即在基层连队中建立党组织,明确党对军队的领导。具体措施如下:1.组织建设方面,“支部建在连上”,保障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中毛泽东创造性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从而初步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基础和行动指针,即在军队建设中一定是思想先行,政治挂帅,不是枪指挥党,而是党指挥枪。具体建制上,“三湾改编”以班、排为单位建立党小组,以连为单位建立党支部,连以上级别实行党代表制度,营团建立党委。各级支部和党委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官兵、干群关系,争取最广泛的支援和革命的胜利。2.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参与秋收起义的人员较为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来自于旧军队。这些人在积极参与革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陋习。比如,上级欺压下级的,长官苛扣士兵等。为了彻底肃清这些旧习气,打造一支全新的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人民武装,“三湾改编”在连以上各级单位实行士兵委员会制度,民主治军。无论首长还是普通一兵对部队事物都有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官兵政治经济平等,军官要受士兵的监督,如发现问题,无论官职大小都要受到士兵委员会的严厉处罚;部队实行来去自由的原则,如不愿继续留在部队者决不勉强,一律发五块钱路费。

上述改革和创新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此基础上,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不断从胜利走胜利。可见“三湾改编”在我党我军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一、“三湾改编”奠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的最核心举措和最重大成果就是在部队内部实行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事实上,这一原则也是我党之前一系列经验教训的总结。北伐战争中,党支部建在团队,连一级没有党组织,党对基层士兵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直接导致了我党在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这一次虽然是我党独立领导军队,但依然损失惨重。叶剑英同志在对这场战役分析终结时指出:“南昌起义的部队当时没有把党支部建在连上,而是把党支部建在团上。这样,党的领导就没有达到士兵,没有带到全部队,所以经不起严重的考验。”种种血的教训和秋收起义后部队的现实状况,都促使毛泽东下决心从上到下对部队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这个意义上,“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原则的确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首先,“支部建在连上”有利于增强党的组织领导能力,真正做到党指挥枪。党对军队的领导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其中思想领导是中心,政治领导是关键,组织领导则是前两者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而组织领导的关键环节正是支部建设。“支部建在连上”的意义就此突显出来。党通过连支部这一基层组织,可以将自己的领导延伸至部队中的每一个党员。这些基层党员再通过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党的路线,扩大党的影响,最终使全体指战员都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一个极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集体。其次,“支部建在连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和执行。连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可以密切关注士兵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性地组织小型座谈会,从而加强党对军队的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最后,在连上建立支部有利于保障基层的稳定和统一。“支部建在连上”可以使整个军队都处于党的领导下,使广大官兵在政治、思想、行动上高度统一,进而形成一个坚固而紧密联系的整体。

二、“三湾改编”保障了新型人民军队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先进生产力,先进化和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代表。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将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全部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根本性质也决定了我国军队的根本性质,而“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则是对这一性质的有力保障。首先,“支部建在连上”使士兵认识到了革命的真正意义。关于红军的构成人员,毛泽东曾指出,其大部分来自于旧军队,具有雇佣兵的性质。这也就意味着,当时很大一部分士兵参与革命,并不是为了消灭旧制度,建立民主、平等的新社会,而仅仅是为了谋生,“当兵吃饷”而已。“三湾改编”以后,“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在红军内部开始实行起来。支部通过开展座谈会、单独谈心、思想汇报等众多极具针对性的活动,向广大战士进行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理论教育,使这些士兵真正认识到革命决不是单纯的打仗,它的真正意义和最终目的是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和人的全面解放;革命既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世界才能解放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他失去的只是锁链赢得的将是全世界。经过党组织的耐心教育和反复宣传,红军的政治素养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支有别于旧军队的新型队伍逐步建立和成长起来。其次,“支部建在连上”有利于保障军队的政治正确性。连支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广大官兵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训练,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与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这一点上,连支部成果显著。毛泽东就指出:“经过政治教育,红军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党代表更为重要,他要督促士兵委员会进行整治训练,指导民运工作,同时要担任党支部书记。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而连长在政治上却不易有这样大的作用。”再次,“支部建在连上”才能真正实现军队的民主化,实现干群平等,官兵平等。旧军队中长官可以随意体罚,辱骂士兵,而士兵即使被冤枉也不能解释辩白,否则就会被扣上藐视长官,不服从命令的罪名。“三湾改编”后,随着“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代表制度的实行,官兵平等的原则才真正落到实处,即士兵和长官拥有平等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同时士兵拥有自我辩护和监督批判长官的权利。针对上述官兵平等,军队民主化的重要意义,毛泽东曾有一段专门的论述,他指出,红军的物质生活非常艰苦,战斗还特别多,但仍然可以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在军队内部施行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欺压士兵,官兵上下待遇平等,经济透明。士兵管理伙食费用,仍能从每日五分的口粮中节余一点起零用,即所谓的‘伙食尾子,每天约六七十文。这些措施,士兵特别满意。尤其一些从旧部队中过来的士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有天壤之别。虽然红军的物质生活艰苦,但是精神上得到了民主、自由。所以同样一个战士,在旧部队中士气低落,但在新队伍中就扬眉吐气,作战勇敢。这就是民主、自由的力量。红军像一个炼造厂,对全体士兵进行全新的锻炼、打造。在中国民主主义不但人民需要,军队也需要。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制度后,红军的战斗力显著增强。最后,“支部建在连上”可以明显增强部队的凝聚力。赖毅在评价“三湾改编”时也指出,支部建立在连上以后,部队立刻有了自己的灵魂,各种工作才有了落实的保障。因为支部建在基层连队,党可以通过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保持着亲密联系,因此各项工作十开展的十分顺利。连里组织生活频繁,党员数量明显增多。基层支部成了连队的的组织核心和堡垒。党的领导,也由于基层组织的建立、发展,变得更加稳固和坚强了。

历史发展到今天,“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并未过时。这个原则虽然发端于军队,但又决不囿于军队。建党以来,我党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号召:“一个生产队、一个工厂、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的党组织,如果能够面对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走群众路线,同群众商量,提出很好的办法,由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那么,那里的党组织对四个现代化就做出了很可贵的贡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习近平同志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更是予以高度重视,强调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希望继续抓好支部工作法的提炼、交流、推广和运用,进一步加强对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标签: 三湾改编

更多文章

  • 通道会议的意义 通道会议中央红军命运出现转机开端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通道会议

    遵义会议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但在长征中党一直(特别是在早期)行走在生死之间,早期的通道会议骑士也是党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当时的中央红军随时可能被敌人剿杀,而这次会议是其命运出现转机的开端。目前,一些党史著作对于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只是点到为此。甚至,有人还认为通道会议并没有解决中

  • 援越抗法的历史背景 援越抗法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援越抗法

    援越抗法的历史背景援越抗法的历史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日本派兵侵占了中南半岛,也包括越南在内。日本投降后,法国企图恢复在越南的殖民统治。但是当时的越南已经有了印度支那共产党,他们反对法国的殖民统治。援越抗法图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在战争中遭受了

  • 威瑟堡行动简介 威瑟堡行动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威瑟堡行动

    威瑟堡行动简介威瑟堡行动是作为法西斯的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期对挪威和丹麦进行的攻击,而纳粹德国之所以对丹麦进行攻击是因为丹麦除了可以作为德国对挪威作战的集结区,还能作为一个与德国接壤的国家,当然还是控制起来比较好。威瑟堡行动图片威瑟堡行动简介中介绍到,在德国占领了丹麦之后,延后了对丹麦犹太人进行逮捕和驱

  • 包座战役敌军伤亡情况 包座战役牺牲的师长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包座战役

    关于包座战役红军的伤亡情况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不过敌军的伤亡情况资料还是有的,另外在包座战役中牺牲的一位红军师长王友钧的名字也被载入史册。虽然红军伤亡情况没有记载,但并不说明红军没有伤亡,最可能的情况应该是伤亡并不大。包座战役敌军伤亡情况包座战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根据相关资料,

  • 包座战役历史背景 包座战役的起因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包座战役

    为了将红军困死草地,敌军在包座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这里的敌军阵地之坚固难以想象,而当时的红军却刚刚走出草地,还没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战事却一触即发,因为红军必须在胡宗南的援军赶来之前占领包座,才有可能打通北上的道路。本文将为读者简单介绍一下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和起因。包座战役历史背景1935年8月2

  • 包座战役胜利了么 包座战役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座战役

    尽管处境艰难,红军最终还是以坚强的意志在包座击败了对手,由此,国民党军想将红军困死草地的计划彻底破产。包座战役对红军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这样,它是红军北上的障碍之一,占领了包座,红军北上的道路将被彻底打通。包座战役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共毙伤敌师长在内的4000余人,俘

  • 包座战役遗址在哪个位置 包座古道和包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包座战役

    包座战役的遗址包座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是一个极为险峻的地方。红军好不容易从草地中活着走出,作为必经之路的包座却还有敌人的炮火在严阵以待,红军的艰难可见一斑。但如今置身包座已经是另一番感觉,这场战役的惨烈实在难以想见。包座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东南部,地处深山峡谷

  • 井冈山会师的路线 井冈山会师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简介一九二七年,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反抗国命党反动派的道路。井冈山会师简介要从南昌起义开始说起,一九二八年二月,新城战斗胜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井冈山会师画像毛泽东派人去寻找南昌起义失败之后的军队,而同时,南昌起义失败之后,朱德等人

  • 百丈关战役是谁指挥的 百丈关战役中张国焘的责任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百丈关战役

    百丈关战役的指挥者是张国焘,当时张国焘不同意中央的北上抗日计划便率领红丝方面军南下。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声望很高,又打着“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红四方面军自然跟着他走。也因此,很多人将百丈关战役的失败全部归结到张国焘身上,事实真是如此吗?百丈关战役的主要指挥官是张国焘,所以

  • 齐灭宋之战的简介 齐灭宋之战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灭宋之战

    齐灭宋之战简介如果有人仔细了解过历史的话,就不难从齐灭宋之战的简介中发现,原来战国时期的齐国是那么的厉害,完全能覆灭一个国家。不过齐国之后的悲剧我们也能从齐灭宋之战的简介中领略一二。齐灭宋之战地图齐灭宋之战简介中你会发现这是一场齐国覆灭宋国的战争。原来在当时战国时期,宋国因为拥有的工商业大城陶,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