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松锦之战中清军的损失大吗?

松锦之战中清军的损失大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844 更新时间:2024/1/20 8:06:24

说到松锦之战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场战役了,这场战役可以说很厉害了,明朝和清朝都投入了有接近十几万的人数了。前前后后打了有将近两年,最后明朝也算是败了,明朝败得很惨,那么作为敌人清朝,他们的损失又有多大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在这次大战的起初阶段,清军损失也是挺大的。

明将袁崇焕死后,清军数次深入明朝腹地,明朝毫无办法,眼睁睁地看着在北方防线的防务情况被摸得一清二楚。

不过,满洲要实现自己的霸业,就必须打破所有山海关外的明军城关。

虽然清军就数次绕关而入,杀入长城防线内。又通过对诸蒙古部落征伐和收服,已经形成了对直隶地区的战略包围。但因为有山海关与几个关外城市的存在,清军的战略迂回总要面临被抄后路的危险。

但袁崇焕死后,“边事益无人矣”,北方防线上的明军就缺乏统一的调派指挥,无法对清军多次迂回入关而组织起战略性的打击。

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决定拔除掉这些随时都可能产生威胁的关隘。

1639年2月,皇太极首先发动对锦州的攻势,决意要啃掉这个山海关外的最后的硬骨头。

但经过熊廷弼和袁崇焕两代边将构筑起来的坚固防线,仍然给不擅长攻城的清军添了不少麻烦。

清军一开始没有带上足够的炮兵。数月攻城战,非但没有拿下锦州,反而折损了不少部队。

这是清军遭受的第一次损失。

皇太极效仿大淩河之胜的方式,停止强攻,转而用骑兵骚扰周边农业,切断锦州的外援。

锦州明将祖大寿经历过大凌河战役,他战前就储存了可供全城守军三年之用的粮食,根本不怕短期的围困。

相持到6月,皇太极下令多尔衮去指挥攻打锦州事务。

多尔衮到任,发现清军士气低落。就下令后撤30里,以轮换的方式作战,轮流回家。结果,祖大寿趁机打开缺口,又运了一批粮食入城。

皇太极闻讯大怒,撤销了多尔衮的指挥权,还罚款降职,派济尔哈朗去接替指挥。

济尔哈朗亲自带人,四面布营,深挖壕沟,围困锦州周边地区。每个营地之间,也挖出长壕隔断,日夜巡逻。围得水泄不通。

“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

济尔哈朗又派人偷偷买通城中的蒙古将领,打开了城门。 最终,祖大寿被迫撤到内城。以火炮防御。守军向朝廷求援。

“填壕毁堑,声援断绝”,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明廷报称:“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崇祯皇帝接到锦州告急,调集了十余万人的兵力、四万多头骡马和三千多门的各式火炮和充足的弹药,全部交给蓟辽总督洪承畴,并调来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这8个总兵的部队,归洪承畴指挥。

洪承畴也知道清军铁骑的厉害,吸取萨尔浒战役分兵多路的教训,就下令全军集结在一处缓慢向前步步推进。

战初,洪承畴派前锋去攻打济尔哈朗的松山右营。明军携带了大量大将军炮。尽管性能比较落后,仍然给清军造成很大杀伤。明军先锋占据了清军部分营地。济尔哈朗被撤职。多尔衮再次返回前线指挥战役。

“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吴三桂英略独擅,两年来,以廉勇振饬辽兵,战气倍尝,此番斩获功多。”

这是清军遭到的第二次损失。

但10万大军粮饷消耗太大,洪承畴又不肯速战速决,穷到要当裤衩的大明朝廷压力山大。

而明朝境内发生了很糟糕的事情,镇压义军得心应手、百战百胜的孙传庭被崇祯关进大狱后,原本已经被招安的张献忠等人,降而复叛。他们趁着洪承畴带着主力去与清军作战之际,不断地骚扰各地。曾被洪承畴打得半死不活的李自成,也重出江湖,攻入河南,把福王炖了汤。

兵部尚书陈新甲很清楚崇祯皇帝是多么的刻薄寡恩和暴虐无情。他只好要求洪承畴快战快决。陈新甲进言崇祯,认为洪承畴只要快速进攻,就必能获胜。

崇祯想成为扭转乾坤的千古一帝,又恰逢明军初战告捷,而洪承畴踌躇不进令他疑心顿起。 于是,他下令洪承畴速战速决,一战定江山。

陈新甲又给洪承畴增派了三万兵力,明军在数量上就有了优势。洪承畴这下子就被架到了烤炉上。

“陈新甲趣之,未免轻进以顿师”

挨了皇帝一顿训斥,又得到了兵力补充,监军张若麒又催得紧,“振臂奋袂,扶兵之势,收督臣之权,纵心指挥”,于是明军“但知有张兵部,不知有洪都督,而督臣始无可为矣”,洪承畴再没有什么动作就恐怕要惹祸上身了,只好放弃原定的稳扎稳打,“逼以车营,毋轻战”,逐步推进的计划。

7月26日,明军推进到乳峰山一带,决战正式打响。

洪承畴突然改变战术,让对面的清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之所以敢大举进攻,除了上级压力外,也是因为他自信在火力上完全压制对手。

当时,明军携带了3273门的各式火炮和弹药。有新式红夷大炮,也有仿造的佛郎机炮。但大多数是土制的大将军炮为主。

红夷大炮的技术赶得上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世界先进水平,但弗朗机可能只是15世纪后期的中世纪晚期水准。至于性能更差的大将军,就只能到英法百年战中去寻找欧洲远亲了。

多尔衮下令八旗军队发起全线冲锋。

根据经验,明军的野战能力很差,总是躲在车阵后方,用各种五花八门的武器还击。但这一次,清军吃了大亏,被明军一阵炮火覆盖,伤亡惨重,多尔衮无奈下令部队后撤60里。

这是清军遭受的第三次损失。

由于明军缺乏大规模的野战突击能力,清军得以从容撤退,再次扎营固守。多尔衮向皇太极请求增援。

皇太极气得流了鼻血。“上行急,鼻衄不止”,他怒火万丈,率领所有余下的军队,星夜兼程赶往乳峰山。

这样,清军就总共有七万老满洲部队,科尔沁为首的三万东蒙古军队,还有两万汉军,共计十二万人马参战。与明军相比,丝毫不落下风。在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方面上,更是超出很多。

为了在火力上与明军抗衡,清军还将登州兵变后叛降的孔有德所部的精锐炮兵,全部带上了。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远少于明军,却有37门红夷大炮,还征调了大量民夫运输大炮和弹药。

清军的红夷大炮不仅数量更多,质量也更好。

增援清军赶到了乳峰山。皇太极一边流鼻血,一边观察明军防御。发现明军后卫不足,就下令扎营在松山和杏山之间,并且在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向阴屯、灰窑山至南海口等处扎营。每个营地都深挖壕沟,断绝交通要道,将明军全部包围了起来。

洪承畴看到八旗的阵势后大惊失色。他知道一定要打破包围圈,不然自己只有被困死在当地。鉴于明军普遍守强攻弱的特点,他将主要进攻手段放在了炮兵身上。

8月20日,明清双方开始了一场炮战。

明军这边虽然有三千多门火炮,但是大部分射程很近,真正有远程威胁的只有6门红夷炮。

清军情况恰恰相反,小型火炮少得可怜,却有37门重型红夷大炮。配备的炮手也是经过洋人教官认真培训的。

明军的炮兵阵地上,硝烟四起,震耳欲聋,炮声隆隆。但几千发炮弹,都落在清军营地的前方。真正能打到清军营地的,则只有6枚。加上炮手久疏战阵,校准手法很差,没有几发能中命中目标。

清军这边声势虽然不大,每次发射都只有37枚炮弹。但每一枚炮弹都能飞到明军的阵地,由洋人教官训练出的炮手也更能准确的命中目标。

技术有差距,结果自然不同。

明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本方红夷炮也被击毁了两门。

清军趁着明军被牵制在松山,派出奇兵突袭,拿下了附近的笔架山,夺取了明军的粮草。

粮草失陷,明军上下陷入恐慌。他们只剩下了三天的补给。“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

21日,突围失败后,明军主帅大帐内,诸将商议分兵突围,由总兵王廷臣带领左路明军突围,总兵马科带领右路明军突围,等到晚上7点左右,同奔宁远。

得知消息,明军上下军心瞬时崩溃。

总兵王朴未待时到,抢先开溜。明营顿时全军炸营,各路人马争相奔逃,场面混乱之极。步兵和骑兵都在自相践踏,随处可见遗弃的弓箭和盔甲。“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

皇太极早知明军必会突围。他下令蒙古骑兵前往海边埋伏。左右两翼的部队埋伏在各个路口。

“且战且闯,各兵散乱,黑夜难认”。

半夜,吴三桂、王朴带人跑到了海边,正好掉进了清军精心编制的口袋中,被打得丢盔弃甲,往杏山方向逃去。跟着后面的其他人见势不妙,改道逃往海边,希望通过海路逃回宁远。

等候已久的蒙古骑兵趁势杀出,直接冲进了毫无战心,魂飞魄散的明军队列之中。

天色已晚,明军急于逃命,竟然争相跳入海中,希望抢到几艘渔船活命。

第二天,清军清扫战场,发现大海上密密麻麻都是人和马的尸体,飘在海面上,场面蔚为壮观。

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

逃到了杏山的吴三桂和王朴,又在高桥遭遇清军伏兵。激战过后,二人损失惨重,逃回了宁远。其余的明军除唐通等少数人外,也基本上全军覆没。

此夜一战,明军13万大军几乎全部报销。仅被清军斩首的就有53780人,数以万计的溃兵跳海淹死。

“轻进顿师,进不能突围,退不能善后,形见势绌,遂使重臣宿将选率骁骑,十万之众,覆没殆尽”

洪承畴带领残军撤入松山城中,上书求援。

崇祯怒不可遏,但无力支援。松山一役,十几年剿匪锻炼出来的将领和部队,损失大半。余下的残余也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牵制,根本无力驰援。

为了解救洪承畴,崇祯命令顺天巡抚杨绳武、兵部侍郎范志完率军赴松山解围,可是,“皆敛兵不敢出”。

洪承畴组织了几次突围,都被清军的壕沟所阻,清军不但挖了壕沟,还在上面放木桩并系上铃铛,安排训练过的战犬蹲守。

时间流驶,“转饷路绝,阖城食尽”,松山粮尽。松山副将夏成德叛变。

1642年2月18日晚上,清军攻城,夏成德放清军入城。

激烈的巷战,明军3600名士兵和100多位高级军官被杀。洪承畴和祖大乐等人,连同1240多名士兵被俘,松山之战结束。

被俘的洪承畴和祖大乐先后剃发归顺清朝。

被困三年的祖大寿听闻松山失陷,也开门向清军投降。

最后来比较一下双方的在这次历时近三年的战役中的损失状况:

清军缴获:

清军从松山缴获红夷炮5门,发熕炮2门,大将军炮146门,二将军炮737门,三将军炮1237门,行营炮200门,佛郎机33门。

锦州缴获红夷炮7门,发熕炮1门,子母炮3门,大将军炮18门,二将军炮147门,三将军炮176门,行营炮33门,佛郎机12门。

塔山缴获红夷炮1门,发熕炮2门,大小将军炮409门,佛郎机37门。杏山缴获红夷炮2门,大将军炮6门,二将军炮122门,行营炮182门,佛郎机65门。

总共大小火炮3583门。

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

明军伤亡:

其中洪承畴溃败进松山的大概有四万人,之后有八万人突围失败,八万人中三万人逃回宁远,其他人或死或散,一部分人又补充进四城。之后洪承畴组织突进的数万人突围,结果全被海潮淹死,至1642年四城失陷时仅剩一万多明军,因此最后一次突围失败后,四城估计也就剩2~3万人。

明军最后的精锐,总共约十三万人,清军斩杀五万三千多人,吴三桂率将近三万人逃脱。海潮淹死和流散将近三万人,降清一万多人。

“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洪承畴为首百余将领和3600余残兵被俘。

锦州失守,祖大寿降,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王朴问罪死。

“但姑念其(吴三桂)守宁远有功,可与李辅明、白广恩、唐通等贬秩,充为事官。”独斩王朴。

清军伤亡:

四品以上武官战死:一品2人, 二品2人 ,正三品15人, 从三品2人 ,正四品14人 ,阵亡议政大臣一名,副都统3名。

清军士卒伤亡估计有万余人。

对于清军的总量来说,这样的伤亡也算很惨重了。

战争前期,双方伤亡相差还不算很大。当皇太极出现在战场上后,洪承畴部被围,明军伤亡剧增。

此战之后,“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

标签: 松锦之战

更多文章

  • 二战太平洋战争是怎样发动的?太平洋战场有多惨烈?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是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导火索开战的,整个战争经历了三年八个月,参战国高达37个,涉及人口超过15亿人,最终同盟国击败日本获得胜利。在太平洋战场上也是相当的惨烈,如果大家有看过相关的电影应该也都了解,不管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都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最后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直接投降。

  • 明末的皮岛是怎么被清军攻占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皮岛

    说到明朝末期时候的皮岛这个地方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的地方的,但是最后这个皮岛也还是被人给占领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皮岛其实当时的防御型还有一些军事力量啊都还是挺厉害的,为什么就这样被清军给占领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一六三七年(明崇祯十年,清崇德二年

  • 歼击机是什么机型 中国歼击机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歼击机

    什么是歼击机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武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歼击机包括要地防空用的截击机,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雷达、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完善,专用截击战斗机的任务已由制空战斗机完成,

  • 统一后的秦朝兵种有哪些?秦朝基本兵种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朝

    秦朝士兵秦朝的前身秦国在战国时期就是一个兵力强国,专业、强大的军事制度是一统天下基础条件。那么在秦朝建立以后,国家的兵种是如何划分的?统一后的秦代军队,仍然分为车、步、骑、水四个基本兵种。车兵虽已不是军队的主体,但仍然是战斗编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兵种。从秦姑皇陵兵马桶出土的情况看,车兵既有单独的编

  • 西汉初年汉军战力真的如人们所想的那么弱吗?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汉

    中国历史上的秦汉和隋唐时期是中原王朝军力的鼎盛时期,而在大众的印象中西汉初期的六七十年间汉军的战斗力比之纵横漠北的匈奴骑兵是相差甚远的,这也是造成汉朝忍辱负重、被迫和亲数十年的重要原因。但是小编却发现,实际上当时的汉朝军队比起匈奴来的差距实际上并没有大众想象得那么大。汉军是由刘邦及其手下的一帮干将

  • 抗战八年哪几个省份损失人口最多?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抗战

    首先我们这里谈论 的是包含平民在内的损失,而不仅仅统计兵员。若单论提供的兵员数量,很多人喜欢说川军贡献大,从提供兵员来说确实如此,但实际上从出动兵员占据本省份人口来说,相对贡献更大的却是其他几个省。民国时期陕西人口1000万, 四川人口5200万, 湖南人口3000万左右 河南人口3200万 贵州

  • 新兵征兵选兵的具体程序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征兵

    新兵从征兵到正式选兵到部队的步骤程序如下:1、 兵役登记,适龄青年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兵役登记站进行兵役登记,本人没法在规定的时间亲自前往登记,可委托他人进行登记。2、 确定预征对象,乡镇、街道或企事业单位想县征兵办推荐适龄青年为预征对象,由县征兵办进行审核。3、 预征对象的管理,由乡镇、街道和县人

  •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特种部队?古代战争中都有哪些奇怪的兵种?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古代,特种部队?

    说到特种部队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特种部队是一种非常厉害的部队,其实,现在人们说到特种部队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的果敢和非常的干练,那么,确实是这样的,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在说现在国家这么强大,离不开这些人的付出。那么,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也是有特种部队的,那么,古代的特种部队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我

  • 秦魏河西之战为长达百年之久?河西之战结局及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河西之战

    说到战国时期的一些战争吧其实也还是挺有争议的,话说其实在战国时期秦国和魏国之间就有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前后时间竟然高达了百年,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会这么久,秦魏百年河西之战的经过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秦魏百年河西之战,中间断断续续,一共打了五次,魏国先胜后败,秦国先

  • 阿拉曼战役结束后丘吉尔为何大捧隆美尔?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阿拉曼战役,丘吉尔,隆美尔

    了解过二战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德国有一位非常令人尊重的将领,那就是沙漠之狐“隆美尔”。隆美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人,在他卓越的战术指挥与战术思想下,以少胜多,取得了对北非的控制。但是英国对于这个强劲的对手,丘吉尔却是大力吹捧,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