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鸦片战争中英军力对比_鸦片战争中英实力差距对比_鸦片战争前中英战力

鸦片战争中英军力对比_鸦片战争中英实力差距对比_鸦片战争前中英战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3/12/8 14:10:30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说的鸦片战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指英国国内投票通过对华动武之后,英国正式派军舰攻打广州然后北上,最后一直到《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广义的鸦片战争概念,则是从1839年的九龙山之战开始,一直到1856年因“亚罗号事件”而引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现在史学界所公认的,是将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然而第一次鸦片战争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指从1840年英国军舰攻击广州开始到《南京条约》的签订,广义的概念则包括九龙山之战、穿鼻海战和官涌山之战。

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揭幕战,九龙山之战、穿鼻海战和官涌山之战的胜利,完全出乎了英国人的预料。清军虽然武器落后,但由于林则事先部署得当,战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因此让义律想要以武力使林则徐改变条令的想法落空。

我们今天都认为,当年的那场鸦片战争之所以会败给英国人,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的武器不如英国人,然而透过九龙山、穿鼻和官涌三次与英国人交锋全部获胜来看,大清帝国后来落败,武器落后似乎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之后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后,装备更加精锐的英国军舰也没能在林则徐把守的广州占到便宜,只是北上之后才逐渐显露出两国的军力差距。

因此在介绍这场将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鸦片战争之前,我们先来对比一下中英双方的军事实力,看一看双方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因为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才可以站在一个更加公正的角度,去分析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1840年4月7日,决定中国命运的时刻悄然到来。经过三天的激烈辩论,英国议会举行了是否对华采取武力措施的最终投票,结果是二百七十一票赞成,二百六十二票反对,对华动武议案通过。单从票数上看,主战派似乎并不占优势,然而这其中有英国两党之间互相牵制的因素,并不能说明英国有将近一半的人不同意对华动武。

从议案通过那天起,英国政府就开始组建所谓的“东方远征军”,陆续抵达中国,从军队的直观数量上看,可以说英国人简直是陷进了中国人民战争的洋大海之中。

当时清军的数量约有八十万,英国远征军包括后来逐渐增派的人员最多达到两万人,比例为四十比一。

但是清军的军事素养很差,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兵不满员。在那个还没有完全脱离兵器作战的时代,兵员对于大清帝国十分重要,可是当时大部分地区清军的花名册上都是空额,尽是弄虚作假,为了应付点卯,临时招募人员顶替。

二、兵员成分复杂。当时清军的兵员可谓是瓜子儿嗑出来臭虫什么人儿(仁儿)都有。放牛的、鞋匠、裁缝、地痞流氓等应有尽有。当兵吃粮雇人出操不再是秘密,清朝初年,八旗军入关时那种尚武精神早已经荡然无存。当时在西方人的眼中,清军士兵不过是一群肮脏不堪、面似乞丐的穷苦人。

三、纪律松弛。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就必然会造成纪律松弛的现象。而且纪律松弛还不仅仅是体现在日的操练上,很多士兵日常吸鸦片、嫖娼、抢劫、经商,等等,什么都干。例如道光十二年(1832)时,朝廷镇压粤湘桂边界苗民起义的一千名士兵中,竟然有二百名因吸食鸦片而被遣返。又如道光十四年(1834),驻守广州的清军,公开在洋行前的人行道上吸食鸦片。英国人评论说:清军是一支在陆地上全无能力的军队。当然,英国人的这种评价除了是建立在清军素养很差的基础上之外,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他们看到清军当时还是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作战观念中,这对于军事装备已经迈进工业时代的英国来说,无疑是极其落后的。

说完军队素养,我们再来看看西方人眼中的清军落后的武器装备,在当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除了刀枪剑戟等冷兵器依然是当时清军的常规装备之外,清军也装备了一些火枪和大炮。火枪主要是鸟枪和抬枪,都是用火绳发火。鸟枪长六点一尺,重六斤,长短不一。抬枪比鸟枪更大更重,十二、十三到三十多斤不等,再重的就叫抬炮。

关于抬枪的发射操作方法,《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中是这样记载的:

长七尺五寸……木鞘长五尺,距鞘梢尺,凿通一孔,上穿皮带,又一人将枪安于肩上,双手勒定被带,又一人将枪尾托空,看准钩发,可发三百余步,吃药二点三两,铅子重五钱,可装五个。

从上述记载来看,抬枪是一种比较笨重的武器,而鸟枪却也轻便不了多少。鸟枪的射程稍微小于滑膛枪,抬枪倒是能超过,但速率和命中率都不如滑膛枪。鸟枪射击速度为每分钟一发以上(以上是个大概念)。另外,清军的火药质量很差,为黑色火药,不仅力量小,而且影响射程,再加上火药粗细不均,也大大影响了射击的速度和威力,枪管炸裂事故亦时有发生。

反观当时英国军队,枪支方面一律配备滑膛枪,采用燧石发火,一次可以发射三十发子弹,射程为三百码(约270米),瞄准射击距离不超过一百码(约90米),每分钟可发射二点三发子弹。火药质量方面,当时西方虽然还没有出现无烟火药,但在黑色火药的制作技术上有了很大改进。例如道光二十一年(1841)末,原福建水师提督陈介平用购得的英国火药放在中国鸟枪中试射,经过射程计算,发现比清军的枪支射程高出四倍。后来用经过改制的火药在江南、广西等地清军的鸟枪中进行试验,射程达到了二百六十码(约250米)。

总的来看,清军使用的枪支和英军使用的燧发枪相比较,鸟枪射击目标所使用的时间比燧发枪多一倍,而且射杀范围小。如果同样射击一百米远的相同目标,鸟枪比燧发枪要多用二至三倍的弹药。因此,从枪支的性能上来看,可以说英军已经领先了清军一个时代。

除了枪支这种轻型武器外,双方需要对比的还有重武器,那就是大炮。当时清军大炮数量虽然不少,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弹药爆炸威力不够和命中度不高。事实上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就相当于说一辆自行车除了车铃铛不响之外,其他没有不响的地方一样,这是最致命的问题。因为对于大炮来说,弹药威力和命中率无疑是最重要的。爆炸威力差源于火药质量,而精度不高则主要是因为火炮机动性能差,炮身重而且缺乏炮架。反观英军的大炮,在铸造、发射炮弹、炮膛精度和炮弹质量方面全都优于清军,占有绝对的优势。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进攻来自于海上,这场战争在某种程度上说主要是一场海战,因此水上力量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英军当时的海军是世界最为强大的。早在16世纪末,英国人为了适应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掠夺的需要,就开始特别重视海军的建设。前边我们说过英国在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以及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后,事实上就已经成为欧洲的头号海军强国。再经过18世纪与法国的多次较量后,彻底将法国势力从北美和亚洲排挤出去,进而成为称霸世界的殖民霸主,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鸦片战争爆发的十三年前,英国首先将蒸汽机装置在现代军舰上,使军舰可以不受风和水流的影响,进而加快了航速,增强了其机动性。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不长时间里,英国的大型战舰已经有二至三层夹板,分别可以配备七十至一百二十门火炮,有可发射三十二磅实心弹的加农炮,也有可发射爆炸弹的大口径加农炮。至于数量方面,以1836年为例,当时英国已经拥有大小战舰五百六十艘,而且有着丰富的海战和登陆作战经验。

反观清军的海军力量,如果用一个数字来概括的话,可以说就是零。中国的海岸线当时虽然长达一万八千公里,清政府虽然也建立了内海和外海水师,并在少数口岸筑有炮台等防御工事,但当时的水师主要任务在于防止走私和缉捕海盗,而不是能赢得一场海战的胜利。因此在战船的制造上,不是考虑如在海上作战,而是考虑如何更适于追捕走私船和海盗船。

进入19世纪后,西方世界都在大规模地发展海军,清军的外海战船虽然多达八百九十多艘,数量远远超过英国,但质量和英国相差甚远。首先舰船体积很少有超过三百五十吨的,而且通常只装备二至四门大炮,大炮还被固定在炮位上,没有瞄准设施,在波浪四起的海面上,射击准星毫无把握,甚至遇到大的风浪船就会沉。当时客观的现实是,与西方世界的海军相比,清军水师根本无法保卫大清帝国的海疆。

从战术角度而言,清军的落后也是全方位的。当西方世界已经进入工业时代,清军的作战习惯却仍停留在中世纪乃至更为遥远的年代,列阵时冷热兵器混用,配备比例火器占百分之五十,排列顺序是火器在前,冷兵器在后。由于列阵密度大,在战斗中难以机动和发挥火力。而英军作战则采用的是“线式”战法,战术运用灵活,便于机动迂回作战,也能充分发挥火器的威力,达到最有效的杀伤平均可以高出清军六至八倍。

通过军队素养、轻型武器、舰船火炮以及战术等一系列的对比,清军都远远落后于英国人,因此表面看起来,似乎后来的鸦片战争清军战败是一种必然。然而九龙山之战、穿鼻洋海战和官涌山之战三场前哨战的胜利,却又印证了落后未必就挨打的道理,至少在这三场战斗中,清军的表现远不像后世的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堪,换句话说,英军虽然全方位领先清军,但并非没有薄弱之处。

通过三场前哨战的过程来看,英军明显兵力不足,前边也说过,就算鸦片战争正式开打后,英军远征来到中国的最多也只有两万人,而且其中还有很多雇佣兵,雇佣兵的战斗力和对战术的掌握理解与把握方面明显要差很多,因此英军整体在战斗力上不平衡,这也就决定了英国远征军并非无懈可击。事实上正是因为林则徐备战工作做得充分,使得英国人战斗力不平衡的弱点被放大,最终取得了三场前哨战的胜利。

英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虽然武器先进战术领先,但英军毕竟是劳师远征,因此路远和大海的局限性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对英商采取断绝供应的做法,已经使得义律陷入了绝境,这也是义律决定采取武力措施的原因之一。就算是英军的供应补给有东印度公司作为支撑,但也仅仅是比英国本土距离近一些,在当时,运送来自东印度公司的补给也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英国人虽然船坚炮利,但其优势主要还是在海上,后来的事实证明,离开了海上军舰的英军深入内陆后,其作战力量明显大打折扣。他们只能将战局控制在靠近沿海一线附近,甚至是只能集中在江海沿线的一个或几个点上进行作战,想要全线开战,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总体上来看,英军占有优势,但并非无懈可击;清军虽然全面落后,但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且三场前哨战的胜利也证明了清军有打胜仗的能力,至少从狭义的鸦片战争这场纯粹的战争角度而言,清军并非注定就是失败者。

标签: 鸦片战争

更多文章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什么_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述_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什么作用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

  • 英国的军事工业怎么样_英国的军事实力解读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英国

    英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大军事工业,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武器出口国,其武器出口量约占全球份额的20%。2013年该部门年产值为350亿英镑,占制造业产值的10%;就业人口36万人,全国共有约9000家公司从事防务工业,绝大多数为私营公司。英国的防务制造业主要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军用飞机、武器弹药

  • 越南女兵作战竟然不穿内衣 使用“美人计”完成任务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越南

    众所周知,越南战争中有不少女兵参与其中,她们虽然是女性,但是通过自身的女性条件占有一定的优势,在越南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军队中的女兵是不穿内衣的,因为她们早被训练过要会用自己的身体引诱别人。众所周知,越南战争中有不少女兵参与其中。她们都是从普通女兵中挑选出来的长相中上等的女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被要求不

  • 在襄樊之战时,曹仁和于禁谁的官职更高一些?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襄樊之战,曹仁,于禁

    说到在襄樊之战这个时间节点也还是有挺多事情的,这场战役也叫关羽北伐,也叫荆州争夺战,所以其实在当时的意义非常的重大,其实最为担心的应该是魏国这边,曹魏所以也派遣了自己的超实力大将出马了,这里面就有曹仁和于禁了,大家都知道于禁其实名气不大,那么在当时那个阶段他和曹仁的官职谁要高一些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继

  • 五国攻秦之战的历史故事是怎样的?五国攻秦一共打了几次?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国攻秦

    很多人可能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战国时期光是一个秦国就能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呢?而且长平之战的时候,其他国家为什么不帮赵国呢?其实在战国时期,有发生过五国攻秦之战,但是最后都没能彻底消灭秦国。下面就为大家讲讲五国攻秦之战的故事,这也是战国时期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让秦国彻底抛开其他国家成为七国最强的存在。在战

  • 夷陵之战如果有张飞刘备能取胜么?张飞活着能增加多少胜率?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陆逊之手,最后白帝城含恨而死,也算是蜀国上下面临的一次最大危机和转折点了。如果不是诸葛亮选择跟东吴重修于好一起抗曹,可能蜀国灭亡的时间要提前很多了。其实刘备会如此惨败很多人觉得就是因为张飞在再跟刘备汇合的路上被杀,导致刘备援军不足,如果刘备和张飞能对陆逊形成包夹之势,那胜算就会大大提

  • 夷陵之战刘备到底有多少兵力?刘备夷陵之战真有70万人吗?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后三国的转折点,也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不过在夷陵之战中,刘备算是彻底的战败了,几乎到了全军覆没的地步,而且刘备此后还羞于惨败,一病不起最后在白帝城过世。那刘备为什么会在夷陵之战中输这么惨呢?因为刘备正好犯了几个兵家大忌。而且刘备并没有带诸葛亮、赵云等人一起参战,当然这也有其中的考虑。不过大

  • 官渡之战对三国走势造成了哪些影响?官渡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可以说是曹操一人的独角戏,当时还并没有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而且刘备的部队在这期间也想联合袁绍对抗曹操,但后来被曹操轻易击败。所以官渡之战对于曹操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战役,对于刘备和孙权的影响程度并没有那么大。东汉末年,汉室政权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加上黄巾军起义使得各地诸侯有了名正言顺独揽军政

  •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 袁绍总兵力比曹操多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中非常经典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那袁绍和曹操双方的兵力到底是各有多少呢?根据史书记载,当时袁绍一共有11万人,而曹操只有2万人,袁绍的总兵力是曹操5倍还有多的,其实在古代双方战斗力这么悬殊的背景下,弱势的一方还能胜利的战役还真不多,但是曹操奇迹般的做到了。

  • 驱逐舰航速一节是多少公里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驱逐舰

    一节=一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 “节”的代号是英文“Knot”,是指地球子午线上纬度1分的长度,由于地球略呈椭球体状,不同纬度处的1分弧度略有差异。在赤道上1海里约等于1843米;纬度45°处约等于1852.2 米,两极约等于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