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太平天国为何北伐失败?

太平天国为何北伐失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18 更新时间:2024/1/24 4:25:18

太平天国是为近代,最为有影响力的大规模农民军起义。在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太平军为何会北伐失败呢?这是出于什么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一、为何只派两万人北伐

1、当时太平天国的军事最高决策者实为东杨秀清,由于起义以来的战事过于顺利。使得杨秀清和其他高层人士对于局势的判断太过于乐观,以为即便不使用全力,北伐军也很可能像原起义军从广西到江苏那样直捣北方,北伐若成功,太平军再通过西征东征控制长江流域及南方一带 ,就会掌控大局。胜利的天平就可以站在天国这一边。殊不知这种盲目的乐观和误判却把两万将士送上了死路。

2、太平军攻下武昌后虽号称50万,但实际有战斗力者应该不过10万,这两万北伐军人数虽少,却是太平军中主力中的主力,很多都是老广西,也有两湖一带的人员,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绝非一般。所以从质量上来讲,太平天国高层还是很重视北伐的。但就现实情况和杨秀清等人的规划而言,西征远比北伐重要,自然不可能抽掉太多的力量实施北伐,不过。。。用两万老兵来打这场前途并不明朗的北伐之战,太值得商榷!

3、很多人一直认为从个人的利益考虑,当太平军攻克南京后,高层内部的争斗也开始兴起,林风翔开芳等北伐将士多为杨秀清的嫡系部队,杨让他们北伐有捞取政治资本的嫌疑。反过来,洪秀全同意北伐,亦有清除异己的嫌疑。这种说法不是没有可能,但可能性也不算太大,毕竟大局未定,北伐的失败不是太平天国高层任何人想看见的结果,谁也不可能拿两万精锐的生命去开玩笑。

4、派林风翔等人北伐其实仅是太平天国北伐计划的一部分,杨秀清也曾设想以现有的两万北伐军为先锋,等西征稳定后再派部队实施接应,规划的倒是不错,只可惜当北伐军陷入困境时,西征的形势也不明朗,杨秀清很难抽调足够的力量去接应北伐军,而且北伐军距大本营的距离实在拉得太远,杨对此也是爱莫能助,理想最终没有成为现实。

二、北伐军为何可以一直杀到天津?

1、北伐军在攻击天津周围之前,为了保存实力,主要是采取了流动作战的战术,避免碰硬(当然由于某些地方战略位置的特殊和后勤补充的需要,一些硬仗还是要打的),没有经历太多的大规模战斗。

2、北伐军自身的战斗力强悍,反观拦截的清军大多不擅长野战,且战斗力低下,多半未与北伐军交手便望风而逃,很难阻击来犯的北伐军。加之进军途中沿途许多清军城池为了保全自己,避免因战败而被清廷追责,干脆采取闭门不战的态势。保全了自己,但也使得北伐军可以顺利通过。

3、北伐军所到之处,捻党、白莲教等反清组织亦闻风而起,虽未掀起太大的风浪,但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大量的清军,为北伐军提供了一定的掩护作用。

三、北伐军失败有何原因?

1、人数太少

虽然两万太平军是精锐部队(沿途虽然也扩充了一些兵员,但这些新兵并未起太大的作用),但他们所面对的是整个北方,实力实在有限。清廷完全可以集中半个国力来与之拼杀。

2、后勤补充

由于北伐军仅有两万人,所以攻城略地之后无法分兵把守,只能就地补充完毕之后便弃城而去,实际上等于断了后路,在前期北伐军连连获胜、清廷震动的时候,如果能派后续部队及时跟上,或许可能是另一番结果。可事实是直到北伐军在天津受阻之后,援军才匆忙过来,但由于距离实在拉得太远,援军自身的实力又有限,其在清军的阻击下接连溃败,而且在此期间,由于缺乏补给,加之冬季来临,致使北伐军无御寒衣物,广西、两湖士兵从小生活在温暖的南方,面对北方冰天雪地的战场,非常不适应,2万北伐军的全军覆没,其中因受冻而减员的就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3、战术以及政策上失误

北伐军前期虽然进展顺利,却严重忽视了距离问题,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实际上是把自己送上了绝路。北伐军在天津受困之后,各路清军被调派而来加入到了围攻北伐军的行列里,援军的到来又遥遥无期。照现实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已经宣告此次北伐将无果而终,再停留下去必是死路一条。可北伐军终究选择了固守待援的方案,幻想着固守一城等援军一起里应外合打败围城的清军,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而且无法发挥太平军所擅长的野战。以至于在战争后期始终被清军包围在孤城里,虽然他们一次次地突围,并且一次次在突围战中打败清军,但也在无援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被消耗,最后全军覆灭。

此外,太平军在北伐的过程中,虽然使一些反清力量望风归附,但在进军途中采取毁庙宇、砸佛像、强迫百姓信上帝等错误方针,大大的失去了民心,加上几次不理智的屠城也使得本来对清政府不满民众对太平军亦产生了反感。

四、对这次北伐究竟该怎样看待?

个人认为集中一定力量实施北伐还是必要的,其影响震动了清廷,牵制了北方大量的清军,迫使十数万清军掉头进行防御,为南方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而且北伐是有希望获得巨大战果的,只是由于援军迟迟未到,后勤供给也跟不上,造成大好时机的延误,力量不足也给了清廷以喘息的时间。最终导致北伐失败。当然,太平天国高层对北伐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很多人到了南京后进取心退化,就不想再前进,内部也开始了权力与利益的争夺,逐渐陷入腐化,这对北伐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标签: 太平天国

更多文章

  • 德国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_德国为什么发起两次世界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德国

    20世纪被称作“流血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这个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近五百年来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人们被它空前的残酷所震惊,开始对战争深恶痛绝。殊不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恰恰埋在第一次

  • 二战时期著名的元帅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帅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每逢战乱的年代,在战场上都会涌现出一些军事奇才。他们不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且还指挥过许多经典的战役。因此,他们享誉世界,被世人所崇拜。美国媒体曾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二战时期最厉害的元帅,有5人成功入选,亚洲仅有一人上榜,而且是我们中国人。5、埃尔

  • 七七事变死亡人数_七七事变伤亡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

  • 西班牙的光复战争是怎么回事_西班牙的光复战争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班牙

    凯尔特人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公元前6世纪凯尔特人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与当地的凯尔特人相互通婚、融合,产生了后来的塞尔梯贝里亚人。腓尼基人生性平和,在伊比利亚半岛从事经商活动,他们教当地居民使用货币、采矿冶炼金属、织布等。大约公元前11世纪,腓尼基人与西班牙建立了贸易关系。在伊比利亚半岛,腓尼基人为了进

  • 第一次世界大战怎么爆发的_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费迪南的结婚纪念日1914年6月28日,是典地利大公弗朗西斯·费迪南结婚14周年纪念日。为了表示庆祝,费迪南携妻索菲亚要去6年前吞并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去作一次特别访问。目的是大公想使他的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大公作为武装部队的检察长,将视察驻在那里的两个奥地利军的年度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必然吗_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根本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列强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主要有法德、俄奥和英德三对矛盾。其中法德矛盾最为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欧洲和西欧的地位,它一直在寻找机会报仇。而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采取了孤立法国的外交

  • 甲午战争爆发的真实原因_甲午战争如何让日本强大_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的计划,从而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其具体步骤是日本先攻占朝鲜和台湾,然后征服中国,最后吞并全世界。公元1894年,即光绪20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因当年按中国干支纪年为甲午年,故而历史上称之为“甲午战争&rdqu

  • 日俄战争为什么发生在中国_日俄战争中国死了多少人_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和俄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日俄双方便开始了争夺殖民地、掠夺殖民市场的斗争。而中国作为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对象之一,自然成为了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重点。1894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

  •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真实原因和历史背景_美国南北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北战争

    18世纪独立战争后,美国存在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北方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实行自由雇佣制;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实行黑人奴隶制。这两种制度都隶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是两者的差异却很大,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独立战争中,双方结成同盟一起将英国殖民主义赶出美洲。但是独立战争后,奴隶制的存废

  • 朝鲜战争是怎么爆发的_朝鲜战争分为几个阶段_朝鲜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朝鲜战争

    美国总参谋长布莱德利曾经对一场战争进行过这样的评价:“这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战争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个传奇,因为打破了美国战无不胜的记录。自独立战争以来,美国在所有参加的战争中所向披靡,不可战胜。但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尝到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