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陈仓之战韩信为何能取胜?

陈仓之战韩信为何能取胜?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05 更新时间:2024/1/18 19:40:42

汉元年二月,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项羽凭借其军事实力,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面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压制,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以示再也无意东出,以此打消项羽的警惕。

同年五、六月份,齐国宗室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在此背景下,刘邦认为这是一个起兵的良好的机会,所以在不久之后发起了“陈仓之战”。对于陈仓之战,诞生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成语典故。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计策,出自韩信这位名将。彼时,韩信可以说是刚刚投奔到刘邦麾下,所以韩信献计的陈仓之战,可谓他的成名之战。在这场战争中,韩信出奇制胜,帮助刘邦夺取关中之地。

具体来说,秦朝末年,韩信参加反对秦朝的起义,并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之后,韩信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刘邦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将韩信拜为大将。

在此基础上,韩信向刘邦表示:“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如今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和韩信交谈之后,刘邦才真正发现他的才能。于是,刘邦对韩信言听计从,安排诸将准备出击,从而发动了陈仓之战。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汉元年(前206年)十一月,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攻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在陈仓之战中,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采取了韩信提出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指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引申意: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在陈仓之战中,按照韩信的谋划,刘邦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在此基础上,章邯从废丘(雍都,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立即被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陕西乾县东)。取得胜利之后,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俘虏章平,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紧接着,汉军没有给对方喘息之机,而是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国的初战胜利。

众所周知,鸿门宴之后,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项羽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东马坊村遗址),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西安阎良附近),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说:富县、安塞、延安)辖陕北。不过,关中的这三位诸侯,在陈仓之战中并没有给刘邦制造多大的麻烦,也即辜负了项羽分封关中诸侯的期望。

最后,总的来说,在陈仓之战中,刘邦利用采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从一条小路出奇制胜,击败了章邯等人,夺取了关中,为后来刘邦争夺天下奠定了基础。汉二年(前205年),刘邦率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昂降汉。于是,刘邦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进攻项羽所在的楚国。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刘邦在荥阳会师,阻击楚国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对此,在笔者看来,尽管在彭城之战中,刘邦被项羽击溃,吃到了败仗,但是,这并不能削弱陈仓之战的意义。

众所周知,关中在古代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成就帝王之业的重要平台,比如在战国时期,秦国正是因为握有关中之地,得以消灭山东六国,一统天下,而就汉朝、唐朝等强盛的王朝,也选择定都关中。所以,韩信参与谋划的陈仓之战,因为出奇制胜,夺取了关中,从而为后来刘邦争夺天下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韩信这位名将,陈仓之战作为他的成名之战,只是小试牛刀,在此之后,韩信先是在井陉之战中重创赵国,又在潍水之战中消灭了项羽的20万大军,斩杀了项羽麾下的大将龙且,进而为垓下之战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陈仓之战

更多文章

  •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爆发的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事实上,盟军在北非取得最后胜利后,下一步还有很多目标需要攻击,因为盟军已经占领了海上力量,控制着海权,可以在地中海的任何海岸登陆。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当时盟友有三个方向可供选择。一个是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登陆。二是在法国南部登陆;第三,登陆希腊开辟巴尔干战场。最后,盟军选择了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作为路线

  • 水门桥战役伤亡多少志愿军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水门桥战役

    说到水门桥战役其实也还是很有说法的,毕竟也是长津湖战役中非常知名的一个战役,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意义非凡,那么很多人问了,这个水门桥战役当时死了多少志愿军,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2月6日晚上,姜庆云,也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0师240团3营7连连长,他带着几十个人趁黑

  • 马德里战役的中国指挥官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德里战役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独裁者弗朗哥在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至此西班牙内战正式打响。7月19日,左翼共和党领袖何塞·西拉尔政府成立。此时苏联领袖斯大林号召着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前往西班牙,协助西班牙人民抵抗叛军以及外国入侵者。在斯大林的提议下,我国将旅德支部党员谢唯指派到

  • 澳大利亚在二战中的表现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澳大利亚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战争”。当时除了南美洲比较安稳一点外,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都参与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位于南半球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遗余地的奉献着力量。就比如说来自澳大利亚的“袋鼠军团”,在二

  • 井陉之战中韩信如何以3000破20W军队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井陉之战

    背水一战,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成语典故,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也即来自于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击败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选择中立,从而严重威胁汉军侧翼,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

  • 战场上中弹后还能活多久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弹

    如今电视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之一了,尤其是现在的一些年龄较大的人,非常喜欢看电视,而电影和电视剧已经成为了观众见证艺术的重要形式。尤其是看到一些通过战争题材来表现的影视作品,总会看着观众热血沸腾。当我们在看战争片的时候,总会出现一种这样的场景,那就是拥有者主角光环的人,在中弹倒地之后,

  • 二战德国人口损失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二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绝对是反法西斯阵营的绝对主力之一,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也标志着这是二战的转折点,二战正是进入反攻阶段。尽管战后的近几十年来,西方人一直在淡化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但这些做法终究是徒劳的。苏联红军在二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除了经济

  • 土耳其在一战的表现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土耳其

    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人类的历史上有着一个叫做奥斯曼土耳其的帝国,也就是如今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经非常的强大,有着富裕辉煌的帝国,延续了千年的东罗马帝国就是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不过到了近代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开始衰败了,尤其是在一战期间,虽竭尽全力的挽救同盟国,但是依然无法挽回失败的局

  • 淝水之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淝水之战

    373年秦取梁、益二州,以杨安镇成都,毛当镇汉中,姚苌镇垫江,王统镇仇池,东晋军退据巴东。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

  • 淝水之战的战争起源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战争起源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东海王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