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崖山海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崖山海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668 更新时间:2024/1/22 0:12:05

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也就是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主要是宋朝的军队和蒙古的军队在崖山进行的一个大规模的海战,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古代比较少见的大海战。

历史背景

蒙古统一战争

参见: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蒙灭西夏之战、蒙古攻西辽之战、蔡州之战。

1206年,蒙古铁木真统一漠北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在1227年灭西夏,1218年灭西辽,1234年灭金。

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宋未经充分准备,即乘蒙古军自河南撤兵河北之机,遣军收复原宋西京、东京、南京,被蒙古军击败。当年夏,窝阔台与诸王议定,在西征钦察、斡罗思,东征高丽的同时,集中部分兵力,南下攻宋,从而揭开了蒙(元)宋战争序幕。

蒙宋战争

1271年元朝建立,次年分水陆两路南下攻打南宋。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佑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

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接着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

赵昰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蒲耿寿庚投降元朝。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广东。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宋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自己前往占城,但后来二王数次召其回来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死在那里。

宋端宗因落水染病,不久崩逝,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年号祥兴。赵昺登基以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师)张世杰护卫著赵昺逃到崖山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不久﹐在现时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海丰县的五坡岭生擒,在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

战役评价

崖山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较大规模的海战,在中国海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抵抗异族侵略的抗元斗争是正义的,他们坚决的斗争迫使蒙古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野蛮政策。而崖山之战是宋朝对蒙古侵略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10万余人投海殉难,宁死不降。此战之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

崖山之战从战术层面看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部署失当,对战役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能不让人叹服。这两个人,一文一武,正是在流浪小朝廷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中流砥柱。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崖山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崖山精神,春秋大义,鼓舞后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说:"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

标签: 崖山海战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中法战争为什么打赢了还得签订不平等条约?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法战争

    自古以来,战争就是外交的一种延伸,我们通过战争来树立国际地位,获得威望和赔款。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有这么一场战争,明明取得了胜利,却依旧免不得重蹈近代史一贯延续的覆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中法战争,是光绪九年(1885年)中国同法国之间爆发的一次战争。战争围绕的焦点是越南的归属。早在1858年,法国就通

  •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已进入近代意义上的、别于原始土枪鸟铳的枪炮时代。此时的清军依然使用弓箭刀矛和明朝鸟铳,相对于英军的装备,我们整整落后了200年。而在人数上,英军只有7000人,清军有110:1的绝对优势,就是到真正鸦片战争战场上,英军多时不过2万,清军却抽掉了10万部队开赴战场,为什么最终还是扭

  • 长平之战一共持续了多久的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之战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长平之战。这场战争也是当时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以及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此战役过后,秦统一天下的脚步再无人能够阻挡。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

  • 甲午战争中为什么李鸿章提议避战求和?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甲午战争

    李鸿章是清方参与决策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军队的实力派要员,光绪皇帝在战争正式打响的前夕,面对日方咄咄逼人、战事似已不可避免的形势,光绪皇帝的主战态度是比较坚决的,屡催身膺重寄、统帅淮军和北洋军队的李鸿章积极筹划,应对战事。正在“亲政”期间,是有一定“实权&rdquo

  • 百团大战中日本与中方有哪些差距?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百团大战

    70年前发生的“百团大战”是中共党史和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百团大战的研究,一直是党史、军史、抗日战争史研究领域里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长期以来,关于百团大战的参战兵力,说法不一,有80团左右之说,有104团之说,有105团之说

  • 侵华日军在中国到底阵亡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侵华日军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

  • 中国近代战争有哪些?中国近代的主要战争年表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争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

  • 拿破仑战争参战力量 拿破仑战争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争席卷欧洲、亚洲、非洲,于1815年11月20日结束。但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让波旁王朝得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复辟。拿破仑战争参战力量法军60万人反法同盟军队先后共120万人拿破仑战争伤亡情况伤亡共6,500,000人拿破仑战争死亡人数现在已无法统计,但是在记载中仅法国

  • 拿破仑战争的结果 如何评价拿破仑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拿破仑战争发生在1803.5.131815.11.20,最终法国失败、欧洲反法同盟获得胜利。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拿破仑战争的结果拿破仑战争延续15年之久,其直接后果是反法联盟取得了胜利,王朝复辟,但它动摇了欧洲君

  • 奥斯特里茨战役双方兵力 奥斯特里茨战役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奥斯特里茨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因参战方为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双方兵力法军74000人俄奥联军86000人法军总司令:拿破仑法国皇家卫队(Gar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