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日俄战争俄国为什么失败

日俄战争俄国为什么失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1 更新时间:2024/1/3 10:25:37

在中国和朝鲜国土上进行的这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中朝两国人民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日俄战争也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世界战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日俄战争俄国为什么失败

首先,当时日本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对中国进行过入侵了,并且还占领了中国很多的地区,他们为了占领东北地区已经筹谋了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在兵力上还是装备上的准备都是非常充足的。

另外日俄战争俄国为什么会输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国家的本身进行分析,俄国是一个领土面积非常广阔的国家,然而这种现象既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因为领土广阔所以在兵力和物资的运输路线上就会被拉的很长,在战争出现问题时,俄国根本来不及调遣军队进行支援。

而日本则完全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日本已经在中国储备了足够的兵力和物资,不存在运输路线所带来的问题。而且俄国当时是强国,对于日本这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正是这种轻敌给俄国带来了很严重的后果,导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

为什么日本赢了中国人高兴?

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保持中立,而实际上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一般百姓,鉴于沙俄对东北的侵占和不按期撤兵,是倾日本一边的。正如吴玉章所说:“人们对沙俄的痛恨,还把同情寄予日本方面,听到日本方面打了胜仗,大家都很高兴。”芸生也曾说过同样的话:“中国久受俄人凌虐,故当日俄战争期中,一般皆怀兄弟急难之义,虽云中立,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均为日本之助。”作为政府官员的袁世凯也是这样,他表面中立,实则偏向日本,而且还为日本提供一些人员方面的支持,如派吴佩孚与日本情报人员一起,深入东北地区,为日本收集情报等。

中国税关之新设。凡满洲陆路输入外国货物,须征之某输入税,宜于国境地方及内地重要都府新设税关。

教育机关之新设。欲图人民知识之发达,宜于各都市新设学堂,授以外国语及普通教育,渐次进于高等教育。

袁世凯的东北政策,实际上是他对东北全面进行改革的方案,包括东北地区由军府制改为行省制的改革,全面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即全面推行新政,将早期现代化拓展至东北地区,以和内地相一致;还包括开放东北,正确处理和外国的关系等。袁世凯改革东北的方案,对于在东北推行新政,加强对东北的治理、建设,以改变东北的落后面貌,巩固东北的国防,抵制外国对东北的侵略,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个改革方案,是面对沙俄对东北侵占即将结束而提出来的,因此是非常及时的。袁世凯改革东北的方案,由于沙俄没有如期撤兵和随后的日俄战争爆发而没有能够实现,但它却是全面改革东北的先声,对以后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俄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由于自身的软弱和无奈,不得不选择了局外中立。局外中立是袁世凯提出和具体负责实施的。这在当时来说也是出于无奈,不过即便局外中立,也需要一定的实力准备,正如袁世凯所说,“就我现在情事而论,不得不谨守局外,然公法局外之例,以遣兵防边,不许客兵借境为要义。防之不力,守局立隳,不但人之溃卒,我之土匪,必须认真防堵,而两大抅兵,逼处堂奥,变幻叵测,亦不得不预筹地步”。他在给清廷提出的局外中立国所负责任要点中有这样一条:“局外者,不得允战国借境攻敌,如无力阻止,亦为背局外之责,敌国即可引兵入境,自行抵御。”袁世凯将北洋新军开赴战区,严守中立区域,密切注视着战局的发展变化。不过清政府的中立,是有着原则性的前提条件并向各国严正声明的,即“东三省疆土权力,无论两国胜负,仍皈中国自主,不得占据”。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即清末袁世凯对日本的认识问题。袁世凯在任职于朝鲜12年的主要使命,即秉承李鸿章和清廷的意旨,维护中、朝传统宗藩关系,抵制日本和其他列强向朝鲜的渗透。袁世凯在完成这一使命时有得有失,但总体上说他对日本是有着一定认识的,对日本的抵制是非常明显的。1882年,袁世凯参加了平定朝鲜“壬午兵变”的军事行动。

1884年,袁世凯又亲自指挥中国军队平定了“甲申政变”,粉碎了日本扶持开化党颠覆政府脱离中国的企图。正因为如此,甲申事变后中、日两国谈判,日本代表提出要对袁世凯进行严惩。袁世凯在任职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期间对朝鲜的积极经营,促使中朝贸易额激增,1885-1893年间竟增长了6倍多,而同一时期的日朝贸易额仅增长2倍。日本人惊呼,“我国商人与中国商人在朝鲜的竞争优势已失,朝鲜大量的商业利益从我国商人手中转向中国”。这对野心勃勃要侵占朝鲜的日本来说是决不甘心的,终于在1894年发动侵朝侵华的中日战争,打败中国,吞并朝鲜。而袁世凯由于对日本侵略的抵制和对中国权益的维护而被日本视为仇敌,日本政府“以执政亲中国,疑朝鲜拒日,皆中国驻朝总办袁世凯所为,殊怨袁”,对袁世凯“憾之刺骨,百般排陷之”。

然而,日本是不以占领朝鲜为满足的,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侵占中国,而侵占中国首先要占领中国东北。早在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山县有朋就抛出《外交政略论》,提出主权线和利益线的新概念,“何谓主权线,即国家的疆土是也;何谓利益线,即与我国主权线安危相系的相关地区”;“我国利益线的焦点有三,即朝鲜、西伯利亚铁道和中央亚细亚是也”。侵略中国和朝鲜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对外扩张的既定目标,山县把朝鲜和中国作为日本利益线的焦点,只不过进一步确认日本政府的国策而已。沙俄利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单独出兵中国东北,与日本向这一地区的扩张是相抵触的,日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

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保持中立,而实际上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一般百姓,鉴于沙俄对东北的侵占和不按期撤兵,是倾向日本一边的。正如吴玉章所说:“人们对沙俄的痛恨,还把同情寄予日本方面,听到日本方面打了胜仗,大家都很高兴。”王芸生也曾说过同样的话:“中国久受俄人凌虐,故当日俄战争期中,一般皆怀兄弟急难之义,虽云中立,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均为日本之助。”作为政府官员的袁世凯也是这样,他表面中立,实则偏向日本,而且还为日本提供一些人员方面的支持,如派吴佩孚与日本情报人员一起,深入东北地区,为日本收集情报等。加上他这一时期在北洋以日本为榜样,大力推行新政,聘请了一大批日本军事、警政、教育等方面的人员为教官和教习,对日本表示友好,因此一些日本人把他作为亲日派来看待,“那么就有这样一个结论,袁世凯被划入亲日派的巨头之中”。“日本外交官和军人都把他视为独一无二的朋友”,“在当今中国没有比袁更高明的人才,中国政府今后必定归他掌管,因此,现在如拥护他的立场,他则必定感恩戴德,更加采取亲日主义”。而实际上,袁世凯是一个非常讲求实际的实用主义者,在1898-1907年间所谓的中日关系“黄金十年”的大环境中,他有亲日的倾向是很正常的。但袁世凯决不是一个亲日派,当时是一个具有一定民族情感的官僚,日俄战争之后他对东北主权的维护和对日本侵略的抵制就是很好的说明。

标签: 日俄战争

更多文章

  • 海湾战争双方兵力 海湾战争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最终以美国为首联军胜利,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那么海湾战争中各国伤亡情况如何?海湾战争双方兵力反伊联盟多国部队人数为69万人;坦克3700辆,其中美国2000辆;装甲车5600辆;作战飞机1740架,

  • 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海湾战争有什么特点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海湾战争显示出高技术武器的巨大威力,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那么你知道海湾战争的特点有哪些吗?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在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

  • 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为什么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那么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为什么失败?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尼古拉一世统领的俄国是欧洲的霸主,而他的野心渐渐的扩大,妄图让俄国成为整个欧洲的主人,把俄国建立成为一个世界帝国。

  • 花剌子模为什么能够在八鲁湾击败骁勇善战的蒙古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花剌子模

    对于熟悉历史的人来说,在他们的心中会出现很多曾经辉煌的瞬间。比如胡夏的赫连勃勃在统万城的辉煌瞬间,契丹人骁勇善战的足迹,女真人金戈铁马的时光以及党项人骁勇善战的风采等历史的记忆。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民族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有一个民族却因为一个人、一场战争而存在,它就是蒙古。蒙古能够兴起,铁木真

  • 苏俄内战双方参战力量 苏俄内战伤亡人数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苏俄内战

    苏俄内战1917年11月7日至1922年10月,苏俄与国内反革命势力白俄和外国武装干涉者进行“苏俄内战”,最终苏俄在俄罗斯本土和乌克兰获胜,芬兰和波兰独立。苏俄内战双方参战力量苏俄政府:300万士兵,10万乌克兰方面军白俄政府:240万士兵红军的政工干部在工作中更偏重于对指挥

  • 凡尔登战役的目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仅让法国人民不再饱受战争之苦,同时也让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德国军队再没有能力发动对其他国家的军事战争了。凡尔登战役的目的是什么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1916年初,德军统帅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

  • 凡尔登战役的历史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一战是全人类可怕的回忆,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无疑是具有其特殊意义的。此战过后,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1914年德国没有能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战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1915年,德国的几次努力进攻都没有能够奏效。德国将军冯&middo

  • 凡尔登战役双方兵力部署 凡尔登战役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凡尔登战役双方兵力部署法国:75个师,约1,140,000人德国:50个师,约1,250,000人德军部署:第7、第18、第3军(6个半师,879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522门,202门

  • 偷袭珍珠港伤亡人数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塔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更加扩大了,同盟国力量更加壮大。偷袭珍珠港伤亡人数美军阵亡2000多人,伤1000多人日军阵亡约200人对于珍珠港事件的目的其实是日本为了防止美国阻挠其南下进攻东南亚地区和取得资源的计划。为此

  • 偷袭珍珠港事件双方总指挥 珍珠港事件双方兵力对比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事件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偷袭珍珠港事件双方总指挥主要指挥官: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东条英机等。日军总指挥: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突击编队指挥官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美军指挥官: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上珍珠港事件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