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加里西亚战役的详细经过 加里西亚战役最后结果

加里西亚战役的详细经过 加里西亚战役最后结果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935 更新时间:2024/2/23 0:12:55

1914年8月18日至9月21日,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西南方面军各集军对奥匈军队进行的战略性战役。

该战役是在维斯瓦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在320400里的正面层开的。双方参战的军队有100多个步兵师骑兵师,总计200万人,近5000门火炮。

加里西亚会战开始前,兵力对比为:俄军36.5个步兵师和12.5个骑兵师;奥匈军队39个步兵师和10个骑兵师。后来,俄军增至50个步兵师和20个半骑兵师,而奥匈军队增至48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师。

俄军西南方面军(总令为伊万诺夫将军)受命围歼奥匈军队在加里西亚的基本兵力,阻止敌军南撤过德涅斯特河和西撤往克拉科夫一带。为此目的,方面军以第3、第8集团军在杜布诺、利沃夫方向,在普罗斯库罗夫、加利奇等方向实施要突击,而以第4、第5集团军从北面向普热梅希尔实施主要突击。由于盟军请求加速进攻,俄国各集团军尚未全部集结和展开完毕,即于8月18日至23日期间先后发起进攻。

奥匈军队指部(总司令弗里德里希大公,总参谋弗朗兹·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元帅)计划以第1、第4集团军的兵力,在库默尔将军的集团军级集群和沃伊尔施将军的德国后备兵军的支援下,向卢布林、海鸟姆实施主要突击,粉碎西南方面军的右翼(第4、第5集团军)。它们的右翼应由第3集团军和克韦斯将军的集团军级集群保障;而从8月3日起,由第2集团军保障。在奥匈军队的主要突击方向上,指挥部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其三分之一的兵力用以对付俄国第3、第8集团军。

8月18日至19日,双方军队开始敌运动,8月23日,在宽320公里的正面上展开了一场遭遇交战。交战过程中,向卢布林和海鸟姆进攻的奥匈军队第1集团军(司令为丹克尔将军)和第4集团军(司令为奥芬贝格)8月2324日在克拉希尼克附近,8月2631日在舒夫附近,分别重创俄军第4集团军(司令为扎尔茨将军8月22日起改为埃韦尔特将军)和第5集团军(司令为普列韦将军),迫其退向卢布林、海乌姆和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

随后,奥匈军队各集团军因遭到俄军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进攻速度随之减慢,8月18日和19日俄国西南方面军第8集团军(布鲁西洛夫将军指挥)和第3集团军(鲁兹斯基将军指挥)分别发起进攻,8月2628日,在佐洛塔亚利河地区打败奥匈第3集团军(布鲁德曼将军指挥)。8月2931日,在格尼拉亚利帕河地区的交战中,俄军第3集团军于利沃夫东南突破奥匈军队正面,而第8集团军则击退了从塞尔维亚战场调来的、并得到克韦斯集群加强的奥匈第2集团军(伯姆埃利莫利将军指挥)的反突击。

奥匈军队的右翼开始向戈罗多克阵地(利沃夫以西30公里)退却。9月3日俄军占领利沃夫,9月2日占领加利奇。奥匈军队指挥部留下一支力量不大的掩护队抵御俄军第5集团军,而把第4集团军南调对付俄军第3集团军。在9月512日的罗多克交战中,奥匈第4、第3、第2集团军企图粉碎俄军第3、第8集团军。他们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此时奥匈战线左翼的形势急剧恶。担任防御的俄国第4、第5集团军得到了增援,9月3日,第9集团军(列奇茨基将军指挥)被调往第4集团军的右侧。

9月4日,俄军3个集团军(第9、第4、第5集团军)全部转入反攻,迫使奥匈军队开始退却。第5集团军向俄罗斯拉瓦的进攻,开始威胁到奥匈第4集团军向后方的退路。奥匈军队指挥部被迫中断戈罗多克交战,并于9月11日夜间开始向桑河对岸撤退。由于对奥匈军队的追击迟缓和组织不善,致使其得以摆脱俄军,免遭全歼。

9月21日,俄军包围了普热梅希尔要塞。

标签: 加里西亚战役

更多文章

  • 关于加里西亚战役的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加里西亚战役

    战役期间,俄军各集团军前进了280300公里。进攻的平均速度为每昼夜89公里。双方均遭重大损失,但都未能达成预定目的。奥匈军队损失约40万人(其中10万余人被俘)和400门火炮。俄军损失约23万人(其中4万人被俘)和94门火炮。实施加里西亚会战的结果,加里西亚和奥地利占领的波兰部分领土,获得解放,匈

  • 加里西亚战役的起因 加里西亚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加里西亚战役

    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于1914年7月28日入侵塞尔维亚。做为对入侵的回应,俄罗斯在8月1日对奥匈帝国宣战。虽然奥匈帝国将40%的兵力用于对塞尔维亚作战,但俄奥两国在相邻的加利西亚地区率先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两国均已经为这次冲突计划了很久。战前俄军制定了G计划以应对德军大举入侵的可能。如果

  • 东汉易京之战:袁绍消灭公孙瓒 形成中国北方最强势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易京之战

    中国东汉末年,割据冀州等地的袁绍率军于汉献帝建安二年至四年(197199)攻灭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公孙瓒军的作战。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袁绍率兵攻公孙瓒。公孙瓒只守不攻,袁绍遂设下伏兵。公孙瓒中伏后,心知必败,逃回城中自杀。背景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袁绍在界桥之战中击败公孙瓒。公孙瓒败走

  • 易京之战的背景跟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易京之战

    中国东汉末年,割据冀州等地的袁绍率军于汉献帝建安二年至四年(197199)攻灭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公孙瓒军的作战。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袁绍率兵攻公孙瓒。公孙瓒只守不攻,袁绍遂设下伏兵。公孙瓒中伏后,心知必败,逃回城中自杀。背景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袁绍在界桥之战中击败公孙瓒。公孙瓒败走

  • 豫东战役的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豫东战役

    60多年过去,三年解放战争的硝烟早已经散尽,让我们透过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资料,尽可能地追寻历史的真相。但我们再努力,只能接近历史,不可能还原历史。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1947年上半年华东野战军发起的豫东战役。1947年5月,军委命令粟裕兵团(外线兵团)或者南下,或者在中原地区消灭敌人第5军。5月2

  • 豫东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豫东战役

    豫东战役,亦称开封睢杞战役,黄泛区会战,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在中原地区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1948年6月至7月,华东野战军西线部队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占河南省会开封,并在睢县杞县地区歼灭区寿年兵团。华东野战军在战役第一阶段全歼开封守军整编第66师等,在战役第二阶段歼灭区寿年兵团部

  • 豫东战役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豫东战役

    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出其不意攻占开封,全歼守军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平原,北濒黄河,南倚陇海铁路,城周约20余公里,有六门四关。守军为国民党军整编第66师师部率第13旅、整编第68师1个团及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和3个保安团共3万余人,由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担任总指挥。其部署是:第13旅担任城区及曹关、西

  • 衡宝战役发生的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衡宝战役

    衡宝战役,又称中南战役,与海南岛战役、西南战役并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后的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中南地区以来的首次重大战役,向中南地区进军的决定性战役。是横跨开国大典的唯一大战,历时34天(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湘南和湘西大部地区,为尔后第四野

  • 衡宝战役过程简介 衡宝战役最后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衡宝战役

    牵制敌军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挺进到江西省南部和湖南省东北部地区。由湖北省南撤的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集团被迫调整部署,将其主力5个兵团11个军31个师共20万余人退据以衡阳、宝庆(今邵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与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集团组织&ldquo

  • 汉匈百年战争的历史进程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百年战争

    汉匈百年战争又称汉匈战争,是指西汉初年,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双方各有胜负,前后历经130余年。此一期间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是以和亲政策和战争政策互相存在。另外,汉武帝的元朔二年(前127年)开始修筑汉长城。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至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这一阶段采取了妥协的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