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BC公元前216年 坎尼会战介绍 坎尼会战交战双方

BC公元前216年 坎尼会战介绍 坎尼会战交战双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688 更新时间:2024/1/8 4:32:58

当战役开始后,两翼交锋的骑兵即展开厮杀。波利比奥斯是如此形容当时情形的:“当左翼的西班牙与高卢骑兵进攻罗马骑兵时,粗野的战斗便接踵而来。”迦太基的骑兵很快便战胜了右翼较弱的罗马兵,并展开追击。部份迦太基骑兵则由自军左翼出击,越过罗马军右翼,进入罗马骑兵的后军里。罗马兵已变得分散,而迦太基人不断攻进其内,对其展开包围切割。 当罗马人进攻时,一阵热西风夹杂着尘埃罗马军队迎面吹来,并阻碍了其视野。然而那阵西风吹来的尘埃并非主要因素,交战双方所做成的尘埃才最阻碍行军视野。而汉尼拔在此前数天对罗马人作出的袭击使其得不到充足的食水供应亦对罗马军的表现造成影响。

战役部署

罗马军队的基本单位是步兵百人队,原先由一百名士兵组成,但是通常进入战斗编 队的不过六十至八十人。两个百人队合为一个中队。每个罗马主要战术组织(即军团)中有三十个中队。每个中队在战斗中排成一个小方块队,其正面为十四至十六人,纵深十人。但是,与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的更为密集的传统方阵不同的是:在传统方阵中士兵们并肩作战;而在罗马方块队中士兵与士兵之间有1.5米左右的间隔。这样一来,每个罗马步兵可以轮圆了挥动其武器,长矛或长约30厘米的短剑。在实际激激战中要保持这样的间隔可不容易,这需要常年的训练和战地的经验。 但是这样编队的一个好处是一旦前排士兵力乏或负伤时,他们可以通过身后的间隔后撤,马上就有一排生力军上前补替他们。而且由于有间隙,队形的变化比较灵活,对不同的地形的适应性比较好。

实战时,三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并排排开,约四百二十人。各中队之间的间隔通常为50米。步兵大队本身在军团中又列成国际象棋方格队形:罗马军团的传统阵式由三条阵列构成,第一阵列四个大队,第二、第 三阵列各三个大队。大队与大队之间的间隔约为三百六十码,或者说相当于一个大队正面的宽度。正如在中队与大队内部,前后排士兵可以替换作战,第二阵列大队 也同样可以通过间隙向前推进替下第一阵列大队,而第三阵列大队又可以前移替下第二阵列大队。第一阵列的士兵是战斗经验相对少的年轻士兵,他们的武器装备是两杆重型投枪,一把30厘米左右短剑和一个长方形 的盾牌。同弓箭相比,罗马士兵似乎更垂青重型标枪,罗马式的重型投枪是由一根长长的尖锐的金属枪头和一个沉重的木杆组成。在15到20米的短距离上,重型 投枪的穿透力和冲击力是弓箭无法比拟的。对方的盾牌很容易被投枪穿透,即便持盾牌的敌人没有受伤,但是如果盾牌上扎着一杆投枪,枪柄的重量会让盾牌坠得无法端持。

当两军交战时,三个阵列迈着整齐的步伐逼向敌人,在距离敌军15米左右时,第一线的士兵暴风骤雨般投出他们的所有的投枪,然后手持盾牌冲向不知所 措的敌军,短剑上下翻飞。罗马短剑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刺穿铁的或青铜的甲胄,然而牢固而又两面开锋的短剑对四肢却有极佳的切割效果,短兵相接时能发挥出令人 恐怖的威力。 第二阵列是战斗经验相对丰富的年轻士兵,他们通常是罗马军团中最粗野最精壮的战士,他们的武器装备和第一线的士 兵一样也由投枪,短剑和盾牌所组成。当第一阵列的士兵抗不住了,精疲力竭地撤回第二阵列的空隙中时,第二阵列便替换上前,他们将投枪如雨般投向敌方后便以 更凌厉的剑锋和更疯狂的砍杀发起第二波攻击。站在最后的第三阵列是由身经百战的最有经验的老兵组成,他们手持盾牌和长矛,意志顽强,坚如磐石,构成军团的 最后支撑,如果第一第二阵列都支撑不住了,便可以渗透进起保护作用的第三阵列中,在老兵们的带领下,再次向敌人反扑。

中下层指挥官对这种罗马方阵早已烂熟于心,士兵们闭着眼睛也能听从指挥,履行自己的职责。明天留一万人守护大本营,55000名重甲步兵和9000名轻甲步兵一字排开,前后摆成三个阵列,6000名骑兵分成两拨,用来保护侧翼。而明天战场的指挥权将由瓦洛斯行使。对此瓦洛斯早已急不可待了。然而不知为什么,保卢斯心里总有些忐忑不安,作为一个沙场经验丰富的军人和老牌政客,他的直觉告诉他,明天的战斗将不会像大家想得那么简单。但是瓦洛斯对保卢斯的 过分小心却是不以为然。不管从什么角度考虑他是在找不出可以担心的理由。是的,瓦洛斯仔仔细细地推算过,跟迦太基的军队比起来,不管从人数,装备,军事技能还是士气来说,罗马人都远占上风。可是,瓦洛斯什么都考虑到了,却忽视了一个人,他就是汉尼拔。

于此同时,位于河对岸的迦太基大本营的主帅帐中却是静悄悄的,汉尼拔正卷着披风躺在的地上,头枕着盾牌,头盔盖在脸上。这是对物质和舒适要求极低的汉尼拔素来的休息方式,他那似乎永远用不完的精力和对饥 饿以及寒的超出常人的忍耐力让他手下的士兵将其敬为神人。平时他每天只需要很短的睡眠时间,而今天晚上他一反常规地让自己休息一整个晚上,他必须好好养精蓄锐,为明天的战役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自从计划这场决战开始,汉尼拔已经许久没有好好放松过了,好好睡一觉很有必要,但是他今天却一点也睡不着,他决定一个人静静地把所有的细节再过一遍,虽然一切早已在下午的会议中布置好了。

战役过程

汉尼拔站在较弱的中军,拥踵的罗马军团开始失去了默契,各小队间的隙缝开始变细。结果连拖展身手的空间亦没有了。当罗马中军向着后撤的迦太基中军的西班牙与高卢兵进攻时,忽略了迦太基两侧的非洲兵,结果反被其形成了新月形的包围。与此同时,迦太基骑兵攻向罗马中军的后方,并对其完成包围。这时汉尼拔的中军已经如同一只大海碗,开始逼使两侧的罗马军向中央靠拢,而罗马步兵亦越陷越深,汉尼拔于是在此决定性时刻,下令左右两方原来静止不动的非洲兵向中央的罗马步兵进行合围。结果将罗马军的两翼皆赶进碗里去,这是早期的钳形战术的例子之一。当两侧的非洲兵向中央逼近时,罗马步兵再没有发挥的空间,并且被分割包围,即使是逃亡的空间亦没有。汉尼拔成功建立了包围罗马军的人墙并且将罗马军集中歼灭。

波利比奥斯记述道:“当其被不断切割,生还者被逼站在原地引颈就戮。”罗马三大历史学家之一的维这样形容:“数以千计的罗马士兵俯伏地上…部份还未战死的罗马士兵,其伤口被寒冷的晨风吹着,结果使其痛得醒了过来。但当其醒来时,满地鲜血,遍地死尸,罗马战败了。部分人发觉其头部插入了泥土里,部份人成功挖开泥土,得以生还;部份人万念俱灰,为自己与同伴挖掘坟墓;部份人再没力量挣扎,被泥土活埋。”每分钟大约有六百士兵被杀,直至夜幕低垂,这场血战才终结。只有一万四千名罗马士兵成功逃脱(大部份人逃至最接近的城市卡流苏门(Canusium))。在该天结束时,原来有八万七千人的罗马军队,只有约十分之一人生还。

自从两年前他率领部队翻越了阿尔卑斯山从意大利北部打得罗马人措手不及以后,罗马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经被他亲手打破。一连串的胜利使他,汉尼拔,一个年仅26岁的迦太基将领的儿子,已成为让整个罗马最恐惧的人。他回想起了自己的孩童时代,他那和罗马打了一辈子仗的父亲让当时只有9岁的他在迦太基神庙中的摸着祭坛上的祭物对天起誓,永生将和罗马不共戴天。而今天晚上,汉尼拔感到他的目标从未有过的近在咫尺。他决心这一 次在战场上彻底打垮罗马军。他对罗马军团的战斗力了如指掌,而对自己部队的实力也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和罗马军团相比,迦太基的部队只能用寒碜来形容,说好听点是杂牌军,说难听点是一帮乌合之众。迦太基的商人与富有的农民们没兴趣也不愿意把岁月付诸戎马生涯,故而迦太基的士兵绝大部分是从与其通商或被其战败的半开化部落中募来的。汉尼拔手下只有两千五百名士兵(其中大部分是骑兵)为迦太基公民。其兵众来自许多非洲与南欧国家。迦太基军队中各部落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命令和沟通很成问题,而且武器种类繁多,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独门兵器,战法也各不相同。利比亚腓尼基人步、马战并用,善使重型长矛。这些非洲人是汉尼拔最信赖的部队。西班牙步兵与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巨剑,于近战时用以砍、刺。(直到近代,西班牙的铸剑技术一直是欧洲最高的,和阿拉伯人的大马士革剑有得一比)法国人的祖先高卢人披着一头染成红色的长发,通常进行步战。他们赤膊上阵,近战时挥舞一把大砍刀,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特像李逵。来自巴利阿里群岛的士兵是使用投石器的能手,飞石伤人,百发百中,有如水浒中的没羽箭张清。非洲兵体格强壮,吃苦耐劳,个个是田径高手,但是军事技能差了点,他们光头身,打仗时用长枪与弓箭,有时也用长剑。汉尼拔的优势在重骑兵,伊比利亚人的战马力大体壮,在行军中通常每匹能载两人。在作战时,一人留在马背上战斗,另一人则下马步战,像现代的步坦协同作战。

高卢人也有骑兵,但是战斗力最强的还数来自众多努米第亚部落的非洲骑兵。他们手持标枪与剑,左臂披一块豹皮或狮皮作为护卫,几乎光身于马鞍之上。他们是无畏、不倦与善战的斗士,大概也是全军最为精锐的作战力量。由 于各自背景不同,所以汉尼拔麾下的部队士气也参差不齐,比如西班牙人和高卢人的立场就很动摇,当年加入迦太基部队多半也是革命机会主义。除了多努米第亚部落的非洲骑兵,其他部落战斗力只能算平平,利拜尔人和凯尔特人更是菜鸟,根本没有作战经验。和人数上和质量上占压倒性优势的罗马人对拼的话,汉尼拔几乎没有胜算的机会,除非有奇迹发生。

标签: 坎尼会战

更多文章

  • 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实力有什么差距 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用的什么坦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实力有什么差距第四次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战争中阿拉伯国家有很多国家是参与战争,而以色列可谓是孤军奋战,只有美国给与战略物资支持,双方的实力对此存在着很大的悬殊,但是以色列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 色当战役的交战双方具体情况 色当战役是由谁指挥的呢 色当战役起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色当战役

    色当战役的交战双方具体情况色当战役发生在1870年的9月份,因为战争发生的地点是在法国的色当,所以才会得到这个名字。当时普法战争正在进行之中,而色当战役的交战双方也正是普鲁士和法国,当时普鲁士已经逐渐地强大起来,但是在法国周围的四个小国家依旧没有被他们统一,所以俾斯麦便决定要进行统一战争,那么色当战

  • 金门战役解放军到底死了多少人 金门战役历史背景介绍 金门战役影响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金门战役

    金门战役解放军到底死了多少人金门战役发生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战争期间,是中共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全军覆没的战役,这场战役的惨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指挥不利造成的,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登陆金门的部队全部被歼灭,绝大多数的官兵战死沙场,只有一小部分的官兵被俘,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金门战役解放军死了多少人。金

  • 纳西比战役为什么议会军会反败为胜? 纳西比战役后为何不立即处死国王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纳西比战役

    纳西比战役是在哪一年纳西比战役是在哪一年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的争议。纳西比战役发生在公元1645年。纳西比战役是英国的内部战争。当时在英国国内,议会和国王之间就政权归属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甚至到最后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摩擦已经到了需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阶段。查理一世雕塑纳西比战役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爆发,

  • 徐东阻击战是怎么回事 徐东阻击战国共双方参战兵力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徐东阻击战

    徐东阻击战是发生在淮海战役期间的一次战斗,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向徐州进发,支援徐州的国民党军队。宋时轮率领第十纵队向徐州东面进发,在徐东地区阻击黄百韬的军队。国共双方的军队在徐东地区发生激烈交战, 徐东阻击战简介又如何呢?宋时轮派遣第七师占领了运河桥,黄百韬方面派出第五骑兵旅和新一军围攻运河桥,宋时轮在

  • 猇亭之战为什么会失败 刘备为什么不带上军师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猇亭之战, 刘备,诸葛亮

    猇亭之战,蜀汉以倾家之力攻取东吴,结果大败,刘备也最终病死白帝城,按理说,作为刘备的首席军师,诸葛亮应当是常侍左右的。但是就因为这一次缺席,蜀汉吃了个大亏!我们不禁在想,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他们之间已经出现了隔阂?猇亭之战,蜀汉举全国之兵力70大举伐吴,战役结果刘备大败,蜀汉战力从此大减,如此重要

  • 色当战役中法国为何惨败呢 色当战役起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色当战役

    色当战役中法国为何惨败呢在1870年的时候法国和普鲁士进行了色当战役,这场战争让原本信心满满的拿破仑三世大受打击,不仅落得个失败的结局,而且还被普鲁士抓捕成为俘虏。同时这场战争也间接地影响了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的成败。可以说色当战役法国惨败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那么色当战役法国为何惨败呢?色当战役油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报应:儿子起兵谋反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报应,儿子,起兵,谋反,太子,齐王,虽然

    太子和齐王虽然已经被除掉了,但是他们的十个儿子还在。对于李世民而言,这就意味着残存的政治异己势力还在、一种潜在的复仇力量还在!问题倒不是担心这十个年少和年幼的侄子长大后会揭竿而起替他们父亲报仇,而是谁也不敢保证,将来不会有心怀叵测之人利用他们的仇恨、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兴风作浪。所以,既然这场弑兄、杀弟

  • 揭历史上秦赵长平之战白起自杀之谜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上,秦赵长,之战,白起,自杀,之谜,长平,之战,相信,大

    长平之战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参战人数赵军45万人,秦军保守估计也在百万以上。从国家战略到具体战术,军事家直到现在

  • 拥有百万之众的张燕为何主动求招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拥有,百万,之众,张燕,为何,主动,招安,褚燕,张燕,改姓

    褚燕(即张燕)改姓之后,拥有了原张牛角的三五万人,加上自己的一万多人,于是成为冀州地区最为强大的一只黄巾军。而张燕更是凭借其口才、眼光,四处游说其他黄巾势力。大家渐渐明白,只有走合并道路,才是黄巾军存活的唯一道路。而张燕的宽容大度,谋略机智,更是让无数迷茫中的“黄巾贼”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于是,不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