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08 更新时间:2024/1/23 22:33:02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孟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二十多年周游列国,竭力主张自己的政治理论,提出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他的“民本”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孟子的画像

一、使人民富足。孟子的理论在对封建时期的经济也有着积极作用。他继承了孔子“养民惠也”的思想,认为君主应给予人民固定的产业,类似于房屋、田地等。这样人民才不会流离失所,温饱没有着落。这样人民才会安居乐业,在收成好的年里,人民可以丰衣足食,即使在收成不好的年里,也不至于饿死,而且还可以赡养父母,养育妻儿等。这是社会安定的最基本的要素。

二、宽政爱民。在孟子之前,孔子就认为德治胜于法治。他们认为,法治虽然可以让人民产生畏惧感,从而使人民不敢造反。但是那并不是出自他们内心的,如果一旦法律失去约束力,君王就会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只有从道德上教育他们,才可以使他们自觉得遵守法律。孟子认为,只有在政治上推行仁政,才会使百姓心悦诚服,他们就会遵守国家的规定,按时缴纳税金,从而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三、道德教化作用。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就是从道德上教化人民。孟子说: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认为,在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上,可以对人民实施教化,使人民从内心里对统治者尊重,从而达到儒家思想的精神统治的目的。

孟子对孔子的评价是什么

孟子与孔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算得上是老乡,而且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孔子再传弟子子思的学生,那么孔子就是孟子的祖师爷了。这样特殊的渊源下,孟子自然对孔子是十分敬仰的,他曾经评价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是古今先贤的楷模,对孔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孔子

孟子把孔子看做是自己心目中的圣人的代表,是非常完美的古代先贤,孟子认为所有的圣贤都比不上孔子,孔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对孔子推崇备至。他曾经非常遗憾自己晚出生了几十年,无法亲自当面向孔子讨教学问,无法亲身领会孔子的智慧。于是孟子就效仿孔子周游历国,当然了他的声望比不上孔子,所以无法带着众多的弟子一起,但是他不辞辛苦,常常形单影只与各国的国君和大臣们辩论,极力推销儒家的学说思想,虽然最后跟孔子一样以失败告终,自己也闷闷不乐,郁郁而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不过孟子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好学不倦,勤于思考,不仅继承了孔子的理论,而且通过自己的学习扩展和发扬了儒家的思想,使得儒家学说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提高了儒家思想的境界,将儒家学说带到了一个新高度,受到后人的尊敬。后世常以“孔孟”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而且被尊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在儒家学派里威望很高,他的著作《孟子》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后人对孟子的评价

南宋时期的大儒朱熹程颐对于先圣孟子的评价,都认为:自从孟子之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可以继承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了。是故才有传舜,舜传禹,禹传汤,汤传周公,周公传孔,孔传孟的说法。而他们认为,孟子之后儒家就再也得不到真传了。而到了后世,东汉时期的赵岐对孟子的评价就更高,他认为,《孟子》一书保罗万象,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足可以和圣人孔子相比,所以,他就把孟子成为“亚圣”。这也是孟子被称亚圣的最早说法。

孟子画像

其实,说点实在的,这些都是后人给予孟子的评价,先秦之前,根本就没有儒家这一说。当时人们信奉的,都是“黄老之术”。其中,黄指的是皇帝,老指的是老子,也就是说,先秦之前,人们信奉的都是道教。所以也就没有了三皇五帝各代相传的儒家道德之说了。

标签: 孟子民本思想是什么孟子民本思想是什么著名

更多文章

  • 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多少,历史上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从公元221年7元持续到公元222年8月,以东吴大败蜀汉结局,是三国时期里刘备对东吴孙权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一次通过积极防御,化解敌军先天优势而最终取胜的成功战例,是影响三国时期历史进程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夷陵之战双方行军这场战役的发生动机,是刘备为报东吴杀

  • 沙苑之役结果如何 对沙苑之役的分析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沙苑,之役,结果,如何,分析,沙苑,之役,发生于,中国,历史

    沙苑之役,是发生于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东魏西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沙苑之役中,西魏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力克东魏二十万之众的兵力,大获全胜。沙苑之役结果非常反转,是一场以智谋,奇谋取胜的经典伏击战。沙苑之役 旧址沙苑之役,爆发于东魏西魏之间冲突不断的大环境下,在沙苑之役之前,东魏西魏之间,已经有过一

  • 汉中之战双方兵力投入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中,之战,双方,兵力,投入,如何,汉中,之战,双方,兵力

    汉中之战双方兵力投入如何?汉中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东汉末年,这场战争对于魏国和蜀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代表能够将汉中纳入囊中。但凡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汉中在地理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凡发生战争,汉中多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中的得失对蜀中、关中的影响极大,正是因为汉中的特殊性和重要

  • 周武王姬发发动的牧野之战的性质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武,王姬,发动,牧野,之战,性质,是什么,我国,历史,上有

    我国历史上有一场十分著名的战役,那就是由周武王姬发发动的牧野之战,也被称为“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当时正值商末,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解救天下百姓,于是就有了牧野之战。那么,牧野之战的性质是怎么样的呢?牧野之战的浮雕根据史料的记载,当时商朝的皇帝为商纣王帝辛

  •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之战中秦国为什么没有赢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之战,秦国,为什么,没有,邯郸

    邯郸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那时正由赵孝成王即位。赵孝成王一生守卫邯郸、退却秦军、开辟疆土,但是在他在位的时期,赵国国势逐渐转衰。公元前245年,赵王去世,太子即位。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名为赵丹。刚即位时,秦国攻打赵国,夺去了赵国三座城池。眼看着秦国还要继续攻打赵国,赵王向齐国求救

  • 宋元襄阳之战简介 襄阳之战的收尸人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元,襄阳,之战,简介,收尸,阳城,一战,如果,南宋,精锐

    襄阳城一战,如果南宋精锐大军能早点驰援,如果朝廷之上不是勾心斗角,如果贾似道不那么昏庸无道。或许结果就不一样,或许大宋就能一鼓作气,反噬蒙古。那么汉人就不会亡国,那么我们华夏之风化就不会断裂,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襄阳城墙纵观历史,宋朝之所以覆灭,就是因为奸臣当道。宋朝名将忠臣辈出,可惜一个个都死在软弱

  • 区希范起义简介 区希范起义的背景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希范,起义,简介,背景,怎样,希范,起义,生在,北宋,王朝

    区希范起义是发生在北宋王朝统治后期的一场民族内乱,整个战争过程历时三年,最后在湖南被朝廷的官兵所平定。区希范起义的原因主要是水灾使得南方地区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得不到口粮和物资,再加上腐败的制度使得救灾款发不到老百姓手中,百姓愤怒之余只好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区希范起义时期的宋仁宗剧照欧希范起义简介主要讲

  • 解析成皋之战汉军能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解析,成皋,之战,汉军,能够,取胜,原因,是什么,成皋,之战

    成皋之战是发生在距今两千多年前楚汉争霸时期的一场历时两年之久的战役。此战役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无疑令战争双方都倾尽了家底。成皋之战最终以刘邦的汉军大获全胜而告终,而被誉为一代枭雄的西楚霸王项羽,在遭受了这次战略上的重创之后,似乎提前预见了其争霸天下的败局。成皋之战今人论成皋之战汉军取胜的原因,多

  • 观沧海曹操想表述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观沧海,曹操,表述,什么,观沧海,曹操,表述,什么,除了,杰

    观沧海曹操想表述什么曹操除了是杰出的政治、军事家,也是一代文豪,他的建安文学派在文学史上也是有立足之地的,曾经著有《短歌行》、《龟虽寿》等,留下无数名句。一首《观沧海》将曹操的磅礴大气表现的淋漓尽致,与《龟虽寿》一起被收录到中学课本里,足以证明这两首诗作的代表性。曹操观沧海观沧海写的是曹操登上了海边

  • 光海君和贞明公主有什么纷争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光海,贞明,公主,什么,纷争,光海,贞明,公主,什么,纷争

    光海君和贞明公主有什么纷争光海君是朝鲜历史上的第十五位君王,他的母亲是宣祖的宠妃恭嫔金氏,之所以光海君李晖能够登上王世子的位置,就是因为宣祖和他的元妃懿仁王后没有孩子。然后恭嫔金氏不久就去世了,光海君和他的哥哥临海君成为了王位的有力竞争者。宣祖除了懿仁王后还有一位继妃仁穆王后,这位仁穆王后生下了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