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济西之战背景 济西之战过程介绍

济西之战背景 济西之战过程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797 更新时间:2024/1/23 5:37:21

济西之战背景

济西之战爆发于公元前284年,燕、赵、韩、秦、魏五国联兵攻打齐国,关于济西之战的背景,《吕氏春秋》和《战国史》皆有说明,济西之战背景是燕昭为了报30年前(公元314年)齐国乘虚攻打燕国并杀死燕王的国仇家恨。

战国七雄图

《田齐世家》称:“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愍王。淖齿遂杀愍王,而与燕共分之齐侵地卤器。”纵观战争过程和结果,发现最后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却是楚国。

早在30年前齐国几乎灭燕的时候,楚国就已经感觉到齐国这个强大的邻国很不安全。楚国多年来奉行的军事外交政策就是“合纵连横”,联合多国攻打某个强国,这个时候楚国的军事外交重心是:要么弱齐,要么抑秦。据说当今美国所采用的外交军事手段就有采纳战国时期的用兵策略。

公元前311年,秦魏两国助燕昭王登基以后,楚国见形势不妙,立即提出与燕国联姻,这时燕昭王24岁,风华茂盛,招才纳仕,弱燕急于得到诸国的援助,很快就与楚国联姻并结盟。这时齐国,灭掉了周边的宋国等小国,还挑衅楚国边境。楚国与齐国的边境线最长,最不安全,楚国决定“助燕攻齐”,据《楚世家》记载:燕齐世仇,国君百姓,皆怨齐祸燕,可用之。于是楚国开始谋划扶持燕国。

战国时期,经济水平非常落后,燕国又居于北寒之地,农耕水平弱,燕国仅仅30年就恢复元气,成为诸侯强国并摧毁齐国,这个速度简直就是当年文革时的“赶英超美”。楚国最为富饶,燕国的迅速崛起离不开楚国的扶持。

《战国策》记载,济西之战前夕,楚国提供给燕国大量的兵器、战车、粮食,并且还答应出兵。如果说燕国复仇是济西之战的直接原因,那么楚国多年谋划便是此战的主要原因。

济西之战过程

“济西之战”是齐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济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84年,战国五雄燕、秦、韩、赵、魏联兵攻齐,济西之战的整个过程持续了六个月。

济西之战图

济西之战过程非常复杂,最开始由燕国派乐毅挂帅,统领五国部队,攻占齐国大部分城池,战争中齐闵王四处投靠他国,皆被拒之门外,最后齐闵王被楚国大将杀死,齐国几乎灭亡。济西之战的过程势如破竹,不得不说一下当时著名的“苏氏兄弟”。

燕国派苏秦苏代打入齐国内部,游说齐国与周边国家结仇,消耗其国力,疲乏其士气,苏氏兄弟二人堪称我国乃至世界间谍界的“鼻祖”,深入敌后,潜伏作战,提供情报。苏秦主要是为济西之战前期准备做出了贡献,而苏代则是济西之战顺利如斯的关键人物。

话说济西之战开始的时候,苏代主动要求出征,齐王立即任命苏代为将军,迎战联军,在济水以西开战,齐军几乎是尚未交手就惨败了。苏代立刻向齐王请罪,《越世家》记载:苏代曰:“愧于齐、愧于王,愿请征,戴罪立功,不斩敌将,誓不归”。齐王见苏代如此“忠心”,十分感动。不久,齐王便第二次让苏代率军出征,这次战争在阳城门外,又是不战而溃。

济西之战的过程在苏代的两次“大溃败”后已接近尾声,齐军的兵力已消耗殆尽,节节后退,最后逼得齐闵王四处逃命,楚国出兵“援齐”,齐闵王本来以为抓住了楚国这根救命稻草,却被楚将杀死了。

济西之战的过程中各诸侯国其实各有打算,与齐国接壤的赵、魏纷纷占领边境城池,秦国和韩国隔得比较远,得到好处就退兵了,楚国趁机占领了曾经被齐割让的城池,由于“分赃不均”还进行了小规模的争夺战。

齐闵王死后,持续六个月的战事结束,纵观济西之战的过程,齐国惨败是诸侯国争霸的牺牲品。

标签: 济西之战背景过程介绍济西之战背景爆发公元前

更多文章

  • 辛亥革命的影响如何 辛亥革命的教训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辛亥革命,影响,如何,教训,是什么,辛亥革命,影响,关于,人

    辛亥革命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一次失败的革命,因为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有人说它从意义上讲是成功的,因为它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不管辛亥革命是否成败,它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的一些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孙中山照片首先,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文化上的解放。辛亥革命还扫除

  • 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分析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淞沪,会战,历史,意义,分析,淞沪,会战,历史,意义,中日

    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淞沪会战是中日现代化战争的开端,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而且也付出了相当惨烈的代价,中国最后却因为与敌军差距太大,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术战略,最终还是无法改变失败的结局,但是尽管如此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还是很大的。那么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呢?淞沪会战历史图片淞沪会战的

  • 历史上的五国攻秦赢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上,五国,攻秦,赢了,五国,攻秦,赢了,其实,并没有,几

    五国攻秦赢了吗五国攻秦赢了吗?其实并没有。五国攻秦前几次进攻联军获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并没有严重的削弱了秦军的实力,同时也并没有可以遏制秦国扩张的势头。六国地图五国攻秦,楚国和燕国,韩国和赵国,还有魏国,这五国在一次次的战役中,他们不断损失自己的兵力,土地。虽然期间,有些局部小的胜利,但是秦国的离间之

  • 黄花岗起义又称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黄花岗,起义,又称,为什么,黄花岗,起义,又称,1911年

    黄花岗起义又称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在广州市,革命先驱黄兴先生带领120多名革命党敢死队员发动起义,起义军死伤惨痛,只余下黄兴一人得以脱身,其余人员大部分战死了,一部分战士被俘后,被残暴杀死在广州街头,起义失败了。潘达微把其中72人的遗体收集起来,葬在黄花岗,这黄花岗起义的由来,黄花岗

  • 对清朝镇南关大捷的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镇,南关,大捷,评价,南关,大捷,评价,公元,1885年

    镇南关大捷的评价公元1885年,中法交战正酣。六十七岁的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率领三万余名清军将士在中越边境的广西镇南关大破法军,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取得了收复镇南关战役的重大胜利,史称“镇南关大捷”。此一战为中国近代难得的一场对外胜仗,因而大涨民族志气,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镇南

  • 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简介 国会请愿运动经过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简介,经过,介绍,国会,请愿,运动

    国会请愿运动简介国会请愿运动简介即是在清朝末期,资产阶级立宪派希望清政府能够实行向西方,如英国、日本一样的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再继续实行这样的专治统治,致使民不聊生。所以从1910年1月开始,前后共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清政府因此更改了原本定为九年的实行内阁统治的期限,决定三年的时间内设置起内阁。国会请

  • 国会请愿运动影响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国会,请愿,运动,影响,哪些,国会,请愿,运动,影响,清朝

    国会请愿运动影响清朝末年,爱国人士,学生,资产阶级分子不断寻找改变国家落后现状的新的道路,因此他们不断地向世界各国吸取它们优秀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在这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了欧洲的先进的政体,纷纷向西方学习,发起了国会请愿运动,那么国会请愿运动影响是什么呢?它在改变中国传统现在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国

  • 解密清末立宪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解密,清末,立宪,运动,破产,标志,是什么,清末,立宪,运动

    清末立宪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清末立宪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答案十分一致,破产的标志就是皇族内阁的成立。在立宪运动进行的十分顺利的时候,清政府竟然突然成立了一个皇族内阁,里面的成员全部都是皇亲国戚。这一行为完全暴露出清政府立宪运动的真正目的,也令国民失望之极,从而引发了民族革命。立宪运动照片清末立宪运

  • 清末立宪运动结果如何 清末立宪运动的影响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末,立宪,运动,结果,如何,影响,介绍,清末,立宪,运动

    清末立宪运动清朝末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清政府的统治者同资产阶级,人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资产阶级纷纷要求清政府向世界先进的国家学习,改革国家的政治制度,往立宪的政体方向发展,清政府迫于民众的压力,不得不向西方学习,因此,清末立宪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了序幕。立宪运动配图

  •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辛亥革命,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目的,是在,1

    辛亥革命的目的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于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狭义上指的是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在广义上,辛亥革命指的是从同盟会创立辛亥推翻清政府的一系列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绘图由于清政府日益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越发猖狂,在内忧外患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初步成长的民族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