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白崇禧率王牌军竟然可以一举击溃林彪

白崇禧率王牌军竟然可以一举击溃林彪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18 更新时间:2024/1/16 20:07:30

四平街会战经过:白崇禧率中央牌军一举击溃林彪联军

摘自白先勇所著《父亲的憾恨四平街会战之前因后果及其重大影响》

第一次“四平街会战”──“把四平变成『马德里』 ”

四平街是当时辽北省的省会,人口八万,位于中长、四洮、四梅铁路之交点,为东北交通枢纽,工业 及军事之重镇。其东北郊山峦重叠,西南郊河流纵横,形势险要,又因其位处中长铁路上渖阳与长春之间, 是南北满通衢的咽喉,历来为战略上必争之地。

共军自从出关以来,一直到“四平街会战” (中共称为“四平保卫战” )以前,其主要战略是“且战且退”,与国军交战采取游击战、运动战、避免与国军正面冲突,不作无谓牺牲。盖因共军初出关外,尚未 建立根据地、群众基础不稳固、军队的装备亦不充足,面对美式机械装备的国军,军火及战斗力均占下风, 因此山海关、锦州等段,共军皆主动弃守、且战且退。可是一九四六年三月十八日共军进占四平街后,中共中央却一反往常,改变战略,决定保卫四平街,在四平街及本溪各结集十万大军,准备与国军主力一决胜负。泽东下令林彪 “死守四平,寸土必争” 。

会战开始时,毛泽东信心十足,意兴风发、满以为在四平能重创国军、使“四平保卫战”像西班牙内战共和军死守马德里一般,蜚声国际,令中外瞩目。

但东北战场上的共军将领并非全都赞同毛泽东保卫四平的乐观看法。首先“东北民主联军”统帅林彪 在会战前,对死守四平便有疑虑,四月十一日给中央电中,林彪对当前情势作了如此判断:

“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的可能性和东北和平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 为主,而不以保卫城市,以免被迫作战,其结果既不能保卫城市又损失了力量……”

林彪此时的看法其实十分正确,一向老成持重直言敢谏的新四军将领黄克诚在会战当中,还不断呼吁,弃守四平、长春。致中央五月十二日电中,他首先向毛泽东陈述中共部队伤亡耗损的实情:

“由关内进入东北之部队,经几次大战斗,战斗人员消耗已达一半,连、排、班干部消耗则达一半以 上。目前虽尚能补充一部新兵,但战斗力已减弱。”

黄克诚认为: “四平坚守有极大困难,四平不守,长春亦难确保。”

毛泽东不理睬黄克诚,也不回电,却一直电令林彪“坚守四平”。四月十八日,共军进占长春,林彪 颇受鼓舞,林彪四月十九日电中央,向毛泽东表示坚守四平的决心:“我守军决战至最后一人。”

林彪先前的顾虑一扫而空,跟随毛泽东一齐冒进,准备破釜沉舟,“死守四平”。

林彪亲自统率黄克诚、李富春、万毅、周保中、吕正操各部共十四个师十万余人,广筑工事,以四平 市区为中心,组成一条东西蜿蜒百余里的防线,决心把“四平变成『马德里』 ”。

中央军王牌尽出

国民党政府这一边对四平街亦是志在必得。国军自出关后,向北进展迟缓,虽然与共军冲突不断,但 都是零星小仗,未曾打过主力大战。国军最初出关只有两个军,至“四平街会战”前夕,已增至七个军暨 青年军二零七师共二十八万人,兵力骤增,与共军人数相差不远。起先苏联红军占领东北,等于是共军的 保护伞,国军有所顾忌,避免与共军大打出手,自三月中后,苏联红军开始逐渐撤退,而共军乃乘机进占 各大城,国共两军短兵相接,大战已不可避免。

标签: 白崇禧王牌竟然可以一举击溃林彪四平街会战

更多文章

  • 德意志统一的动荡 俾斯麦发动三场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德意志,统一,动荡,俾斯麦,发动,三场,战争,德国,在历史上

    德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长期分裂的国家,境内诸侯林立。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超过法国,居世界第三位。当时分裂的诸邦中,奥地利和普鲁士是最强大的两个君主国。奥地利国势日衰,缺乏振兴国家的措施,而普鲁士统治者为排除奥地利的势力,大力发展农业,实力不断增强。1849年和1

  • 李承晚如何令朝鲜战场十万军一夜覆灭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李承晚,如何,朝鲜,战场,万军,一夜,覆灭,穆乔,为了,这位

    穆乔为了让这位总统留下来,明知南朝鲜军队正在逃命的路上,有的甚至已经全军覆灭,但还是信口开河地说,南朝鲜军队打得很好,没有哪支部队已经溃败。总统要是留在汉城,能够激励部队的斗志。如果总统逃跑,消息传开,“就不会有一个南朝鲜士兵去抵抗北朝鲜的进攻”了,“整个南朝鲜陆

  • 被志愿军击败强敌:打败此部队非常难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志愿军,击败,强敌,打败,部队,非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集团军某旅军史馆内,我看到毛泽东主席当年亲笔写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及二十军全体战斗员的慰勉电。电报原文如下: 宋时轮、陶勇及二十军全体战斗员: 看到东线战斗的报告,我的心情也极度的沉重,东线伤亡×万多人,其中冻死冻伤就有×万多人,教训惨痛啊!大伤了

  • 《马关条约》谈判:密码被破译而不知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关条约,谈判,密码,破译,不知,春帆楼,日本,马关,下关

    春帆楼本是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红石山下海边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后来突然间名噪天下,载入史册。说起这座楼的成名,皆因在1895年的三四月间,晚清大臣李鸿章作为中国的全权代表与日本代表在这里谈判,签订《马关条约》以结束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6月,日本先是利用朝鲜的内乱鼓动中国派兵入朝,紧接着日本也派兵入

  • 东汉哪位将领曾灭了百分之四十的城市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汉,哪位,将领,曾灭,百分之,四十,城市,这里,记载了,一

    这里记载了一组组血淋淋的数字。每次战争,都有那么多无辜的百姓被杀,皇帝的宝座,确实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啊!中国历代皇帝,对于反抗者与被征服的异国、异族的屠杀,向来是极其残酷的。这种屠杀,往往不限于失败的反抗者和被征服的异国、异族的首领、官员与军队,而是随心所欲地扩大范围,因此每一场战争中,就会有成千

  • 中越边境扫雷老兵 仅凭剪刀排雷70余枚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越,边境,扫雷,老兵,仅凭,剪刀,排雷,余枚,上世纪,9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曾在中越边境组织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排雷作业。此外,中越双方还在勘定两国陆地边界期间,共同组织了较小规模的勘界排雷。但随着沿边地区的开放发展,“雷患”问题开始逐渐突出。11月3日,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组织进行中越边境展开第三次较大规模排雷。这次排雷将彻底解

  • 抗战第一大捷桂冠易主 镜泊湖恶战解封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抗战,第一,大捷,桂冠,易主,镜泊湖,恶战,解封,研究者,历

    研究者历时多年考证认为,“镜泊湖连环战”首战“墙缝战斗”,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补充团700人利用极其特殊的有利地形和日军骄狂心态,以手榴弹为主要武器,歼灭日军数千研究者认为,“镜泊湖连环战”,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部队和义勇军等抗战力量

  • 1963年周恩来赴边境小岛密会台湾信使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1963年,周恩来,边境,小岛,密会,台湾,信使,对台政策

    对台政策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生重大改变1956年,中共对台政策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生重大改变。这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凡是能够团结的,愿意站在我们队伍里的人都要团结起来”。不管他过去是做什么的,比如台湾,那里还有一堆人,他们如果是站在爱国主义立场

  • 1895年北洋水师覆灭 李鸿章过年不宴客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1895年,北洋,水师,覆灭,李鸿章,过年,宴客,1895年

    1895年,大年初一。李鸿章府门大闭,他下令不宴客,原则上也不见客。往年,这位北洋大臣必定是要接受官员拜年的。可今时不同往日,春节前三天,日军两万五千人,已在山东荣成龙须岛登陆。他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经去年与日舰在大东沟一役之后元气大伤,正窝在威海卫不敢出战迎敌。整个京城也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朝廷以

  • 七七事变真相:宛平守军并非悄悄撤退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七七事变,真相,宛平,守军,并非,悄悄,撤退,1937年,7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以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为名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在卢沟桥和宛平城英勇抗击,使宛平古城与卢沟桥一样举世闻名。七七事变中敌我双方交涉、战斗过程虽有国民党参战将士回忆录予以记载,但对于诸多交战细节仍语焉不详,尤其是对日方侵略情形似雾里看花。其中,关于29军撤离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