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金黄天荡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黄天荡之战的过程

宋金黄天荡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黄天荡之战的过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48 更新时间:2024/1/27 4:17:32

黄天荡之战为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金天会九年),宋军在长江黄天荡(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东西水域,截击金军归师的著名水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景

公元1129年(宋建炎三年、金天会八年)十月,金军第三次南下深入长江地区,攻破建康(今南京),直逼临安。宋高宗赵构南逃至明州(今宁波)。第二年正月,金军攻明州,赵构乘船入海逃向温州,金军尾追不舍。幸赖南宋水军将领张公裕率部在台州附近海面阻击,使高宗得以幸免于难。此时江南各地军民到处集结于山寨、水寨,打击金军,使其处处受到威胁。在大肆掳掠后,于二月,被迫北撤。

战役经过

金军南下

公元1129年(宋建炎三年、金天会八年)冬,金太宗完颜晟以完颜宗弼为统帅,率军号称10万南下攻宋。十一月,宗弼军自马家渡(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北)渡江。宋浙西制置使韩世忠为避其锋,自镇江(今属江苏)引军退守江阴军(今江阴)。宗弼迫降建康(今南京)后,迅速挥师南下,奔袭临安(今杭州)。韩世忠料金军孤军深入,难以久据,遂将其军分为三部:前军驻通惠镇(今上海青浦北),中军驻江湾(今属上海),后军驻海口,大治海船,操练水战,俟机北上截击金军归师。

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金天会九年)正月,韩世忠为隐蔽企图,亲至秀州(今浙江嘉兴)过上元节,张灯结彩,歌舞欢庆。旋乘金军不备,率军8000人、战船百余艘急趋镇江。二月十三日,完颜宗弼获悉,恐归路被截,率军自临安沿运河北上,企图由镇江渡江北归。

宋军拦截

镇江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处,西临建康,北枕长江,东西有焦、金二山可控附近江面。三月十五日,宗弼引军抵达镇江。韩世忠军已先机控制金山、焦山等有利地形,严密封锁沿江渡口,并用破船堵塞运河入江口,切断金军退路。战前,韩世忠料金军必遣将至运河入江口的银山龙王庙,观察宋军阵势,遂命部将苏德率兵200伏于庙中;另以兵200伏于山下江岸,约定待金军入庙后,击鼓为号,江岸伏兵先起断其退路,庙内伏兵继出,前后夹击,以生擒其将。

完颜宗弼果亲率四骑登上银山,由于庙内伏兵先出,山下伏兵未及断后,仅俘其随从二人,宗弼纵骑逃回。此后,宋金双方舟师在金山脚下展开激战,韩世忠乘艨艟指挥水师迎战金军,其妻梁氏亲自擂鼓助战,宋军士气倍增,击败金将斜卯阿里、韩常等所率舟师,歼其200余人。宗弼向韩世忠表示,愿尽还所掠人畜、财物,并献名马,以求借道渡江,被严词拒绝,遂率船队沿长江南岸西上,另寻渡江之路。韩世忠则率水师沿北岸堵截,并出30余艘轻舟进逼南岸。金军不谙长江水道,在宋军追击下,仓促驶入建康东北死水港黄天荡。韩世忠命船队封锁荡内唯一入江水道,并针对金军多操轻舟的特点,令工匠赶制大批铁绳、铁钩。待金军轻舟自黄天荡冲出,即以海船分两路夹击,命骁健军士抛掷铁钩将其拖翻。宗弼再次求韩世忠借道,韩世忠严正答复:“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金元帅左监军完颜昌为接应宗弼军渡江北归,遣部将移剌古率军自天长(今属江苏)南下。时移剌古军进围扬州(今属江苏),被宋守军击退,乃沿江转趋真州(今江苏仪征),因宋军水师阻扼,仍无法接应完颜宗弼军。

宗弼突围

四月十二日夜,宗弼采纳当地乡民建策,命金军利用老鹳河故道,开渠30余里,连通江口,于次日冲出黄天荡,驶至建康附近江面。韩世忠发觉后率军沿江西上追击堵截,至建康以北江中扼守,继续阻遏金军渡江。宗弼突围无望,出重金求破宋军海船之策,福建人王某,教金军在舟中填土,上铺平板,以防止轻舟在风浪中颠簸及宋军用铁钩钩船,并在舟之两侧置桨,以加快行船速度,便于机动作战;有风勿出,息风则出,并以火箭射船篷。宗弼连夜赶制火箭,并命兵士在建康西南白鹭洲开掘新河,乘韩世忠不备,率船队迂回至宋军上游。

二十五日,天晴无风,宋军海船庞大,难以行驶。宗弼以轻舟载善射兵士靠近宋军船队,用火箭射燃宋军船篷,宋统制官孙世询、严永吉等战死,金军乘势追杀70余里。长芦(今六合西南)崇福禅院僧人普伦等得知韩世忠战败,立即率乡民千余,驾轻舟前来接应,掩护宋军退至瓜步(今六合东南)登岸,尔后还屯镇江。完颜宗弼亦收兵退回建康。五月,在岳飞军的攻击下,完颜宗弼渡江北撤六合。

战役结果

按《宋史》来说,金军欲返回北方,韩世忠率兵堵截,金军火攻突破后成功返北,对南宋来说这是一场失败的战役。

按《金史》来说,金军火攻后,“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几乎全歼宋军,大获全胜。

《杨国夫人传》记载:梁红玉“上书弹劾忠武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如果黄天荡之战是胜利的一战,梁红玉怎么会弹劾自己的丈夫韩世忠,让朝廷加罪。

但一般人都认为黄天荡之战虽败犹荣,主要是因《宋史》所记载的8千人困10万人达48天,甚至有人称之为“黄天荡大捷”。又有观点认为因此战金军自此不敢轻易渡江,南宋半壁江山暂时得以保全。

质疑

不同史书对黄天荡之战有不同的描述,但《宋史》和《金史》都有夸大的嫌疑。

《宋史》说两军相持48日,而《金史》则说是30日。

《宋史》说金兵号称10万,宋兵8千。而《金史》上金军只有4千。两本史书上的数字肯定都不准确,但10万这个数字肯定是被夸大了很多。

《金史》和《宋史》都说金军一天之内挖出一条长30里的河道。

评价

此战,韩世忠正确审料敌情,先占有利地势,凭借长江天险,充分发挥水战之长,阻扼金军40日不得渡江。完颜宗弼因势用兵,适时改造舟楫,利用火攻,终于突围北撤。

黄天荡之战,数胜一败。这样的仗,也只有靠韩世忠来打了。在南宋初年的抗金将领中,韩世忠的“忠勇”无出其右,这是当时的舆论。张浚说过:“诸将中尤称韩世忠之忠勇,岳飞之沉鸷,可倚以大事。”“沉鸷”一词,“沉”是深沉,“鸷”是勇猛。在古汉语中,是个褒义词。黄天荡一仗,也给韩世忠带来极大的声誉,“知国有人,天下诵之。”

标签: 黄天荡之战

更多文章

  • 宋金东京保卫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东京保卫战的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京保卫战

    东京之战,即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李纲、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的重要战争,虽然宋军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但由于朝廷内部以宋徽宗、宋钦宗等为首的妥协投降派不抗战、打击抗战派将领,使得宋王朝在东京保卫战中失败。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

  • 宋金太原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太原之战的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原之战

    北宋太原保卫战,是北宋末年为抵抗金朝南下,以太原为主战场展开的一场保卫战。此次战役以宋军战败、太原失守而告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起因公元982年,也就是火烧晋阳三年之后,出于国防的需要,宋太宗命潘美在晋阳故城东北三十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新建城池。当年仅有一条小街的唐

  • 唐朝兵器:陌刀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陌刀

    军队作战中,除了铠甲是重要的装备外,手中的武器也是取胜与否的关键。唐朝军队中,大量配备的一种兵器就是陌刀,成为一种常规装备。1、陌刀简介陌刀为一种两刃的长刀,较重,大约50斤。为现今武士刀(日本刀)的原形之一。唐代军中大量配备。唐代以后陌刀逐渐消失。陌刀的外形类似西游记中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不过是单

  • 唐十三铠:唐朝最为先进的铠甲装逼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铠甲

    铠甲是军队的重要装备,铠甲的质地和制作材料是影响军队作战的重要因素,一副好的装备能大大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在唐朝时期,有十三款铠甲,它们都各是什么呢?唐十三铠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

  • 马陵之战后魏国实力为何迅速崩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陵之战

    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魏国是被列强围攻而倒下,马陵之战是其中的关键一役。魏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在今天看来仍然极具借鉴与警示意义。春秋大佬晋国被瓜分,代表着历史进入了战国。在战国初期,各大列强的机会从理论上而言是均等的,但为啥是继承1/3晋国、疆域狭小的魏国持续强大了半个世纪呢?原因可分为内外两方面。外因

  • 夷陵之战后蜀汉政权为何一蹶不振?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夷陵之战

    其实在夷陵之战中,对于蜀汉政权的打击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硬实力方面的打击,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就是五万精兵,因此这对于家底本来就不是很厚的蜀汉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重创,让蜀汉政权更加雪上加霜。第二方面的损失是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损失,其中刘备更是在精神上从此一蹶不振,再到后来刘备的病死,这才是蜀汉政

  • 抗战时期日军扶植的四大伪军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抗战,伪军

    在我们的印象里,伪军就是抗战时期的汉奸部队,但“伪军”显然不可能是部队番号,伪军到底是只怎样的部队,又受谁指挥呢?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先后在我国扶植了四个大的伪政府: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以王克敏为首的伪&ld

  • 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十大战役盘点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抗日战争

    这些惨烈的战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串串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还有中国人不惧外侮、奋勇抗争的爱国精神。中国抗日军队用鲜血诠释了爱国的含义,向世界昭示了一个不去的中国。抗战已过,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抗战,不能忘记这些惨烈的战役!那么抗战时大惨烈战役有哪些呢?1、淞沪会战时间:1937年8月13日---1937

  • 抗战时期国民党打的22次大型会战盘点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国民党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冯玉祥顾祝同陈诚张治中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平型关战役日军为何无一人被俘?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平型关战役

    1937年,为解救华北危局,八路军不待改编就绪,即在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率领下誓师出征,由陕西三原、富平经韩城地区东渡黄河,日夜兼程,挺进山西抗日前线。八路军并没有辜负民众的期望,入晋不久便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据当时在3营任排长的田世恩回忆:当我带领全排冲到老爷庙坡下时,见前面有一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