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赵灭中山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赵灭中山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赵灭中山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赵灭中山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86 更新时间:2024/2/2 5:15:15

赵灭中山之战,是战国中期的一场战争。从公元前307年打到公元前296年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

背景

赵国方面

中山国位置图

当时赵国除了有强秦的威胁外,中山国也是赵国的一个心腹之患。中山自魏文侯时期复国后,便雄据在河北中部一带,几乎将赵国一分为二。在赵武灵王即位以前,就依持齐、魏两国的支持,侵略赵国,成为赵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所以当时的赵武灵王有感而言:“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赵武灵王除了有胡服骑射的改革计画外,还打算发动消灭中山的战争。

中山国方面

初期的中山国采行中立外交,在马陵之战后便改为与齐、魏结盟以对抗赵国。魏国犀首(即公孙衍)发起倡议“五国相王”,“千乘之国”中山国称王之事引起齐国的不悦。燕国因子之而发生内乱,齐国率军入侵,中山国也背弃了同盟,率军北略燕国。齐国入侵燕国的行动,引起了中原诸国强烈反对。中山国因侵燕与燕国结恶。在中原其他国家中也被孤立了,使得中山国外交处境日益坚困。

中原方面

此时的中原局势,齐国方面,孟尝君成为齐相后,便策划着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攻秦。齐宣王写信给楚怀王要求合力组织攻秦,楚国就和齐国相合。但在公元前307年,秦昭王新立,因秦君的母亲是楚人,楚国于是和秦国联姻结盟。魏、韩两国因秦国的攻势与齐国联合,并于公元前301年及前298年向楚、秦发动合纵战争。楚国因楚怀王外交失当而陷入内外交困的情况。至公元前298年以后又形成了秦、赵、宋与齐、韩、魏的对峙局势,齐、秦双方都疲于战斗,无力干预赵灭中山的事。而北方燕国因公元前313年齐国入侵而国力大衰,在燕昭王的治理下,国力逐渐恢复。

过程

初战失利

公元前308年(赵武灵王十八年),赵武灵王前往边境进行实地考察,到达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市西北),修筑野台,观察齐国与中山国的边境情况。并派遣李疵观察中山国国情。李疵报告说:“中山可伐也,君不亟伐,将后於燕。”听了李疵的汇报后,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赵武灵王在信宫大会群臣,召见肥义共商天下大事,一直商量了五日后,向北攻取中山国的国土,一直打到房子(今河北省高邑县西南),燕国乘此时机挥军入侵。中山国全力打败了赵军对房子的进攻,并占领了赵国的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后,又挥师北上打败了入侵的燕军,杀死其大将。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在房子战败后,前往到达代国,向北行到达无穷(大约在今河北省张北县北),向西行到了黄河,登上黄华山(约山西省西北近黄河处),便说了:“胡地中山,吾必有之。”谋画胡服骑射的改革,即教导民众穿胡人服装,练习骑马射箭以富国强兵,得到了一些有力大臣如楼缓、肥义的支持,但赵氏贵族却持反对态度。经过赵武灵王耐心细致地说服,终于使他们转变观念,支持改革。

五伐中山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二十年),赵武灵王攻取中山之地,军锋抵达宁葭(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同年向西攻取林胡之地,军锋抵达榆中(今内蒙古东胜一带),林胡王献马求和。为了防止列国的干预,派遗使者楼缓至秦国,仇液至韩国,王贲至楚国,富丁至魏国,赵爵至齐国,进行外交活动。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二十一年),赵武灵王大举进攻中山,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兵分二路。南路军队由赵武灵王总领,以赵袑统领右军,许钧统领左军,赵章统领中军,向中山国腹地出击。北路军队由牛翦统率骑兵组成的军团,赵希统率胡、代兵马。赵与率军前往陉县(今河北省无极县东北),骚扰中山国的大后方。北路军队在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城西)会合,攻取了丹丘(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华阳(今河北省曲阳、涞源西南)与鸱之塞(今河北省华阳县东北)。赵武灵王总领的南路军队,取得了鄗、石邑(今河北省鹿泉市南)、封龙(今河北省元氏县西北)、东垣(今河北省正定县)。此次中山国失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迫于无奈,只好割让四邑求和,赵国因为一时无法控制占领的中山国腹地诸邑,答应求和的要求,在取得四邑之后,便暂时撤军而回。

赵武灵王塑像

中山国割四邑给赵,与赵国和平状态并未维持多久。公元前303年(赵武灵王二十三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国。

公元前301年(赵武灵王二十五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国,攻入中山国国都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中山王逃往齐国。

结果

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二十六年),赵国攻取扶柳(今河北省冀县),中山国东部边地尽为赵国所得,赵国的边界向北推进到与燕国、代地相邻,中山国几乎被灭,中山王?也死在齐国。史称“中山数割数伐”,“中山五割与赵”,赵国因多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国力,赵武灵王为了国家民力的恢复,便“归息士民而复之”,扶植尚为中山国君作为傀儡。

公元前296年(赵惠文王三年),赵国废除中山国君,将中山王尚迁徙到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县南),号称“千乘之国”的中山国终于亡国。

评价

中山国虽然在初次大战中顺利击败赵国和燕国的入侵,但正如苏秦所言:中山乃“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北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经不起长年战争的破坏和消耗,所以自公元前305年起,战争形势就急转直下。

中山国的灭亡,一方面结束了白狄鲜虞族二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另一方面扩大了赵国的领土,使赵国强大起来,为赵秦在战国晚期的激烈对抗建立了必要的条件。所以《战国策·秦策三》有言:“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天下莫能害!”

中山国虽然在初次大战中顺利击败赵国和燕国的入侵,但正如苏秦所言:中山乃“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北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经不起长年战争的破坏和消耗,所以自公元前305年起,战争形势就急转直下。

中山国的灭亡,一方面结束了白狄鲜虞族二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另一方面扩大了赵国的领土,使赵国强大起来,为赵秦在战国晚期的激烈对抗建立了必要的条件。所以《战国策·秦策三》有言:“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天下莫能害!”

标签: 中山

更多文章

  • 垂沙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垂沙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垂沙之战

    垂沙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01年,是齐国、韩国、魏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历史背景垂沙之战战国中期,齐与楚,本来坚持“合纵”,但是楚怀王改变联齐抗秦政策,转而与秦昭王联合。齐国便伺机报复楚国。齐在孟尝君执政时,继续采用“合纵”之策,并远交近攻,联合魏、

  • 伊阙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伊阙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了打开东进中原的通道,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一场大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

  •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襄樊之战

    公元219年关羽做了两件轰动天下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当着孙吴使者诸葛瑾的面怒骂孙权:“吾虎女焉嫁犬子?”,随后关羽还冒了一句话,“如不看在丞相之面,立斩汝首!”,关羽这句话与他在白马斩杀颜良之前,所说的傲气大话,简直是如出一辙。第二件事情,就是关羽在

  • 晋阳之战为什么赵襄子最后可以反败为胜?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是古代一场著名战役,以赵襄子反败为胜,智伯身死族灭,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土地而结束,那么赵襄子最后能取得胜利的秘诀是什么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当时的赵氏已经有皋狼、晋阳、长子、楼、温等十几座城池,赵襄子最终选择的城池无疑透露出其超高的智慧:襄子将出,曰:“吾何走

  • 唐平萧铣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萧铣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就在唐朝刚刚击溃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强敌,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不久,南方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萧铣,竟然被唐朝将军李靖,一举击溃了!当这个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包括李渊在内的所有唐朝高层,都对此深深震惊。因为在此之前,几乎没人想过李靖率领的一支唐朝偏师,能够直接灭掉

  • 井陉之战爆发的过程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井陉之战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佯顺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者也。(孙子兵法)井陉之

  • 繻葛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繻葛之战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和周室联军之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郑军获胜告终,史称繻葛之战。此战使得周天子的魏延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场战争十分特殊。之所以说是特殊,是因为交战双方的身份。参与这场战争的双方,

  • 石亭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石亭之战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桐城境)。陆逊等三路吴军同

  • 马克沁机枪和加特林机枪哪个威力更大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克沁机枪

    可能名气上是加特林机枪会更大一些,不过论实战上的威力,马克沁机枪更轻一些。毕竟马克沁机枪比加特林晚了20多年才被发明出来,肯定会比加特林机枪更加的优秀。实际上马克沁机枪算是世界上第一个自动武器,以火药燃气为能源,每分钟能发射600发子弹。马克沁机枪对于后期的战争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直接改变了人

  • 经历24年的蒙金之战分为哪三个阶段?蒙金之战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蒙金之战

    蒙金战争历时24年,双方多次易帅,作战谋略也屡有改变,按其进程大致分为成吉思汗攻金,木华黎、孛鲁攻金,窝阔台灭金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吉思汗攻金蒙古成吉思汗六年二月,成吉思汗自龙驹河(今蒙古克鲁伦河)誓师伐金,越过沙漠,袭击金朝边地。同年秋,兵分两路,以钳形攻势大举攻金。成吉思汗亲率东路军,袭取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