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晋阳公主:唐太宗与文德皇后之女,由唐太宗亲自抚养

晋阳公主:唐太宗与文德皇后之女,由唐太宗亲自抚养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96 更新时间:2023/12/13 9:29:50

晋阳公主(生卒年不详),字明达,乳名兕子,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太宗与文德皇后之女。皇后去世后由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是唐太宗最为疼爱的女儿,幼年即享公主实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等起到了很好的庇护作用。由于自幼由李世民亲自带大,公主学了一手好书法,尤其是飞白。她所写的飞白书和她父亲的相比,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晋阳公主十二岁时因病去世,唐太宗悲痛万分。晋阳公主入葬后,下令用公主汤沐邑所获余钱在公主墓旁营建佛寺为女儿追福。

晋阳公主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人物生平

名字含义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明达一词,是佛教常用词汇,明指三明,达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象征智慧,对世事了悟通达。太宗为公主取字“明达”许是公主聪慧伶俐,另一方面也是父亲对女儿的寄望。

“兕”在古文中被认为是与犀牛并列的另一种动物。《山海经》曰:“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具体说来,兕就是小独角犀,十分凶猛壮硕。唐太宗夫妇为女儿取“兕”为小名,必是出自父母爱女之心,希冀爱女能够远离一切不测和疾病,像兕一样顽强,健康成长。

封号晋阳

晋阳对初唐而言有着特殊意义。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北京太原府……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

可知晋阳乃是李唐龙兴之地,高祖李渊亦言:“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

唐太宗亲历隋乱,起兵太原,晋阳对于他而言,自然有着特别的意义,将女儿封号晋阳公主,可见对爱女的重视。

文皇亲养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对于皇后所出子女唐太宗自然也是爱屋及乌,各类偏爱事迹不胜枚举。

贞观十年(636年),晋阳公主“始孩”之时,长孙皇后离世了。痛失爱妻的唐太宗悲恸之下,决定亲自抚养妻子留下的一双幼小儿女。唐太宗这一空前之举,史书上留下了难得的一抹温情:“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晋阳公主也是有史可考的仅有的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游地思母

长孙皇后去世之时,晋阳公主还在始孩,因年幼还不明白母亲去世是怎么回事,虽然有父亲和兄长的朝夕相伴,但时间长了,晋阳还是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父亲固然疼爱她,但也无法代替母亲的爱,年仅五岁的晋阳开始思念起了母亲。

唐太宗外出巡幸都会带上晋阳,每次经过皇后生前所游之地,便会告诉女儿,公主闻之,总是不胜哀泣。

临摹父书

晋阳公主从小长在唐太宗跟前,父女感情非常深厚,互动也十分温情。太宗是书法爱好者,自己也写得一手好字。

在耳濡目染之下,晋阳公主对书法也很爱好,尤其是父亲最擅长的飞白。晋阳宫中常常临摹父亲的飞白体,久而久之写字时便有了太宗的风格。将太宗和晋阳公主的字出示大臣,大家都无法辨别。

文德之影

晋阳公主性情温婉机智,聪慧伶俐,因此即便还是个孩子,就已能做到“未尝见喜愠色”。唐太宗脾气刚烈,一直在他身边长大的晋阳公主对父亲极为了解,大臣有时会触怒太宗,[9]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晋阳公主便和她母亲一样,总是慢慢地消掉父亲的怒气,再为挨训的人徐徐辩解。在女儿的劝慰之下,太宗的怒气也消弥无踪。因此,“省中”大臣们多蒙公主的恩惠,十分喜爱她。

长孙皇后去世时晋阳公主“尚不识”,保护大臣,劝解父亲的方式却如出一辙,或许也是上天对太宗痛失爱妻的一种补偿。

兄妹情深

晋阳公主与晋王李治自幼被唐太宗带在身边抚养,朝夕相处,兄妹俩感情自然深厚。随着年岁渐长,李治慢慢长大,有时外出离开立政殿,每次晋阳都要送到虔化门,然后依依不舍的哭泣道别。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李治十四岁已是成人之年,尽管因为太宗的溺爱,一直不曾出宫居住,但此时也要开始上朝参政了。以为穿上朝服的哥哥就如以往穿朝服的皇太子哥哥和魏王哥哥一样,较长时间离开自己,不能与自己和父皇同住在立政殿了,晋阳公主舍不得放开哥哥的衣角,哽咽着对父亲说道:“哥哥也要和大臣们一样站班,不能再留在我们身边了吗?”唐太宗看到一双儿女如此惜别,顿时忍不住涕泪满面。

未笄而逝

如无意外,公主的一生,原本应是这般,在父亲的疼爱兄长的呵护下成长,待到亭亭玉立再成就一段良缘。然而世事无常,身在富贵宠爱之中的晋阳公主,却在金钗年华,未及良人到来便病殁了。或许这就是诗歌所言:“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长孙诠:新城公第一任丈夫,最后为何被流放赐死?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长孙诠(636~659年),字号不详,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外戚大臣,岐州刺史长孙操之子,长孙皇后堂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门荫入仕,授尚辇奉御,迎娶唐太宗嫡女新城公主为妻。 显庆四年(659年),受累于太尉长孙无忌谋反,流放并赐死于巂州。人物生平长孙诠(约636年-65

  • 新城公主:唐太宗李世民最幼女,为何以皇后之礼下葬?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新城公主(634年-663年),唐太宗最幼女,母文德皇后长孙氏。她初嫁长孙,再嫁韦氏,于龙朔三年(663年)三月,病逝于长安县通轨坊南园,以皇后之礼陪葬于昭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未笄增赋新城公主,出生于贞观八年(634年)。十六年八月二十日(642年),初封为衡山

  • 高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爱女,恃宠骄纵,行为不检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高阳公主(?―653年),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爱女,生母不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出嫁中书令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行为不检,与《大唐西域记》执笔人辩机私通。唐太宗大怒,腰斩辩机,废杀奴婢数十人。

  • 杜荷:城阳公主第一任涨肚,曾参与李承乾谋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杜荷(?—643年),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京兆杜氏,唐初名臣杜如晦之子,娶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女城阳公主,为驸马都尉,官至尚乘奉御,封襄阳郡公。 贞观十七年(643年),与太子李承乾谋反,失败被斩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贞观年间,杜荷因为是功臣杜如晦的儿子,

  • 在古代皇帝身边伺候的为何事太监而不是宫女?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皇帝,明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不男不女的太监和美貌的宫女,一般人都会选择要宫女服侍,可皇帝却非要太监,不是他想不开,而是如果选宫女不仅他吃不消,连宫女也吃不消。古代皇宫里,除了帝王及其家庭成员,还有大量的男女奴仆,而为了杜绝后宫女性被

  • 新兴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五女,下嫁长孙曦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新兴公主,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五女,生母不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被许嫁和亲西突厥,后又取消和亲。贞观十六年(642年),西突厥薛延陀部落的真珠可汗求婚,唐太宗的大将契苾何力被薛延陀俘虏,唐太宗为了换回契苾何力,同意新兴公主和

  • 古代妃子被打落冷宫之后 太监为何还会抢着到冷宫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太监

    还不了解:古代太监和妃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被皇帝打入冷宫的妃子,无人问津,却是太监眼中的“香饽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经在自己的著作《史记》写下过这样一句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古语揭露了从古至今社会上大部分人的真实状态,他们都

  • 李孝:唐高宗李治第二子,史籍是如何记载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李孝,唐高宗李治第二子,永徽元年封许王。麟德元年薨,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悼。神龙初,追赠原王、司徒、益州大都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李孝(?—664年),唐高宗李治第二子,母为宫人郑氏。永徽元年(650年),封许王,与弟李上金、李素节同日封王。永徽三年(652年),拜

  • 金石学家赵明诚是怎么死的?与李清照有关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李清照,赵明诚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赵明诚与李清照的故事。赵明诚从小对于金石方面就十分的感兴趣,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金石,因此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尽管他在1103年的时候担任了官职,但是他的官路却并不是很顺利,再加上父亲在朝廷中树立了敌人,他

  • 古代奴婢究竟是怎么来的 她们有没有自由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奴婢

    奴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由原始的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阶级的分化,奴婢成为尊贵等级专享的产物。那中国古代的奴婢是怎么来的呢?最早的奴婢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混战,战场上俘获的战俘就成为了最早的官奴婢。一般是由诸侯国中权贵能够分得官奴婢,驱使他们做事。或者被分配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