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真实的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15 更新时间:2024/3/4 3:44:14

管仲是齐国的宰相,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三国时诸葛亮常自比为管仲、乐毅,管仲是齐国的宰相,乐毅是燕国的大将军,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的国力和外交地位都凌驾于中原列国之上,乐毅则率领燕国大军横扫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又将其他诸国的军马阻挡于燕国国门之外,使得天下诸侯没有一国敢小视燕国。这两个人可以称得上是古时候的大智大贤,诸葛亮自诩为此二人,有人则认为是小看了自己,其实是相当不易的,这已经是相当不谦虚了。

乐毅后来被新任燕王猜忌,弃兵权出走,还留下了“君子绝交不恶于声”的美谈,管仲相齐,齐国几度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被当时的周天子一次又一次地认可为尊王攘夷的表率,连孔子都发出赞叹,非管子吾辈皆披发左衽也!也就是说要不是管仲,我们都得做蛮族野人了,哪有什么礼义之邦,华夏文明了!可见管仲地位之崇高。

今天我们就专门来闲谈一下管仲其人。管仲,名夷吾,字仲,是齐国公子姜纠的得意门客,齐国国君驾崩,几个公子为争大位,不惜手足相残。管仲为了帮助公子纠即位,便被派去刺杀另一个公子姜小白。姜小白也有一个忠诚的谋士叫做鲍叔牙,这个鲍叔牙和管仲居然是发小知己,可以同穿一条裤腿的好哥们。

这两人的私人关系好到一个什么程度,管仲老问鲍叔牙借钱,可老没把钱还上,鲍叔牙的其他朋友得知,就对叔牙说,管仲这人不靠谱啊,别借钱给他了,叔牙却总是说,他家穷,老母一直身体抱恙,需要钱,还不上没事儿。后来两人又一起当兵服役上了战场,这管仲每次打仗,不是躲在鲍叔牙背后,就是躺在地上装死,身边就有人对叔牙说了,管仲这人没一点人品,以后别管他了。叔牙却说,他母亲一人在家病着,他怕自己牺牲了老母身后事就没人料理了,往后在战场上,叔牙还是一如既往罩着管仲,别人说的这些话,和叔牙的所作所为都印在管仲眼里,刻在他心里。

后来哥儿俩退役回家了,准备就业了,鲍叔牙投了许多简历之后,被公子姜小白聘为了门客,叔牙这回又想帮衬管仲一把,把他也拉去一起为小白谋事。结果管仲拒绝了,他说一入侯门深似海,齐侯有很多儿子,现在还看不出哪个儿子会继承王位,要是咱俩都吊死在一棵树上,将来如果不是小白即位,我们就全完了,不如把鸡蛋分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风险小还能保证收益,只要咱俩不要忘了今天的话,谁最终发达了都要记得提携提携兄弟。

鲍叔牙同意他的想法,就让他另谋高就,不久管仲就成了公子纠的门客,开始各为其主。鲍叔牙凭借自己的才能深得公子小白的器重,这时候叔牙还不忘对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的才能比自己高超十倍都不止,虽然现在在公子纠那工作,但如果哪一天小白公子登上王位,要处置公子纠的时候,一定要把管仲留为己用,这种人才不可多得啊,姜小白就把这话记在了心上。

后来为了争储夺位,管仲奉命来杀小白,小白仓皇出逃,管仲平日里箭法不赖,就觑准小白的肚子一箭射去,小白应声倒地,众门客见主公中箭,纷纷大哭上前。管仲见得手,便赶紧趁乱脱身,回去覆命。岂料姜小白命大,那箭只射在他的腰间玉带之上。公子纠得讯,以为政敌已死,可以放松警惕了,没想到姜小白反而利用这一点,对公子纠进行了绝地反杀,从而夺取了齐国国君的大位。

小白即位,就开始清算公子纠一党,正要发落管仲的时候,鲍叔牙急忙上前对小白说,主公难道忘了昔日之言么?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齐桓公姜小白一愣,旋即笑道,先生勿忧,寡人自有主张。便命人将管仲带至跟前,亲自为他松绑,还把那条“救命”的玉带赐予管仲,以报当日“不杀”之恩,管仲也被齐桓公的气度所震慑,也被鲍叔牙的情义感动得五体投地,便甘心情愿为齐桓公做事。

齐桓公此时认为在他的众谋士当中,鲍叔牙最可靠,出力也最多,便想任命叔牙为国相。叔牙又站出来推荐管仲,说起他的才能远胜自己的话。桓公赞叹良久,没想到管鲍之谊(后来也成了成语)如此深厚,今天能得此两个大贤,真是自己三生有幸,齐国不强都不行了,便依鲍叔牙之请,任命管仲为国相。管仲为了知恩图报,不负所托,拿出了自己浑身的解数,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号召公子纠的其他党徒统统放下武器,向新政府投诚,要一致团结在新国君的周围强大齐国。一时间齐国出现空前团结的气氛,哪怕那些曾经政见不合的政敌都倾心投效在齐桓公的门下,为振兴齐国所用。

齐桓公这就开心得合不拢嘴了,高兴地对鲍叔牙说,我现在明白你的话了,鲍叔牙笑而不语。稳定内部之后,管仲又充分发挥齐国的区位优势,使渔盐业大力发展起来,使国家从繁荣商业当中获取巨额的税收,富民强国同步进行中。为了打造齐国的软实力,又注重文艺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对国家的命脉资源产业,管仲又有节制地对其进行了政府管控和干预,对其他行业的弊端也不断进行了调整和纠正,一时间齐国国政大治,影响力威慑周边诸国。管仲又对齐国的军队和兵制进行了改革,使齐国拥有了一支“技击”能力极其强大的军队,同时他还在用人方面,大胆放开吸引多国人才,又小心甄别任贤为用,使得聚集在齐国的国内外人才,都因材施宜,各尽其用,齐国的声威逐渐远播到中原各国。

这时候北地邻国燕国出大事了,漠北的狄族入侵,导致燕国岌岌可危。燕国向齐国发出了求救的请求。管仲这时强力建议齐桓公打出可将齐国“推向巅峰的神之操作”——光复礼义,尊王攘夷,同时向燕国派出精锐援军。齐国打着尊奉周天子的名义,要帮助兄弟之国驱除蛮夷的入侵,进入燕国国境后,经过一番激战,将北狄尽数歼灭,从而消除了燕国外患,为燕国立下了复国之恩,燕国君臣被感动得笑泪交加,而后许多国家各种难题只要向齐国一伸手,齐国无不慷慨相助,迎刃而解。

周天子为了表彰齐桓公的功绩,应齐桓公之邀,亲自为齐国会盟天下诸侯,同时认可齐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一天,不但稳稳当当做了齐国的王,除周天子外自己俨然已是天下的二当家的,还是实实在在有实力的二当家,这一下可高兴坏了他,国家大小事一概都不管了,全都丢给了管仲,见了管仲都不称其臣下,也不呼其名了,而是亲切地喊着“仲爸爸”(仲父)。

管仲却还是一如既往地任劳任怨,也没有多少骄傲之色,对君王还是一相当恭敬,有什么大事小事,还是非常讲礼节讲程序地去请示去询问,这让齐桓公相当相当放心,每次都是同一声回复“仲父办事,寡人放心!”君臣之间已达到相当高的默契,有些心存忧虑的臣子,或是心怀叵测的小人前来提醒齐桓公,齐桓公是这样回答的:“你们说相国发展了很多不正当行业,大家都是明白人,这些行业以前就存在了,现在反而是相国置他们于国家的管控之下,规范了这些行业的发展。你们说相国弄权,用人用事用钱用兵连同寡人的私事都交由他管,说降低了寡人的威望,那相国是哪国的相,不是我们齐国的相吗?齐国相的威望提高了,不正是寡人的威望提高了吗?寡人不用做什么,齐国垂拱而大治,这是寡人为君之道,也是为君之乐也!相国什么事都操劳,勤于政务,为寡人分担了一切,这是相国的为臣之道,是为臣之乐也!为相本就应该如此为国君理顺社稷,这是上乘的君臣之道,你们不会懂的,也不要再说了!”管仲听了这话,也是笑而不语。

后来齐国国力和国威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率领中原九国之师向南方强大的楚国问罪,迫使楚国向周天子低头认罪,这是齐国乃至中原诸国几百年都不曾赢得的辉煌战果!齐桓公因此就更纵情声色,安享太平了。

没过多久,管仲病倒了,齐桓公急得赶紧来探望。管仲年老病重,又因操劳过度,眼看是不行了,齐桓公眼泪直流,问了管仲许多事情,并说要是仲父不在了,就任命鲍叔牙继任宰相之位,不料管仲却留下遗言说鲍叔牙为人太刚直,不能为相,又交代了什么什么人不可用云云。齐桓公虽知管仲思维行事一向异于常人,但还是被他在这种情形下极似冷血的冷静和理智所惊诧,所以也就没有说什么。后来齐桓公并没有完全遵照管仲的遗嘱,却果不出管仲所言,任用鲍叔牙为相,叔牙太过刚直,致使朝臣派别林立,纷争不息。后来又任用了管仲所言不可用的五个人,最终导致齐桓公本人晚年因儿子们争位,而被活活饿死在高墙之内,这就是一代霸主齐桓公姜小白的悲剧收场,也是一代贤相管仲传奇预言的最后见证。

标签: 历史管仲春秋

更多文章

  • 李存勖接受诸镇节度使劝进时,为何仍沿用“唐”为国号?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李存勖,唐

    天祐十七年(920年),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取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叛梁降晋,结果遭到刘鄩的围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昭、李建及出军援救,在同州、渭河两次大败刘鄩,并追击至奉先(治今陕西蒲城)一带。河中镇从此归附于晋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天祐十八年(921

  • 李存勖在建立后唐的同时,还面临着怎样严峻的形势?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李存勖,后唐

    后唐建立的同时,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契丹不断侵扰幽州,兵锋直逼河北。潞州守将李继韬叛附后梁,梁将董璋急攻泽州(治今山西晋城),意图吞并昭义镇,直接威胁后唐西都太原的安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存勖为了扭转战局,决定趁梁军东面防守空虚之机,出兵奇袭郓州,以切断梁军右翼,再伺机

  • 除了客家擂茶之外,汕尾擂茶如何成了现代的“交际茶”?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擂茶,现代

    说起擂茶,人们都会想到客家擂茶,但是其实汕尾地区也盛行擂茶。在汕尾,擂茶是一款“交际茶”,许多汕尾人,早上就会开始擂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汕尾擂茶分为油茶和咸茶,而擂茶的材料通常都比较少,只是放些细茶叶(有些地区也可以不用茶叶)、花生和芝麻(可以是炒熟的,也可以是生的)就

  •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么司马昭有想过称帝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司马昭,称帝

    提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故事,相信大家都是听过的,很多人在小时候的课堂上就学过了,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时期,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非常明显。可是司马昭的野心都已经那么明显了,他却一直也没有称帝,而是在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推翻了曹魏政权,称帝后建立了晋朝。司马昭有着那么明显的野心,也有

  • 纵观帝王史,有哪些皇帝死后获得了“仁宗”的庙号?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皇帝,仁宗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一共有500多位皇帝,而这些皇帝死后,后人都会给他封一个庙号,一般是根据他生前的功绩来定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比如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等等,这些称谓都是皇帝死后才获得的,如果你在电视剧里看到有皇帝生前就自称庙号,那

  • 长孙皇后具有什么样的魅力?竟让李世民在她死后做这么多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长孙皇后,李世民

    说到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女性角色,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武则天,秦宣太后,吕雉等人,因为在她们手上都掌握了实权,这在古代历史上还是比较少的,那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她也是位女性,但是她不是像前面几位一样因为当政而出名,她就是长孙皇后。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大唐,在百姓心里她是那个时代最善良的皇后。下面小

  • 元戊:西魏文帝元宝炬第三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元戊,西魏文帝元宝炬第三子,西魏废帝元钦同母弟,西魏恭帝元廓之兄,母亲为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封爵武都王,任秦州刺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元戊,西魏文帝元宝炬之子,西魏废帝元钦同母弟,母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封武都王。大统四年(538年),母乙弗皇后被废除,柔然

  •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归功于哪“九字攻略”?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朱元璋,九字攻略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一句话简要说尽了大明王朝的心酸,想当年明太祖朱重八只是一个路边乞讨的乞丐,整天的被人看不起,殴打。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被人看不起的小乞丐最终居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大明王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天子都被称作是“天命之人”,然而像朱元璋这样出身乞丐

  • 元谨:西魏文帝元宝炬次子,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元谨(?~547年),西魏文帝元宝炬之子,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生母不详,封晋王,大统十三年(547年),去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大统九年(543年),卢诞归附西魏,西魏文帝元宝炬诏令:“讲解经书的老师容易求,为人师表的老师难得。朕的儿子们逐渐长大,想

  • 宋朝“饮福”:民间祭奠祖宗后,当场吃掉上供的祭品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宋朝,饮福

    宋朝人每逢清明节和十月初一祭奠祖宗,摆的供品非常丰富,有酒有肉有果盘,祭奠完了就当场大吃大喝,他们称之为“饮福”,意思是吃了供品和喝了供酒能给活人带来福气。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本来摆供是为了让祖宗享用,我应该把供品埋到坟地里,不应该带回去,可是现在规矩就是这样,不光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