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皇帝对大臣进行抄家 抄家算是最严重的罪行吗

古代皇帝对大臣进行抄家 抄家算是最严重的罪行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273 更新时间:2024/2/9 8:27:39

对古代抄家罪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皇帝说对官员进行抄家,抄家是严重的罪行吗?

在古代抄家是属于比较严重的罪行了,虽是重罪,但也是重罪中比较轻的一种了,因为毕竟只是抄家而已,最多也就是把这个家里的财物给搜刮一空,人还是没有事的,并且根据皇帝的意思有时还不会把事情个做绝,虽然抄家还是要给你留点生活费的,不至于因为抄家而把全家人给饿死。我们了解古代刑法是分成好几个级别的,抄家只是附加的一种惩罚措施,并不是真正的律例中所规定的。并且抄家的决定一般都是皇帝作出的决定,抄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些罪证,以及给犯罪的人以严厉的经济惩罚,这才是抄家的真正目的,况且这些查没的罪犯财产,大部分是要上缴到朝廷归入国库的,并不是谁负责抄家谁就能把这些财物给私吞了的,如果抄家的财物发现被私吞,那么负责的官员也是要获罪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清代官员一家

古代的刑罚情况

我们以中国古代最后两个封建朝为例,这二个时期是古代皇权中最集中的朝代,其刑罚有了一定的完善,并且形成了正式的法律条例。

在明、清时期,它们的刑罚相对于以前的朝代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其特点是刑罚更加的残酷化,且大量复活了之前已经废除的部分肉刑。具体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最严重的死刑,明、清两朝在法律上恢复了枭首示众之刑,且其范围逐步扩大、不仅仅限于十恶不赦之人。此外,明清时期的死刑的执行方面还有一些更加残暴的方式,比如在明代对付贪官的“剥皮实草”、对参与叛乱等人实行的“灭十族”、戮尸等。到了 清代时期,为了缓和尖锐矛盾,针对死刑还设有独特的制度,也就是斩立决和监候制度,在此制度下,只要皇帝不勾决罪犯,那么他会一直被关在监狱里。其次是充军刑。“充军”首先开始于明代,但是不以充军为原本的罪罚。而到了清代,充军是作为流罪的加重刑,并以充军为本罪。适用充军的条目也比明代增加很多。然后是发遣刑,这是一种比充军更重的刑罚。明代时只限军官和有军籍的人适用,且永不得回原籍。清代时包括犯徒罪以上的文、武等官员,他是有机会可以放还的。最后是枷号,开始于明代的耻辱刑。清代时对一些伦理性和有违风化的犯罪,使用此刑罚。

官员私藏的白银

古代抄家的目的

在古代皇帝下令对犯罪的官员实行抄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惩治贪腐的需要。在古代历朝历代都不乏贪官污吏,这些人在地方或朝廷为官期间大肆收刮,贪污腐败,是被地方百姓和朝廷正直的官员深恶痛绝的,他们严重影响了官场的风气,不利于地方的稳定,为此在一定时候,皇帝会根据其罪行而决定对其抄家,让其贪污的财物最终收入国库,自己最后一无所得,一次警示后人。

其次,就是对一些官员进行严厉的打击,使其不能翻身。比如清代乾隆时期,因为甘肃冒赈案中,而查抄浙江巡抚王亶望。其家中的家产就有白银一百多万两,如再加上所经营的店铺及收藏的古玩、字画等,其家产当在三百万两以上,最后判处其死刑,其家人全部入狱,或被发配或被流放,使其后人永不能翻身。

最后就是朝廷缺钱,皇帝的耳目遍天下,他了解哪些官员家里有钱,到时针对这些官员进行抄家能够收获大批的钱物,可以及时的补充国库收入。这些有钱的官员大多钱财都是来源不正当的。因而只要找个借口就可抄家。

清代被抄家的官员剧照

综上所述,在古代抄家算得上是一种严重的刑罚,但不是主刑,它只是一种附加刑,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收集相关证据同时抄没家产充公,以给其他官员一定的警示。

标签: 历史古代抄家

更多文章

  • 古代皇陵是从里边反锁的 工匠又是怎么出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皇帝,工匠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和工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建造帝陵的工匠:皇帝下葬墓门反锁后,怎么从里面出来的呢?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中华文化传承5000年,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还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都了解这个道理。但是古代皇帝对于长生的野望一直存在,即使明了解不可

  • 受儒教祭祀的冉雍一生过得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冉雍,孔子

    受儒教祭祀的冉雍一生过得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一方

  • 孔门十哲之一的仲由有过什么事迹吗?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孔子,仲由

    孔门十哲之一的仲由有过什么事迹吗?他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仲由生平一、出身贫微仲由少年时,从事各种劳作来维持家庭生活,甚至据不可考之传言,常吃野菜充饥。拜入孔门之前,《史记》记载,志气刚强,

  • 孔门十哲之一的言偃是个什么样的人?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言偃,孔子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孔门十哲之一的言偃的故事。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字子游,又称叔氏。汉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

  • 花间派词人韦庄的人生有多悲剧?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韦庄,花间派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花间派大神韦庄的故事。韦庄的落第诗其实并不那么绝望,因为韦庄坚信,人生贵在看准了一条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人生的高线在哪里,需要你跳起来才能找到。在黄巢起义无法考试期间,韦庄没有闲着,带着家人避走洛阳的同时,

  •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冉求有过什么事迹吗?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孔子,冉求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冉求有过什么事迹吗?他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

  • 词人冯延巳为什么会被称为五鬼?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冯延巳,南北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南唐词人冯延巳的故事。冯延巳靠自己的文学才华和陪伴太子读书的优势,在四十四岁登上了人生巅峰,成为南唐的宰相。他本应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之人,但接下来他的人生将陷入巨大的漩涡之中。五代十国

  • 贾家被抄家后 府中的丫头们又是什么下场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抄家

    还不了解:古代抄家下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抄家最惨是奴才,红楼梦贾家抄家,那些丫头们怎样了贾家抄家,最令人担心的是那些女人,尤其是丫头们的命运。作为主人财产的一部分,不可能独善其身。历朝历代抄家,奴才们的命运都比主人惨,那么,贾家抄家后,丫头们的命运怎么样了?原文

  •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闵子的结局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孔子,闵子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闵子的结局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

  • “孔门十三贤”之一的宰予有过什么事迹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孔子,宰予

    “孔门十三贤”之一的宰予有过什么事迹吗?《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