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舜帝:上古四圣之一,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舜帝:上古四圣之一,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240 更新时间:2024/1/18 20:25:05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上古四圣”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物生平

舜: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姚姓,名重华,建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为五帝之一。帝舜是东夷集团继太昊、少昊、蚩尤之后的著名部落酋长。 东夷族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族源之一,太昊、少昊、舜、皋陶、伯益等东夷族领袖都曾担任早期华夏族的领袖。舜是“东夷之士”,关于这一点,神话传说与考古发掘表现出了一致性。 在被司马迁列为中国正史开端的“五帝”时代,东夷集群已分化为许许多多不断重组的部落集团,如著名的蚩尤部、颛顼部、帝喾部、帝舜部、皋陶部、伯益部等,都源出于更早存在的太昊、少昊两大集团。

《元和姓纂》载:“姚,生于姚墟,一说出生于诸冯,子孙以姚为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舜后胡公妫满封于陈,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眭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徙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代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 ”

北宋景佑年间刊本:邵思著 《姓解》记载:“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有以姚为氏。”

《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通志·氏族略》记载:"虞有两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 而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可通.......”

《尚书》云:“德自舜明。”《尚书·典》记,舜 “尧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

《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里说的舜和虞帝,史称虞舜,又称舜帝、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是上古五帝之一。

根据《尚书》、《史记》等有关典籍,虞舜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皆以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谐,其和谐之道内涵十分丰富。

传其称号为有虞氏,姓妫氏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他是帝颛顼的六世孙(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重华),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 帝舜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

他在诸冯(因黄河淤积而消失)耕田,当地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当时部落联盟领袖帝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四岳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皆治,乃命舜摄行政务。

尧把帝位禅让给舜,二十八年后去世。舜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传去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

顾颉刚于1923年5月在《努力》周报附刊《读书杂志》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精辟地提出理念,指出中国上古史的许多说法是逐渐叠加、层层堆积形成的,越往后,所知古史越远;越往后,所言古人事迹就越加放大。“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等……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经过循流溯源式的历史考辩和细致的思索,顾颉刚得出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因此,顾颉刚指出:尧、舜、禹的所谓圣王事迹都是不可信的,且其人的有无亦可质疑,应是古代的“神”后来被“人化”而形成,并且首先考察了大禹从神转化为人君的演变过程。这立即引起十分激烈的论辩,也受到当时官方一定程度的打压。

名字

双瞳说:舜两眼都是双瞳仁,故名重华。《尚书纬·帝命验》记“姚氏纵华感枢。”郑玄注:“舜母感枢星之精而生舜重华。”

外貌

《尸子》尧瘦舜黑

《孔丛子·居卫》: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颔无毛(舜身高八尺,外貌奇异,脸上没有毛)

《荀子·非相》:帝尧长,帝舜短(尧长的高,舜长的矮)

《庄子·天地》:帝舜秃而施髢(舜因秃头而戴假发)

《史记》:舜目重瞳(舜的每一只眼睛都有两个瞳孔,且互相重叠)

《太平御览》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龙的容貌,大囗、黑皮肤,身高六尺一寸)

《路史》:舜长九尺,大上圆首,龙颜,日衡。

家境

虞舜有虞氏为东夷族。《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在山东诸城,与孟子所说的舜为“东夷之人”颇为吻合,舜的出生地、虞舜族的发祥地在今诸城。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五帝时的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渔,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而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舜的德行不断感染他周围的人,于是凡是舜工作的地方都会很快发展起来成为一个富庶且人民风气很好的地方。

闻名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重用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使“八元”管教化,使“八恺”管土地;还有“四凶”,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接位疑云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立舜为继承人,《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由于尧帝年老,故而德虽为天子,但是已经开始慢慢过渡放权,将权力逐步过渡于舜。也即舜摄政此指部落联盟首领之政的事情。

《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

《竹书》又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

舜执政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

政绩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的《尧典》《皋陶谟》《禹贡》等篇,可以看到大一统的思想体系。《尧典》把原本属于“族邦联盟”内的尧、舜、禹、共工、四岳、皋陶、伯益、夔、后稷、商契等不同族属的邦君,按照在一个朝廷里担任各种官职来描述的做法,就体现了作者的大一统思想观念。 [20]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大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为田畴,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

舜在年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因此决定威望很高的大禹为继任者,并由大禹来摄行政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屈原在《楚辞》中就经常提到九嶷山上的舜帝,像“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之句,充分显示出舜帝在当地是一尊统率群灵的大神。

孝悌

《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粟就是今天的小米,南宋时期士兵们为何“遗弃粟米山积”?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南宋,士兵

    有史料记载:“遗弃粟米山积”,而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粟,就是今天的小米。为什么南宋时期士兵们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则记载显然比较极端,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先来说说两个疑问,一是绍兴末年为何宋军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之人哪里去

  • 纵观尧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尧,上古四圣

    尧,又称唐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上古四圣之一。 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 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 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

  • 皋陶:上古四圣之一,以正直闻名天下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说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 一职,以正直闻名天下。相传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

  • 王子带:周惠王姬阆之子,曾发动子带之乱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王子带(公元前672年─公元前635年),姬姓,名带,亦称叔带、太叔、太叔带。因受封甘地(今河南洛阳南),谥号昭,故又称甘昭公。他是周惠王姬阆之子,周襄王姬郑异母弟,母为惠后。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649年,周襄王因王子带召引戎人侵犯周都之故,派兵讨伐王子带,王子带于是

  • 古代娶妻和纳妾相比 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娶妻

    对古代娶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娶妻、纳妾有何差别?第一、什么是娶妻、纳妾、收房?古代人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为此有一套完整的妻妾体制。男人可以娶妻、纳妾、收房。娶妻,只有三媒六证,八抬大轿从正门抬进来,才是娶妻。《红楼梦》里,贾政的妻子王夫人,也就是贾宝玉的妈,才是坐

  •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之后,为何会有“泥马渡康王”的传说?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宋高宗,泥马渡康王

    大凡开国帝王,都会有不同于常人的传奇,人们由此对他们“真命天子”的身份确信不疑,赵构也不例外。南宋高宗赵构“泥马渡康王”的传说,这个传说明显有为神化南宋政权,制造赵构自立为帝的合法性的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相传北宋靖康三年,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后,掳徽、钦二帝北撤,将二帝幽

  • 当孙传庭战死殉国时,为什么紧接着就是明朝走向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孙传庭,明朝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大明劫》,电影给人的感觉很一般,讲述的是明朝末年瘟疫横行的事情。虽说主角是一个治疗瘟疫的医官,但孙传庭与李自成的潼关之战似乎比别的情节更让人期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明朝末年的连年征战之中,涌现出了不少名将,比如袁崇焕、熊文灿、洪承畴等,在这之中孙传庭

  • 根据现有的史书记载,夏朝之前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夏朝,历史

    众所周知,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那么,夏朝之前的历史是咋样的呢?你知道中国在夏朝之前的历史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相传尧、舜、

  • 春秋时期除了是一个大分裂时期,为何还是一个大混乱时期?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春秋,混乱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分裂时期,史学家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为什么会乱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国的护卫下把国都从镐京迁到了洛邑,东迁之后的周王室

  • 古代夏天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夏天会穿的很保守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夏天

    还不了解:古代夏天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人夏天穿什么?他们夏天不热吗?烈日炎炎的夏天,谁都希望乘凉,南宋诗人陆游虽然处在老年阶段,但还是想拄着拐杖在柳树下乘凉,虽然不需要夏天的凉风,但是可以看到桥旁荷花的清新绿色,也是消暑的乐趣。靠在胡床上感受夏天的气息,拿起画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