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面对两位造反的叔叔,朱瞻基为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面对两位造反的叔叔,朱瞻基为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30 更新时间:2024/1/24 2:09:21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一说出生于1398年3月16日),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年号“宣德”。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一说出生于建文元年),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的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

值得注意的是,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后,最终杀掉了自己的二叔,却放过了三叔朱高燧。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两位叔叔,朱瞻基为何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方面,朱高煦(1380年12月30日-1426年10月6日),北平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朱高煦之子朱瞻圻当时正在明朝都城,窥视朝廷举动,朱高煦也派遣心腹入京,伺机叛乱。明仁宗知道后,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仍命他返回乐安,还将他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对此,在笔者看来,早在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朱高煦就已经有谋反的打算了。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都城奔丧。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设伏,截杀朱瞻基,但由于行动仓促,没有成功。不久,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对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的赏赐厚于其他王府。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朱瞻基的三叔朱高燧也曾图谋不轨。但是,朱高燧并没有参与这场针对朱瞻基的埋伏行动中。换而言之,对于朱瞻基来说,二叔朱高煦不仅想除掉自己,而且付诸行动了。而这,或许是朱瞻基最终没有放过朱高煦的重要原因。

后来,凡是朱高煦提出的请求,明宣宗都按照他的意见一一照办,朱高煦却认为宣宗软弱无能,更加骄横狂妄。对此,在笔者看来,就仁义宽厚的朱瞻基,显然是希望自己能够感化朱高煦,促使他安心当一个明朝藩王。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朱高煦还是想要篡夺明朝皇帝的宝座。进一步来说,或许是朱棣从藩王成为皇帝的路径,促使朱高煦也认为自己可以重复自己父亲的过程。但是,他面对的是明宣宗朱瞻基,而不是平庸的建文帝朱允炆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任命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朱高煦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张辅告发。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朱高煦造反的时候,朱高燧并没有直接参与。虽然之后有人表示朱高燧早已和朱高煦联系了,但是,论迹不论心,只要朱高燧没有直接参与谋反的行动,朱瞻基就有了放他一马的理由。反之,朱高煦在起兵的那一刻,就注定要接受成王败寇的结局了。

等到汉王朱高煦的叛乱被平定后,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将朱高煦明正典刑。毕竟,在古代历史上的任何朝代,谋反都是罪无可赦的。不过,面对大臣们的纷纷上奏,明宣宗却不同意诛杀自己的二叔,还把弹劾奏章给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臣罪该万死,惟听陛下处置。”朱高煦余党全部被擒后,宣宗赦免城中守军之罪,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命薛禄与尚书张本留守,然后班师回朝。

返回京城后,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还亲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乱一事编写成《东征记》,昭示群臣。逆党王斌等人伏诛,同谋伏诛者六百四十余人,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而被处死或戍边的计一千五百余人,发配到边远地区的计七百二十人。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顾念骨肉亲情,朱瞻基一开始没有忍心杀掉自己的二叔。

但是,朱高煦却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宽容。后来,明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如果朱高煦态度良好,能够认罪悔改的话,或许日后还能享受荣华富贵。但是,朱瞻基,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对此,已经足够退让的明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明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了。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我们不能说朱瞻基一心想要杀了朱高煦,只能说是后者咎由自取,一点也不值得同情。另一方面,相对于朱高煦,朱高燧则没有这么明目张胆,这应该是他可以善终的重要原因。朱高燧(1383年1月19日-1431年10月5日),北平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明仁宗即位,加朱高燧岁禄二万石,并在洪熙元年四月十六(1425年5月3日)就藩彰德府,同时放弃常山左右二护卫。明宣宗即位,又赐田园八十顷。

最后,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被擒。在此基础上,有大臣建议朱瞻基将朱高燧也捉拿起来,毕竟之前两人就已经密谋很久了。对此,此时明宣宗犹豫未决,唯有大臣杨士奇认为不可。明宣宗说:“先帝和二位叔叔甚为友爱。汉王谋反,朕不敢赦免。但赵王没有谋反迹象,朕不忍心辜负先帝。”对此,在笔者看来,没有直接谋反的迹象,自然是朱瞻基放过三叔朱高燧的重要原因。如果朱高燧真的有直接谋反的行动,朱瞻基也不好不顾大臣的劝谏,执意放过朱高燧。

后来朱高煦来到京城,亦说尝试遣人与朱高燧通谋。户部主事李仪及尚书张本请求削赵王护卫,明宣宗不听。次年,朱高燧放弃常山中护卫及群牧所、仪卫司官校。明宣宗命收回护卫,但无收回仪卫司。在明朝时期,藩王的护卫,无疑是其直接掌握的兵马。现在,朱高燧主动放弃自己的护卫,这无疑是令朱瞻基感到满意和放心的举动。进一步来说,在取消自己的护卫之后,朱高燧已经没有造反的底牌了,这就好像历史上急流勇退的大臣一样,用放弃兵权来换得善终的结局。

最终,朱瞻基没有继续追究自己的三叔。朱高燧在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过世(终年五十),葬安阳县寿安山,今属安丰乡李家坡村。谥号简王,长子悼僖世子朱瞻坺早卒,一年后其子朱瞻塙就嗣位。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已经诛杀自己的二叔朱高煦后,朱瞻基也不好继续对朱高燧痛下杀手,这样会在历史上留下薄情寡义的骂名。换而言之,对于朱高煦、朱高燧的时候,朱瞻基恩威并重,无疑显示出自己的高明手段,也能够震慑其他的明朝藩王,传达出只要安稳做一个藩王,就能相安无事的信息。

标签: 历史朱瞻基叔叔

更多文章

  • 赵德昭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赵德昭,皇位

    979年,北宋都城开封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武功郡王赵德昭自杀身亡。消息传出后,宋太宗急忙赶来,抱着赵德昭的尸体痛哭流涕,说道:“痴儿何至此邪!”事后,宋太宗追封赵德昭为中书令、魏王。三年前,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如今他的儿子赵德昭又自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古代太监娶妻后能生孩子吗 对食又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太监

    对古代太监娶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监能够娶妻生子吗?与之相关的“对食”又是怎么一回事?太监一词,并不是中国所专有,在国外,也曾出现过类似太监的角色。据史料记载,太监最早的历史记录源于公元前21年,那时,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出现过有关太监的相关信息记录。太监大多都是穷苦人

  • “金屋藏娇”的典故出自汉武帝,但他为何却将“阿娇”废掉了?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汉武帝,阿娇

    中华历代王朝,皇帝一职最难当,要文治武功样样精通,还要懂得亲近贤臣,辨别小人和奸佞。对内国家必须治理得好,对外要防止外族侵略,自己还要提防不要被人篡夺了皇位。一切都打理停当,还要当心枕边人不要有什么小心思,那些皇妃,宫女都不是省油的灯,弄不好自己死在谁手里都未可知。所以每一个皇帝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

  • “烛影斧声”的传闻究竟存不存在?为何却是赵光义继承了皇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赵光义,烛影斧声

    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恰巧此时又有“烛影斧声”的传闻,虽然宋太祖赵匡胤生前并没有立皇储,但是按照我们汉人以及前朝各种皇位争夺惨事来看,于情于理都应该是宋太祖赵匡胤在世的嫡长子赵德昭继位,实在不行赵德芳也可以,但偏偏

  • 在刘秀的试探之下,当朝重臣宋弘愿意休妻娶公主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宋弘,刘秀

    光武帝刘秀的父亲名叫刘钦,娶樊娴都为妻,先后生下三子三女,“长男伯升,次仲,次光武;长女黄,次元,次伯姬”。建武二年,已经坐上皇帝宝座的刘秀开始分封皇亲宗室,他的大哥、二哥、二姐已经死于战乱之中。于是,刘秀封自己的大姐刘黄为湖阳长公主,小妹刘伯姬为宁平长公主。关于湖阳长公主有一段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

  • 刘铄:宋文帝刘义隆第四子,最后被异母兄弟毒杀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刘铄(431年-453年9月17日),字休玄,小字乌羊,刘宋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四子,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异母兄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刘铄是宋文帝第四子,生母为吴淑仪。他在元嘉十六年(439年)被封为南平王。外历方伯元嘉十七年(440年),

  • 如果诸葛亮北伐胜利了,他会废掉刘禅而自立称帝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诸葛亮,刘禅

    东汉暮年,三分天下,英雄辈出,诸葛亮虽有”经世“之才,不过他却抉择遁世在隆中,由于他有着很高的抱负,要么不入仕,要么就要身居高位,有着”话语权“。以是,当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的来约请他帮手本人的时分,而心里是非常感恩刘备的知遇之恩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后,诸葛亮就辅佐在

  • 朱元璋登基之后,他如何对待曾经剥削自己的地主刘德?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朱元璋,刘德

    朱元璋登基之后,对于那位小时候曾经剥削自己,让自己放牛的地主刘德,还算是不错的。不但没有追究当年刘德的不敬,没有报复刘德,反倒是赏了刘德五十亩田地,还免了刘德家五年的赋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要说老朱和地主刘德的这段恩怨,那就得往前推很多年了。朱元璋出生于元文宗时期,在当时

  • 究竟是什么原因,宋江为何要大费周章地去赚取卢俊义?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宋江,卢俊义

    卢俊义上梁山后,除了成功为晁盖报仇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的战绩。但是却依旧能够代替吴用,坐上梁山108好汉的第二把交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宋江又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去赚取卢俊义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难道是说卢俊义的功夫好?我看不见得,梁山在卢俊义上山之前,武艺不错的好汉也不

  • 秦琼的儿子为何不能继承国公爵位?真与玄武门事变有关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秦琼,玄武门事变

    都是知道我国有着较为漫长的封建历史,受到历史的影响,一众的炎黄子孙常常是以汉人自居,外国人对于我们的称呼又是也叫“唐人”,无论是汉人还是唐人,都是根据相应强盛王朝得来的,说道这里,唐朝的历史上,却是有着诸多的趣闻,其中程咬金与秦琼都是唐朝初年大名鼎鼎的武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