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正史对不良人的记载那么少 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正史对不良人的记载那么少 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25 更新时间:2024/2/2 14:45:13

对唐代不良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唐代的不良人是种什么样的存在 都干些什么 为正史少有记载?

“不良人”这个称呼,得益于近年来一系列影视作品的普及,现代人开始熟悉起来。在历史上“不良人”主要出现于唐代,到了朝已经不怎么出现了,到了清代时期,距离唐代已经年代久远,人们翻看古籍时就有困惑,这“不良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不良人,光听名字的话,绝非什么好名称,给人感觉就是不干好事的人。比如“不良之徒”,“不良少年”,“不良之辈”等等。

“不良人”在唐代是一种身份称谓。历史中真实的不良人,没什么神秘色彩,不是啥秘密特务机构,跟明代时期的“东厂”“西厂”或者“锦衣卫”相比云泥之别,秘密逮捕审讯什么的也跟他们没关系。

唐代长安城、洛阳城作为当时世界上的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其城市治安管理有着一套精密设计,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中央机构、京兆府县、基层里坊组织,从上到下构建起严密治安网络。

不良人在这个网络中,主要职责是在市井里坊间寻找案件线索与破案,缉拿盗贼、捉拿逃亡人员。由于工作中接触的社会成员十分的广泛,所以历史上真实的不良人,不同于影视剧中不良人的形象塑造,社会上的三教九流都有。

不良人中有部分人员,他们在被官府收编前是活跃在市井里坊的“有恶迹者”,包括但不限于地痞流氓、小偷小摸、坑蒙拐骗者,属于留有案底,罪行不大的唐代版古惑仔,按今天话说是可以被教育团结的对象。

唐代官府将这些人收编进来,正是看中他们生于草根、长于市井,基层经验丰富(在当地有关系有势力)的优势,作为维护基层治安的补充力量。这操作真有种熟悉感啊,看来某些方面古今皆同。

但并不是所有的不良人都由“有恶迹者”来担任,有一点相同,就是在唐代社会等级下,他们都是底层小人物。

不良人社会地位注定不高,是唐代版的“临时工”,从上到下的机构中,都没有不良人的编制。唐开元时期修的官职词典《唐六典》中就没有“不良帅”这一职称。在唐代县一级的机构编制中分为:县令、县丞、县尉、主簿、胥吏、职役六个等级,其中县尉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局长,负责缉捕案犯、维护治安,他的手下我们称之为捕快衙役,不良人不在其中。

“不良人”的真实面貌很可能是基层官衙自设的一种不入流的机构,不良人是民间对于成员的一种习惯性的社会称呼。他们虽为官府办事,但本身出身底层,没什么地位,朝廷也不把他们纳入进去基层体制内,只作为边缘人物。

我们都了解正史惜字如金,二十四史是一部帝将相史,像不良人这样的小人物们,没资格被官方史官正式记录,关于他们的记录多出现在民间故事、文人笔记中。

不良人最早出现在一本叫作《朝野佥载》的文人笔记中,作者是鷟(zhuó)。他于唐高宗调露年间考中进士,但仕途却不怎么顺畅,在长安当过县尉,不良人就在他手下干活。他一生最高的成就不是在官场上,而是写小说青史留名。作品知名度远播海外,当时来唐的新罗和日本使节,每次到长安就寻找他的新作品,宁可花重金也要买走,回国后广为传诵。

他写的这本笔记,堪称唐代版的“故事会”,主要就是记述了隋唐特别是唐代帝后将相、士庶百姓的趣闻逸事、传奇经历。《朝野佥载》卷五中有一则不良人破案的故事。话说朝廷高官中书舍人郭正家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上面命令长安、万年两地命不良人侦办,只给了三天破案时间,逾期则所有参与办案的“不良人”都要被打到皮开肉绽,最终不良主帅魏昶顶住压力,带着手下完成了任务。

对于不良人有着明确解释的,可以查到的是一本清代人编撰的《称谓录》,书中收集了各种古代称谓,援引了一本笔记小说《说铃续》中的记载:“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

1997年出版的《唐五代语言词典》,是本研究唐五代历史时期的书,里面关于“不良人”的解释是:“唐代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称为‘不良’,俗又称之为‘不良脊烂’,其统管者称‘不良帅’。”

对于今天所讲的故事,最大的感触就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人共同的努力。历史上有很多普通的人,尽管做出过许多努力,但却很难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

“不良人”在唐代只是群地位低下的小人物,正史也对他们不屑一顾,但他们的存在对当时唐代时期城市的治安有着无法抹去的积极作用,大唐盛世的缔造有着属于他们的一份功劳。

标签: 历史唐朝不良人

更多文章

  • 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为何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司马氏,晋朝

    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魏明帝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子

  • 昭君出塞是哪位西汉皇帝在位时期?而这位皇帝后悔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昭君出塞,西汉

    王昭君出使西塞时是汉元帝刘奭党当政。昭君出塞历来被人们传为千古佳话,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和疑问。被公认的一种说法是,王昭君性情耿直,不善于巴结权贵。因为不愿意贿赂画家毛延寿而被描绘成丑女,一直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最后把她作为礼物送给了匈奴单于,临别时,出于汉匈交好的礼节,汉元帝参加了送别仪式

  • 李宽:唐太宗李世民第二子,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李宽(619年一?),唐楚王,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唐高宗李治二哥。武德三年(620年)被过继给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李智云承继香火,加封凉州总管、司徒。早薨,贞观初年追封为楚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生母不详,史书记载为后宫生宽。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将

  • 刘秀身为东汉王朝的开创者,他的儿子出自于哪三位后宫之人?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刘秀,儿子

    刘秀身为东汉王朝的开创者,刘秀的儿子数量自然也是比较多的应该有11个儿子。他的儿子也皆是由阴丽华、郭圣通、许美人这三个女人所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光烈皇后阴丽华为刘秀生育了五个儿子,分别是刘庄、刘苍、刘荆、刘衡、刘京;第一任皇后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了五个儿子:刘疆、刘辅、刘康

  • 东汉时期的三大家族,它们是如何成为当时最显赫的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东汉,三大家族

    光武帝刘秀能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除了他自身的才能外,还得到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帮助,才能得以实现“光武中兴”,建立东汉王朝。虽然刘秀推行“退功臣进文吏”的政策,但东汉历史上仍然出现了不少世家大族的身影,他们的权势甚至一度超越皇帝,那么这最显赫的三大家族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即使是在“文景之治”的盛况下,汉景帝也曾办过哪些错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汉景帝,错事

    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时期,汉朝曾出现“文景之治”的盛况,虽然汉景帝大多沿用并改良了父亲的政策,但在其统治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盛况延续也实属不易,足以看出他的个人能力。不过即便是再有能力的人,也曾办过一些错事,与其说是错事,倒不如说是一些“意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李仁:吴王李恪嫡长子,前半生破多坎坷、后半生得到宠信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李仁 (646年-708年7月5日),祖籍陇西成纪(陇西狄道),《旧唐书》言其本名“仁”,因武则天赞语而更名“千里”;墓志言其表字“仁”。唐朝宗室、将领。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之嫡长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前半生因父亲获罪流放岭南,颇多坎坷。后在武后、中宗两朝,历宦多任

  • 说到 “飞将军”李广,他与战国名将李信是个怎样的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李广,李信

    说到 “飞将军”李广,最先想到的一句诗就是“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一生与匈奴战斗了70多次,经常是以少胜多,创造了很多的神话,以致匈奴敌人闻风丧胆,给他起名“飞将军”,让匈奴很多年都不敢进犯中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虽然他是

  • 古代瘦马并不是指一匹瘦弱的马 那么瘦马到底指的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瘦马

    还不了解:古代瘦马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人所说的“瘦马”,并不是指一匹瘦弱的马,而是一群可怜的女孩。古代的诸多诗词以及文学作品中,都曾出现过“瘦马”一词,于是很多人就比较好奇,瘦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于一些对古代历史以及文化不够了解的人,经常会以为“瘦马”就是指瘦弱的

  • 刘秀选择延用“汉”来做国号,是心血来潮的随意决定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刘秀,汉

    刘秀的崛起,以及登基之路可谓惊奇连连,是运气太好,还是实力使然?可能二者皆有,但似乎跟西汉没有多大关联,那为何英明如他,会选择延用“汉”做国号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然不是心血来潮的随意决定,其有很深的含义在其中:1、起兵之后,刘秀亮出了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的旗号,既然都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