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自秦朝第一个统一后,为何没有大一统王朝超过三百年?

自秦朝第一个统一后,为何没有大一统王朝超过三百年?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96 更新时间:2024/1/25 16:23:28

自从秦朝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开始以来,就没有大一统的朝代在持续时间上超过三百年,即使是像宋这样的合起来400多年的,中间也经历的北宋和南宋的变动,强大的唐朝,也只有289年,这是有什么原因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王朝的覆灭基本上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可称作“制度崩溃”,就是体制内的人叛乱或者相互冲突导致国家灭亡。比如西汉的汉元帝声色犬马,整个统治系统失能,最后被王家篡权。分到这个类别的有,秦、西汉、东汉、西晋、东晋、隋、唐。

第二种可称作“寿终正寝”,王朝延续到一定时期,民乱四起,军队四处奔袭。虽然国家制度本身没有致命缺陷,最后却因为长期镇压而耗尽军力,国家覆亡。与制度崩溃相比,寿终正寝模式的主要作乱者是体制外的人员。明朝基本就是这种模式(如果不是民乱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和军队,满清也没什么希望)。

第三种可称作“外敌入侵”,时运不济,被人灭掉了。这基本就是南宋和北宋。

元朝有点第一种和第二种综合的意味,但我觉得基本可以归咎于其制度实在太差。清朝灭亡的原因太特殊,不在此处讲解。

所以,其实可以看出来,中国主要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压倒性多数的,是制度本身的崩溃。体制内人员站出来谋权篡位,或者由于体制人员的武力冲突而导致国力衰微,最终灭亡。

2、各朝代都是怎么灭亡的?

秦朝灭亡时,人口并未到达土地承载极限。正是由于胡亥赵高自己胡整,把王朝早早断送了。

西汉,皇帝声色犬马,不理朝政,被外戚把持,灭亡。

东汉,外戚与宦官相争,最后军头趁机篡权,最后各地军阀割据,打来打去,汉朝灭亡。

西晋,八王之乱,国灭。

东晋,桓玄/刘裕篡位,国灭。

隋,隋炀帝翻下很多巨大政治错误,杨玄感与权贵子弟纷纷叛乱,宇文化及等兵变,国灭。

唐,节度使制度失去控制,自安禄山起,整个体制走向崩溃已不可避免。

3、各朝代灭亡的原因总结

第一种是皇帝自己胡整,国家完蛋了。

第二种是权力制衡失败,各方文斗变武斗,国家崩溃。

第三种是军力制衡失败,军头叛乱,国家崩溃。

实际上在古代,每个朝代在前一代的基础上都进行了改良。两汉以后,官员选拔从随意性比较大的察举制改为九品中正制,然后再进化到领先世界的科举制度。政府结构,从秦朝脆弱的专权结构演化到后来分权制衡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时,文官政府对军队的控制能力已经超过了唐朝。此后的明朝和清朝基本都没有发生过过去那种体制内重要将领带兵叛乱的问题。

对皇帝权力的制约,也一直在向前发展。在西汉时期,皇帝不理朝政可以导致天下大乱。到明朝时,文官已经开始不欢迎皇帝打理朝政了。皇帝自己玩自己的,玩一辈子,对朝政都没有太大影响。皇帝的意志,已经越来越难以对抗文官政府的意志了。可以说当时已经逐步在向“虚君共和制”方向发展。

所以,从这一路看来,中国古代的政治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寻求诸多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两汉都是200年就灭亡,两晋和隋处在激变之中,几十年就完蛋了。唐坚持了三百来年才完蛋。宋朝是被外敌干掉的,这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极度罕见。而明朝已经明显解决了唐代的制度问题,国防也做得不错,只是运气实在太差,碰上小冰川期,连年灾荒,民乱四起,这才提前寿终正寝。如果不是小冰川期,明朝寿命超过唐朝实在不成问题。尤其是在明末,土豆和玉米已经在中国开始种植,这两种作物大大提高了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极限。如果没有小冰川期,恐怕明朝再延续一两百年都不是问题,说不定直接推动中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了。

各个皇朝的终结原因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总的来说,由于制度的演进,他们的生命力都是逐渐增长的。宋朝、明朝没能比唐朝更长寿,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制度或者经济,而是一些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看待中国皇朝的寿命,不能简单归结到一两个要素。

标签: 历史秦朝大一统王朝

更多文章

  • 为何说项羽被刘邦逼得自刎,韩信的悲剧人生也就开始了?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项羽,韩信

    公元前203年9月,项羽拔营东归,向彭城方向移动。这年10月,刘邦的军队会同韩信、英布、彭越等各路诸侯的军队共30万大军在固陵会师。韩信被刘邦任命为总统帅,负责全权指挥对于项羽的合围战略。这一年的12月,汉军终于将项羽和他的10万大军围困于垓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开始,

  • 蜀汉政权在三国之中最先灭亡,究竟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蜀汉,三国

    刘备历尽沧桑艰难创立的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政权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其实从历史资料和文献上来看,蜀汉政权相对东吴政权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闭塞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着名的政治家诸葛亮善于治国也是历史上大家所公认的,所以在三国之中蜀汉政权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在复杂的对峙纷争中似乎不

  • 古代的宝剑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吗?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春秋,勾践剑

    我们常在各类作品中看到很多宝剑,这些宝剑往往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削铁如泥”。很多人都一个疑问,那就是古代的剑真的能削铁如泥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虽然现在有不少古代遗留下的宝剑兵器之类,不过这些都是古董文物,放玻璃柜都怕伤着,很显然不可能真的去那这些武器去砍金属,毕竟代价和风险太大。但是根据

  • 郭贵人:康熙后宫寡妇出身的妃子,最后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郭贵人:康熙后宫寡妇出身的妃子,最后结局如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熟悉清史的朋友都知道,有寡妇瘾的清朝皇帝,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皇太极,皇太极1636年册封的崇德五宫,有两个明确是寡妇出身,即麟趾宫的贵妃娜木钟与衍庆宫的淑妃巴特玛璪,关雎宫的宸妃海兰珠,很有可能也是一名寡

  • 锦衣卫是由朱元璋创立的,为何却在中后期斗不过东厂?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锦衣卫,东厂

    锦衣卫做为明朝时代人见人怕的特务机构,相信多数国人都知道,但在锦衣卫之外,明王朝曾有一段时间,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

  • 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辅佐武王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之弟。周文王姬昌还在世时,周公非常孝顺,忠厚仁爱。

  • 春秋战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哪“四大改革家”?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春秋,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纷纷寻求变法实行改革,而后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在这一时期出现是“四大改革”家,他们的变法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改革家都加都很熟悉的,他们的名字通过历史长河的演变愈发的响亮,让人如雷贯耳,那么他们是谁呢?他们

  • 伯邑考:周文王姬昌长子,最后被商纣王烹杀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伯邑考,生卒年不详,姓姬,名考,周文王姬昌嫡长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兄长,母太姒[sì]。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周文王十三岁,长子伯邑考出生。十五岁时,次子周武王出生。一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后,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质,为纣王驾车。纣王烹杀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赐给周文王,并说:“圣人应

  • 站在公正的角度来看,如何评价高力士这位唐朝大宦官?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高力士,唐朝

    高力士是唐朝的一大宦官,幼时入宫开始了他的太监生涯,伺候过武则天后来成为了唐玄宗的贴身管家。在此期间忠心耿耿,尽心尽力,不离不弃,站在公正的角度看事做事,其对唐玄宗的一片忠心,被人们成为千古贤宦第一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力士,是中国唐代的着名宦官之一。提起高力士,不少传

  • 羊献容是什么出身?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羊献容,晋朝

    羊献容以称之为最惨皇后。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古代,皇后是女子一辈子所能够追求的最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在每个皇帝的后宫之中,总会看到一些争斗,而她们的目标,便是后位。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却有一个7次成为皇后,并且当了两个国家的皇后的人,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