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皇帝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皇帝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吗

古代皇帝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皇帝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020 更新时间:2024/1/19 6:56:20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的自律有多可怕?来看看古代皇帝的一天怎么过?

做皇帝有多累?跟着清代的皇帝,了解古代皇帝的生活

很多时候看古装宫廷剧,都会觉得当皇帝的一天天好像还挺自在,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从早到晚想做什么,只要一张口,别人立马按照吩咐实行了。穿衣有人展袖、吃饭专人布菜、出行可坐步辇车轿、金钱随便赏用、对待他人都有生杀大权、后宫之中美女如云......

多好的生活啊!难怪那么多人想要当皇帝。但是,古代的皇帝生活真的就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吗?按照真实的历史参考,跟着清代皇帝的起居录来看看古代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看完了以后,相信很多人都会一个感受:论皇帝的自律有多可怕。

古代皇帝权力

古代的皇帝是权力最巅峰的象征。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以说,古代的皇帝将自己的天下都看作是“自家院子”,享受着整个国家中最大的一片土地,也有其他财产和物质分配的权力,所有人都将其视为“主”,对其三叩九拜,听从皇帝的号令。因此,集合人人都想当皇帝。从电视剧中,我们看到那些为了争夺皇位而兄弟阋墙,有时候还有一些外臣的干涉,夺嫡、战争、反乱等这些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要是再遇上一个只了解享受生活的昏君,那么往往这个国家的气数也就要走到尽头了。

这些事情在历史上是有类似的示例的。曹植曹丕的“同根相煎”、长安城的宣武门之变、春秋战国和五代十国战乱交错、安禄山反叛等等,这些都是和皇帝息息相关的事变。

皇帝的“权力”有多大,“义务”就有多大,毕竟几乎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存亡都系在他身上,英主可以带领一个国家走向昂繁荣昌盛,而无能的皇帝或者昏君,也能随时将国家的安危与存亡交付他人,成为某一个时代的终结者。

皇帝的一天

古代王朝都是有“早朝”制度的,而比早朝更早的是“辰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请安”。古代的黄皇帝也要请安。

以清代为例,一般来说,皇帝会在一天当中的卯时(5点到7点左右)在养心殿中起床梳洗,然后向长辈请问晨安,比如慈宁宫的皇太后,以示孝道。

问安结束之后,皇帝就要开始一天中的晨读时间,清代的皇帝不一定就直接是“读书”,更多时候会先练习拉弓挽剑,再到弘德殿看书。所谓“能文能武”,看来古代的皇帝都偏向全才。

到了辰时(7点到9点左右),就可以传唤早膳了。而这个时候,皇帝用饭也非常讲究,饭前得有人试菜,确定此次膳食无误了,才会呈到皇帝面前。皇帝本人须得遵从“不过三匙”的规定,因为不能让人揣摩到自己的喜好,防止被人借此干一些比较危险的事情,比如投毒什么的。

有时候会有大臣在皇帝早膳时间带着事情来求召见,此时会有专门的内侍送上大臣的铭牌,让皇帝选择见谁,被称为“膳牌”。

至巳时(9点到11点),就是皇帝早商正式办公的时间,有的时候是上朝,更多时候是在乾清宫和养心殿中处理公务。但其实电视剧中对于皇帝处理公务的描述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几乎天天都在“早朝”。

在历史上(至少是在清代的历史上),电视剧里那种文武百官都在太和殿列队面圣、齐呼万岁的场面,少之又少,甚至一年都不一定会有一次,最多就是召见几个朝臣,询问一下必要的问题,或者是接见外来使者等。更多时候,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各种交流只用奏章,基本都能全部解决了。

但是到了康熙帝时期,他就规定了大臣必须每天进宫早朝,乾隆也延续了这样的规定,所以这一时期的王公贵族都十分勤勉,至少上午的作息时间和皇帝差不多,不过要是府门离宫殿远的,这位大臣其的可能就要更早一些了。也就是因为这样早的赶往宫殿,在大臣们路过的宫墙外,慢慢的出现了一些食摊。这一点倒是在电视剧中有所展现。

同时,皇帝阅览的奏章也并不全都是谈论有效事物的,还夹杂着很多问安和讨好的之类的话,有时候还会有一些较远的地方送来的奏折,上面所描述的事情可能已经被朝廷处理完了,但是内容这时候才送到皇帝面前,这些奏折依旧要批复。

到了午时和未时(11点到下午3点左右),上午的工作就算告一段落。这个时候的皇帝有时会选择午睡一小会儿,同时,这个时间也是“晚膳”时间,是“晚膳”。

清代尊从宋之前的用食习惯,一天只有两顿正餐,虽然晚膳会比早膳丰盛的多,但是宫中也并不是当真只备两顿饭菜。御膳房会随时烧着火,备着一些可即时使用的点心,有时侯皇帝有吩咐了,还会整点小食呈上去。尤其是晚间,这也是皇帝最容易觉得饿的时候。

在到申时(下午3点到5点左右),这个时候是皇帝相对轻松的时段,可以出去散步赏花、把玩古董或者其它宝物、听戏看戏等等,总之想干什么娱乐活动基本都行。

再然后至酉时(5点到7点左右),这就是上面提起的点心时间。此时距离上一顿餐饭已经很久了,要是皇帝饿了,就可以传唤内侍,上一些点心之类的食物。期间如果有心的话,可能还会再批阅一些奏折。

最后就是戌时(7点到9点左右),皇帝的“翻牌”时间。要是不翻牌的话,皇帝就会自己宿在宫殿里,要是翻了谁的绿头牌,那个妃子就会被裹着被子送到皇帝的寝宫,当道时间到了,要么被送回自己的宫里,耀目就是住在皇帝寝房旁边的围房,天亮后再回去。

这里的皇帝和后妃是不会共寝一夜的,同时服侍的时间也有规定,只要时间一到,门外的内侍就会出声提醒皇帝,要是以此提醒完了还不出来,就会接着提醒第二次。这和用饭不超过三匙的原因是一样的,也是为了防止皇帝沉溺于此,荒废政务。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古代皇帝拥有了指点江山的权力,只要不想做亡国帝君,自然也就要认真的“指点”。从很多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人的“义务”还挺多的。

皇帝的义务就像上述所说的那样,天天都要处理国家大小相关事宜,要是再想的阴暗一点,还得天天防着他人的“不怀好意”。这样子来看,做一个皇帝还是非常累的啊!

标签: 历史古代皇帝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后宫始终是一个迷,他为什么不立一位皇后?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秦始皇,皇后

    中国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那么第一个皇后就应当是秦始皇的妻子才对。但实际上中国第一位皇后,却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同时吕雉也是统一后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为何秦始皇的妻子不是第一位皇后呢?因为秦始皇的后宫是一个迷。秦始皇有没有册立皇后,后宫有多少女人,分别是谁,这些都没有记载。既然无记载,秦始皇的后

  • 武松至少是步战第一高手,但为何这样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武松,步战

    《水浒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一本名著。里面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情形给读者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面对不平,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打抱不平的豪情让读者感受了什么叫做快意恩仇;血战沙场、捉对厮杀让读者又热血沸腾、充满斗志;学会文武艺报效国家的思想又激励着人们为国奋斗、为国奉献。梁山共有108将,被称为一百单八将,

  • 刘义恭:宋武帝刘裕第五子,曾担任顾命大臣辅佐、刘子业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刘义恭(413年-465年9月18日),南朝宋宗室、宰相,武帝刘裕第五子,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异母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刘义恭是宋武帝刘裕第五子,生母为袁美人,与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是异母兄弟。他自幼聪颖,容颜俊美,在兄弟七人中最受刘裕宠爱,经

  • 关羽听说马超英勇过人,刘备为何却不让二人比试一番?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关羽,马超

    三国演义中,刘备进攻西川,刘璋打不过,于是邀请张鲁从后面夹击刘备。张鲁派出大将马超前去接战,但是由于谗言,马超并不受张鲁的信任,张鲁还派人截断马超退路,要求马超必须打赢,不能后退。马超陷入了前有虎,后有狼的两难境地,于是心一横,干脆投降了以仁义著称的刘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班婕妤是什么出身?她在后宫的地位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班婕妤,汉朝

    俗话说的好“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世事无常,虽然世人都是追捧有能力、有道德、为国家为人民着想之人,但是这并不代表,优秀的人最终也能够获得美好的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可怜的人物,此人便是班婕妤。班婕妤是大将之女,熟读史书,在文学和音律方

  • 后世如何评价庾冰?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庾冰,东晋

    庾冰(296~344年),字季坚,东晋大臣、外戚,丞相军谘祭酒庾琛之子、征西将军庾亮之弟,晋康帝司马岳的舅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王导司徒府长史,迁吴国内史,平定苏峻之乱,拜丞相王导死后,拜中书监、扬州刺史,内朝掌权,进号左将军,促成晋成帝传位于弟弟晋康帝,以巩

  • 卢俊义被描述成水浒第一高手,他为何却只坐了第二把交椅?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卢俊义,水浒

    卢俊义,是《水浒传》中第一高手,他之所以能坐上梁山泊第二把交椅,很多人觉得是他杀了史文恭,为晁盖报了仇,根据晁盖的遗言,他应该是梁山之主,可他却是新上梁山来的,自然不敢坐领导的位置,于是让给宋江,宋江感念他识时务,就让他坐第二把交椅。表面上看的确如此,可实际上完全不是,卢俊义是个富豪,管理着诺大家产

  • 在"奸雄"这个称号的背后,曹操究竟为何要来挟天子?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曹操,挟天子

    历史上的曹操出身寒门,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也没有兵权在握。十几岁被举孝廉,因为性格耿直而不断的得罪上级,甚至于最后赋闲在家。年少的曹操多次上书朝廷,希望可以改革吏治,甚至于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直到董卓入京,曹操是散尽家财,靠着微弱的兵力与董卓抗衡。如果挟天子的背后是弊大于利,曹操一生征战的动机又会不会

  • 后世对庾怿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庾怿,东晋

    庾怿(293年-342年),字叔预,东晋外戚大臣,征西将军庾亮次弟,晋康帝司马越的舅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名门,宽厚豁达。起家东海王司马冲功曹,历任暨阳县令、中军司马、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参与苏峻之乱的平定后,受封广饶县男,出任临川太守。支持庾亮北伐,担任辅国

  • 在孙权执政后期,东吴如何严重到需要下猛药的地步?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孙权,东吴

    在孙权执政后期,有什么样的病症严重到了需要下猛药的地步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答案很简单,孙权选定的继承人过于年幼,江东士族又有“奴大欺主”的嫌疑。在此情形之下,孙权一手制造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争斗,借此机会重创江东士族并加强中央集权。孙权的继承人,原本是长子孙登,不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