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通缉令画像和真人相差甚大 最后为何总能抓到人

古代通缉令画像和真人相差甚大 最后为何总能抓到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040 更新时间:2023/12/18 2:24:14

还不了解:古代通缉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通缉令画像简单丑陋,为何还能找到逃犯?

国产新剧《猎罪图鉴》可谓是火遍全网,剧中的罪犯画像师可以在未亲眼见过罪犯的情况下,仅凭模糊的画面或目击者的描述还原罪犯长相,然后帮助警察缉拿嫌疑人。

可是古代的罪犯画像师好像一个个都没出师一般,通缉令上的画像大多和罪犯本人相差甚远!神奇的是,凭借这些通缉令,官府还真抓捕到不少逃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根本就不是重点!古代通缉令看似简单丑陋,实则大有章。本期内容,就从3个方面解说古代通缉令的相关知识。

通缉令上的画像十分潦草

古代的通缉令

古代的通缉令上不止由罪犯的图像,还有相关文字描述。实际上,这些文字才是通缉令的主要内容,画像只是起辅助作用。

而且,古代的通缉令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罪犯画像的。据史料记载,古代通缉令因为受书写材料等多方面的限制,在唐代以前主要以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进行编写通缉令,在通缉令上增添罪犯画像是从唐代时期才有的。

通缉令罪犯画像

而古代的印刷并不像今天这么便捷高效,而且古代唐代只有雕版印刷,画像仍然要一张一张的画,这样一来,要在每张通缉令上画出罪犯的真实长相根本不现实。画单独一张画像就要耗费很多时间,如果要在每一张通缉令上都画画像,恐怕画画的时间都够犯人跑到其他国家去了。

既然通缉令上的画像和罪犯本人一点都不像,而且在通缉令上画画像又费时又费力,为何还要在通缉令上增设罪犯画像呢?

雕版印刷

这是因为,在古代,印刷技术有限,而且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文字难以普及,绝大多数平民也没有机会识文断字,所以官府张贴的通缉令如果只写文字,则通缉令的传播效果也非常有限。如果能用简笔画像画出罪犯的基本特征,例如罪犯的相貌特征、身高胖瘦、衣着等,那么也能让这些不识字的平民参与到搜集罪犯情报的工作中来。

古代技术有限,只能画出罪犯的大概样貌

虽然官府衙门一般会在张贴通缉令的地点对围观群众口头解释通缉令内容,但是这种方式的传播效率也比较低下,加上口口相传容易发生信息错乱的情况,所以在通缉令上画罪犯画像的传统自唐代起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通缉令的玄机

古代通缉令其实和现代的通缉令没有太大区别,除了基本的事件信息和罪犯的个人信息,一般还有悬赏,即对提供有用信息的人的奖励。

提供罪犯信息,重金悬赏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何况只是给府衙提供罪犯情报,不需要自己冒险逮捕犯人。因此,很多人会积极上报相关线索换取赏金,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府衙的办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排查范围。

不过,由于画像毕竟和真人出入比较大,也会发生抓错人的情况。比如在南宋末年,蒙古兵按照通缉令上的画像抓捕文天祥,结果错抓了一个名叫林附祖的秀才。

文天祥画像

林附祖辩解自己并非文天祥,蒙古兵却怎么都不信,因为画上的人实在和眼前的人很像。后来林附祖被抓到京口才被人确定不是文天祥,因为文天祥是知名人物,才有人为林附祖作证,如果抓的是个无名小卒,林附祖可能真要做个替死鬼了。

林附祖被放走后,还将自己的经历汇报给了文天祥,文天祥听罢作诗一首极尽讽刺蒙古兵:“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官府照着通缉令抓罪犯也容易抓错

而在古代,这样的冤假错案数不胜数,因为在信息闭塞的古代,很多官兵会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心态来办案,导致很多人无辜枉死。所以,通缉令上的画像所起的作用也不全然是积极的。

中国古代的天网

古人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代人对这句话的体会仿佛更加深切,但是对于信息交流不便的古代人来说,如何才能让这张天网不漏呢?这就要提到中国的户籍制度了。

古代“良户”证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比现代的还要严格。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早在周朝就有了,到了秦朝已经初具规模。经过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的整顿,到隋唐时期日趋完备和周密。

古代人不能自由流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到官府开具身份证明和作用类似于护照的路引门券,然后在跨县境或州境城门出示给守城士兵,守城士兵检查无误后方可让其通过。而且这种路引门券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上面会写着抵达目的地的有效时间,一旦超过这个期限,它就会失去效应。

古人进入跨县境城门需要出示相关身份证明才能进

因此,路引门券往往需要出发之前去官府临时办理,罪犯是没办法拿到路引门券的。在这一点上,路引门券倒是有点像如今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如果罪犯不逃往外地,就躲在本地行不行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且不说本地人会不会因为想拿悬赏而举报罪犯,光是“连坐制度”就能让罪犯的乡亲们“大义灭亲”。

可象征身份的通关文牒

商鞅变法建立了“连坐制”,此后各朝一直连用。连坐制概括来说就是“株连”,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如果人们发现罪犯却没有举报,自己就是从犯。在这种制度下,人人自危,户户自保,基本上没有人敢窝藏罪犯。

古代罪犯被捉拿画像

此外,古代的宵禁制度也让罪犯无处可躲。就算罪犯不逃往外地,不寻求本地亲友包庇,就自己流浪,那也不可能!一个宵禁制度就把这条路堵得死死的!

古代宵禁时间,百姓不可随意出来活动

到了晚上,如果罪犯没有清白且有效的身份证明,没有客栈敢做这单生意,而普通人家为避免连坐,也不会收留来路不明的陌生人。

法网不可逃

综上看来,虽然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一般都不太像罪犯本人,而且古代的交通和交流也都比现代更加闭塞,但是经过历朝历代的古人充分发挥才智弥补各项缺漏后,中国古代的法网也能让犯人无可遁形,不愧于“疏而不漏”的评价!

画像虽然很夸张,却能抓到犯人

而现代的法网有了互联网和现代交通网络的加持,更能让犯人逃无可逃,屏幕前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遵纪守法,千万“勿以恶小而为之”!

标签: 历史古代通缉令

更多文章

  • 古代盐的种类非常繁多,盐在有着怎样的源起?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盐,中国

    盐在中国的源起。“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的时期开始煮盐。中国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宋朝以前,

  • 古代的“三高”职业:顾命大臣的下场一般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古代的“三高”职业:顾命大臣的下场一般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中国就进入了长达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直到1911年武昌城头的一声炮响,才将帝制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所谓帝制,最核心的本质就是皇帝专制,在漫长的帝制时代,往往是皇帝陛下的一句话,就让底

  • 古代青楼女子一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古代青楼女子一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人类自从进入了父系社会,女性的地位就开始逐渐降低,这种趋势有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不断加强的趋势,直到现代社会之前,女性的地位都是越来越低的。人的地位越是低下,就越是不把你当人看,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把人当做是商品,尤其是把女人当做是商

  • 高济: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十二子,高纬为何杀死他?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博陵文简王高济(?~569年),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齐神武帝高欢第十二子,母武明皇后娄昭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天保元年六月癸未(550年7月4日),封博陵郡王。娄太后为他娶崔㥄之妹为妃。高济从文宣帝高洋巡幸,在路忽忆太后娄昭君,遂逃归。高洋大怒,拿白刃要

  • 樊城之战是蜀汉的转折点,关羽为何没有得到蜀军的增援?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樊城之战,蜀汉

    樊城之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此役不仅关羽战死,还丢了荆州,吴蜀联盟的关系也一度破裂。樊城之战前期,关羽其实是优势的,但他没想到吕蒙会偷袭荆州,孙权竟然和曹操进行了私下的交易。而关羽被困麦城,最后奋力突围,无奈兵力有限,被吴军斩杀。为何关羽被困期间,没有得到蜀军的任何增援呢?这点的确非常奇怪,难道是蜀

  • 龙吸水出现的原理是什么?现代科学对此如何解释?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龙吸水,现代

    吸水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龙卷风移动经过水面,龙卷风中心就像注射器一样把水吸上天。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一边旋转,一边移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水流被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

  • 做桃江擂茶时,现代对此有着怎样的独特制作方法?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桃江擂茶,现代

    益阳市境内桃江县,喝擂茶早已成为习俗,几乎家家户户备有陶制擂钵、擂钵架、擂茶棒。做擂茶时,先将茶叶擂烂,次放芝麻、生姜、花生米,均擂成糨糊状,还有各式口味,用白糖开水调制而成,像豆浆、似乳汁,喝起来清凉可口,滋味甘醇,四季可饮,尤以暑季为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客来时,用

  • 古代五大“优秀”太监,他们分别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古代五大“优秀”太监,他们分别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太监制度,从西周时期开始出现,不仅中国拥有,世界各地也都建立过这样的制度。而中国历史上有不乏像赵高,魏忠贤,刘瑾这样臭名昭著的大太监,但也有不少贤臣宦官。本文就介绍五位中国的“优秀”著名宦官。蔡伦,汉朝宦官,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改进了

  • 擂茶之乡主要是指哪里?这里的茶以什么茶叶为主?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中国,擂茶之乡

    擂茶之乡主要是指福建省将乐县,将乐擂茶是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的一种特产,该茶以普通茶叶为主,加入麻籽,放在一个特殊的大钵中,用一根长尺许的木棍擂动,擂动时发出“隆隆”的声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将乐,擂茶是普通人家即兴制作出来的饮料。顾名思义,擂茶得用器具来“擂”。它的主要

  • 高凝: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十三子,为北齐诸王中最为孱弱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高凝,北齐宗室大臣,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十三子,母为大尔朱氏, 封华山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薨逝齐州天保元年六月癸未(550年7月4日),封新平郡王;天保九年(558年),改封为安定王;天保十年(559年),再被改封为华山王。历任中书令、齐州刺史。武平元年(5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