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曹髦是怎么死的?司马昭弑君到底事怎么回事?

历史上曹髦是怎么死的?司马昭弑君到底事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24 更新时间:2023/12/11 0:57:48

在三国历史上,曹魏政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就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弑君,在中国传统社会虽然被视为最大的罪过,但在历史上却并不鲜见。比如彰显史官秉笔直书的“崔杼弑君”,东汉末年董卓毒杀弘农王刘辩。但司马昭弑君却显得尤为不同,因为在曹髦的“努力下”,首都洛阳百姓几乎现场观看了“司马昭弑君”这出大戏!

司马昭弑君始末

甘露五年五月初六夜,19岁的曹髦亲自带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人夺下陵云台发放铠甲兵器等物,准备趁第二天朝会干掉司马昭。可是天公不作美,时值下雨,有司奏请改日行动(老天也不帮曹魏)。

于是,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天我要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宫讨伐他。”

王经劝阻曹髦说:“古时鲁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的专权,讨伐失败而出走,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所耻笑。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昭之手已经很久了,朝廷内以及四方之臣都为他效命而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宫中宿卫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凭借什么?而您一旦这样做,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却反而使病更厉害了吗?祸患恐怕难以预测,此事应该慎重。”

曹髦从怀中拿出黄绢绍书扔在地上说:“这样做已经决定了!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说完曹髦就进内宫禀告郭太后。王沈、王业要王经与他们一起告密,但被王经拒绝。王沈、王业遂奔出宫殿,疾驰禀报司马昭,使得司马昭得以有所防备。

五月初七,曹髦拔出剑登上辇车,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总共几百人,鼓噪着出击。此时,司马昭之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和司马昭心腹、中护军贾充均率兵向皇宫进发。司马昭之弟司马干想从阊阖门(系曹魏宫城正门)入宫,被时任大将军掾满长武(满宠之孙)、孙佑等劝阻,改走东掖门;参军王羡也被满长武阻拦。

曹髦在东止车门遭遇入宫的司马伷及其手下,曹髦左右之人怒声呵斥他们,司马伷的兵士被吓得逃走了。曹髦率众继续前进,至皇宫南阙,贾充率听命于司马昭的军队也从外入宫,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杀,并且警告说自己是要有所讨伐的,敢于轻举妄动者将被族诛。一说,贾充的部众停下来不敢交战

,甚至想要退却。

骑督成倅之弟成济,担任太子舍人,也在贾充麾下,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成济答道:“是。”于是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戈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而从其后背露出,曹髦死在车下。

曹髦的智慧与血性

如果曹髦一开始的计划就是选择出宫讨伐司马昭,那只能说明他是个愣头青,空有一腔热血却没脑子。但史书中的不同记载,让我们窥探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少年天子:

魏氏春秋曰:戊子夜,帝自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下陵云台,铠仗授兵,欲因际会,自出讨文王。会雨,有司奏卻日——《魏氏春秋》

曹髦召集兵士是五月初六晚上,他的计划是在殿中安排死士,五月七日趁着司马昭上殿的时候搞死他。结果由于下雨,朝会改日举行了,这样一来,曹髦的计划肯定就会泄密,于是曹髦选择了轰轰烈烈的慨然赴死,而且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是司马昭杀了自己。

其实从曹髦之前的表现,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非常有韬略的。史书记载,曹髦从小好学,才慧早成。14岁时(公元254年),曹芳被废,曹髦被迎立为帝。曹髦进入洛阳时,文武百官都到西掖门南拜迎,曹髦见状也赶紧下车答拜百官。司礼官奏说:“按礼仪您为天子,不必答拜臣下。”

曹髦回答:“眼下我也是别人的臣子啊!”遂对群臣答拜还礼。到止车门,曹髦也要和群臣一样下车步行。左右皆劝阻:“按惯例您可以一直乘车进去。”他说道:“我被皇太后征召而来,至于安排我做什么现在还说不准呢!”还是下车和群臣一样步行到太极东堂。

皇太后在那里会见了他。当天他便在太极前殿正式登基称帝,参与典礼的百官都很高兴(百僚陪位者欣欣焉)。其实从曹髦入宫这一刻,他已经在刻意的招揽人心,简简单单的两个举动,让很多大臣对他心生好感,这足以看出曹髦的不简单。

在讨伐司马昭之前,曹髦还有过一次夺权尝试: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声讨司马氏,司马师督师征讨淮南。几番激战,毌丘俭战死,文钦逃往孙吴,然而,司马师在这场战争中被文钦之子文鸯惊得眼球掉落,病上加病,司马师自料性命难保,就派人从洛阳叫来了司马昭,对他说:“我估计自己不行了,你接掌我的大将军印。”

话未说完,司马师一命呜呼,消息传到宫中,曹髦大喜。他意识到这是夺权的好机会,于是一面下诏命司马昭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六军还京师”,一面着手筹划宫廷政变。不料,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策,他率领军队回到了洛阳。这样一来,曹髦的计划落了空,迅速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曹髦选择司马师死在军中的时机恰到好处,假如当时司马昭脑子一抽抽,真的由傅嘏带兵回洛阳,那么曹髦的计划就可以成功了。在发现计划失败的同时,曹髦又能迅速妥协,说明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而当司马昭步步紧逼,到达“其心路人皆知”的时候,曹髦没有坐以待毙,先是准备趁朝会之机除掉他。在无奈之下最终选择慨然赴死,给司马昭造成了篡位夺权最大的障碍。

曹髦虽然未获成功,但他确实做到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力争百分之几的机会,展现了曹家最后的血性。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下,曹髦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在中国古代有类似遭遇的皇帝群体中,实在不多。他是壮志未竟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斗士。

他有一身傲骨,他有刚烈的血性,为了活出帝王的尊严,为了活出人性的高贵,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与残酷的命运抗争。用壮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其苟且偷生,毋宁高贵赴死!曹髦的所作所为,足以安慰九泉之下的曹操了。

标签: 历史曹髦三国

更多文章

  • 和珅去世以后,嘉庆为何又革去了丰绅殷德的所有官职?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嘉庆,丰绅殷德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商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官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

  • 纵观嘉庆皇帝的一生,乾隆对储君的选择是错误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嘉庆,乾隆

    清朝出过不少治国有方的明君,比如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康熙,严酷但业绩辉煌的雍正,专制同时又务实的乾隆。不过清王朝并非一直昌盛,达到过顶峰,自然也要走下坡路。历代皇帝在年老时都要选择下一任皇帝,立储君是一件大事,需要从方方面面考虑,德智体美须得样样优秀才有机会。然而乾隆帝最后选择了平庸的嘉庆作为自己的

  • 李承宏:章怀太子李贤之孙,曾拥立李承宏为帝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李承宏,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章怀太子李贤之孙,邠王李守礼之子,金城公主的兄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开元初年,封为广武王。宝应二年(763年)十月,吐蕃趁唐朝内乱,攻破长安,导致唐代宗出逃,拥立李承宏为帝。后来,名将郭子仪收复长安,迎接唐代宗回京复位。李

  • 福康安是乾隆的侍卫,人们为何会猜测他是乾隆的儿子?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福康安,乾隆

    清朝有一个官员叫做福康安,富察氏满清镶黄旗人,是乾隆的侍卫,还是户部尚书,军机处大臣,更是封疆大吏,乾隆非常喜爱和信任他,还是乾隆后期的一员大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镶黄旗在清朝的官旗当中是地位最高的,是由皇帝亲自统领的,乾隆的原配皇后也是出自于富察氏镶黄旗,不仅皇后备受宠

  • 雍正都没有放过年羹尧,为何却改判岳钟琪为“斩监侯”?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雍正,岳钟琪

    岳钟琪作为康乾三朝的悍将,为清朝守卫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他因功高盖主,让雍正十分提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里,为了扫除异己可谓是煞费苦心,不少大官被他一旨赐死。就连帮助他登上皇位、扫平西北战乱的小舅子年羹尧,他都不放过,罗列了一堆罪名让其自尽。而为了搜集

  • 康熙费尽心机才除掉鳌拜,为何到了晚年却要给他平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康熙,鳌拜

    说到康熙擒鳌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对于这件事,很多人都觉得康熙是个少年英雄,年纪轻轻就敢扳倒一个三朝元老,政治手腕也是杠杠的。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擒鳌拜之后,康熙却是有多后悔,到了晚年的时候,他甚至还亲自为鳌拜平反,说鳌拜是忠臣,并授予了世袭的官职。那么问题来了,当初康熙那么想除掉鳌拜

  • 和珅最后被抄家时,嘉庆皇帝一次性获得多少两白银??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和珅,嘉庆

    历史上有名的贪官污吏有很多,其中最为出名的贪官应该是非和珅莫属。据说和珅最后被抄家所抄得白银八亿两,而当时朝廷的税收每年也不过是七千万两,也就是说,和珅的家产等同于当时朝廷十五年的收入,所以才有后人戏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想来也对,嘉庆帝一次性获得八

  • 嘉庆作为乾隆的接班人,他有哪些方面最让乾隆满意?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嘉庆,乾隆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最终确定了嘉亲王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做自己的接班人。有人会很有质疑,嘉庆是平庸的,为什么乾隆要让位于嘉庆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接班人让乾隆满意的有四点:嘉庆起居有常,举止有度,极为自律的性格与品行让十全老人很欣赏;嘉庆品质“端淳”,待人十分真挚,

  • 从对嘉庆的刺杀中可看出,紫禁城的防务松懈到了什么程度?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嘉庆,紫禁城

    纵观嘉庆一朝,确实没有发生对后世有重大意义的事,值得一提的是由来已久的白莲教起义被镇压下去; 之后又一改乾隆年间的做法,平反文字狱稳定人心,励志振兴大清,然而现实骨感却一次又一次的将这个君王的理想和抱负消磨的只剩下苟且偷安的想法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庆八年的一天,嘉庆皇

  • 义阳公主:唐高宗李治庶长女,她为何被囚于宫中?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义阳公主李下玉(?-691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高宗李治庶长女,母为萧淑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封义阳公主,坐罪囚于掖庭。得到太子李弘营救,出嫁袁州刺史权毅。天授二年(691年),权毅参与反对武则天的行动,坐罪被杀。义阳公主囚于宫中,黯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