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后唐李存勖能多次大败契丹的原因是什么?

后唐李存勖能多次大败契丹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49 更新时间:2024/2/2 11:00:54

后唐李存勖能多次大败契丹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北宋固然比后唐强大,但它面对的辽国、也早不是当初的契丹。

更何况,如果单看军事,北宋不一定比后唐强。

回顾数千年的历史,但凡中原混战之时,也是北方草原崛起之际;而且,双方的节奏是完全同步的。

从晚唐至五代,由于长期的战乱、频繁的政权更迭,中原(尤其黄河流域)的实力被逐步削弱。而在同期,曾经屡屡依附于强者的契丹则顺势崛起。

契丹原本是鲜卑宇文氏别部,先后附属于突厥、唐朝和回鹘。唐代后期,回鹘汗国瓦解,契丹再次内附,并趁着唐王朝衰落逐步征服了奚、室韦,日渐强大。唐代末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各部,契丹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契丹很早就是个耕牧兼营的民族。

《辽史》称:“皇祖匀德实,为大迭烈府夷离堇,喜稼穑,善畜牧”;以及“太袓仲父述澜,始兴板筑,臵城邑,教民种桑麻,习织组”。

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后,抓住卢龙军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刘守光为政暴虐、大量汉人逃亡的契机,吸引这些外逃人员投奔。他率领汉人种地、修建城邑、设立市场,完全参照附近幽州的模板;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他的皇城上京中孔子庙、佛寺、道观一应俱全,俨然一个汉化的城市。公元926年,他又征服了农耕文明较为发达的渤海国,史称“得城邑之居百有三”,即得到103座城邑。

此时的契丹国,已经是一个兼备农耕、游牧特色,实力较为可观、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综合性国家,而不是历史上看似凶猛、实则脆弱的匈奴、突厥。

第二,契丹一直试图染指中原,但受限于天时、地利,即使阿保机在位时,也长期遭受挫折。

在耶律阿保机之前,分散的契丹就没有放弃过对中原的侵扰;然而,那时的唐朝虽然支离破碎,但地方的军镇却相当能打,属于实打实的“军国主义”。

比如,痕德堇可汗在蚕食奚、室韦等部落后,时常南下袭扰幽、蓟等地,但却遭到了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父子的残酷报复,公元903年,他们的牧地被烧,不得不低头求和;没多久他们再次南侵,统帅竟然被刘仁恭之子刘守光生擒。

公元907年,在朱温代唐之际,耶律阿保机也统一了契丹各部。同年,他率领30万大军进攻云州(幽云十六州之一),割据一方的晋王李克用出面后,双方相谈甚欢、约为兄弟,喝得酊酩大醉后,商量好在冬季共同讨伐朱温。

当时有人建议趁机除掉耶律阿保机,但李克用认为:“仇敌未灭而失信夷狄,自亡之道也”,放了耶律阿保机一马。随后,双方互相赠送大量礼物,俨然一副好基友的架势。

但没过多久,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具权威性的官方认证,耶律阿保机背叛了李克用、转而依附代表着中原正统的朱温,从此,李克用与契丹结下了深仇大恨。公元908年去世前,他曾交待儿子李存勖替自己报三大仇,其中一个就是背叛自己的契丹。

但李存勖接班后,出于严峻现实的需要,一度向契丹示好,甚至不惜称呼耶律阿保机为叔父,以此麻痹对方。这一举动受到了奇效,后来当他攻灭刘守光时,耶律阿保机竟毫无举动、作壁上观。

但到了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翻脸。8月,他亲率30大万攻陷蔚州(十六州之一),俘虏振武节度使李嗣本,随后进攻李存璋竭力固守的云州(十六州之一)。李存勖闻讯亲自带军北上救援,在抵达代地时,契丹闻风而撤。

这期间,后唐犯下了一项重大战略失误。幽州城北方七百里有个渝关,也就是后来的山海关,这里地形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契丹起到极大迟滞作用。但周德威担任卢龙节度使期间放弃了这一要地,让契丹军得以轻轻松松进入燕云十六州。

这不,到了下一年3月,契丹攻陷新州。随后周德威奉命前来争夺,耶律阿保机则带领30万人救援,晋军大败。随后契丹趁机围攻幽州,他们“为地道,昼夜四面俱进”,周德威则据城顽强抵抗。

双方鏖战200多天后,晋将李嗣源等人率领7万步骑前来救援,城内外夹击,猝不及防的契丹军大败,“俘斩万计”。

公元921-922年,耶律阿保机再次“倾国而来”,他分兵夺路,围幽州、陷涿郡、攻易/定二州。形势危急,李存勖出马救援,并且亲率5000精骑为先锋。在新城北,李存勖击败万余契丹骑兵,对方大多被驱赶进沙河淹死,耶律阿保机的一个儿子也被俘虏。

随后耶律阿保机率军北撤,李存勖则步步紧逼。望都之战,李存勖亲自冲锋陷阵,契丹大败、被追赶至易州。加上那些天连降大雪,契丹人粮草断绝、大量士兵冻饿而死,耶律阿保机在懊悔中撤退。

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后唐建立。随后契丹再次试图进攻幽州,耶律阿保机派次子耶律德光亲自出马,但仍旧拿不下幽州城,只好退兵。

北方无忧,李存勖得以集中主要力量对付后梁。同年10月,他以奇兵突袭汴州,一举灭亡后梁,赫赫战功让天下为之瞩目。后来,他又吞岐国、灭前蜀,取得凤翔、汉中及两川,震动南方割据诸国。

综上可见,在后梁、后唐期间(直到后唐灭亡前),契丹一直未能占据上风。原因有二:

一是燕云十六州的重大价值。依托这个横亘在北方边境、由城市与崇山峻岭形成的天然防线,契丹人毫无办法。就像当时李嗣源救援幽州城时所说:“敌利野战,我利据险,不若自山中潜行趣幽州,与城中合势,若中道遇虏,则据险拒之。”燕云十六州的独特城邑、地形,是中原军队面对契丹骑兵的可靠法宝。

二是李存勖确实太有战斗力。以区区河东为根据地,李存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华统一河北、掀翻后梁,时人往往将其比作李世民。而且,李存勖以及他的军队骨干都是沙陀人,本就骁勇善战、善打敢打硬战血战,面对契丹骑兵也丝毫不落下风。

但到了北宋时,形势却完全是另一幅模样。

首先,在后唐末期,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叛,面对唐末帝李从珂的大军围困,他选择割让燕云十六州、自称“儿皇帝”、每年赠送金帛三十万为代价,请求契丹的增援。

这一事件带来两大后果:

契丹得到传统汉地,获得大量城邑、资源、人口;在南、北两院制下,南面袭用唐制制度、大量招徕汉人,封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实力逐渐发生质变;

以往作为中原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辽国的天险。中原王朝在黄河北岸再无任何有效防御线,契丹铁骑在千里平原上纵横驰骋,三四天就能饮马黄河,而南岸就是汴京(开封)。在这样的战场上,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如何跟技术同样先进、骑兵无敌的辽国掰手腕?

其次,宋军的战斗力,与五代时的军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整个五代数十年间,中原地区本质上就是“先军政治、军国主义”,将士们久经沙场、能征善战,帝王本人就是杰出将领。

因此,即使在丢失燕云十六州后,后晋在石重贵期间也能跟契丹较量一番,甚至还能取得阳城大捷、让耶律德光落荒而逃;后周世宗柴荣一举而下三关,让契丹望风披靡。

但北宋则不同。赵匡胤防兵如防虎,他杯酒释兵柄,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远离军队指挥权;而他本人以及弟弟赵广义,在军事能力上跟李存勖、柴荣完全不是一个量级,面对契丹败多胜少也就不足为怪。

另外,赵氏兄弟先南后北的战略也令人诟病,统一南方后,北宋的兵力已疲,奋战半生的将士们寄望于享受富贵,再也没有与契丹血战、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斗志。

不过,战争并不是一个政权的全部。当北宋建立后,自唐代后期以来,分裂、混战了上百年的中原得到了难得的和平,这一贡献应当得到肯定。

标签: 历史古代十六国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想杀人就能杀人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杀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想杀人却不能直接杀的时候,都有哪些腹黑操作?在古代,皇帝已经是最大的官了,整个天下都是他的,按理说应该没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到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想要什么都会有人为他拿到手,可是其实看起来什么都能做到的皇帝,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恼

  • 古代侍卫负责保卫皇宫 他们平时在皇宫里边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侍卫

    对古代大内侍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大内侍卫平时在皇宫里都做些什么?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皇宫里到处都是身穿黄马甲的侍卫,那么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呢?其实他们每天除了站岗放哨,守卫着皇宫,还要在大臣们上下朝的时候严加防范,防止奸细或刺客混入皇宫,比如有人进宫门时,要清楚地

  • 虽然陈朝最后灭亡了,但为何说是柳敬言带来安定的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柳敬言,陈朝

    柳敬言虽然出生很尊贵,她的母亲是长城公主,父亲是鄱阳太守柳偃,按理来说她应该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但是事实却正好相反,在柳敬言九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柳偃就因病去世了,而她的母亲长城公主是亡故了还是改嫁了史书没有记载,反正就是从此以后柳敬言无依无靠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侯景之乱

  • 宋朝人称呼皇帝为官家是什么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朝人称呼皇帝为官家是什么原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让我们先从“官家”的最初意思说起。官家最早是公家的意思,比如《三国志•魏志·张既传》“斩首获生以万数”。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以及白居易的诗歌《青石》:“不愿作官家道傍德政

  • 古代寡妇在丈夫死后 古人是怎么坚持一辈子不嫁人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寡妇

    古代的“寡妇”是如何坚持一辈子不再嫁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但是这些寡妇是怎么坚持不改嫁,也一直守活寡的呢?明清时期,女性应该是所有朝代中最受束缚也最低下的,甚至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缠足等陋俗也都是从那个时期传播而来的。不过这些女性为什么需要为自

  • 张春华多次助丈夫司马懿走出危机,为何晚年却遭到嫌弃?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张春华,司马懿

    古时候,女性地位并不高,不少已婚妇女没有自己姓氏,更多时候,以某氏、某夫人来称呼女性,没有正式的姓名,从中能看出,女性地位一直不高,能在历史上留下正名女性本就不易,张春华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女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春华本就是位不简单人物,多次助丈夫司马懿走出危机,司马懿成功

  • 历史上唯一遭受“裸刑”的皇后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前秦

    历史上唯一遭受“裸刑”的皇后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我们所熟知的故事中,淝水之战是很多人都难以忘怀的一场大战。因为在史书记载的战争事例中,恐怕很少有这种90多万人对战8万人,然后惨败的案例。正因为这一场大战十分奇葩,所以我们记住了很多人,谢氏家族的传奇自然不用说,那位号称大秦天王的

  • 在王莽辅佐汉帝时,为何要推行“禁二字名”的法令?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王莽,法令

    说到这个二字名,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三国时期它们的名字几乎全都是两个字吧?比如说“曹操,赵云,马超,吕布”等等都是两个字的,至于诸葛亮,其实是因为他姓诸葛,名亮!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王莽推行的“禁二字名”。那么这是为何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都说王莽是从未来穿越回去当

  • 古人睡觉都有哪些讲究?和今天有哪些不同呢?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明朝,睡眠

    我们一生有近一半的时间会在睡眠中渡过,有个质量好的睡眠,对于第二天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睡眠的质量和我们的健康也是息息相关的。得益于如今娱乐的丰富,人们睡眠的时间往往很晚,那么古人的睡觉是怎样的呢?和如今有哪些不同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首先,古人娱乐活动较少,照明措施也不发达

  • 刘裕将司马德文杀死,刘义符为何还能娶司马茂英为妻?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刘义符,司马茂英

    司马茂英是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女儿,是晋朝的海盐公主,母亲是晋朝的褚灵媛。身为公主的她,总有一种高贵的气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420年,刘裕逼迫晋恭司马德文让位,自己做皇帝。第二年,又将司马德文杀死。为了缓和与司马家的矛盾,刘裕便让长子刘义符迎娶司马德文的女儿司马茂英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