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合肥之战第五次开战的具体过程如何?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合肥之战第五次开战的具体过程如何?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2 更新时间:2023/12/13 11:06:10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合肥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五次开战

战役过程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遗使请东吴一起出兵。孙权答应。孙权误以为谓魏明帝曹睿不会率大军前来,于是,同年五月,孙权进驻巢湖口,自称有十万人,亲自带兵攻向合肥新城;另一方面,又派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驻江夏、沔口,攻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驻淮,向广陵、淮阴进逼,形成三路兵马北伐。

六月,曹魏老将满宠打算率领众军援救新城守将张颖,但殄夷将军田豫却认为该新城自守有余,如果有援军至,怕孙权反过来吞并满宠的援军,于是说:“敌人竭尽全力大举出动,不只是为了争夺小利,他们是要借助攻打新城以引诱我出动大军。应该听任他们攻城,挫败他们的锐气,不应该与他们争高低。他们攻新城不下,士兵必然疲惫;等其疲惫之后,我们再出击,可大获全胜。如果敌人知道我们的计划,就不会再攻城,必定会自动退走。我们若现在进兵,正中了他们的诡计。此外,大军出动的方向,应该使人难以预料,不应该让军队自己筹画。”而当时吏士多请假,满宠上表请召中军兵及召回所有请假将士,集合抵挡。不过散骑常侍广平刘邵认为满宠该自守不攻,避其锐气;而中军则先派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出发,将队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敌军知道大军到来,必定自走,可以不战而破。魏明帝听从其计,先派前队出发。

而魏明帝也不接纳满宠提出的撤离合肥而退至寿春的意见,认为合肥、襄阳、祁山是曹魏东、南、西三个重要防点,守城有余。卫臻也看穿了孙权外表上响应诸葛亮,其实内心只是想在一旁观望,认为合肥城池坚固,孙权的进攻不足为虑。

当时的满宠至少已有76岁的高龄。满宠的大军援救计划被田豫驳回,满宠的撤除合肥新城退至寿春的计划又不被采纳。于是,满宠便募集数十壮士,折断松枝为火炬,灌上麻油,在上风的位置顺风放火。火势在风力的作用下不断蔓延,一直烧到了敌军的攻城器具。孙权的侄子孙泰前来救火,满宠军队又向吴军放箭。当时满宠军队射出的箭支是顺风而行,被风力增大了射程和贯穿力,最终射杀了孙泰。至此,吴军的一些攻城器具被烧毁。

正如田豫、卫臻、刘邵的预料,曹魏的合肥新城守将张颖等拒守力战,使得孙权久攻不克,双方一直战至七月。

七月壬寅日,魏明帝曹睿亲率大军东行。魏明帝曹睿的大军距离合肥新城还有数百里的寻阳时,孙权便恐惧而退走,进攻淮水流域的孙韶军亦同时回师,只有进攻汉水流域的陆逊军继续战斗,但不久亦撤退。

史料记载

《三国志·魏书三·明帝纪》: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

《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

《三国志·魏书二十一·卫臻传》:帝欲自东征,臻曰:"权外示应亮,内实观望。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车驾可无亲征,以省六军之费。"帝到寻阳而权竟退。

《三国志·魏书二十一·刘邵传》: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帝从之。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三国志·魏书二十六·满宠传》:明年,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贼于是引退。

《三国志·魏书二十六·田豫传》:后孙权号十万众攻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诸军救之。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徒投射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适入其计。又大军相向,当使难知,不当使自画也。”豫辄上状,天子从之。贼遁走。

史料总结

青龙二年(234年)夏秋之交的第五次合肥之战:孙权此次出征是孙权最后一次亲征,正如田豫、卫臻、刘邵的预料,被合肥新城守将张颖屡屡击退。而曹睿举曹魏朝廷大军来征,吓得东吴军队全线撤退。不但孙权都退走,孙韶、张承也都纷纷退走,甚至远在汉水流域的陆逊、诸葛瑾也都恐惧退走。

起初,孙权挟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威,只需要面对“城欲崩”、庆幸“得全”的少量合肥守军。后来,面对的是人数仍占明显劣势的7千合肥守军。再后来,孙权面对的是曹魏的扬州、兖州、豫州这三州兵马。如今,却要面对魏明帝曹睿亲自率领的曹魏朝廷大军。孙权固然想拥有合肥,但他要面对的魏军却是越来越多了。或许,此时的孙权非常后悔当初就不该相信蒋济的伪报之信。

标签: 历史合肥之战东吴

更多文章

  • 合肥之战第三次开战具体经过如何?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合肥之战,东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合肥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三次开战战役过程太和四年(230年)正月,魏国于合肥境内建筑合肥新城,防备吴国。当年冬天,孙权声称要取合肥。满宠上表要求召集兖州、豫州兵力。后来两州兵力云集,敌兵只好退还了。

  • 后世如何评价渭南之战?渭南之战的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渭南之战,曹操

    渭南之战,又称潼关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败了韩遂、马超等关中联军。是一场讲求深谋远虑,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关西诸侯在名义上归顺曹操,曹操欲借道讨伐汉中张鲁,于是,关西诸侯起兵造反,阻止曹军进兵,史称“韩遂、马超

  • 渭南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曹操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渭南之战,曹操

    渭南之战,又称潼关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败了韩遂、马超等关中联军。是一场讲求深谋远虑,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关西诸侯在名义上归顺曹操,曹操欲借道讨伐汉中张鲁,于是,关西诸侯起兵造反,阻止曹军进兵,史称“韩遂、马超

  • 渭南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渭南之战,曹操

    渭南之战,又称潼关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败了韩遂、马超等关中联军。是一场讲求深谋远虑,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关西诸侯在名义上归顺曹操,曹操欲借道讨伐汉中张鲁,于是,关西诸侯起兵造反,阻止曹军进兵,史称“韩遂、马超

  • 濮阳之战最终取胜的是谁?文学作品是如何描写此战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濮阳之战,曹操

    公元194年,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地区的首次战役,史称濮阳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兖州本来是曹操的根据地,治所在濮阳。公元194年曹操东伐徐州时,张邈和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吕布占领了兖州大部分地区,只剩下鄄城和范、东阿两县还在曹操部将荀彧、程昱手中。曹操引军回救,进攻濮

  • 濮阳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曹操与吕布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濮阳之战,曹操

    公元194年,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地区的首次战役,史称濮阳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兖州本来是曹操的根据地,治所在濮阳。公元194年曹操东伐徐州时,张邈和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吕布占领了兖州大部分地区,只剩下鄄城和范、东阿两县还在曹操部将荀彧、程昱手中。曹操引军回救,进攻濮

  • 后世对襄樊之战的评价如何?此战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襄樊之战,关羽

    襄樊之战,又称关羽北伐、荆州争夺战、襄樊战役,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是刘备麾下名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因为暴雨而导致的“汉水溢流,害民人”的天灾,

  • 襄樊之战的结果如何?规模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襄樊之战,关羽

    襄樊之战,又称关羽北伐、荆州争夺战、襄樊战役,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是刘备麾下名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因为暴雨而导致的“汉水溢流,害民人”的天灾,

  • 襄樊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双方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襄樊之战,关羽

    襄樊之战,又称关羽北伐、荆州争夺战、襄樊战役,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是刘备麾下名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因为暴雨而导致的“汉水溢流,害民人”的天灾,

  • 洛涧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刘牢之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洛涧之战,东晋

    公元383年十一月,东晋将刘牢之受谢玄之命与前秦军战于洛涧,大败前秦军名将梁成,为之后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战被称之为洛涧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经过谢石听说苻坚已到寿阳,很是害怕,想坚守不战,但谢琰主张接受朱序的建议,终于决定一战。十一月初,谢玄派北府军第一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