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奠定后金政权的萨尔浒之战

奠定后金政权的萨尔浒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6 更新时间:2024/1/23 15:44:30

奠定后金政权的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公元161 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 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决定起兵征伐明 朝。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二万人马进攻抚顺。他先写信给抚顺明军守将,劝他投降。 守将永芳一看后金军来势凶猛,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后金军俘获了人口、牲畜三十万。明 朝的辽东巡抚派兵救援抚顺,也被后金军在半路上打垮。努尔哈赤命令毁了抚顺城,带着大 批战利品回到赫图阿拉。

消息传到北京,明神宗大怒,决定派镐为辽东经略,讨伐后金。杨镐经过一番紧张的 调兵遣将,才集中了十万人马。公元1619年,杨镐分兵四路,由四个总兵官率领,进攻 赫图阿拉。中路左翼是山海关总兵杜松;中路右翼是辽东总兵李如柏;北路是开原总兵马 林;南路是辽阳总兵刘铤(音tǐng)。为了扩大声势,号称四十七万。杨镐坐镇沈阳, 指挥全局。

那时候,后金八旗军兵力,合起来不过六万多。一些后金将士得到情报,不免有点害 怕,来找努尔哈赤,要他拿主意。努尔哈赤胸有成竹地说:“别怕,管他几路来,我就是一 路去。

经过侦察,努尔哈赤得知杜松率领的中路左翼是明军主力,已经从抚顺出发打了过来, 他就集中兵力,先对付杜松。

杜松是一员身经百战的名将。从抚顺出发的时候,天正下着大雪,杜松想抢头功,不管 气候恶劣,急急忙忙冒雪行军。他先攻占了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山口;接着分兵两路, 把一半兵力留在萨尔浒扎营,自己带了另一部精兵攻打后,金的界藩城(今新宾西北)。

努尔哈赤一看杜松分散兵力,心里暗暗高兴,集中八旗的兵力,一口气攻下萨尔浒明军 大营,截断了杜松后路。接着,又急行军援救界藩。正在攻打界藩的明军,听到后路被抄, 军心动摇。驻守在界藩的后金军从山上居高临下地压下来,把杜松军杀得七零八落。努尔哈 赤率领大军赶到,把明军团团围住。杜松左右冲杀想要突围,突然一箭飞来,正射中他的头 部,杜松从马上栽下来死去。部下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路人马先覆灭了。

北路的马林从开原(今辽宁开原)出兵,刚刚到离开萨尔浒四十里的地方,得到杜松兵 败的消息,吓得急忙转攻为守,就地依山,扎下营垒,挖了三层壕沟,准备防守。努尔哈赤 率领八旗兵力从界藩马不停蹄地赶来,攻破明军营垒。马林没命地逃奔,才回到开原,第二 路明军又被打散了。

坐镜沈阳的杨镐,正在等待各路明军的捷报,哪想到一连两天接到的竟是两路人马覆灭 的坏消息,把他惊得目瞪口呆。他这才知道努尔哈赤厉害,连忙派快马传令另外两路明军立 刻停止进军。

中路右翼的辽东总兵李如柏本来胆小,行动也特别迟缓,接到杨镐命令,急忙撤退。山 上巡逻的二十来名后金哨兵远远望见明军撤退,大声鼓噪,明军兵士以为后面有大批追兵, 争先恐后地逃跑,自相践踏,也死了不少。

剩下的一路是南路军刘铤。杨镐发出停止进军命令的时候,刘铤军已经深入到后金军阵 地,各路明军失败的情况,他一点也不知道。刘铤是明军中出名的猛将,他使用一把一百二 十斤的大刀,运转如飞,外号叫“刘大刀”。刘铤军军令严明,武器火药也多。进入后金阵 地以后,连破几个营寨。

努尔哈赤知道刘铤骁勇,不能光靠拼硬仗。他选了一个投降过来的明兵,叫他冒充杜松 部下,送信给刘铤,说杜松军已经到赫图阿拉城下,只等刘铤军去会师攻城。

刘铤没接到杨镐命令,不知道杜松军已经覆灭,信以为真,他怕让杜松独得头功,下令 火速进军。这一带道路险狭,兵马不能够并列,只好改为单列进军。刘铤带兵走了一阵,忽 然杀声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后金伏兵,明军杀来。刘铤正在着急,努尔哈赤又派一支后金 兵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帜,装扮成杜松军前来接应。刘铤毫不怀疑,把人马带进假明 军的包围圈里。后金军里应外合,四面夹击,明军阵势大乱。刘铤虽然勇敢,挥舞大刀,杀 退了一些后金兵,但是毕竟寡不敌众,他左右两臂都受了重伤,终于倒下。

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武将官 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大伤元气,后金步步进逼,过了两年,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大军, 接连攻占了辽东重要据点沈阳和辽阳。

公元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把沈阳称为盛京。打那以后,后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周灭商朝的“闪电战”牧野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周灭商朝的“闪电战”牧野之战?帝辛在黎(今山东鄄城东)举行军事演习,要东夷派军队参加。东夷拒绝。帝辛便派商军主力进攻东夷。在东夷的战争中,纣王一方占尽优势。据说从山东西南部一直打到山东胶东半岛沿海,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

  • 东汉末年决定天下归属的三次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东汉末年决定天下归属的三次战争?“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的一首《曹操》也让我们了解到三国纷争时动荡不安的时局,三国鼎立时期发生过很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有三大战役可以说对于天下的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今天我们来聊聊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东汉末年三大

  • 癸酉之变是怎么回事(癸酉之变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癸酉之变是怎么回事?癸酉之变作为教会类型的起义,癸酉之变的群众基础自然是有的。但是癸酉之变结果却不像领导者所期望的那般。众所周知,自从外国列强打开清政府大门以来,我国便开始越来越消沉。清政府已经不得人心,各类起义也是屡见不鲜,频频发生。癸酉之变就是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这次变革是在天理会的领导

  • 晋楚城濮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晋楚城濮之战?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

  • 赵奢大胜秦国的战役(秦赵阏与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赵奢大胜秦国的战役?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军攻赵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命赵奢领兵往救。赵奢见秦军势盛,为隐蔽作战意图,率部出邯郸(今属河北)30里,即坚壁不进。时秦军一部进屯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南)西面,击鼓呐喊,耀武扬威,以钳制赵军

  •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就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

  • 东汉末年三国战乱究竟死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东汉末年三国战乱究竟死了多少人?公元280年,也就是西晋太康元年,吴亡,全国统一。此时全国的总人口数为1600万,与现在的上海市、北京市人口相差无几。而在公元156年,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全国总人口已经达到5000万。也就是说,这一百多年的仗打下来,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口!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凡王朝标明为“

  • 淝水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

  • 如何评价淮汉之战?北魏军为何失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王肃,萧鸾,拓跋宏

    如何评价淮汉之战?北魏军为何失败了?淮汉之战指的是齐建武元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乘南齐箫鸾篡夺帝位之机,兴师南下进攻南齐淮汉(今淮河中游沿岸)地区的战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过程建武元年十二月,魏孝文帝拓跋宏派征南将军薛真度督4将南下攻齐襄阳(今属湖北):大将

  • 寿阳之战中,齐军是如何击退魏军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寿阳之战,刘准,寿阳

    寿阳之战中,齐军是如何击退魏军的?寿阳之战指的是北魏太和三年(齐建元元年,479年)至次年,在齐与北魏战争中,齐军与魏军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展开的一场大规模作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经过北魏和平六年(465年)九月,宋徐州刺吏义阳王刘昶据徐州(治彭城,今江苏徐州)起兵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