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扬州之战的结果如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扬州之战的结果如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70 更新时间:2024/1/19 5:05:59

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在清灭南明弘光政权之战中,南明弘光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围攻,此次城池守卫战被后世称为扬州之战,以清军获胜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征。此时弘光政权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党争,暴发太子案,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与李自成正面交战,以“清君侧”为名,顺长江东下争夺南明政权。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左军,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督师之名,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一月之中,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四月二十五,扬州城陷,史不屈遇害。随后,清军渡过长江,克镇江。弘光帝出奔芜湖。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投降清兵;五月二十二弘光帝被虏获,送往北京处死,弘光帝在位仅一年,即覆灭。

结果

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城。他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的令旨中说:“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城中积尸如乱麻”。

评价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路过扬州时,曾经专程到梅花岭寻谒史可法衣冠冡,回首往事,不胜感慨,评价道:江都地多陵阜,故名广陵,城坚濠广,四野曼延,正利步骑,雄闻晋唐,今西门摧颓,岂史氏尚不逮李庭芝耶?

当代史学家顾诚在《南明史》中评价扬州之战说:以扬州战役而言,史可法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说他坚守扬州达十天之久,给清军重大杀伤,也不符合事实。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写的遗书中说:清军于十八日进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多铎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觉愦愦”,把军务交幕僚处理。二十四日清军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即告失守。

影响

随后,清军渡过长江,克京口镇江。弘光帝出奔芜湖。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投降清兵;五月二十二弘光帝被掳获,送往北京处死,弘光帝在位仅一年,即覆灭。南京失陷后,又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应天的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年)、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监国政权先后建立,不过是昙花,数天就告结束。

标签: 历史扬州之战史可法

更多文章

  • 南明与清朝之间的扬州之战,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扬州之战,史可法

    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在清灭南明弘光政权之战中,南明弘光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围攻,此次城池守卫战被后世称为扬州之战,以清军获胜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征。此

  • 如何评价笠泽之战?最后获胜的是哪一方?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笠泽之战,春秋

    公元前478年(周敬王四十二年),在吴越争霸战争中,越军在笠泽击败吴军的一次著名江河进攻作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战消灭了吴军的大量的有生力量,越军大破吴军。吴军“三战三北”,尸横遍野,一败涂地,吴王夫差仅仅带着少量的残兵逃入姑苏城(今江苏省苏州市)中,龟缩不出。越军取得

  • 笠泽之战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吴越双方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笠泽之战,春秋

    公元前478年(周敬王四十二年),在吴越争霸战争中,越军在笠泽击败吴军的一次著名江河进攻作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战消灭了吴军的大量的有生力量,越军大破吴军。吴军“三战三北”,尸横遍野,一败涂地,吴王夫差仅仅带着少量的残兵逃入姑苏城(今江苏省苏州市)中,龟缩不出。越军取得

  • 笠泽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笠泽之战,春秋

    公元前478年(周敬王四十二年),在吴越争霸战争中,越军在笠泽击败吴军的一次著名江河进攻作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战消灭了吴军的大量的有生力量,越军大破吴军。吴军“三战三北”,尸横遍野,一败涂地,吴王夫差仅仅带着少量的残兵逃入姑苏城(今江苏省苏州市)中,龟缩不出。越军取得

  • 崖山海战存在哪些争议?双方参战人数有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崖山海战,南宋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

  • 崖山海战造成了哪些积极影响?对军事经济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崖山海战,南宋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

  • 后世对崖山海战的评价如何?有哪些纪念方式?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崖山海战,南宋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

  • 元朝与南宋之间的扬州之战是怎么回事?最终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扬州之战,元朝

    元至元十二年至十三年(南宋德祐元年至二年,1275—1276年),在忽必烈灭宋之战中,元朝将领阿术长围久困攻破了南宋的扬州,史称扬州之战。元军占领扬州后,通州(今属江苏)、滁州(今属安徽)、高邮军等州县相继投降,淮东尽为元军占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背景丁家洲之战后,宋军精

  • 清朝与南明之间的扬州之战,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扬州之战,史可法

    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在清灭南明弘光政权之战中,南明弘光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围攻,此次城池守卫战被后世称为扬州之战,以清军获胜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征。此

  • 赤壁之战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了 陈友谅为什么还要把船连起来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鄱阳湖之战,陈友谅

    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采用铁索连船,为何没有吸取火烧赤壁的教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曹操铁索连船惨遭火攻,一把火定胜负;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也用铁索连船,结果惨遭朱元璋的火攻。相隔千余年,曹操与陈友谅做了几乎一样的事情,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