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皇帝为什么不担心被侍卫下手 其实道理很简单

古代皇帝为什么不担心被侍卫下手 其实道理很简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89 更新时间:2024/1/23 18:30:06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和侍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一般都会武功,皇帝如确保不被侍卫所害?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擒贼先擒”,古代皇帝身边的侍卫是距离皇帝最近的一群人,并且他们当中大多也都会一点功夫,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倘若他们受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怂恿,产生杀掉皇帝的念头,那后果不堪设想。

很多人都认为要是侍卫想要杀皇帝,其实还是十分轻而易举的,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么真实历史上,皇帝难道就不担心被侍卫杀害么,他是如何确保自己不被侍卫所伤呢?

从选拔制度上规避风险

我们现在看的很多影视剧中,会觉得那些大内侍卫都是武艺高强之人,可是在真实历史上,其实没有这么夸,皇帝更加看重的是忠诚,而不是侍卫的功夫,因此那些经过层层挑选,最终成为皇帝身边侍卫的人,虽然大多有一点功夫,不过不算是什么武林高手。

当然了,就算说他们不是武林高手,由于距离皇帝最近,并且对皇帝下杀手是最具备先天条件的,所以皇帝必然是比较担心这些人对自己痛下杀手的,因此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在侍卫的选拔方面,可谓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在清代之前的侍卫选拔中,一般是从一些忠诚的将领或者是从民间选择侍卫的,不过在选择这些侍卫的时候,通都会对这个侍卫进行政审,了解清楚侍卫至少三代人的情况,确保没有任何作奸犯科的记录之后,才会将其选拔进宫开始培养的。

这些被选拔为侍卫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年幼的,只有从小就开始培养,才能确保其对皇帝的忠诚性,这一点皇帝是十分清楚的。选拔进宫之后,宫中的相关人员会对这些人进行培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之后,才会最终选择出那些最佳人选去当皇帝身边的侍卫。

凡是那些能够选中成为皇帝身边侍卫的人,在待遇以及发展前途方面,都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因此能够成为皇帝身边的侍卫,其实已经是人中龙凤了,要是能力差一些,必然是没有机会脱颖而出的。

在清代时期的侍卫选择,就更加严格了,在多尔衮时期,规定在京三品以上官员,以及在外总督、巡抚、总兵等人,各送亲子一人到宫中进行培养,考察合格之后方可成为皇帝身边的侍卫,要是这些官员没有儿子,可以送自己亲兄弟的儿子到宫中培养。

这里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就是那些官员必须送自己的亲生儿子或者亲兄弟的儿子方可,那些堂兄弟或者远亲都是不行的,之所以制定这样的制度,就是为了保证这些官员和皇帝的利益处于一致,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皇帝身边侍卫的忠诚度。

顺治时期,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改成从上三旗当中选择人入宫培养,考察合格之后让其担任皇帝身边的侍卫,这些上三旗的子弟,在朝中其实也都是非富即贵的大人物,这样做的目的更加纯粹,就是为了保证侍卫的忠诚度以及皇帝的足够安全。

在如此严格的挑选制度下,基本上是不存在什么滥竽充数或者冒牌货的可能性的,所以说皇帝在挑选侍卫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就已经规避了侍卫不忠诚,或者是侍卫会伤害自己的很大一部分风险了。

侍卫和皇帝是利益共同体

除了在选拔制度上规避风险之外,从侍卫的自身利益而言,也是完全可以规避风险的。古代的那些侍卫,可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朝代,他们的利益和皇帝都是共同的,要是皇帝好了,他们就跟着好,要是皇帝死了,很明显这些侍卫就该换人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既然侍卫和皇帝属于利益共同体,那么侍卫为何还要对皇帝下手呢?把皇帝干掉之后,对自己明显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而且就算皇帝被杀掉,自己也不可能成为皇帝,又何必自寻死路呢?

历史上很多卓越的官员,都有过当侍卫的经历,比如清代时期的和珅,最开始就是从皇帝身边的侍卫做起的,就是因为他比较机灵,而且距离皇帝最近,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被皇帝发现的机会就更多,得到提拔的机会自然更多了,就像如今很多老板的司机一样,了解老板的秘密太多,被提拔的概率自然更高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同样的道理,那些当侍卫的人,都是想要继续往上爬的,而他们想要继续升迁的唯一路径,就是皇帝,因此他们从自己的未来前途考虑,也是不会把皇帝怎么样的,要是皇帝被干掉了,自己不是在自断后路么?

再者说了,皇帝在选拔这些侍卫到身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侍卫一家人的性命都挂在侍卫身上了,但凡侍卫对皇帝不利,比如有谋杀之类的想法,不管是否成功,最终侍卫都将面临被诛灭九族的风险,这样的结局,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些能够成为皇帝身边侍卫的人,一般家族都是比较大或者正在逐渐强大的,他们整个家族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换成是你和我,想必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态度也是一致的,必然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将家族命运置之度外。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想要叫侍卫刺杀皇帝,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当然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纵观整个封建王朝历史,都没有出现过一个侍卫谋杀皇帝的案例,足以说明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换言之就是不可能事件,所以皇帝当然不需要担心了。

结语

古代皇帝其实都是很聪明的,他们能够坐上皇位这个宝座,就注定了自己的不平凡,对待那些对自己生命有威胁的人或者事情,他们不管是从制度上,还是从人性以及利益方面,都会竭尽全力去规避风险的,所以一个侍卫想要杀害皇帝,几乎是不可能的,皇帝自己也不需要担心!

标签: 历史古代皇帝

更多文章

  • 荀彧究竟有多厉害?曹操的“智囊团”大多都是他推荐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荀彧,曹操

    荀彧是曹操阵营的重要谋士,在历史中也是一员非常有才能的谋士,曹操对于荀彧有着极高的评价,竟然说他比得上张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91年,曹操为奋武将军在东郡,荀彧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离袁绍而去投曹操。曹操大悦曰:“吾之张良也。”用为司马,时年二十九。曹操除了司马懿,还

  • 长孙冲:迎娶长乐公主,后因父亲倒台被流放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长孙冲,字号不详,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外戚大臣、驸马,文德皇后的侄子,太尉长孙无忌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门荫入仕,累迁宗正少卿。贞观七年(633年),迎娶 长乐公主李丽质(表妹),生子长孙延,累迁秘书监。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随着父亲长孙无忌倒台,流放岭南,不

  • 诸葛亮在五丈原之战为何会失败?两国的军事力量有多大差距?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诸葛亮,五丈原之战

    说到这个五丈原之战,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场战役是诸葛亮生前最后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之后,诸葛亮就直接病逝了。然而病逝的原因也是因为这场战役诸葛亮输给了司马懿,这是为什么呢?诸葛亮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五丈原之战诸葛亮为什么失败因为蜀国和魏国在军事力量方

  • 汉朝最会“演”的皇帝,此人究竟是谁呢?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汉朝最会“演”的皇帝,此人究竟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封建王朝中,每个朝代都有几个有名的皇帝,有的是因为有重大贡献被人铭记,有的是因为心狠手辣被人吐槽,也有的是因为某些传奇事件被后人广泛传颂,其实不管是什么原因,每个朝代、每任皇帝都有很多传奇的故事,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汉代,小时

  • 董卓是一个身经百战的人,他怎么被王允用计谋给除掉了?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董卓,王允

    对于王允杀死董卓这个事情,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但是就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允是怎么杀死董卓的,毕竟董卓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人,所以王允杀董卓这个事情也是一个计谋已久的事情,而且王允还利用了吕布和貂蝉。那么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呢?王允的这个巧施连环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南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南平公主(?—650年),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十一年(637年),嫁给南城县男王敬直。王敬直受累于太子李承乾谋反,夫妻离婚。南平公主改嫁刘玄意。永徽元年,薨逝,陪葬昭陵。人物生平下嫁王珪

  • 刘备有着怎样的缺点,最后导致他与自己的目标擦肩而过?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刘备,缺点

    其实刘备能够白手起家,成为蜀汉皇帝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过刘备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理想,这点尤为可惜。就性格来说,刘备已经算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领袖人物,他宽厚仁慈、知人善任、爱民如子,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品行,也难怪刘备会有一群忠心的追随者。不过刘备并非完人,他也有缺点,这也导致他最后

  • 兰陵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才气出众,擅长书法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李淑(628年~659年),字丽贞,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女。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研究《易经》擅长书法。贞观十年(636年),封兰陵郡公主,嫁给太穆皇后族孙、兖州都督窦怀悊。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进封长公主。显庆四年(659年),

  • 道武帝拓跋珪作为开国皇帝,为何被自己的儿子活活砍死?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拓跋珪,儿子

    道武帝拓跋珪作为开国皇帝,在统治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为北魏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在他统治的晚年,却突然性情大变,动辄疑神疑鬼滥杀大臣,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情况糟糕到什么地步、最终又导致了什么样的结局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十五岁建国的少年英雄拓跋珪

  • 同样都是皇帝出身 古代贵族和平民差距为何那么大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贵族

    对古代贵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贵族出身的皇帝一般不杀功臣,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往往大开杀戒?在古代的历史上,如何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总能成为困扰君臣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开国皇帝和功臣之间,很难有善始善终的组合,而追溯历史规律,却也不难发现,往往是贵族出身的皇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