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大明的耻辱--土木堡之战

大明的耻辱--土木堡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746 更新时间:2024/1/25 7:58:32

大明的耻辱--土木堡之战?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让 宦官过问国家政事。他把这条规矩写在大铁牌上,挂在宫里,想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遵守。 但是到明成祖的时候,这条规矩就给废除了。

明成祖从他侄儿手里夺得皇位,怕大臣反对他,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在他迁都北京以 后,就在东安门外设立“东厂”,专门刺探大臣和百姓当中有没有谋反嫌疑的人。他怕外面 的大臣靠不住,让亲信太监做东厂提督。这样,宦官的权力渐渐大起来。到了明宣宗的时 候,连皇帝批阅奏章,也交给一个宦官代笔,叫做司礼监。这一来,宦官的权力更大了。有 一年,皇宫招收一批太监。蔚州(今河北蔚县,蔚音yù)地方的一个流氓,名叫王振,年 轻的时候读过一点书,参加几次科举考试没考取,在县里当教官,后来因为犯罪,本来该充 军,他听说皇宫招太监,就自愿进宫做了太监。宫里识字的太监不多,只有王振粗通文字, 大家都叫他王先生。后来,明宣宗派他教太子朱祁镇读书。朱祁镇年幼爱玩,王振想出各种 各样法子让他玩得痛快,朱祁镇挺喜欢他。

明宣宗死后,刚满九岁的太子朱祁镇即位,这就是明英宗。王振当上司礼监,帮助明英 宗批阅奏章。明英宗一味追求玩乐,根本不问国事。王振趁机把朝廷军政大权抓在手里。朝 廷大员谁敢得罪王振,不是被撤职,就是充军。一些王公贵戚都讨王振的好,称呼他“翁 父”。王振的权力可算顶了天了。

这个时候,我国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音là)部强大起来。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 也先派三千名使者到北京,进贡马匹,要求赏金。王振发现也先谎报人数,削减了赏金和马 价。也先为他的儿子向明朝求婚,也被王振拒绝。这一来激怒了也先,也先率领瓦剌骑兵进 攻大同。守大同的明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大败。

边境的官员向朝廷告急,明英宗慌忙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对付。大同离开王振家乡蔚州不 远,王振在蔚州有大批田产,他怕蔚州被瓦剌军侵占,竭力主张英宗带兵亲征。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和侍郎是军事部门的正副长官)邝埜(音kuàngyě,埜同野)和侍郎于谦 认为朝廷没充分准备,不能亲征。明英宗是个没主见的人,王振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不管 大臣劝谏,就冒冒失失决定亲征。

明英宗叫他弟弟郕(音chéng)王朱祁钰(音yù)和于谦留守北京,自己跟王 振、邝埜等官员一百多人,带领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向大同赶去。

这次出兵,本来从没好好准备,军队纪律涣散。一路上又遇到大风暴雨,没有走几天, 粮食就接济不上,兵士们又饿又冷,还没有碰上瓦剌兵,已经叫苦连天。到了大同附近,兵 士们看到郊外的田野里,到处都横着明军兵士的尸体,更加人心惶惶。有个大臣发现士气低 落,劝英宗退兵,被王振臭骂一顿,还罚跪了一天。

过了几天,明军前锋在大同城边被瓦剌军杀得全军覆没,各路明军纷纷溃退下来。到了 这时候,王振感到情况危急,才下令退兵回北京。退兵本来是越快越好,但是王振却想到他 老家蔚州去摆摆威风,劝英宗到蔚州去住几天。几十万将士离开大同,往蔚州方向跑了四十 里地。王振又转念一想,这么多的兵马到蔚州,他家庄田里的庄稼岂不要遭到损失,又匆匆 忙忙下命令往回走。这样一折腾,拖延了撤兵的时间,被瓦剌的追兵赶上了。

明军一面抵抗,一面败退,一直退到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那时候,太阳刚刚下 山,有人劝英宗趁天没黑,再赶一阵,进了怀来城(今河北怀来)再休息,瓦剌军赶来,也 可以坚守。可是王振却因为装运他财产的几千辆车子还没到,硬要大军在土木堡停下来。土 木堡名称叫做堡,其实没有什么城堡可守。明军大队人马赶了几天路,口渴得像火烧,但是 土木堡没有水源。离开土木堡十五里的地方有条河,已经被瓦剌军占领了。兵士们就地挖 井,挖了两丈深,也没找到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瓦剌军赶到土木堡,把明军紧紧包围起来。明英宗知道没法突 围,只好派人向也先求和。也先一打听,明英宗带的明军人数还不少,要打硬仗,自己也要 遭到损失,就假装答应议和,停止进攻。

明英宗和王振信以为真,十分高兴,下命令让兵士到附近找水喝。兵士们争先恐后跳出 壕沟往河边跑,乱成一团,将领们要制止也制止不了。

这时候,早就埋伏好的瓦剌军兵士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个个抡起长刀,大声吆喝着: “投降的不杀!”

明军兵士一听,纷纷丢盔弃甲,狂奔乱逃。瓦剌军紧紧追赶,被杀的和被乱兵踩死的, 不计其数。邝埜也在混乱中被杀死。

明英宗和王振带着一批禁军,几次想突围都没冲出去。平时作威作福的王振,这时候却 吓得直发抖。禁军将领樊忠,早就恨透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气愤地说:“我为天下百姓 杀死你这个奸贼。”说着,抡起手里的大铁锤,朝着王振脑门一锤砸去,结果了王振的性 命。樊忠自己冲向瓦剌军,拼杀了一阵,中枪倒下。

明英宗眼看脱逃没有希望,只好跳下马来,盘着腿坐在地上等死。瓦剌兵赶上来,俘虏 了明英宗。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作“土木之变”。

经过这一场战斗,五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明王朝元气大伤。瓦剌首领也先却更加 骄横起来,北京也受到了瓦剌军的威胁。守卫京城的责任,就落在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和 于谦的身上了。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秦赵长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秦赵长平之战?战国时,秦大将王龁率数十万兵马像滚滚乌云一样笼罩住韩国上党城(今 山西省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城以东地区),城中一将拼死杀出一条血路 逃到赵国哀哀求救,赵王立刻派遣大将军廉颇率 20 多万兵马前往解围。不 料,赵秦两军在长平遭遇,廉颇将军在马上一声呐喊,只见战马兵车卷起漫 漫黄尘,

  • 清军雅克萨大败沙俄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清军雅克萨大败沙俄?康熙平定“三藩”的时候,我国东北边疆频频传来沙俄军队抢占土地,杀掠人民的警报。黑龙江流域是我国东北各族人民长期生活的土地。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是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入侵者在我国土地上建筑城堡,残杀百姓,抢劫皮毛粮食。中国军民早就对沙俄的侵略进行了自卫反击。到公元1660年(

  • 屯门海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屯门海战的经过?在中国发展史上曾多次爆发抗击西方侵略的战争,屯门海战即是一例。此战发生于明朝正德16年(即公元1521年)8月底到9月中,由明朝将领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率领大明军队4000余人和50多艘战船,抗击由葡萄牙人阿尔瓦雷斯所率领的葡萄牙侵略军。屯门海战过程十分惨烈,此战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15

  •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体来说,可以把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为三个方面:政治外交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

  • 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是哪两个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是公元前632年,发生在晋国、楚国之间的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最后以楚军大败而告终。公元前632年,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而后,清政府代表耆英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皋华丽号)上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

  • 宋元钓鱼城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宋元钓鱼城之战?公元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蒙哥即汗位后,遣忽必烈开拓南部汉地,令旭烈兀远征西域,以阿里不哥留守和林看管蒙古本土,自己则亲率大军伐宋。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

  • 涿鹿之战---炎黄文明的奠基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涿鹿之战---炎黄文明的奠基战?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 尤部族①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 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 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

  •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是:1840年6月~1842年8月,此战是中

  • 南宋时期诞生世界上第一支炮兵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南宋时期诞生世界上第一支炮兵?1、中国诞生第一支炮兵拿破仑曾以炮兵纵横欧洲,称霸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炮兵被誉为战争之神。然而,炮兵的祖先却诞生在中国。宋绍兴31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以大军30万水陆并举南侵,南宋朝廷危在旦夕。当时宋军有个弓箭手出身的壮士名唤魏胜,知道消息后,立即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