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元战争--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宋元战争--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32 更新时间:2024/1/25 9:01:49

宋元战争--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宋元战争旷日持久,从1235年至1279年,打了45年。

德?二年(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带5岁小皇帝宋恭帝出城投降。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二王(益王赵?、广王赵?)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在福州7岁的赵?登基称宋端宗,改元“景炎”,组织抗元。

元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攻陷福州,南宋朝廷流亡到泉州,张世杰借船遭泉州城舶司蒲寿庚拒绝,蒲降元。张世杰抢船出海,流亡朝廷漂流到了珠江口。在深圳湾遇台风,宋端宗坠海差点溺死,惊吓成疾。端宗病死后,7岁的弟弟卫王赵?在今香港大屿山梅窝乡登基,年号祥兴,左丞相陆秀夫和统军主帅张世杰护卫赵?逃到崖山,继续抗元。

一路凄惶据崖山,超前殉国反误国

当年崖山还是个岛,没有与大陆相连,宋军将宋帝等中心设于此。在西山临建行宫30余间,建军屋3000间,让文武百官安顿下来。史料记载,小朝廷在崖山期间,训练士兵,制造兵器、船舰,开辟“草市”方便贸易。各地组织义军前往,集结20余万人,分兵屯守在崖山周围,大部分安住在舟船内。所需粮食资给从粤西和琼州等“海外四州”取办。

当元军张弘范从潮阳港出海刚到甲子门时,崖山就收到探报了。有人建议张世杰:“如元军以战船塞住崖门出海口,宋军进退不得。应先据此地迎敌!胜是国家福气;不胜还可西逃。”

但掌握优势兵力的张世杰,在经历了焦山惨败后,已经对残宋不抱希望,拥20万之众,却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制,把千余艘战船背山面海,用大索连接,四面围起楼栅,结成水寨方阵,把木制战船两侧用衬垫覆盖,以防御元军的火箭和炮弩,赵?的御船居于方阵之中,打算在此死守,实际上也是漂泊流离的亡国心态影响了南宋军民的斗志,打算毕其功于一役,胜则没有长算,败则一举殉国成仁,以结束这无穷无尽的流离颠沛。

后世兵法家评张世杰此举有三大失误:一是据崖山天险却放弃了对入海口的控制权,等于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对方;二是把千余战船贯以大索,结成水寨,虽然集中了力量,但却丧失了机动性、主动权,相当于把宋军暴露在敌人面前,任人攻打;三是全局战败,因结阵错误无法拔舟远遁,因而客观上造成张弘范一鼓荡平残宋、赵宋一战而亡的局面。

张弘范率水军赶到,果然马上扼控崖山之南入海口,又从北面切断宋军退路,控制陆上淡水水源和粮道。海上宋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10多天的防御战中,将士们只能以干粮充饥,饮海水解渴,饮海水的士兵呕吐不止,脸部浮肿,将士疲惫不堪,战斗力严重削弱。

元军跳上宋船后,无法移动、缺乏机动灵活的宋军,面对的就是和陆战优于自己的元兵短兵相接,且无法迅速转移,死拼下来的结果是宋军大溃。兵荒马乱中,缺少定力的文人丞相陆秀夫也失去了镇定,他过早地选择了杀身成仁做忠臣,逼着自己的妻儿一一跳海,然后匆忙背着幼主赵?蹈海殉国。

本来事尚有可为:血战惨胜的张世杰领兵来接宋帝时,却得知宋帝已被丞相背着蹈海,顿时军心大散,宋室大势已去。

获救的杨太后哭道:“我忍辱至今,只为赵氏最后一块骨肉。今事已至此,我还有何颜面复活耶?”次日趁人不注意,杨太后投海自尽。

残宋帝、后、相一战而丧,赵宋大旗不举,人心浮丧,为将不识天文不懂地理的张世杰,率残军沿广东海岸西去。途遇风暴叹曰:“若天要亡宋,就请覆沉我的舟师吧。”后在海陵岛附近全军尽覆。

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

宋元之战从公元1235年爆发,至1279年2月崖山宋室覆亡,持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铁骑纵横世界形成欧洲惊恐的“黄祸”以来,遇到的费时最长、着力最大、最为棘手的长期战争。被称为“世界历史上四大海战”之一的崖门海战历时23天,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包括参战的外围后勤保障人员),动用战船2000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上千,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大海战。

说其惨烈,更多的是体现在战役胜负已定之后,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了不使战舰落入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超过十万众的南宋军民,包括皇帝、太后、丞相、官员、士兵、妇女、百姓,不愿服从残暴的蒙古政权,纷纷蹈海自尽……元朝所编的《宋史》客观地记载了这段史实:“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

在这家国命运的转折关头,十万人集体殉国,从帝后到丞相、大臣、士兵乃至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表态。这是何等的惨烈决绝,这又是何等的誓死如归!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在华夏的精神遗存里,都是仅见的。这才是本原汉的精神。

决定宋元国运更替的两军主帅,居然是一对远房堂兄弟,元军掌军的是张弘范,年长宋军主帅张世杰几岁。张世杰幼年丧父,曾经寄居张弘范家一同求学。后张世杰投奔南宋,成掌军大员。但此张远不如彼张。作为灭宋的主要将领,北方汉人张弘范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他曾筑“一字城”分割襄阳、樊城,随后攻下樊城,逼使驻守襄阳城的宋军出降。在后来的江南焦山之战他又击溃宋将张世杰率领的宋军主力;1278年,在被元世祖封为“蒙古汉军都元帅”后,率军攻打闽广两地南宋的残余势力,在海丰五坡岭一战生擒领兵丞相文天祥;其后在崖山再次击溃南宋舰队,彻底灭亡了南宋政权。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官渡之战参战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官渡战役双方参战兵力对比:官渡战役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袁、曹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10.5万比3.3万(两军兵力对比为3.2比1)。如果加上未直接参战的后军和运输部队,双方兵力对比为12万比3.4万。袁绍军: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

  • 官渡之战历史背景(官渡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官渡之战历史背景:官渡之战历史背景?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 牧野之战简介(牧野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牧野之战简介?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牧野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商纣王残暴无道,杀了伯父比干,囚禁了另一个伯父箕子,周武王姬发决定出兵伐商,同时通知在盟津的与盟诸侯一起出

  • 宋金富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宋金富平之战?金天会八年(南宋建炎四年,1130)九月,金军为攻占陕西,在富平(今陕西富平北)地区,击败宋军反攻的作战。天会八年七月,金太宗完颜晟鉴于完颜宗弼渡江南下失利,完颜娄室在陕西进攻受挫,采纳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建策,将攻宋主要方向由江浙转至陕西。改命右副元帅完颜宗辅为攻陕主帅,同时将完颜宗弼军

  • 采石之战的经过(采石之战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采石之战的经过?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 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简介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绍兴三十一年(116

  • 亲自出城请降的皇帝(宋钦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亲自出城请降的皇帝?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渡过黄河,京师开封开始戒严。辅佐大臣劝宋钦宗赵桓向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一带逃跑。太常少卿李纲请求上殿面议,他对宋钦宗赵桓说:“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给陛下,您却打算弃而去之,这合适吗?”赵桓默然不答。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说都城守不住,只有避一避。李纲反

  • 长沙会战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长沙会战是怎么回事?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

  •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的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

  • 长平之战简介(长平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长平之战简介?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

  • 癸酉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癸酉之变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癸酉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自古以来,我国的变革和起义数不胜数。但是由各种教会组织领导发展起来的起义却是比较少见的。癸酉之变就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那么癸酉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癸酉之变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癸酉之变是怎么回事?作为教会类型的起义,癸酉之变的群众基础自然是有的。但是癸酉之变结果却不像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