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侯景之乱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侯景采取了哪些行动?)

侯景之乱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侯景采取了哪些行动?)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81 更新时间:2023/12/23 2:15:05

侯景之乱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经过

酝酿叛乱

侯景初入梁时,欲求婚于王、谢名门,请梁武帝做媒,梁武帝嫌其门第不够而予以拒绝,侯景因而对梁心怀怨念。引发侯景之乱的更重要的契机则是梁与东魏通好。东魏赶走侯景及梁军以后不久,就向梁朝抛出橄榄枝,让俘虏萧渊明写信给梁武帝,声称若两国重归于好,便可放还萧渊明。梁武帝一向重视宗室团结,看到萧渊明信函后竟然流泪 ;同时他已透过寒山之战认识到梁军战斗力之差,不堪再战,所以偏向通好,近臣朱异、张绾等也主和。但傅岐和侯景坚决反对,尤其是侯景,他害怕自己会被梁朝作为交换萧渊明的筹码,因此多次上书梁武帝,陈述不可与高澄通好的理由,并请缨北伐,均遭梁武帝驳回。又写信送钱给朱异,请他改变主意,朱异收了钱却不回信。侯景又伪造了东魏要求以侯景交换萧渊明的书信,梁武帝看了该伪信以后竟然接受,复书说:“贞阳侯(萧渊明)早上回来,侯景晚上就可以给你们送过去。”侯景看了之后怒不可遏,说:“我就知道这糟老头子没心没肺!”其心腹王伟也劝他造反。于是侯景以寿阳为基地,密谋叛乱。

侯景充分利用了梁朝的各种矛盾。他以南豫州牧的身份镇守寿阳,废除了梁朝盘剥百姓的市场税和田租,使百姓都来参与叛军,又将百姓子女分配给叛军,使寿阳成为一个大军营。 [20] 曾为梁武帝养子的临贺王萧正德久蓄异志,侯景也与之联结。 侯景屡屡向梁廷索求钱财武器,言辞也愈发傲慢,但梁武帝从未拒绝,一味姑息,给侯景运输物资的“信使相望”。 萧范、羊鸦仁、元贞、裴之悌等人相继向朝廷报告侯景欲谋反的消息,梁武帝及朱异等人却不以为意,说:“景孤危寄命,譬如婴儿仰人乳哺,以此事势,安能反乎?”甚至还斥责萧范“不许朝廷有一客”。 侯景便利用梁武帝昏庸的绥靖政策迅速壮大起来。

侯景起兵

经过数月的准备,到548年(梁太清元年,东魏武定六年,西魏大统十四年)八月十日,侯景以诛杀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陆验、制局监周石珍为借口起兵于寿阳,兵力约有8000人 ,正式揭开侯景之乱的帷幕。梁武帝听说后笑道:“是何能为,吾以折棰笞之!”乃派邵陵王萧纶统率诸军,征讨侯景。侯景知梁军来攻,决心争取主动,放弃淮南,率轻骑突袭建康城。九月,侯景留部将王显贵守寿阳,自己诈称游猎,出寿阳城。十月,侯景扬言进攻合肥,实际上却袭占谯州(今安徽滁州)、历阳(今安徽和县),进而引兵临江。梁武帝征询都官尚书羊侃讨侯景之策,羊侃请求派2000人急据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另派一军袭击寿阳,从而使侯景进退失据。朱异却说:“景必无渡江之志”,故羊侃的建议未被采纳。

梁武帝命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屯守丹阳(今江苏南京西南)。萧正德早已与侯景约为内应,派大船数十艘,以运芦苇为名,暗中接济侯景军辎重。当时梁宁远将军王质率水军3000巡弋江上,侯景将要渡江,担心被其阻击,便派间谍查看。此时,梁临川太守陈昕向梁武帝建议,采石急须重兵镇守,而王质水军力量较弱,要求增加戍军。梁武帝遂命王质与陈昕换防。间谍将此消息告侯景,侯景遂乘王质与陈昕换防之机,率军8000自横江(今安徽和县西南)渡江,抢占采石,俘获陈昕。继又分兵袭取姑孰城(今安徽当涂),俘淮南太守萧宁,主力进到慈湖(今安徽当涂西北),建康震动。梁武帝将军务托付给皇太子萧纲,太子部署建康防务,命其子宣城王萧大器总督城内诸军,并赦免囚徒以充军。百姓听说侯景的军队到了,争相逃入城中,士大夫几十年不见兵器,柔弱不堪,闻变后惶惶不可终日。羊侃布置防守,整顿秩序,皇太子欣赏羊侃的胆识,对他很是倚赖。

建康沦陷

侯景军于十月二十日渡江,十月二十四日至朱雀航(今江苏南京南)。由于有萧正德的内应,侯景很快攻破朱雀门,守门的东宫学士庾信逃走。接着,萧正德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军入城。自十月二十五日开始,侯景军就围攻台城(宫城),由于有羊侃的坚守,久攻不下,乃筑长围以断台城内外联络。十一月初一,萧正德登基为皇帝,改元正平,封侯景为丞相,并加紧对台城的攻势。

梁武帝第七子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起兵于江陵,联络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等一起增援建康。此时,统领诸军征讨侯景的邵陵王萧纶听说侯景渡江南进,已回军京口(今江苏镇江),率步骑3万西进。侯景遣军至江乘(今江苏句容北)阻击;萧纶迂回至蒋山(即紫金山)扎营,侯景大惧,一面备船作退走的准备,一面分兵三路进攻萧纶。萧纶先败侯景,迫其退向覆舟山(今南京市九华山)北。后在玄武湖畔交战,萧纶兵败,逃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侯景继续围攻台城,鄱阳王萧范与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赵风举率军救援建康,屯兵于蔡州,等待长江上游诸军。北徐州刺史萧正表则投降侯景,并率兵万人于欧阳(今江苏仪征)江中立栅,阻遏江陵萧绎等援军,又袭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败后还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降东魏。

十二月,侯景采取火攻及引玄武湖水灌台城,仍未能攻克。此时,梁衡州刺史韦粲、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南陵太守陈文彻等援军已会师于新林王游苑(今江苏江宁西南),合兵10余万,沿秦淮河竖立栅栏,侯景亦于秦淮河北岸立栅相拒。梁军推举柳仲礼为大都督,协调诸军行动。侯景派步骑万人挑战,柳仲礼因诸军新至,坚壁不出,后闻萧绎已率3万锐卒自江陵东下,部署诸军进击侯景。次年(549年)正月,韦粲部向进攻出发位置前进时,遇大雾迷路失时,到达青塘,夜已过半。立栅未成,遭侯景军突袭战败而死。柳仲礼驰救青塘,稍挫侯景军,双方遂隔秦淮河对峙。萧纶收容残部与东路援军萧大连等同柳仲礼会合,江陵方面援军萧方等及王僧辩军亦至。二十七日,萧纶所属萧嗣、李迁仕、樊文皎等部渡过秦淮河,攻破东府前栅迫使侯景军后撤。李迁仕、樊文皎率锐卒5000深入敌军营地攻打,获胜,后被侯景部将宋子仙以伏兵击破,樊子皎战死。

由于主帅柳仲礼不留心战事,反而“置酒高会,日作优倡,毒掠百姓,污辱妃主” ,又凌侮来援诸将,各路勤王之师内部互相猜疑,致诸将均无战心,各自思归。当时台城中已涌入避难百姓十多万人及两万士兵,经过数月围攻,大多数人都身体浮肿,奄奄一息,成批死亡,能作战的士兵不到四千人。 [23] 而侯景军则已发展到十万人。到十二月时,守城的股肱之臣羊侃去世,被视为罪魁祸首的朱异也在一个月后病死。549年(梁太清三年,东魏武定七年,西魏大统十五年)三月,侯景再次引玄武湖水灌台城,并四面猛攻,梁将萧坚之书佐董勋、熊昙朗于十二日拂晓引导侯景军由西北角楼处攻入台城。侯景入觐梁武帝及皇太子,并矫诏解散援军。各路援军退还,柳仲礼等出降,侯景占领了建康全城,控制梁朝军政大权。梁武帝心中不平,对于侯景的要求都不予满足,侯景遂断绝其供应,到五月初二活活饿死于台城。皇太子萧纲即位,是为简文帝,改元大宝,仍为侯景手中傀儡。曾过了一把皇帝瘾的萧正德怨恨自己被侯景当枪使,乃密召鄱阳王萧范带兵入京,侯景得悉后将萧正德勒死了。

侯景攻陷台城后,于549年(梁太清三年,东魏武定七年,西魏大统十五年)三月末遣于子悦率兵数百攻夺吴郡(今江苏苏州)。当地豪强陆映公恐作战不胜,资财被掠,劝太守袁君正载米、牛、酒迎降,于子悦俘袁君正,大肆掠夺。民众纷纷筑城堡反抗。五月,侯景任命厢公苏单于为吴郡太守,派仪同宋子仙进军钱塘。新城(今浙江杭州境)守将戴僧逿据城防守。六月,吴民陆缉等起兵攻打吴郡,斩杀苏单于。七月,宋子仙自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回军攻陆缉,陆缉弃城逃奔海盐(今浙江嘉兴东南)。吴兴(今浙江吴兴南)兵力较弱,侯景派中军都督侯子鉴等攻吴兴,吴兴太守张嵊战败被俘。十一月,侯景派宋子仙自吴郡再攻钱塘,戴僧遢投降。宋子仙渡浙江攻会稽(今浙江绍兴)。梁邵陵王萧纶先逃鄱阳(今江西波阳)。十二月,会稽守将梁南郡王萧大连亦弃城逃走,其司马留异率部降于宋子仙,并引宋子仙追俘萧大连。至此,三吴尽为侯景占领,其声势达到顶峰。他不仅娶了简文帝的女儿溧阳公主,还自封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此时梁朝诸王不但不攻打建康,反而自相残杀,萧绎杀死萧慥、萧誉,他的世子萧方等亦死于内战中,萧詧投奔西魏,萧纶、萧范、萧大心诸王也相互攻击,使侯景得以蹂躏三吴,扩充势力。

萧绎反攻

550年(梁大宝元年,东魏武定八年,西魏大统十六年),侯景攻下梁江州(今江西九江)、豫章(今江西南昌)后,梁湘东王萧绎派宁州刺史徐文盛率军数万,于贝矶(今湖北黄冈西)败侯景将任约,进逼大举口(今湖北黄冈东)。侯景派宋子仙等率兵2万西援。次年(551年)正月,新吴(今江西奉新)太守余孝顷举兵声讨侯景,侯景命于庆迎战。与此同时,萧绎派护军将军尹悦、安东将军杜幼安、巴州刺史王询等率军2万,自江夏(与郢州同治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趋武昌,受徐文盛节度,进击任约。三月,徐文盛等攻克武昌,任约向侯景求援。侯景亲自率军西上,闰三月进至西阳(今湖北黄冈东),与徐文盛等隔江筑垒对峙,侯景军垒被徐文盛军击破。四月,侯景闻江夏空虚,命宋子仙、任约率轻骑400由淮内(今湖北黄冈)过江,袭郢州,俘刺史萧方诸。侯景乘风举帆,越徐文盛等军而入据江夏。徐文盛逃回萧绎大本营江陵,王询、杜幼安等投降侯景。

萧绎见徐文盛战败,又派王僧辩为大都督,统率诸军征讨侯景,进至巴陵(今湖南岳阳)。王僧辩得知郢州失守,即于巴陵筑垒固守。侯景分遣任约攻江陵令宋子仙率军1万为先遣,自率大军继进,由隐矶(今湖南临湘西北长江南岸)攻巴陵,昼夜攻击,未能攻下。至五月,侯景军疾疫流行,士卒死伤大半。萧绎以胡僧祐为武猛将军入援巴陵,与信州刺史陆法和于赤沙亭(今湖南华容南)会师,侯景派任约率军阻击。六月,任约兵败被俘。侯景闻知,焚营退走,留宋子仙等领兵2万驻守郢州,派别将支化仁镇守鲁山(今湖北武汉东北),派仪同三司任廷和与范希荣等分别守晋州(今安徽怀宁)、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率大军顺流东归,至芜湖遭豫州刺史简朗截击,竭力突围才返抵建康。同时,侯景部将于庆进攻鄱阳受挫,亦撤兵。王僧辩进抵汉口,克鲁山、郢州,擒斩宋子仙等,战局大为改观。

平定叛乱

当时,交州刺史陈霸先击败响应侯景的高州刺史李迁仕,自南康北上,进屯西昌(今江西泰和)。七月,王僧辩克湓城(今江西九江西),陈霸先3万人屯巴丘(今江西峡江北),欲与王僧辩会合。八月,王僧辩前锋袭于庆于郭默城(今江西九江东北),于庆与浔阳(今江西九江)守将范希荣弃城东走。萧绎命王僧辩屯兵浔阳,以待上流援军。侯景败还建康,见自己折兵损将,恐不能久存,遂废梁简文帝为晋安王,迎梁武帝曾孙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天正,旋即弑杀简文帝。同年(551年)十一月,侯景逼萧栋禅位于己,改国号为汉,建元太始。

次年(552年)二月,萧绎传檄讨伐侯景,命王僧辩率诸军从浔阳出发,对侯景发动全面反攻。 陈霸先率甲士3万、舟船2000从南江(今江西赣江)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东)。王僧辩军袭破南陵(今安徽繁昌西)、鹊头(今安徽铜陵)二地,进至大雷(今安徽望江),侯景急命侯子鉴率水师拒之。侯子鉴在战鸟(今安徽繁昌北)与王僧辩陈霸先战,败奔淮南(今安徽当涂)。王僧辩和陈霸先抵芜湖,守将张黑弃城而走。侯子鉴据姑孰、南州(今当涂江中)抵抗,侯景派兵2000助守。三月,侯子鉴先闭营不出,后挑战轻进。王僧辩军进至姑孰,以大舰断其归路,击败侯子鉴,占领姑孰,继克历阳(今安徽和县),入秦淮河。侯景命人把大小船只皆装满石头沉入江里,堵塞秦淮河口,沿淮筑垒,从石头城(今江苏南京西)至朱雀航10余里。陈霸先抢渡北岸,在石头城之西落星山筑栅,其他军队依次连修城堡八座,沼伸到整个石头城西北,形成包围之势。王僧辩进军招提寺北(石头城北)。侯景害怕西州(侯景以西州为府,在今南京西南秦淮河东侧)路断,在石头城东北筑五城,控制道路,以王伟等守台城,自率万余人列阵于西州之西。陈霸先佯退诱敌,遣弩手2000横击其后,侯景军败退。王僧辩大军高歌猛进,侯景部将卢晖略开北门迎降,王僧辩攻入石头城。侯景兵败,不敢入台城,收残部百余骑奔吴(今江苏苏州)。王僧辩入台城,并命侯瑱追击,侯景逃至胡豆洲(今江苏南通一带),四月十八日被部将羊鹍所杀。侯景的尸体被送到建康,王僧辩暴其尸于市,军民争相食用,连溧阳公主也吃了侯景的肉。侯景的谋臣王伟等也被押送江陵,旋遭萧绎处死。历时近四年的侯景之乱终于平定。

标签: 历史侯景王僧辩萧绎

更多文章

  • 陈庆之是如何攻打北魏的(陈庆之北伐北魏之战的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陈庆之,尔朱荣,元颢

    陈庆之是如何攻打北魏的?陈庆之攻北魏之战发生于南梁大通二年(528年)四月,梁武帝萧衍命飙勇将军陈庆之持假节统帅率南梁七千白袍军护送北魏皇室元颢北归洛阳继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陈庆之统帅南梁七千白袍军历时一年有余的北伐,经历了大小战役四十七战全胜!攻城三十二座全克!占领北

  • 陈庆之攻北魏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如何评价此战?)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陈庆之,元颢,胡太后

    陈庆之攻北魏之战是如何爆发的?陈庆之攻北魏之战发生于南梁大通二年(528年)四月,梁武帝萧衍命飙勇将军陈庆之持假节统帅率南梁七千白袍军护送北魏皇室元颢北归洛阳继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陈庆之统帅南梁七千白袍军历时一年有余的北伐,经历了大小战役四十七战全胜!攻城三十二座全克!

  • 探索硖石之战的具体经过(如何评价硖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李崇,胡太后,昌义之,硖石之战的具体经过

    探索硖石之战的具体经过?硖石之战是梁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梁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进攻北魏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先胜后败的作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具体经过梁将赵祖悦领兵袭占北魏西硖石梁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九月,梁将赵祖悦领兵袭占北魏西硖石(硖石城

  • 钟离之战对南朝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如何评价此战?)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邢峦,曹景宗,南北朝

    钟离之战对南朝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钟离之战,亦名邵阳之役、魏梁二次钟离之战、邵阳洲之捷 ,为中国南北朝南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507年),梁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战胜北魏军的防御作战。天监五年(506年),梁军在洛口溃败之后,北魏中山王元英请求乘胜荡平东南,得到北魏宣武帝允准。同年十月,元英率

  • 钟离之战梁武帝是如何取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邢峦,曹景宗,昌义之,钟离之战,梁武帝

    探索钟离之战梁武帝是如何取胜?钟离之战,亦名邵阳之役、魏梁二次钟离之战、邵阳洲之捷 ,为中国南北朝南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507年),梁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战胜北魏军的防御作战。天监五年(506年),梁军在洛口溃败之后,北魏中山王元英请求乘胜荡平东南,得到北魏宣武帝允准。同年十月,元英率领

  • 钟离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邢峦,曹景宗,昌义之

    钟离之战是怎么回事?钟离之战,亦名邵阳之役、魏梁二次钟离之战、邵阳洲之捷 ,为中国南北朝南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507年),梁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战胜北魏军的防御作战。天监五年(506年),梁军在洛口溃败之后,北魏中山王元英请求乘胜荡平东南,得到北魏宣武帝允准。同年十月,元英率领号称百万之

  • 钟离、义阳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北魏是如何获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陈伯之,曹景宗,元逞

    钟离、义阳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北魏景明四年(梁天监二年,503年)至次年,北魏军分路进攻南梁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义阳(今河南信阳)地区获胜的作战,史称钟离、义阳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过程景明四年三月,投降北魏的原鄱阳王萧宝寅和江州刺史陈伯之请求北魏出兵攻梁。魏宣武帝元

  • 南阳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北魏是如何获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萧鸾,新野,南阳

    南阳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南阳之战为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齐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北魏军进攻南朝齐宛城(今河南南阳)获胜的作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过程二十年,北魏迁都洛阳 (今属河南洛阳东北)后,魏孝文帝元宏派荆州刺史薛真度等进攻南齐宛城,被齐太守房伯玉部击败。魏帝对

  • 如何评价淮汉之战(北魏军为何失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王肃,拓跋宏,萧鸾

    如何评价淮汉之战?淮汉之战指的是齐建武元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乘南齐箫鸾篡夺帝位之机,兴师南下进攻南齐淮汉(今淮河中游沿岸)地区的战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过程建武元年十二月,魏孝文帝拓跋宏派征南将军薛真度督4将南下攻齐襄阳(今属湖北):大将军刘昶、平南将军王

  • 寿阳之战齐军是如何击退魏军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寿阳,刘准,太和,寿阳之战齐军是如何击退魏军

    寿阳之战齐军是如何击退魏军?寿阳之战指的是北魏太和三年(齐建元元年,479年)至次年,在齐与北魏战争中,齐军与魏军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展开的一场大规模作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寿阳之战经过北魏和平六年(465年)九月,宋徐州刺吏义阳王刘昶据徐州(治彭城,今江苏徐州)起兵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