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萨尔浒之战的结果如何?带来了哪些影响?

萨尔浒之战的结果如何?带来了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6 更新时间:2024/2/2 4:25:35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发生在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战中明军集结全国精锐20万和朝鲜等军队,号称47万大军,向辽东发起进攻,兵分四路进军,左侧中路杜松领兵六万,右侧中路李如柏领兵六万,左侧北路马林领兵四万,合叶赫兵,右侧南路刘铤领兵四万,合朝鲜兵。后金方面,努尔哈赤“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进攻一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

结果

萨尔浒之战以明军的失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次战役,明文武将领死亡余310员,军士死亡45870余人,阵失的马、骡、驼共28600余匹。 [20-21] 此战之后,后金军乘势攻占开原、铁岭,征服了叶赫部,酋长金台吉、布扬古被杀死,余部俱降建州。朝鲜朝的光海君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农历五月,派遣使者去后金致谢,从此对后金与明朝采取中立政策,直至后来仁祖反正。

明军主帅杨镐兵败之后立即引咎辞职,后被拘押,崇祯二年(1629年)被处决。杜松与刘綎已死于战场,马林也于3个月后在开原战死,明军四路主将四人已失其三,仅有李如柏始终未遇敌,但在战役之后数日即为言官弹劾。一年半后辽事更坏,此事再被提及,李如柏自杀以明志。

影响

萨尔浒战役除李如柏军撤走未遭惨重损失,明军共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元气大伤,后金军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因为战争的原因,造成巨大的军事开支使得明朝不断加重赋税,激化了国内的矛盾,导致明朝遭遇内忧外患的袭击,两面作战。

萨尔浒战后,辽东的形势更加危机,这时徐光提出了重点防守的战略。他说:“今日之计,独有厚集兵势,固守辽阳,次则保全海、盖四州为上策,但须多储守之器,精讲守之法。中间惟火器最急,若得大小足备,兵将练习,寇至之日,乘城抵敌,歼其二三阵,必啮指退矣。”在“人非其人,器非其器,且无将无马”的形势下,他认为“归并合力不足为怯,婴城自守不足不弱”。他就是要集中兵力防守辽阳等城镇。因为在他看来,辽东是京师的左臂,如果不守辽东,敌人一天天强大,山海关以南处处设防,要比守辽东费十倍之力。

而明军自遭此惨败,开始陷入被动,到天启年间,辽阳、沈阳、广宁等重镇相继失守,明朝退守辽西,完全陷入被动,局势万分危急。明朝方面自此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方面由防御转为进攻。明朝最后失去大部份辽东领土,山海关以外仅余少部份土地如锦州、宁远、杏山、塔山等地。

评价

乾隆帝:“尔时草创开基。筚路蓝缕。地之里未盈数千。兵之众弗满数万。惟是父子君臣。同心合力。师直为壮。荷天之龙。用能破明二十万之众。每观实录。未尝不流涕动心。思我祖之勤劳。而念当时诸臣之宣力也。谨依实录。叙述其事如左。” “祖同兄弟子侄之众,率股肱心腹之臣,亲冒石矢,授方略,一时圣嗣贤臣抒劳效悃,用成鸿猷,我大清亿万年至丕基业实肇乎此”⑧”“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争战,留得艰难缔造踪。”

《清史稿》:“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

蔡东藩:“不才何事令专征,二十万军一旦倾。从此辽东无静日,庸臣误国罪非轻。”

李鸿彬:①萨尔浒战役,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努尔哈赤领导下的后金,打败了明军,Ê这决不是偶然的。虽然战争的胜负决定于作战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先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以及人心的向背。萨尔浒之战,对于后产金来说是一场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反映了女真人民的要求和愿望,从而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后金的八旗兵,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如守卫界凡城的四五百人,敢于面对多于自己二十多倍的明军作战。驻守深河一带的五六百名骑兵,敢于阻击两三万敌兵的进攻。而且老百姓坚壁清野,明兵所到之处受冻挨饿。②萨尔浒之战戮穿了明朝这只纸老虎,从此努尔哈赤把战略重点转向辽东,矛头直指明王朝。③后金由于取得了萨尔浒自卫战争的重大胜利,不但保卫了自己的生存,而且壮大起来,很快又进入封建经济发展较高的辽沈地区,这为以后建立清王朝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历史萨尔浒之战明末

更多文章

  • 播州之役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播州之役,万历三大征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

  •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此战到底在什么地方打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官渡之战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著名的官渡之战在哪里发生的?官渡之战的古战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城,虽然一些古代建筑已经没有了,但是中牟县城历史文化的气息仍然浓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中牟旅游。当时袁绍带领20万军队南下,曹操仅率兵4万在官渡相聚。曹操趁袁绍傲慢轻敌、内

  • 垓下之战历时4年半之久,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垓下之战,楚汉之争

    垓下之战是楚汉之争中的一场战略决战,发生在汉高帝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3年12月—前202年1月),楚汉两军在垓下爆发战争。最终以汉军胜利,项羽自杀而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战争过程汉军攻楚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

  • 明末农民战争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最后以失败告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明末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等,爆发于明末天启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康熙三年(1664年)夔东十三家完全结束,是由李自成等领导的一场农民战争,其结果是农民起义军失败,明朝灭亡,清军获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经过陕北举义陕西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

  • 夷陵之战后蜀汉还能三分天下 官渡一战袁绍为何满盘皆输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夷陵之战,官渡之战

    对夷陵之战和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夷陵之战后,蜀汉能三分天下,而官渡之战后袁氏无法割据河北?夷陵之战,蜀汉仍能三分天下,而官渡之战,袁绍却满盘皆输,其原因:诸葛亮功不可没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接手的是怎样的一个烂摊子。大战之后,内部“益州疲敝”,南部四郡叛乱;对外

  • 萨尔浒之战:明清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萨尔浒之战,明末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发生在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战中明军集结全国精锐20万和朝鲜等军队,号称47

  • 蒙金战争的结果如何?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蒙金战争

    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成吉思汗六年)至1234年(金天兴三年、蒙窝阔台汗六年),由成吉思汗发动、木华黎继续、窝阔台完成了攻灭金朝的战争,史称蒙金战争。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蒙古军历经二十三年成吉思汗、拖雷、三子窝阔台汗,分四阶段,最后通过联合南宋才并吞金朝。蒙金战

  • 襄樊之战蜀汉从鼎盛走向衰落 关羽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关羽,襄樊之战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襄樊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关羽当初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的?关羽为什么要打这场毫无胜算的战争?在三国时期,很多战役可以堪称经典之战,直到现在依旧是后人学习的典范,我们都了解,一场战争的发生和结束,都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胜利的一方意味着地位的提升和领地扩展,相比之

  • 为什么说东京保卫战的失败是必然?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东京保卫战,北宋

    东京之战,即东京保卫战,是北宋末期,以李纲、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东京的重要战争,最后以宋王朝失败告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宋末,东京保卫战中宋方失利与北宋战前动员失败有很大关系。禁军缺乏军事训练,战斗力下降;动员城内外百姓防御,由于

  • 长平之战白起将赵括围攻 赵国为何没有人出手帮忙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长平之战,赵括

    对长平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长平之战,赵括被白起围攻的时候,本国为什么没有人出手相助?赵国这个国家后人给的评价就是不作就不会死。原本的赵国经过赵灵王的一系列改革以后,实力空前庞大,甚至已经能够和秦朝平分秋色了。不过惋惜的是战国后期,赵王老眼昏花,而且受人蒙蔽,硬是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