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什么是虎牢之战?虎牢之战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虎牢之战?虎牢之战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59 更新时间:2024/1/23 14:52:59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虎牢之战:唐朝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虎牢之战的背景

隋朝末年,烽烟四起,群雄争霸,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称“唐”,王世充据洛阳称“郑”,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下诏秦王征王世充,王世充闻唐军来袭,命魏王王弘烈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县)、荆王王行本守虎牢、宋王王泰镇守怀州(今河南沁阳)、齐王王世恽负责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守洛阳宝城、太子王玄应守洛阳东城、汉王王玄恕守含嘉(洛阳城北)、鲁王王道徇守曜仪(洛阳宫城北),王世充亲自率军作战。

唐军势大,河南五十余州相继归降,王世充遣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答应出师援救。窦建德又派遣礼部侍郎李大师等人赴唐军,请求唐停止进攻洛阳,李世民留下使者,但不予答复。

虎牢之战的经过

王世充原来是隋东都洛阳守将,隋炀帝死后,他在唐朝武德二年四月称帝,国号郑,并利用唐军在河东作战无暇顾及东部的机会,夺取了唐朝在河南的部分土地。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唐朝武德三年七月,命令李世民领兵8万向东攻打王世充。

同时派遣使者与窦建德言和修好,使他保持中立。王世充从各州镇挑选勇士聚集洛阳,命令他的三个侄子在分别镇守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虎牢、怀州(今河南沁阳)等重要地点,命令他的兄长、儿子防守洛阳,他亲自率步骑3万迎击唐军。

李世民率步骑5万进军慈涧(今河南新安东),王世充被迫撤回洛阳。李世民于是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唐军攻克回洛城,并占领虎牢,河南50余州相继归降。

李世民率军进逼洛阳,经过一番激战,将其合围。王世充困守孤城,缺乏粮草,民心颓废,几次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

窦建德得知洛阳危急,怕唐灭郑后危及自己,决定先联合郑国攻击唐朝,然后找时机灭郑,再夺取天下。于是率兵10余万西进,连续攻克管城(今河南省省会郑州)、荥阳(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进到虎牢的东面。

李世民与部下商议对策,部将多主张退避。他力排众议,决定分兵围困洛阳,占据虎牢要地,阻止窦军向西进军,一举两得。由于虎牢地形险阻,窦军不能前进,驻扎了1个多月,多次作战不利,士气低落,将卒思乡。

李世民得知,引诱他出战。窦军果然全部出动,李世民下令骑军队直冲人窦军。窦建德正和群臣议事,唐军突至,前后夹击,阵势大乱。唐军追击30里,俘获5万多人,窦建德受伤被俘。李世民回军洛阳,王世充就投降了。最后获得胜利.

这一战还出现了一支精锐的部队“玄甲军”。唐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军”。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虎牢之战的影响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李渊特设天策上将策封李世民,也间接导致日后的玄武门之变。

夏军败后,左仆射齐善行与建德之妻曹氏领百骑逃回洺州(今河北邯郸),窦建德余下部众打算拥立窦建德养子为王,齐善行排众议,最后带领百官以及传国八玺向唐朝投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窦建德被送至长安处斩。李渊历数王世充的罪状,王世充回答说:“我的罪固然该杀,但秦王曾答应我不死”,李渊赦免,并且贬为庶人流放巴蜀。没几日,王世充仇家独孤机的儿子独孤修德,趁著防守不备杀掉了王世充及其兄长,高祖仅罢免了独孤修德的官位,后来其他王氏亲族也以谋反罪被处死。

窦建德被杀害后,昔日部下将士愤慨,推刘黑闼为王,半年内收复窦建德的旧地。武德六年(623年),刘黑闼被李建成平定。

标签: 历史虎牢之战唐朝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是故意中的“空城计”吗?他都有哪些考虑?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三国,司马懿

    关于围绕名著的解读,我们已经写过很多了,其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也写过不少,虽然在历史上这段计谋是曹操和吕布的主角,但是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这个光彩的计谋,自然就被罗老先生放在了他的身上。空城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司马懿带着15万大军进攻蜀国的街亭,诸葛亮在西城无兵可守,假装淡定神闲的在城门上弹

  • 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国大败,那么秦国的伤亡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春秋,白起,长平之战

    在公元前260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当时最大的一场战役,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两国在长平之战中,倾国之力秦出动了60万军队而赵国出动了40万军队,他们在长平这个地点开始了一场大战,结果大家都知道,赵国四十万军队被杀神白起坑杀,赵国此时已经没有可以再战的国力了,那么为什么秦国不在此时灭了赵国而非要等

  • 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为何不求救与其余几国呢?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春秋,白起,长平之战

    赵国在秦赵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东方五国不救援赵国完全是因为赵孝成王决策失误,被秦国耍了一把,从而使赵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以至于最后被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这里说的决策失误并非是指赵国接受冯亭献上的上党郡十七座城池,上党对于秦赵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赵国做为一个大国没有理由不接受它,尽管接受它就意味

  • 蒙古帝国长子西征:拔都率蒙古铁骑横扫东欧 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被征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大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是以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任统帅,诸王子贵由、蒙哥等从征,因为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军队,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从征,所以被称为"长子西征"或"诸子西征"。蒙古灭金战争结束后,窝阔台汗在中原和中亚建立了巩固的统治。也儿的石河以西、乌拉尔河以东之地为蒙古的征服地区,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

  • 艾劳战役:是拿破仑征战生涯中流血最多的战役之一 惊心动魄却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公元1807年2月,拿破仑一世和第四次反法同盟在东普鲁士境内发动著名的艾劳战役。在会战中,双方都展现了难以置信的英勇。法军还上演了拿破仑战争中最壮观的一次骑兵方阵大冲锋,但还是被俄军正面击退。这次不分胜败的战役是拿破仑流血最多的战役之一。1807年2月8日凌晨,艾劳会战在一片风雪正式爆发了。此时扣除

  • 纳尔瓦之战:一场让俄罗斯帝国陷入危机的大溃败 彼得大帝在历史上从此沦为笑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1700年11月30日,在俄瑞大北方战争时期,彼得一世率俄军同查理十二世的瑞典军队在纳尔瓦城附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战役。瑞典少年国王查理十二以八千破三万,大败俄国彼得大帝。困境中的俄罗斯帝国17世纪后期的俄罗斯,已经是拥有辽阔的疆域超大帝国。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他们都与比西面的欧洲各国落后很多。

  • “吃水不忘掘井人”,盘点我军历史上三位战斗英雄,各个堪称传奇,其中一位创下一个记录, 美军表示无法理解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斗英雄,今天就由小编盘点我军历史上诸多英雄中三位战斗英雄,各个堪称传奇,其中一位创下一个记录, 美军表示无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吃水不忘掘井人”,新中国的江山是无数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英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打下来的。这些英雄的先进事迹,我们应该铭记,这些英雄的革命精神

  • 三河镇之战:湘军战史上最大败仗 6000湘军精锐血战10万太平军 湘军兵败三河镇给清朝造成了哪些后果?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公元1858年11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对湘军精锐李续宾部进行的大规模歼灭,此战太平军主力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6000人,击毙湘军悍将李续宾、曾国藩六弟曾国华等大小官将400多人。这场战役被视为是湘军战史上最大败仗,三河镇大捷,使太平军摆脱了被动的局势,重振了军威。1856年,太平

  • 安庆之战:太平天国走向衰亡的起点 安庆失陷 太平军对清军转入防御阶段 太平天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无法挽回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1859年到1861年,清军围攻太平天国重镇安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为保卫安庆,坚持抗清斗争,率军多次救援,进行了两年之久的战斗。1861年9月5日,安庆失陷,2万多人壮烈牺牲,太平军自此节节败退。1856年发生的天京事变,葬送了太平天国得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使太平天国运动陷入了严重的危急时刻。在湖北

  •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 为了民族自治 以巴尔干同盟胜利而告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控制和压迫所进行的战争。经过激战,塞、门两军进占马其顿和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军控制伊斯坦布尔以西地区;希军进占爱琴海诸岛;土军败退到埃迪尔内、约阿尼纳和斯库台等地。11月3日土耳其被迫请求欧洲列强进行和平调处,1913年5月30日签订《伦敦条约》,战争宣告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