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康熙皇帝临终之际,隆科多为何对胤禛毫不迟疑的支持?

在康熙皇帝临终之际,隆科多为何对胤禛毫不迟疑的支持?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575 更新时间:2024/2/2 10:58:06

康熙四十七年,身居太子之位长达30多年的爱新觉罗·胤礽,被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废黜了其太子之位,康熙帝诸位皇子对皇位的争夺逐渐公开化、明朗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太子之位出现空缺,除了最先跳出向皇储位置发起冲击的皇长子胤褆,就属皇八子胤禩周围的党羽势力,活动最为频繁。

在康熙皇帝下达“命诸大臣於诸皇子中举可为太子者”的命令以后,“诸皇子允禟、允俄、允禵,诸大臣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皆附允禩”,将“贤名在外”的皇八子胤禩推到了距离新任皇储最近的位置。

在上述拥护和支持皇八子胤禩的“八爷党”成员中,除了三位皇室兄弟外,属鄂伦岱的举荐行动最为积极。除此之外,鄂伦岱所在佟佳氏家族中,还有佟国维、法海等佟佳氏两代显赫人物都旗帜鲜明地站在了皇八子胤禩的阵营中,给予其绝对支持。

但在佟佳氏家族几乎完全一致的政治站位选择中,却出现了一个意外,那就是佟国维的第三子——佟佳·隆科多

《清实录·世宗实录》有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甲午。圣祖宾天。上哀痛号呼。擗踊不已。尚书隆科多进曰。大行皇帝深惟大计。付授鸿基。宜先定大事。方可办理一切丧仪。

康熙六十一年,在康熙皇帝临终之际,时任理籓院尚书兼署步军统领的佟佳·隆科多被康熙皇帝召到御前,接受顾命。就当是的具体环境而言,对于京城戍卫拥有绝对控制权的隆科多几乎拥有“决定”皇位继承人的巨大权力。而隆科多对皇四子胤禛毫不迟疑的选择,才让康雍皇权更迭过程得以平稳进行。

也就是说,作为佟佳氏家族的人物,隆科多并没有像自己的兄弟——鄂伦岱、法海一样,甚至并没有像自己的父亲——佟国维那样,选择站位皇八子胤禩,而是选择了皇四子胤禛。

诸多观点认为,隆科多之所以选择皇四子胤禛,乃系康熙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正面影响。毕竟,因为孝懿仁皇后曾经抚养过皇四子胤禛,拥有“养母”身份,隆科多这个“舅舅”选择站位外甥,也属必然结果。

但是,佟国纲之子鄂伦岱、法海虽然是孝懿仁皇后的堂弟,但也能算是皇四子胤禛的“舅舅”;佟国维作为孝懿仁皇后的生父,更是能被皇四子胤禛称呼“外公”的所在;那么,为何独独隆科多这个“舅舅”选择了皇四子胤禛呢?

笔者认为,康熙皇帝在任命隆科多为九门提督时,告诫其的一句话,直接决定了隆科多的选择。也正是这句话,将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对皇位传承的理性、明智选择完美展现。

康熙五十年,“托合齐会饮案”爆发,时任九门提督的托合齐被康熙皇帝罢免九门提督一职,命佟佳·隆科多接替。

就在隆科多赴任九门提督的第一份奏折中,康熙皇帝给予了隆科多一下告诫:你只须行为端正,勤谨为之。此任得到好名声难,得坏名声易。你的兄弟子侄及家人之言,断不可取。这些人初次靠办一两件好事,换取你的信任,之后必定对你欺诈哄骗。先前的步军统领费扬古、凯音步、托合齐等,都曾为此所累,玷辱声名。须时刻防范。慎之!勉之!

啥意思?

对于隆科多,康熙皇帝就只有一个交代,那就是别结党、别参与皇子夺嫡!

而且,康熙皇帝在朱批中,还专门将隆科多的“兄弟子侄及家人”用作负面典型,予以告诫。康熙皇帝口中所说“兄弟子侄及家人”所指,正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公开推举皇八子胤禩为信任太子的佟国维、鄂伦岱、法海等人。而隆科多之前的历任九门提督,诸如费扬古、凯音步、托合齐均因为参与结党串联、参与皇位争夺而被处理、诛杀乃至挫尸扬灰,不许收葬。

从康熙五十年,到康熙六十一年的十一年中,隆科多之所以能够稳居九门提督如此险要的官职,正是因为对康熙皇帝告诫之言的严格遵从。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以后,皇八子胤禩虽然备受打击,但其依然保持着对皇位的公开渴望和旺盛争夺劲头。此时的皇四子胤禛依然保持着中立态度,保持着韬光养晦、隐忍不发的曲线夺嫡路线;此时的皇十四子胤禵尚未成为大将军王,尚未成为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

也就是说,皇八子胤禩在“九子夺嫡”事件中始终没有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佟佳氏家族的强劲代表——鄂伦岱等人依然忠心耿耿的站位皇八子胤禩,全然没发觉康熙皇帝对这种串联结党行为的厌恶。

几乎全堂朝臣对皇八子胤禩的鼎力支持,终于酿发了康熙五十三年的“毙鹰事件”,皇八子胤禩这个出头的椽子,被康熙皇帝彻底拔掉。而后,皇十四子胤禵成为了“八爷党”这个实力最为强大之政治集团的首脑。而在皇十四子胤禵拥有最高继位呼声的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六十一年,皇四子胤禛始终未改初心,依然坚定地保持着自己曲线夺嫡的路线,一副“非予不夺”的世外闲人形象。

注意,在康熙五十年到康熙六十一年,不管是士气最盛的皇八子胤禩,还是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十四子胤禵,隆科多始终服从康熙皇帝“行为端正,勤谨为之”的告诫,保持中立、保持对康熙皇权的绝对拥护和支持。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时任理藩院尚书兼领九门提督的隆科多,成为北京城中权力最大的人物,其手中掌握的兵力和权力,完全可以私自决定皇位继承人。在此关键时刻,隆科多依然没有忘记康熙皇帝的告诫,慎重且理性的选择了始终“未参与夺嫡”的皇四子胤禛。

标签: 历史隆科多胤禛

更多文章

  • 李贤: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深得父皇李治的喜爱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李贤(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贤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李治喜爱。太子李弘猝死后,册立为皇太子,期间三次监国,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

  • 在康熙擒拿住鳌拜之后,究竟是什么原因没有直接杀死他?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康熙,鳌拜

    擒拿鳌拜可不是很随便的事,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可以说,15岁的康熙那时候擒拿鳌拜是冒着非常大的风险的。甚至一直都为后人所称颂,可以说是康熙人生当中的一个辉煌。当时的鳌拜,已经目空一切,甚至都起了谋逆之心,但在康熙擒拿住他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杀死,而只是判了一个终身监禁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满清能够入关建立清朝,为何说是得益于李自成的失误?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清朝,李自成

    满清之所以能够很快入关建立清朝,这得益于李自成的失误,换言之,李自成把到手的江山拱手送给了满清。满清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毫不讳言说:“大清的江山是从李自成手中夺过来的,和明朝没关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然这是多尔衮为了缓和清朝和汉族之间的民族矛盾才这样说的,目的是转移汉

  • 高安公主:唐高宗李治第二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高安公主(649年~714年),李姓,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高宗李治第二女,母为萧淑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封宣城公主,坐罪囚于掖庭。得到太子李弘营救,下嫁颍州刺史王勖。武周时期,驸马坐罪处死,公主囚于宫中。唐中宗复位后,进封宣城长公主。

  • 权毅:娶唐高宗长女义阳公主,曾参与反对武则天的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权毅(647年-691年),天水郡略阳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人。桂州都督权知节之子。娶唐高宗长女义阳公主李下玉,拜驸马都尉,出任蕲州蕲川府左果毅。不久转任袁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武周天授二年被杀,享年四十五岁。公主也随后而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705年神龙革

  • 和珅被嘉庆抄家后,他的儿子与儿媳分别是怎样的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和珅,嘉庆

    有一句俗话叫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的是清朝第一贪官和珅被嘉庆皇帝抄家时的盛况。那么和珅被抄家后,他后代的结局如何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抄家的人来到和府的时候,和府上上下下乱成一团,有的人逃走,有的人大哭大叫,但是更多的人被吓到无所适从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听完了

  • 王辅臣本是骁勇悍将,为何却在康熙与吴三桂之间反复无常?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王辅臣,康熙

    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满洲军一直就对中原虎视眈眈,到了皇太极,也一直没有入关,直到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率领满洲军入关,扶持年幼的福临继位为帝,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顺治帝,大清这次得以步入中原。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其中不乏一些能征善战的勇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一位,就是在顺治帝死后,留给了康熙帝,可惜却险

  • 乾隆为人熟知的是影视形象,但他真实的样子又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乾隆,形象

    说到乾隆想必一定是电视中的哪个形象,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但你知道他真实的样子又是什么样的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早年痴情,对结发妻子情投意合,富察氏的完美让乾隆谱成了一曲长恨之歌。乾隆共有41位嫔妃。从1727年和第一位妻子富察氏成婚后,到1777年他又纳了

  • 乾隆在晚年时期,为何要选择资质平庸的嘉庆为皇帝?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乾隆,嘉庆

    康乾盛世是封建王朝最后的余晖,清朝一路向衰,再也不复当年辉煌,中华民族再也不复汉唐的威严,在那由盛到衰的过程,有人想力挽狂澜,终究无法从根本挽回昔日的辉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人说,他是清朝最平庸的皇帝,但他一生都兢兢业业,为国家图谋。与维护盛世并肩而行。但历史让他肩负起

  • 古代造反可是死罪一条 将军造反时士兵为什么还跟随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将军

    还不了解:古代将军造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将领造反,为什么士兵都跟着响应?反对不行吗?历来造反等同叛乱,当权者极为痛恨,在古代对应的便是诛灭九族、凌迟处死的极刑。造反,意味着与现有政权决裂,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然而,上下五千年,造反者大有人在,甚至有缕缕不绝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