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是怎么样的?告老还乡制度详解

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是怎么样的?告老还乡制度详解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56 更新时间:2023/12/20 14:12:18

电视剧里我们都常常能见到有官员跟皇帝说自己要告老还乡,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是怎么样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介绍一下。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于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但“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说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中有“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词句。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官吏退休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但到达退休年龄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伤者,虽未到退休年龄也可以退休请俸;明朝亦有规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随时勒令退休。可见,在我国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辞去官职,提前退休也是允许的。

“告老还乡”就是“老病不堪厘务者”和“老疾不能任事者”主动请辞,提前申请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提前退休的情形。古代官吏提前退休比较简单,只要官吏提出申请,皇帝一般都会准许。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专门下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大清宰相刘罗锅岁至垂年即上奏皇上,请求告老还乡,获得“恩准”后,便雇用小毛驴,直奔山东老家的情形深入人心。事实上,在我国古代主动要求“告老还乡”提前退休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告老还乡”回避权力斗争

此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的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大夫范蠡。范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后,范蠡殚精竭虑辅佐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经过二十余年卧薪尝胆之后,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兴邦复国。作为大功臣的范蠡被勾践封为上将军,此时范蠡达到了为人臣者的最高境界。但此时的范蠡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告老辞官,携西施遁入“五湖”,可谓极具聪明之举。

2、无心于官场,“告老还乡”

此时官员已无心于官场,向往能够回到家乡,于是“告老还乡”。此种情形下的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告老还乡”提前退休的想法,如人们熟知的晋朝彭泽县令陶渊明就是向往田园生活,主动请辞“告老还乡”。

其实,根据《世说新语.识鉴》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晋朝大司马张翰,字季鹰,更是由于一日,秋风乍起,触景生情思念起家乡吴地(浙江)的特产菰菜、莼羹、鲈鱼脍来了,突然领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图个快快乐乐,又何必要为了个官名而别乡数千里,还要备受羁绊呢?于是“告老还乡”。

3、客观条件,体弱多病,难当重任,申请“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

“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一般都会得到皇上的恩准。如在唐太宗时,官吏退休年龄是七十岁,对朝廷有大贡献者还可延缓退休年龄。但开国元勋李靖,因自感伤病碍身,遂在六十四岁时“告病还乡”,被恩准。但也有皇上不恩准的情况。如《论语章句》一书的整理者汉代著名经学家张禹,曾多次上书请求告病还乡,但无法得到皇上的恩准,相反“帝遣人问疾送药,强留”。

从某种角度讲,古代的“告老还乡”对于“从人才资源流出到人才资源流入”的良性循环,带动农村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标签: 历史告老还乡刘罗锅

更多文章

  • “黄袍”什么时候成为的帝王专用衣着?详解“黄袍加身”的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黄袍,帝王

    众所周知中国皇帝穿龙袍基本都是黄色的,那么大家知道“黄袍”什么时候成为的帝王专用衣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唐宋之前,君王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没有明确规定。据《礼记》记载,西周、东周时期“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袍服更是五花八门。进入封建社会后,皇帝所穿

  • 出产于中南半岛的占城稻,究竟是什么时候传入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占城稻,中国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曾作词《歇白塔铺》:“甘山庐阜郁长望,林隙依稀?一作熹微?漏日光。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望眼尽従?一作穷?飞鸟远,白云深处是吾乡。”而词中的“占城早稻欲移秧”正是形容产量极高的占城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出产于中南半岛的占城稻,究竟是什么

  • “想要家中富,屋里放四物”,指的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蝙蝠,鹿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如何才能一夜暴富,俗话说得好,“想要家中富,屋里放四物”,那这放的究竟是哪四样物品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第一样就是和鹿有关的东西,鹿虽然只是一种动物,但是在人们有着较高的地位,不仅是因为鹿有着引人注目的亮丽外表,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还因为它本身有着较

  • 均田制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均田制的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均田制,隋唐

    均田制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事实上,早在北魏时期冯太后主政之时,就已经有了均田制改革,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隋唐时期是中国继秦汉以来又一次中华文明高峰时代,它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两百八十多年的战乱,并在诸多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在隋唐时期施行的一系

  • 在南宋孝宗赵昚的统治下,宋人们究竟是如何吃螃蟹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南宋,螃蟹

    关于“古代第一个吃螃蟹”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东汉学者郭宪所撰写的《汉武洞冥记》,其卷三中是这样记载的:“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壳胜于黄胶,亦谓之螯胶,胜凤喙之胶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南宋孝宗赵昚的统治下,宋人们究竟是如何吃螃蟹的?秋天是吃螃蟹的最佳季节,尤其是

  • 古代为何要禁兵书?古代的禁书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兵书,禁书

    中国古代为何要禁兵书?古代的禁书有哪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代《三国志·魏略》中记载曹操下令“科禁内学、兵书”。南北朝这一时期主要禁谶纬天文一类的图书,不知是否禁兵书。唐代《贞观律 》卷三《职制律 》 :“诸玄象器物 、天文 、图书、谶书

  • 清朝士兵衣服上“兵”和“勇”代表什么?“兵”和“勇”的区别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清朝,八旗

    很多朋友应该都好奇过清朝士兵衣服上“兵”和“勇”代表什么?“兵”和“勇”有什么区别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快来一起看看吧。有关清朝的书籍、文章或影视剧上经常可以看到“兵”和“勇”二字,但很多人对这两种标志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

  • “男左女右”的习俗是怎么来的?揭秘“男左女右”习俗的历史由来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盘古,男左女右

    在平时生活里,大家都习惯了男左女右,好像约定俗成地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默认都是男左女右呢?今天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上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还有照结婚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如果颠倒了位置,就

  • 苏州古典园林简介:明代拙政园的拙政二字是啥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明代,拙政园

    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到中国四大名园,不得不重点提一提苏州的拙政园,很多人去拙政园都是奔着景色去的,但很少有人知道

  • 作为西游记中的精怪,黑熊精为何能与孙悟空争斗多次?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黑熊精,孙悟空

    黑松林三藏逢魔是精怪,叫做黑熊精。也是《西游记》里面的一个角色,原本只是一只黑熊并且住在黑风山的洞里面,经过多年的修行最后成为了精怪。所使用的武器是黑缨长枪,黑熊精非常有手段,并且使用武器时变化多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黑熊精与孙悟空的争斗黑熊精曾经与孙悟空发生过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