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人私藏盔甲为什么是死罪?

古人私藏盔甲为什么是死罪?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37 更新时间:2024/2/2 14:54:26

古人私藏盔甲为什么是死罪?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答案是否定的,关于自由,我个人比较认可的一种是自由在于克制,化为孔老夫子的话语就是达到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典雅醇和的中庸之美。

无休止地泛滥欲望不是自由,而是恶魔的行径。因此这个社会才有了人人得以遵守的底线:法律。正是因为这条底线的约束,才有了我们和谐社会之美。

那么古代的法律之中有哪些与今日不同之处呢?稍稍有些历史经验的读者都会知道,如今的社会是热武器的时代,即是以火药为基石而衍生出的各种武器,这种武器杀伤力强,也就使得双方的伤亡人数随之水涨船高。

古代是兵器时代,火药的诞生还在遥远的未来等待着人类。如使用冷兵器打败敌军,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就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电视剧里的盔甲多是为了配合演员而量身打造的道具,与历史上真正的盔甲有着巨大的差异。试想一下三秦大地的黑衣军团难道仅仅是为了美观才披上一身厚重的盔甲吗?

最终的目的是保护自己同时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因此,盔甲部队的地位相当于今日的坦克,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关于诸侯国才有了这样的表述:千乘之国或者万乘之国。

平凡普通人家养一些牲畜还绰绰有,制造一些盔甲便如同登天,除非他们是另有所图,因此皇帝们为了牢牢控制军权,才会找到各种借口处置手中军政的大臣,即使明知对方没有触犯各种法令,毕竟武器的主动权在他人手中,等于是自己伸长脖颈等待他人来处置。

将相们尚且如此,普通之家更得遵守法令,家中不得私自制造储存盔甲。

家中盔甲家等于今日之家庭拥有一辆坦克,这是国家内部存在的隐患,万一百姓们联合到一起,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然,百姓们也不会私自制造储藏,毕竟他们的收入不足以满足这项开支。我国的古代以农业社会为主,对农民来说最重要的耕地工具是牛,而早期的盔甲制作偏偏需要牛皮,法令规定私自宰杀耕牛乃死罪。

同时盔甲还需要长期的保养,不然被空气中的湿气和氧气所侵蚀,这又是一笔费用,百姓们不会冒着砍头的风险,从事这样一份奢侈的行业。

既然如此为什么家有铠甲就会被判处死刑呢?《水浒传》的原型故事或许可以给出答案,史记载宋江等三十六人造反,啸聚水泊梁山,仅仅三十六人却耗费宋朝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何也?地方根本无法处置这一帮贼寇,因为他们身着盔甲。可能有人说那是宋朝重轻武的国策造成的局面,此种因素固然是其中之一,但某种历史结论的与某一原因之间不存在某种单线的联系。

笔者还有下列事件为证据,证明盔甲在战争的重要作用,绝非如某些影视剧中所演绎,身着战袍与身着战袍差别不大。

北宋末年,北方女真人建立金国,金国四皇子金兀术带领自己的特战部队——铁浮屠,以闪电般的速度南挺进,使得留在北方的部队几乎全部沦为铁蹄下的亡魂。

何谓铁浮屠,就是将士们浑身穿上坚硬的盔甲,马匹亦是如此,披上厚重的甲衣,凭借骑兵的优势,他们如同一块密不透风的铁疙瘩一路冲击而来。

北宋新败,根本无法抵挡强大如金国的军队,纷纷后退,这就是盔甲的力量,历史记载宋朝士兵被吓得风声鹤唳。即使侥幸赢得一两场胜利也不敢宜将剩勇追穷寇。

真实历史事件:金兀术被逼迫到黄河岸边,走投无路,对方是数十万大宋军队。金兀术却看这数十万大宋军队如同渣滓,命令士兵原地待命,饮食睡眠亦如往常,而后命令一部分将士四处搜寻山羊,待山羊数量足够。

金兀术命令他们绑起山羊,令数千只山羊浑身挣扎,他只留其前两肢活动,同时命令士兵在前肢处放上一尊战鼓。当咚咚战鼓声敲响时分,数十万大宋军队以为铁浮屠横渡黄河,连仓皇迎战都没有,一夜之间四处逃散。

这就是盔甲的作用,这是区别正规军和杂牌军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社会严禁个人私藏盔甲。

但是漫长的历史中总会有意外,南北朝时期,北方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他们的兵役制度是府兵制,平日里男丁家中务农,战时披甲上战场。

《木兰辞》提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馒头,北市买长鞭。从这里可以得到证据当时的政府允许百姓们家中有盔甲,这是特殊时代的使然,由此带来的后果也显而易见,国家统治不稳定,北魏匆匆数年后就面临分裂,篡权夺位不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古代政府在管理得不近人情,严重到影响百姓们的正常生活,这样的管理也会快速导致国家的灭亡。比如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本来家家户户拥有一把菜刀方便使用。

但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信奉快马弯刀,他们害怕汉族人民造反,因此规定十户人家共用同一把菜刀,这样的情况使得百姓被压抑得痛苦不堪,加上元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因此在短短的九十多年之后,元朝就被赶回北方的草原。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一个月工资有多少钱 他们还有什么合法收入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清朝,工资

    对清代工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的工资有多少?清代正一品官员年俸是一百八十两,知县的年俸是四十五两,九品官一年的俸禄是三十一两。就是说,当三年知县,合法收益一共是一百三十五两银子。这是多大一笔钱呢?在北京,官员交际,一次得花掉十两银子左右。师爷的佣金,一年两三百两,是

  • 古代打仗能躺地上装死吗?装死有用吗?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打仗,装死

    应该很多朋友都好奇过古代打仗能躺地上装死吗?装死有用吗?你能想到的,古代将领同样想得到,所以小编告诉你,不能装死,装死往往会死的更快!据不完全统计,有人类文明记录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有两万多次。为了防止士兵装死不战,通常有以下三种措施:第一,清理战场,补刀。首先假设敌人赢了,战友都死了,你很机智的

  • 古代的小吏具体是干什么的?小吏官职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小吏,宋朝

    古代的小吏具体是干什么的?“吏”可以说是不入流的官员。古代的“官”和“吏”是有明确区分和界限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官便是朝廷命官,是由朝廷任命,领取朝廷俸禄而为朝廷服务的。吏则不同,吏是官员任命,从官员处领取俸禄为朝廷命官服务的。至于权利,自然也是有的,官员的权力来自于朝廷

  • 宰相和丞相是一个职位吗?有什么区别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宰相,丞相

    宰相和丞相是一个职位吗?有什么区别吗?主要区别就是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

  • 根据史书记载,葡萄酒最早出现在的哪个朝代?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葡萄酒,中国

    唐代著名诗人王翰曾作诗《凉州词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葡萄酒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哪个朝代?虽说《诗经》早就有了关于葡萄的记载,“六月食郁及薁”(“薁”指野葡萄),但今天我们常说的葡萄却是指欧洲葡萄。根据历史记载,欧洲葡萄是

  • 古代打仗士兵为何不怕死?主要原因有3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打仗,汉朝

    古代打仗士兵为什么不怕死敢冲?其实主要原因有3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主帅的激情演讲古时候在每次大战之前,主帅往往都会进行一番激情演讲,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军心。在古时候许多大战开始之前,甚至是皇帝挂帅出征之前,都会举行一个所谓的“誓师大会”,就像是现在许多高三、初三的学

  • 为什么太监普遍活的比较久?比正常男子的寿命更长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太监,清朝

    为什么太监普遍活的比较久?有一项数据调查表明,在古代正常人的平均寿命是五十多岁,而太监比正常的男人的寿命,多了14-19年的寿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调查的81名太监中,其中有3位活到了100岁以上,调查还指出太监活到100岁的概率是正常人100倍以上,可见断了尘根做太监不

  • 为什么古代皇室很少有双胞胎?思想观念太迷信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皇室,双胞胎

    为什么古代皇室很少有双胞胎?这是因为生孩子本身就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古代更是如此。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没有剖腹产也没有无痛分娩,女人生育就是走了一趟鬼门关。,医生也是束手无策、听天由命的状态。而生一对双胞胎大大增加了分娩的难度,女人难产致死的概率更高。康熙

  • 古代封异姓王有多难?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异姓王,汉朝

    古代封异姓王有多难?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异姓封王之所以难上加难,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他在楚汉争霸获胜之后,最终选择了延续秦始皇的皇帝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分封异姓王的皇帝,他一共分封了齐王(

  • 为什么古代皇帝都以去泰山封禅为荣?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皇帝,泰山封禅

    为什么古代皇帝都以去泰山封禅为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很多,在泰山封禅的皇帝却不是太多,只有六个而已,第一个就是始皇帝嬴政,第二个是汉武帝刘彻、第三个是汉光武帝刘秀,第四个是唐高宗李治,第五个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六个则是宋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