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法正本是刘璋手下的谋士,刘备为何不怕他再次背叛??

法正本是刘璋手下的谋士,刘备为何不怕他再次背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83 更新时间:2024/1/14 2:41:59

三国当中的文臣武将,都在历史的舞台上面崭露头角。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面发光发热。武将在战场上奋死拼杀,文臣谋士帮助自己的领导,密谋策划于密室当中。当然一个地盘的扩,首先还要有一个重点,那就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三国里面公认有才能,最出名的便是诸葛亮、周瑜司马懿

可能是多年的熏陶,这三个人有时候都被神话了。尤其是诸葛亮,说的是神乎其神。那么在三国的历史岁月里,刘备在后期的发家致富,拥有的人生意义上第一块完整的地盘。但是这块地盘的获得便是刘璋身边的谋士法正。那么法正是个叛主的人,人品有问题,刘备为何不怕他背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法正的家庭背景还是相当雄厚的,西川名士家庭当中。建安年间,法正和孟达原本是好友,正好赶上闹饥荒。两人便一起投靠了刘璋,奈何刘璋这个人,并不是一个明主。法正在刘璋的手底下熬了许久才升官。同在刘璋手下干活的张松,同样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两人没事便一起喝酒,感慨领导的不给力。

等到了公元208年的时候,刘备这边开始逐渐的壮大了起来之后。张松和法正便商量着怎么样投靠刘备更为合适。便背着刘璋,暗暗谋划着将刘璋整个地盘送给刘备。当刘备和法正见面的时候。刘备"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这样让原本就有着投靠刘备的想法更为坚实。等到法正回到益州之后,便和张松一起谋划背叛刘璋的事情。

法正在暗地里向刘备献殷勤,给刘备提出了如何夺取益州。"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以益州的富庶为根本,凭借天府之国的险阻来成就大业,易如反掌。刘备听到之后十分的高兴。虽然后来事情败露,张松被杀,但是益州还是跑到了刘备的手中。

有些事情也是需要辩证看待的,三国那种乱局当中。有些时候,是需要看时局的变化,以及领导的重用程度来判定。有一个明智的好去处,岂不是更好的发展呢?刘备在三国里面,众多的诸侯当中,除了极个别的,剩下的差不多都投靠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刘备也是一个背主之人呢?

答案显然不是,一个人是否是一个背主之人,要看他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历史大局,以及当时世人口中的天下道义。很显然,吕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三姓家奴",的确符合吕布。因为他做的事情,都明显不按常理出牌。刘备则是不同,刘备所做的事情的口号就是,"匡扶汉室"这面大旗帜,被他运用的淋漓尽致。同时曹操身边的文臣武将,很多都是从别的地方转头过来的,况且再投了新的主人之后,都大都在三国当中发光发热。最有名的莫过于张辽贾诩。一个名震东吴,一个被评为第一"毒士"。

我们再看法正,法正在刘璋的手底下,其实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用。受到排挤暂且不提,如果一个自认为有才能的人,在三国里面得不到重用,很容易就会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掉。如果自己不再争取一下的话,结果只有一个,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

其实贾诩的为人根本没问题,无非就是一种个人的选择罢了。每个人都有这梦想,这个梦想逼迫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何况法正要投靠的也是大汉的皇叔,那位"匡扶汉室"的刘氏宗亲。反观刘璋,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主,并不值得法正一直为其效力。与其碌碌无为,还不如去博一把,很显然,法正投靠刘备的选择是正确的。

天下士人的心,刘备可以说掌控的十分的到位。因为刘备需要得到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同时法正不仅有才能而且家族势力也有,刘备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害怕法正背叛呢?同时当时的天下能投靠的也就三个,刘备、孙权、曹操。曹操那里人才济济,根本轮不到法正说话。东吴更不用说,一个外来的臣子谋士,在东吴怎可能会有立足之地呢,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挤。那么只能选择刘备了。

刘备自然也是一个爱才的人,毕竟各个方面都有用人的地方。法正只能跟着自己建功立业,这样才会又机会出人头地,名流千古。时局的原因,加上法正本身的原因,也就导致了刘备根本不需要怕法正背叛。更何况谁都想有机会在历史上斩露头角,更何况刘皇叔对法正的重用并不亚于诸葛亮。

标签: 历史法正刘备

更多文章

  • 吴三桂已经是61岁的人了,为何还要选择对康熙造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吴三桂,康熙

    当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打京城,吴三桂奉命驰援京城,但还没到北京,崇祯就已经自杀了,之后吴三桂便降清了。许多人认为,吴三桂是因“冲冠一怒为红颜”才引清兵入关,在这先不做过多的解释。而吴三桂降清后,战绩显赫,最终被封为平西王,成了一名封疆大吏,镇守云南。1673年,61岁的吴三桂起兵反清,按古代人的寿

  • 刘备为何不另择一人,继续实现他“匡扶汉室”的遗愿?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刘备,匡扶汉室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率军与曹魏悍将夏侯渊对阵定军山,夏侯渊阵前被斩后,曹操痛心疾首,发誓要夺取汉中。一向深藏不露的刘备闻讯,却极为豪气地说“曹操来也无用,我必有汉川矣”!果然不久之后,刘备就自封汉中王。这一年他已近60旬,为将来计,他开始着手选立继承人。刘备经过慎重考虑,他将刘禅立为王太子

  • 在面对重兵围困时,赵云、关羽和吕布为何却各不相同?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赵云,关羽

    今天趣历史来谈谈这三位三国猛将、他们在面对重兵围困时的表现。这三位各位应该都很熟悉,那就是帅赵云、义关羽和猛吕布。他们都曾有过非常傲人的战绩,赵云有过长坂坡之战,关羽有过斩颜良,吕布有过“三英战吕布”之战。从个人武力上来看,个个都是三国当之无愧的超一流猛将,可是既然个人能力都属于非常强悍的,为何在面

  • 关羽大意失荆州,真是因拒绝东吴孙权的联婚之举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关羽,孙权

    提起关羽,他的勇猛和刚强为世人所称赞,特别是他的忠义侠骨为后人所景仰。当然,令人惋惜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最终败走麦城,从而导致被擒杀。落得出师末捷身先死的悲惨下场。而关羽大失荆州固然跟他骄傲自大的性格有关,还一件事有直接关联——那就是他拒绝了东吴孙权的联婚之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姜维为何却足足拖了20年之久,才再次开始北伐之旅?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姜维,北伐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的蜀汉致力于兴复汉室,一统中原。而对此壮志,身为蜀汉军师的诸葛亮自然也是不遗余力的想要实现。于是自公元228年至公元234年,诸葛亮先后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想要进一步扩展蜀汉势力。但很不幸,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因北伐之事心力憔悴,最终病死于五丈原。而蜀汉大军随后便退回

  • 据历史可知马超共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怎样的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马超,儿子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时局混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造反,争权夺势。除了后来在占据中原的魏蜀吴三国外,割据一方的氏族群体同样不可小觑。而马超便是西凉势力的一位代表人物。马超,字孟起,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马超自小便跟随父亲征战于凉州、关中一带,武力不俗,也因此有"锦

  • 关羽大意失了荆州之后,刘备还有实力称帝建立蜀汉吗?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刘备,蜀汉

    喜欢看三国的,大家都知道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看似不是亲兄弟,实则胜似亲兄弟。那么关羽失了荆州,又大败走了麦城,最后还丢掉了性命,这时候刘备不是一心为他报仇,而是在慌忙中称帝,这个时候刘备有这个实力称帝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刘备不是有没有实力称帝,而是不得不称

  • 关羽率军攻打长沙时,年轻的魏延为何不请求出战关羽?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关羽,魏延

    关羽率军攻打长沙,长沙太守韩玄派黄忠出战,关羽和黄忠大战上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天,黄忠和关羽接着再战,依然不分胜负,因为黄忠马失前蹄,关羽没有乘人之危,后来,黄忠也虚射两箭,第三箭射关羽盔缨。韩玄要杀黄忠,魏延出手相救,杀了韩玄,献城投降。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关羽来攻长沙,老将黄忠出战,而年轻的魏

  • 黄皓干预着蜀汉朝政,姜维与诸葛瞻为何不将其除掉?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黄皓,蜀汉

    虽说蜀汉后主刘禅昏庸,但大多数人认为,若不是当初宦官黄皓劝刘禅投降,只怕刘禅不会那么早开城门投降了大晋。可以说,刘备与诸葛亮这辈人辛苦打拼而来的江山,就这样毁在了黄皓一人的手中。然而当初黄皓在董允死后逐渐得到刘禅信任,与陈祗二人一同干预朝政之时,并非没有人能够制得了他。至少当时手握重兵,又是诸葛亮传

  • 司马昭为什么没杀刘禅?真是因后人传说的“乐不思蜀”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司马昭,刘禅

    辛弃疾有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即三国的三大英雄: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后,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司马氏攫取了曹魏的权力,并短暂地统一了天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统一过程中,最先灭亡的是蜀汉。因姜维被猜忌,为自保,其接受了郤正的建议,跑到沓中种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