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江桥抗战:“土匪”马占山率部空腹苦战日军多日

江桥抗战:“土匪”马占山率部空腹苦战日军多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428 更新时间:2024/1/13 5:02:53

嫩江是日军进攻齐齐哈尔的一道天然屏障,位于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长853.2米,高30.6米,距齐齐哈尔市80公里,它既是齐齐哈尔的南大门,也是从洮南北进克服水障的唯一通道。日军沿平齐铁路线北进,唯一的咽喉要道是松花江上游一大支流上的嫩江大铁桥。此处是阻扼日军的要塞。舍此将无险可守。马占山遂率部在此积极布防。齐齐哈尔城乡军民、商家店铺、男女老少奋起支援作战。

江桥打响,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枪

1931年11月4日,日军以满铁守备队进攻江桥,被马占山部击退。

1931年11月6日,关东军以主力第2师团投入作战。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日军以优势炮火和飞机、坦克掩护,形成拉锯。12日,日军又从朝鲜调来援兵,加强进攻。时值隆冬,江面凌冰,寒风刺骨。抗日将士英勇杀敌,殊死作战。狡猾的日军利用降军打前锋,用坦克和火炮掩护,仍旧久攻不下。最后绕到上游水浅处,实施强攻突破。马占山部虽拼死阻击,终因寡不敌众,江边阵地失守。马占山逐命令部队退至三间房和昂昂溪,继续阻击。

1931年11月18日凌晨6时30分,日军出动飞机和炮兵先后三间房一线阵地轰击1小时,守军以炮还击,阵地上炮声隆隆,震撼整个朔北荒原。8时许,日军在坦克掩护下开始总攻。守军由于粮食仓储地被日机炸毁,“不得饮食,疲饿过甚”。空腹苦战的抗日将士面对数倍之敌毫无惧色,与敌拼死肉搏,喊杀之声惊天动地,三间房一带的战事更是彻夜未停。

尽管中国军同仇敌忾,个个“奋勇异常”,但连续鏖战,很多士兵几日未睡,粮食断绝,得不到任何增援。当时使用的弹药系黑龙江守军长期库存,很多因发霉而不能用。在侵略军源源不断地得到大量补充和增援的情况下,敌强我弱的局面日趋严重。加之阵地被毁,“实在无力支持”下去。18日下午,马占山将军不得不痛苦地下令撤出战斗。19日,日军5000余人侵占齐齐哈尔,江桥之战结束。

1931年11月17日的《滨江时报》曾经发表评论说,黑龙江的中国军人在日军的横暴下孤军奋战。嫩江河畔的赤血,是中国血性男儿的瑰宝,黑龙江的中国军队,是真正的卫国勇士。章说:“我们对于中国军人不能不怀疑,究竟有多少可杀敌,我们在极度失望下,我们在失守东三省后的50天,才发现黑龙江的马占山是足以当中国军人四个字而无愧。”

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抗日第一枪,此后,东北爱国军警纷纷建立抗日武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义勇军总数达30余万人。江桥抗战点燃了抗日烽火。

马占山军队让日军又恨又怕

江桥抗战的消息在全国传开以后,国内外爱国人士和全国各地学生纷纷通电、汇款支持马占山。教育家陶行知在《敬赠马占山主席》一诗中,盛赞马占山“神武将军天上来,浩然正气系兴衰,手抛日球归常轨,十二金牌召不回”。一时间,江桥抗战和马占山的名字在全国无人不知。

据说当时上海有一家福昌烟草公司还专门生产出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说“愿人人都学马将军”。马占山将军牌香烟上市之后,上海人争相购买,一时间,出现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供不应求的局面,一些不吸烟的人也会买回几包留作纪念。

如今,环境整洁、绿树环抱的江桥抗战纪念公园内,最醒目的就是马占山的铜像。

有关史料介绍,马占山(18851950),字秀芳。祖籍河北丰润,生于辽宁怀德(今属吉林)。1925年,任东北陆军第五旅长。1929年,任黑龙江骑兵总指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黑龙江省代理政府主席,率军民抗日。1932年,假投降侵华日军,4月在黑河通电反正,重举抗日义旗。不久与杜等部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合军,自称总司令。11月战败,12月率残部退入苏联境内。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司令,兼管东北四省招抚事宜。1948年底,参与北平和平解放工作。1950年,因患肺癌在北京去世。

“网易读书”频道上有一篇长文,题为《让侵华老兵铭心刻骨50年的“土匪”马占山》,文中,日军老兵吉木说:“50多年前,我是关东军一个师团长的警卫员。在中国东北,有个土匪叫马占山。马占山是个神出鬼没的人物,狡猾至极。我们和他打了十几年的仗,可到日本投降时他还活着。当时我所在师团的任务,就是剿灭他……一次,马匪的游击队潜入我们军营,在井边立了块牌子,上面写着‘有毒,我们连人带马两天没敢用井水吃喝。抓来几个中国人,强迫他们喝。屁事没有,多气人!一次,我们1000多人行军,居然有马匪小部队袭击我们。枪声一响,群山回荡。师团长腿部中弹翻落马下,等我们布置好作战队形,他们20多人早在雪地上飞滑而去,那速度连子弹都追不上……”

这就是令日本老兵50年刻骨不忘的“马匪”马占山。

北平和平解放,马占山也作出贡献

1938年9月,时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的马占山,离开重庆返回防地,途经甘泉时意外受伤,随从急忙把他送往延安医院急救。在延安期间,泽东曾陪同马占山出席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举行的欢迎晚会。晚会上,毛泽东说:“今天开会欢迎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马占山将军,我们要和马将军一道,和全国抗战的人一道,抗战到底。”

新中国成立前夕,马占山向傅作义力荐邓宝珊将军回北京作为和谈代表,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遗憾的是,马占山因患肺癌,1950年逝世于北京,没能亲眼看到中国走向富裕、走向强盛。

而今,时间的长河已经流过了84年,见证岁月的嫩江江水依旧平静流淌,印证历史的嫩江江桥残桩和桥头堡依然静静伫立。马占山和他领导的江桥抗战,中国军队打响的抗日战争第一枪,必将永远地镌刻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骄傲地驻留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一介书生的抗战: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影响大批精英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抗日战争,民国,抗战

    无论是在中国现代教育史、文化外交史,还是电影史上,厉麟似都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人物。他是民国时期着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和文化外交家,也是我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和中欧教育文化交流的先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斐然成家的留日学者还是一位抗日斗士。抗战时期,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影响

  • 国民党新六军为何被四野全歼:廖耀湘负很大责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辽沈战役,民国,廖耀湘

    1945年,远征缅甸的新6军军长廖耀湘奉诏回国受降。临走前,廖专程看望了在缅甸野人山守护牺牲战友坟墓的伤兵们--新6军即将返国,但伤员们将留在缅甸。廖耀湘豪情满怀地对他的士兵们说:“弟兄们,胜利后我就回来接你们的!”然而,守坟的伤兵们望穿秋水,再也没有见不到他们的廖长官回来。

  • 甲午战争清政府如何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结果及影响:甲午战争,日方称为日清战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指的是大清帝国和大日本帝国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为甲午战争。丰岛战役是战争爆发的标志。最终,清朝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结果:被迫签订《马

  • 历史的误读:七七卢沟桥事变其实发生在七月八日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1937年7月7日只是全面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其实,战斗的第一枪是7月8日早晨打响的。1937年7月,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

  • 解密刘伯承战场救人失掉右眼经过:护国战争先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刘伯承

    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和人民解放军院校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1912年2月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分配到川军熊克武部担任司务长,由此开始了戎马生涯。从1913年至1927年春,他转战巴蜀10余载,5次绝境逢生,成为川中名将,并彻底与旧军队决裂,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实现了

  • 建国初哪位元帅甘愿长期住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子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帅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一头扎到大西北的建设中,他几乎天天在下面视察,忙得不亦乐乎。这天,他刚回到西安,便碰上两个干部为争一处房子打得不可开交。彭德怀面色铁青,把两个干部叫到面前,严厉地训斥道:“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放着那么多工作

  • 抗战老兵王吉生:反攻滕县打赢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百团大战,民国

    【老兵档案】姓名:王吉生籍贯:淄博出生:1923年事迹:参加过百团大战等战斗,经历了120多次大战,出生入死负伤11次。王吉生老人今年92岁,是山东淄博人,如今住在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铁路二村。1938年,15岁的王吉生就参加了革命,在抗日战争中,他曾参加过百团大战等战斗。他驰骋疆场,经历了120多次

  • 百团大战中的”辣椒炮弹“:把敌成功从据点赶出来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百团大战,民国

    使用改装武器打胜仗的事例不胜枚举,百团大战中使用“辣椒炮弹”克敌制胜就是一个有趣的战例。1940年9月,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我八路军385旅按纵队首长的部署,准备攻取管头据点。时任炮兵指挥部主任的赵章成奉命带领一个迫击炮连参加战斗。9月23日23时,我攻击部队迅速包围了敌人

  • 淞沪抗战记忆:川军在宝山打响他们的抗战第一枪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淞沪会战,民国,川军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17日上午,成都的天空细雨纷飞,金牛区金辉路晚霞养老中心内,传来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战歌。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淞沪会战爆发78周年。96岁高龄的张文治,作为目前唯一健在的参加过淞沪会战的川军老兵,与其他8位抗战老兵围坐一堂,共同追忆抗战

  • 淮海战役轶事:刘伯承巧施心理战写信劝降敌一个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淮海战役,刘伯承,民国

    1948年12月上旬,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黄维兵团被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团团围困于淮海战场的双堆集附近地区。为了尽快瓦解和消灭敌人,我军在实施军事打击的同时,也对敌发起了强大的心理攻势。在我军包围中,国民党第八十五军二十三师师部及两个团被困在双堆集以南小王庄地区。八十五军原系蒋之嫡系汤恩伯、王仲廉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