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代名将系列:南宋13位名将都有哪些

历代名将系列:南宋13位名将都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37 更新时间:2023/12/17 9:25:10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南宋自南渡一百多年间,秦桧、韩侘冑、史弥远、贾似道,先后专权,罕有济世治国之贤相。然而武将方面,岳飞、韩世忠、孟珙、虞允文名将间出,戡乱御侮,立功立事,比之强汉盛唐,不遑多让。

13·刘光世

刘光世是陕西延安志丹县人,金兵大举南下,与韩世忠共守江南,屡立战功。然其为大将,御军姑息,无克复之志。自恃宿将,选沮却畏,首纳兵权。而师律不严,致淮西军变。累官三京招抚处置使、太保。虽善终牖下,君子不以为贵。享年五十四,累赠太师、鄜王,谥号武僖。名列中兴四大名将,位居中兴七王之首。

12·张俊

张俊甘肃天水人,握兵最早,屡立战功。平定苗、傅之变,有勤王之绩,受心膂爪牙之寄。而不能守越,又弃四明,负败不少。南渡诸将,张、韩、刘、岳并称,而以张俊为冠。后附会秦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考其行事,心术莫测。官至枢密使,为高宗亲重。享年六十九,追赠循王,谥号武烈。位列中兴四大名将、中兴七王。

11·王坚

王坚是河南邓州人,早年参加忠顺军,先后隶孟珙、余玠麾下。累功迁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屯田练兵,守钓鱼城,以一城之师,抗蒙古大军,炮击蒙哥大汗,使其重伤而死。以坚守合州之功,迁宁远军节度使、湖北安抚使。坚守孤城36年,号“鱼台一柱支半壁”。后因贾似道妒功嫉能,召回临安,郁愤而卒,享年六十七,谥号忠壮。

10·吕文德

吕文德自束发从戎,自奋于兵间,周旋三边,转战于江淮、荆湖、四川三十余年,大小百战,为敌所詟服。与权臣贾似互为表里,为朝廷倚重,建节两镇,进封崇国公、卫国公。开荆南之制阃,总湖北之利权,产遍江淮,富可敌国。去世后追赠和义郡王,谥号武忠。

9·刘锜

刘锜是甘肃静宁人,将门之子。以陇右都护,屡次战胜西夏,颇著威名。神机武略,出奇制胜,携川昌之战,摧兀术之锋。从岳飞北伐,柘皋之战再破金军。后罢去兵权,投闲置散。晚年再获起用,率军抵御金国完颜亮,因老病无功。享年六十五,累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保,吴王谥号武穆。《宋史》称张俊、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

8·余玠

余环意是湖北蕲春人,贯籍浙江。意气豪雄。弃笔从戎,富韬略、通兵法,喜功名,好大言。受命于危难之际,经营四川,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守蜀有功。宋理宗听信谗言,征召余玠回朝。余环闻召不安,猝死于军中,时年五十五,宋理家为其辍朝,特赠五官

杨存中

杨存中是山西原平人,魁悟沉鸷,天生勇悍,善骑射,力能绝人。藕塘败刘猊、柘皋破兀术。出入淮甸,无大胜负,典兵最久,出入宿卫四十年,掌殿前司二十五年,贵宠独隆。性警敏,颇能知几,不阽祸败。享年六十五,追赠和王,谥号武恭,位列中兴七王。

6·吴璘

吴璘是甘肃静宁人,刚毅有大节,读史明大义。代兄为将,,守蜀二十年,隐然方面之重。入朝拜太傅,封新安郡王兼判兴元府享年六十六,追赠信王,谥号武顺,位列中兴七王。

5·吴玠

吴玠是甘肃静宁人,御军严而有恩,人乐为用,用兵务远略,不求近到,故能全师保胜。以其智勇忠实,据险抗敌,卒保全蜀,威震关陇。史称“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官至四川宣抚使,享年四十七,追赠涪王,谥号武安,位列中兴七王。

4·虞允文

虞允文是四川仁寿人,慷慨磊落有大志,早以文学致身台阁。采石之战,以文臣奋勇督战,一举摧而破之,大败金军,力挽狂澜。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于此。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享年六十五,累赠太师,谥号忠肃。

3·韩世忠

韩世忠是陕西绥德人,奋起行军仗剑从戎,勇冠三军。感会风云,勤王讨叛。黄天荡之战,围困兀术,抗金御侮,功冠诸君,累迁三镇节度使,封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言兵,悠游物外,以智藏身。忠义勋名,号为中兴第一。累赠太傅、蕲王,谥号忠武。

2·孟珙

孟珙是湖北枣阳人,累世将家,父子兄弟俱为大将。于宋室扰攘之秋,破金国武仙图蜀之师。蔡州之役,联蒙灭金,雪百年之耻。及宋、蒙衅,兵连祸结。取下蔡、复襄樊、据险守关,藩蓠三层,十数年间,隐然为东南砥柱,号宋末将帅之冠。封汉东郡公,晚年以宁武军节度使致仕。享年五十二,追赠太师、吉国公,谥号忠襄。

1·岳飞

岳飞是河南兼资文武,立志慷慨。以精忠报国之心,驱驱戎马。收复建康,襄阳六郡,攻取商州、虢州。平曹成、擒杨么,平叛戡乱。出师北伐,挺进中原,前后克复郑州、洛阳。于偃域、颍昌大败金军,直取朱仙镇。君臣嫌疑,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功败垂成。以莫须有之罪,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实一并遇害,时年三十九。追赠鄂王,谥号武穆、忠武。自西汉而下,若韩信彭越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斯,一代绝无仅有。

标签: 名将

更多文章

  • 罗大纲是太平天国“五虎上将”之一,功劳不低于诸王却注定是个悲情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罗大纲,五虎上将,太平天国

    1855年9月,洪秀全刚洗完澡,洪娇宣便不声不响地进来了,天王看见她,热情地说:“妹子,好久没到宫里来了。”洪秀全对于他的这位妹妹非常的疼爱,看到他的妹妹好不容易来宫中一次,他的内心就笃定妹妹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洪宣娇也是看到哥哥以后,她的眼泪就一直不断的流下来。看到这样的

  • 意大利国民对待战争的态度决定了二战时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也决定了他们自己的命运。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意大利军队

    在反法西斯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中,德、日都以本国民众被洗脑后的狂热、服从、愚忠为基础,到处入侵征战拼杀,其残暴、兽性骇人听闻。直到法西斯大势已去,德国和日本还以举国之力铁了心的要战到底。而这时的意大利和德、日有所不同。墨索里尼本身就是一个由坚定的社会主义者突然转向的投机分子,不可能有德军以卵击石的巴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国家复杂的国情。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这一天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马萨里克教授提出请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在欧洲国家的数量和国家的数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差异27个国家到70个国家。他还解

  •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欧洲国家的博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8年4月10日,为了解决意大利人和亚得里亚海的斯拉夫人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在罗马召开了会议,会议引起了人们对欧洲那些在非斯拉夫人统治下的斯拉夫人民族的关注。战争开始时,欧洲有三大斯拉夫民族:首先是俄罗斯人和小俄罗斯人,他们说的语言差别不大,就像约克郡方言和德文郡方言一样;第二是中央集团,包括波

  •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对欧美国家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当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后,所有的外国人都被迫在第一天的结束前,乘火车离开巴黎或法国。巴黎的墙上挂着时间表,记录着这些人可能离开城市的某些火车的时间。美国公民或英国臣民被允许留在法国,除非是在东部边境地区和某些堡垒附近,前提是他们向警察发表声明并获得特别许可。至于意大利的情况,罗马相当平静,正常的情况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疯狂的德国。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眼看自己的盟友要挨打,于8月1日向俄宣战,随后又于8月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军开始进攻比利时,英国当天对德国宣战。”德国在8月1日的答复是,如果英国置身事外,德国将尊重比利时的中立,这一要求立即遭到拒绝。8月2日,英国内阁同意,如果德国舰队试图攻击法国海岸,英国舰队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法德三国之间的博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全世界人民意识到一场超大规模的战争即将爆发时,各国的外交人员开启了忙碌的时光。奥匈帝国一心想打仗的念想越来越强烈。萨珊诺夫先生的一再要求和明确声明,沙皇的谦恭电报,爱德华爵士的一再提议,圣朱利亚诺侯爵和波拉蒂的警告,以及我自己的迫切告诫,都是无济于事的。柏林仍然没有妥协塞尔维亚必须被屠杀,然后,在

  • 马陵之战后魏国实力为什么迅速崩盘,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陵之战

    还不知道:马陵之战后,为何魏国实力迅速崩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魏国是被列强围攻而倒下,马陵之战是其中的关键一役。魏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在今天看来仍然极具借鉴与警示意义。春秋大佬晋国被瓜分,代表着历史进入了战国。在战国初期,各大列强的机会从理论上而言是

  • 斯鲁伊斯海战的胜利对二战的影响以及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斯鲁伊斯海战,二战

    斯鲁伊斯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争中的一次关键战役,发生于1942年10月23日至26日之间。在这场战斗中,美国海军夺回了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所罗门群岛的控制,从而打开了通往日本本土的道路。在1942年初,日本陆续占领了菲律宾、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掌握了整个东南亚的制海权,并计划向南太平洋

  • 克雷西会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深远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克雷西会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克雷西会战发生于1917年10月24日至11月19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场重要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奥匈帝国和德国联军击败了意大利军队,使得意大利在西线的战线退缩,对于整个战争的走势和战略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克雷西会战之前,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在多瑙河沿岸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意大利希望通过攻占奥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