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独立战争给美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解决制度问题?

独立战争给美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解决制度问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399 更新时间:2023/12/17 0:53:33

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北美殖民地已有约60万黑人,他们大都生活在南部地区。随着独立战争的爆发,人权思想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加上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烟草种植已变得无利可图,奴隶制在美国开始衰微。

然而,19世纪初,在北部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候,美国南部兴起了棉花种植业,使已经衰落的奴隶制再度风行于南部地区,并且急剧地膨胀起来,疯狂地西部地区扩,出现了更多的种植园和新的蓄奴州。奴隶的需求量猛增,售价飞涨,奴隶贸易也卷土重来。为了遏制奴隶制在美国的蔓延,美国国会在1807年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然而奴隶走私仍不绝于途,国内的奴隶贸易更是有增无减。比如,从事奴隶贸易的弗吉尼亚州在30年间竟输出了近30万奴隶。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两种制度的矛盾在争夺西部领土的斗争中加剧了。在19世纪的领土扩张中,不断有新建的州加入合众国。种植园奴隶主力图把每个新州变为蓄奴州,因为增加蓄奴州有利于奴隶主增强在参议院中的势力。

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代表席位与各州的人口成正比例。南部各州人口增长比北方各州要缓慢得多,因而奴隶主很难取得众议院的多数席位。但参议员名额无论州大州小,各州均为两个,所以每增加一个蓄奴州,就等于在参议院中增加了两个奴隶主利益的代表。当然,北部也力求把每一个新州变为自由州。对他们来说,多一个蓄奴州,就意味着失去了这个州的市场。

蓄奴州往往尽可能多地与英国人做生意,因为当时英国人的工业品更加便宜。北方资产阶级需要统一的民族市场,需要保护关税,需要自由的劳动力,而这些对南方的奴隶主都是不利的。这就是两种制度斗争的实质。当然,如果双方都不扩张,各得其所,也许不会发生战争,因为战争的代价毕竟太大了。但关键是双方都在争夺西部的土地,这就使整个问题复杂化了。因为谁拥有更多的西部土地,谁就可能压倒对方,迫使对方屈服。

1819年,位于中西部的新州密苏里申请加入联邦,引发了美国南北方之间第一次重大的公开的政治冲突。当时,自由州和蓄奴州数目相等,所以南北双方在参议院中的势力是平衡的。而密苏里州是以自由州还是以蓄奴州身份加入联邦,会改变参议院的力量平衡。

南北双方一连数月争执不下。1820年,国会通过密苏里妥协案,确定密苏里为蓄奴州,同时从马萨诸塞州分出一个新州——缅因州,作为自由州。更重要的是,它还为尚未建州的西部广大土地划定了奴隶制与自由制的分界线——北纬36度30分以南为奴隶制区域,以北为自由制区域。

此后,两种制度的矛盾因废奴运动的发展而尖锐起来。19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美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工人、农民、黑人以及一部分工商业资本家和知识分子都加入了这一行列。他们组织起“地下铁道”,协助南方黑奴逃到北方和加拿大。

在内战前夕,“地下铁道”发展成一个规模庞大的运动。它约有两条主要干线。一条在中西部,从南部经俄亥俄到达加拿大;另一条沿着东海岸由南方通往北方。据估计,“地下铁道”的工作人员至少有3200人,通过他们的援助而成功逃亡的奴隶有75000人。

有许多勇敢的战士活跃在“地下铁道”上,其中黑奴出身的哈丽雅特·塔布曼是一名传奇式的女英雄,她不顾南方当局悬赏重金缉捕的危险,深入南方蓄奴州达19次之多,救出300多名黑奴。黑奴们亲热地称她为“奴隶的摩西”。有人评论道:“这位身材矮小的黑人妇女,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然而最默默无闻的人物之一。”

在废奴运动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另一位妇女就是美国作家哈里雅特·比彻·斯托夫人。她撰写的《姆叔叔的小屋》单行本于1852年出版,在宣传废奴思想、激发人民反对奴隶制的情绪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人认为这部小说的问世至少制造出200万人的废奴派。

1854年5月,违反“密苏里妥协案”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根据该法案,位于北纬36度30分以北的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是建立自由州还是建立蓄奴州,由当地居民自己决定。南方和北方争先恐后地向堪萨斯移民,并进而演变成武装冲突,史称“堪萨斯内战”。堪萨斯内战是美国内战的前奏,共和党就是在这场内战的高潮中成立的。

标签: 独立战争美国带来哪些影响如何

更多文章

  • 独立战争是谁领导的?独立战争是怎么胜利的?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独立,战争,是,谁,领导,的,怎么,胜利,美国,

    美国宣布独立后,年轻的美国同英国之间力量对比非常悬殊,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力量,美国都无法同英国抗衡。1776年冬天是美国大陆军和华盛顿最艰难的时候,当时,大陆军在英军的打击下,连吃败仗。1776年8月底,华盛顿军队在长岛遭到沉重打击,9月,纽约失守。漫长的冬季也给缺少供给的大陆军带来了很多困难。

  • 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有哪些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有,哪些,原因,

    英法“七年战争”结束(1763年)以后,英国一反过去对北美殖民地的宽容态度,开始剥夺北美人民长期以来享有的一些自由,特别是经济活动上的自由,而且把新的压迫加在北美人民头上;殖民主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英国政府为了把战争中的财政亏损转嫁到殖民地人民身上,不仅加强了对北美殖民地走私的制裁,而且

  • 北美殖民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英国统治了多长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北美,殖民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英国,统治,

    从17世纪初开始,英国步西班牙的后尘,开始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至1733年为止,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弗吉尼亚、马萨诸塞、纽约、新泽西、特拉华、新罕布什尔、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康涅狄格和罗得岛。英属北美殖民地上的居民大多是来自英国的移民。居民中也

  • 美国是如何成为资本主义中心的?有哪些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美,国是,如何,成为,资本主义,中心,的,有,哪些,

    作为世界经济中心或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基本标志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牢固地确立起来,不断地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科技革命的浪潮,通过技术、资本和商品输出及通过教育使新的科技革命成果一浪又一浪地波及全世界。同时,它又是世界性的文化和科技教育的中心;特别是二战以来,大部分新的思潮都发端于美国。当

  • 美国是如何成为超级大国的?历史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美,国是,如何,成为,超级大国,的,历史,过程,在,

    在20世纪里,美国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综合国力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成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我们说,美国19世纪的发展为美国称霸世界打下了基础,但美国称霸世界,则是20世纪的事情。直到20世纪初,美国还只能算是一个暴发户。它在19世纪,特别是内战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欧

  •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间,独立战争始末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间,始末,过程,介绍,

    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渐渐与宗主国产生了矛盾:英国想把北美作为它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北美则想发展自己的工商业。但长期以来,英国政府忙于与法国的争霸战争,无法执行自己制订的许多管理殖民地的政策,北美殖民地的商人和土地所有者得以自由发展。但到1763年,席卷欧洲、美洲和印度的七年战争结束了。这是一百多年来英法

  • 《独立宣言》是什么时候颁布的,有哪些内容?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独立宣言,》,是,什么时候,颁布,的,有,哪些,

    1774年9月5日,12个殖民地(佐治亚除外)共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一个联席会议,这就是第一届大陆会议。大会围绕着北美与英国的关系进行了辩论。总的来说,代表们这时还不想与英国完全决裂。会议决定向英王递交请愿书,要求取消高压政策,同时表示继续效忠英国。但英国并不想让步,而是准备使用武力。同时,北美各

  • 世界四大经济扶持计划有哪些:马歇尔计划,租借法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世界,四大,经济,扶持,计划,有,哪些,马歇尔,

    世界上曾经有四大花钱计划,就是琢磨把钱怎么用出去。1.美国的租借法案。这个东西叫促进美国国防法案。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美国现在不想打仗,美国老百姓活在天堂一样,不想去送死,但是呢,你们要打,可能会影响到我。那我就出钱好了,出钱帮助一方。这个法案从1941年到1945年,给法国、英国、中国以及苏联等等

  • 哥伦布怎么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究竟是哪国人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哥伦布,怎么,发现,美洲,大陆,的,究,竟是,哪,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海滨的港口上,停泊着一艘古代船只的复制品——“圣玛利亚号”。这是一艘黑色的木帆船,船身长25米,最宽处8米,重90吨。离船舶百米处,就是船只的主人——哥伦布的纪念碑。纪念碑呈圆柱形,高一百九十九英尺。环绕柱体中部,雕有五个凌空飞舞的女神,底座四周雕有八只神态各异的狮子。碑顶端是一尊哥

  • 美国为两次世界大战做出了哪些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美国,为,两次,世界大战,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战争之一,美国军队为早日结束这场战争作出了贡献。1917年6月,美国第一步兵师抵达法国,美国士兵是一支充满热情但缺乏训练的新兵。“这些人甚至连扛枪也不会。他们带着装了子弹的来福枪,就更加危险。”但是对于厌战的法国人来说,那些生气勃勃的美国军队是鼓舞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