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卢沟桥事变解读:卢沟桥事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卢沟桥事变解读:卢沟桥事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30 更新时间:2024/1/17 12:59:46

步平、北冈伸一等中、日学者自2006年起开展共同历史研究,成果于2014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献出版社出版。在《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中,读者可以从双方学者对同一问题的论述中了解历史。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日方学者在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报告前言中称,这场战争长达8年,与日方“早日结束事件的期待和焦虑”背道而驰,并“不得不承认导致此果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日本”。

中国学者荣维木认为,卢沟桥事变作为个案,它的发生可能具有偶然性。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的侵华政策相关,从历史的演变过程来看,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有必然性。

那么,一个明明已经平安归队的“失踪”士兵,缘成为卢沟桥事变乃至全面战争的导火索?近卫文麿内阁“不扩大”事件的方针,为何没有阻止战况扩展?日本陆军内部的意见分歧、媒体舆论的渲染,为何让事态愈发紧张?报告也给出了基于日方史料的说明。

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有偶然性和必然性

1937年7月7日下午,驻北平丰台的日本华北驻屯军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的带领下,在卢沟桥以北永定河东岸宛平城附近回龙庙地区演习。19时30分开始夜间演习,其内容是:“从龙庙(即回龙庙,下同,引者注)附近到东面的大瓦窑,敌人的主要阵地前进,利用黄昏接近敌人,然后黎明时进行突击。”22时40分左右,从日军演习阵地传出枪声,日军称一名士兵失踪。枪声过后不久,中日双方就日军失踪士兵问题进行交涉。日军要求进城搜寻失踪士兵,遭到中方拒绝。事实上,在中日交涉前半小时,日军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已经归队,但日方仍坚持进宛平城调查。7月8日5时30分,日军从沙岗炮击宛平城。至此,7日晚开始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日全面战争的序幕。

表面上看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由日军演习时的“枪声”而引发的,至今为止并未发现有关“枪声”来自何方的详实史料,因此,卢沟桥事变作为个案,它的发生可能具有偶然性。但是,有如下事实可以说明,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的侵华政策相关。并且,这一事件很快导致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因此,从历史的演变过程来看,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又带有必然性。

首先,事变中的日本驻屯军来自丰台,而丰台并非驻屯军的合法驻地。据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军队可以在使馆区和黄村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若干处驻扎军队。1902年,日本“清国驻屯军”(后称中国驻屯军)为1650人,至1936年增兵后达5000人。因丰台是连接平汉、北宁铁路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驻屯军不顾《辛丑条约》的限制,于1936年5月起在丰台强行建造兵营。不仅如此,当年发生两次丰台事件,驻屯军把第二十九军在当地的驻军全部赶走。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日本军队正是由丰台派出的。时任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的石原莞尔后来也承认:“我想(将通州驻兵的计划改为在丰台驻兵)终于构成了卢沟桥事件的直接动因。”

其次,事变发生后日本采取了扩大战争的方针。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日本陆相杉山元大将即命令京都以西各师团延期两年复员;海军部也做出“准备好机动兵力,以备对华紧急出兵”的决定。虽然日本内部存在着“扩大派”与“不扩大派”的争论,但从7月11日内阁公布《向华北派兵声明》后,“不扩大派”的声音完全被“扩大派”的声音淹没,陆海军均做出了扩大战争的准备。杉山元甚至认为:“事变大约用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解决。”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日两国进行了短暂的交涉。一方面是驻屯军与第二十九军的现地交涉,一方面是日本驻华总领事馆与国民政府外交部的交涉。交涉期间,日本不间断地向中国派兵,同时,国民政府也派兵北上。7月28日,日军向北平中国军队发动总攻,很快占领了北平,随后占领了天津,开始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向华北各地扩大战争。

中国方面,中国共产党于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发表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8月22日,中国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年底,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形成。

“我们不得不承认导致此果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日本”

1937年7月发生的日中两国间的冲突事件,尽管引发了全面战争,但双方避免正式宣战,而且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前,这也是本次日中冲突的一个特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正式宣战要承受美国中立法的适用,因而可能招致与遭到经济制裁同样的后果。另外在日本,人们认为如果把“冲突”升级为“战争”,会为早日解决事态增加障碍。从要准备与原假想敌的苏联和美英进行对决的角度考虑,则必须避免日中纠纷的长期化。因此,日本在战争之初将此称为“北支事变”,在战火扩大后的1937年9月以后才正式改称为“支那事变”。

另一个特征是,日本在整个日中战争期间曾无数次尝试过多种形式的“和平工作”。(在中国称和平交涉或和谈,本文中的“工作”基本上都为和平交涉活动之意。译者注)这也反映了其对早日结束事件的期待和焦虑。但是与希望早日结束的焦虑背道而驰的却是最终战斗超过了8年,比经正式宣战而开始的战争更为激烈,并迫使两国国民承担了巨大的负担、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尤其是给成为战场的中国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我们不得不承认导致此果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日本。

标签: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更多文章

  • 抗战细节揭秘:日本短时间3次改变七七事变称谓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局部冲突,而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关键环节,是日本全面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为摆脱和转嫁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在实施“开发满洲”五年计划的同时,把华北作为掠夺资源的目标,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ldqu

  • 老兵忆保卫卢沟桥:将来谈判的日军代表当场枪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金振中,原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〇旅二一九团三营营长。在1937年7月,金振中是保卫卢沟桥的直接指挥官。他立下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决心,誓死保卫卢沟桥与宛平城。何基沣将军称赞他为“真正抗日的中华民族英雄”。关于这场保卫卢沟桥的战斗,金振中有一段

  • 抗战日记:卢沟桥事变后群众仇日 肢解六名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杜并记述:“这时,广大人民群众仇恨日寇的情绪爆发了,一拥而前,肢解了那六名日寇。我们收工(当时杜所部官兵在铁道东侧修筑工事)回宿营地时,沿途树木上,有的挂着耳朵,有的挂着胳膊、手或脚。”2009年,着名抗战老兵采访者方军到富平采访29军老兵王自治,提到王指挥重机枪排,在泊头镇

  • 卢沟桥事变始末:日军早已处心积虑全面侵华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爆发前,日军主要人物在短短的二、三个月内先后到华进行了实地考察。同年6月中、下旬后两个星期内,在日参谋本部次长今井清率领下,日军在东北(满洲)进行了所谓的参谋旅行演习,现在看来,基本上可以看作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预演。来华考察的日本人一回国,就开始鼓吹中国尤其是中国

  • 挑起卢沟桥事变四名日寇下场 被坦克碾为肉饼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一木清直死于美军坦克一木清直少佐,是事变中第一个开枪的日军。同年10月8日越级晋升大佐,获天皇授予的金鹰三级勋章,擢升为关东军第七师团步兵第1

  • 百团大战简介及时间 百团大战发生在哪一年?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百团大战,民国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关于百团大战名称的由来、百团大战时间、百团大战的

  • 百团大战日军伤亡人数 百团大战歼敌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百团大战,民国

    对百团大战各种歼敌数据的分析比较从主流数据毙伤日军20645人,到10645人,再到不知具体出处的5800人……究竟哪个数据更接近百团大战的真实歼敌数据?最主流数据:毙伤日军20645人,俘虏伪军18407人,消灭敌伪据点2993个目前大陆学界对百团大战战绩最主流的说法,

  • 百团大战的作战背景 百团大战总指挥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百团大战,彭德怀

    日本出于战略要求从1938年秋开始政治诱降,希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议和;而在另一方面,汪精卫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另一个“国民政府”,以“和平反共建国”为号召,意图拉拢支持反共的人民。同时国共摩擦不断,双方互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清楚国民

  • 日军一先锋队吃了豹子胆 竟敢闯八路军根据地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百团大战,彭德怀

    冈崎支队原属第三十七师团第二二六联队,百团大战爆发后才临时由独混第四旅团指挥,其性质与双峰战斗中的永野支队类似。按照旅团长片山的安排,每个参与扫荡的支队都要以四个步兵中队为基干,但因为配属部队未能及时到位,冈崎支队缺少一个步兵中队,整个支队只有五百多名官兵。打仗不仅靠人,更靠武器和火力。冈崎支队的轻

  • 揭秘: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图)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百团大战,四渡赤水,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四渡赤水时间:1935年1月19日3月31日地点:川、黔交界的赤水河双方:红一方面军;国民党方面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桂军3个师,黔军3个师。结果: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意义:坚定的战役决心与灵活的战役行动相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