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盟军针对虎式研制出了哪些坦克

盟军针对虎式研制出了哪些坦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40 更新时间:2024/1/24 2:58:06

众所周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虎式也因此在军迷们的心中保留了一丝丝尊严。1945年的5月份,虎式坦克就像是已经走过巅峰期的拳击手,在即将成为后辈们刷战绩的经验包的时候,解开腰带,从容的退役了。凝望着"虎"式远去的背影,人们不免心生悬念:假如战争接着打下去,那些跃跃欲试的后起之秀,究竟谁是最有可能屠虎封的新生代霸主?

保存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福蒙蒂尔镇的“虎”式坦克

虎王

1、IS-2与虎I的恩怨纠葛

我想,最急于证明自己的,恐怕就是"斯大林"系列的领军重坦——IS-3了吧。

准确地说,IS-3的挑战目标是虎II,至于虎I——留给你了,IS-2。

二战苏德各阶段主力坦克对位

IS-2与"虎"式的恩怨,得从一位德军王牌说起。

1944年7月下旬的马利诺夫卡之战,502重装甲营的卡尔尤斯中尉率领8辆"虎"式,击毁38辆苏军坦克,其中近一半是IS-2,而8辆"虎"式全身而退,无一折损。

1945年1月的利索夫坦克战,苏军扳回一局,第61近卫旅的IS-2们在伏击战中打垮了德军501重装甲营,消灭虎I、虎II近30辆。

与步兵协同作战的虎I坦克

可以说,IS-2和"虎"式都有一击摧毁对方的能力,在实战中,就看谁能占得先机。

如果真要在二者之间分出伯仲,恐怕IS-2还是略逊"虎"式一筹:远距离的目标捕获能力,IS-2明显不如"虎"式强;近身战中,IS-2的反应和动作也比"虎"式迟钝。

“虎”式坦克捕获目标能力优于IS-2

这两个硬伤,导致IS-2在没有先手优势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在单挑中战胜"虎"式。

而在这两项战技指标上,苏联坦克都不具备在短时间内赶超德国的能力,因此"让坦克在';虎';式的首轮攻击中存活下来"便成了IS-2后继型号的改进方向。

PzKpfw6型“虎”式E型(SdKfz181)坦克结构

这就有点曾国藩那套"结硬寨,打呆仗"战术思想的意思了:我先确保自己不败,至于能不能打赢,走着瞧。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1944年春,苏联提出了"全方位防御虎式"的IS升级计划。

这一重担,自然落在了以重型坦克起家的基洛夫厂身上。

对标“虎王”坦克而生的IS-3重型坦克

2、老车重炮"斯大林"

基洛夫厂有两家分厂,即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和列宁格勒-基洛夫,这两家分厂各自拿出了一套方案。

车里雅宾斯克厂设计出一款全新的炮塔,外形浅而短,就像一个倒扣的扁瓢,装甲最薄处25毫米,最厚处达到了惊人的230毫米。

列宁格勒厂则在IS-2底盘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的车体,最亮眼处就是倒V形的首上装甲。

苏联将"车厂"的炮塔与"列厂"的底盘相结合,推出了新一代重坦——IS-3。

敦实的“钢铁美男子”

IS-3被称作"钢铁美男子",很大原因要归功于它那箭镞般凌厉的首上装甲,其由三块轧制钢板焊接而成,以奥氏体焊条填充焊缝,能高效吸收动能弹冲击的能量,不易开裂——这一点上,IS-3真正战胜了"虎"式和"虎王"。

战争后期,德国资源稀缺,钢材质量大不如前,不得不以表面硬化来弥补稀有金属的不足。这样一来,"虎""豹"的装甲在被大口径弹冲击时则极易发生整块开裂。

而IS-3的122mm口径D-25T型主炮,正是"趁虎病,要虎命"的重磅杀器。

D-25T使用的BR-471B型122mm口径风帽穿甲弹

D-25T能以780米/秒的初速发射25公斤重的弹丸,1000米内穿透150毫米均质装甲不成问题,虽然射速比"虎"式的KwK36慢得多,但威力上足够正面打"虎"了。

IS-3真正想要一较高下的,是虎II,也就是"虎王"重型坦克。

遗憾的是,这两个宿命中的对手,最终也未能在战场上相遇。

没能赶上欧洲战场的IS-3,却在远东参加了对日作战,牛刀斩鸡

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IS-3真的有绝对把握战胜"虎王"吗?

后来发生的事,似乎给了我们一些示。

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陆军的IS-3重装出战,以色列则派出第46坦克营的M48与之对阵,结果是以军完胜——10辆M48全程压着6辆IS-3暴打。

修车台上废弃的IS-3

M48是美军二战"潘兴"坦克的继任者,在射速、火控和机动方面强于IS-3,因此以军选择的战术是近身游斗,以快打慢。

在理论上,虽然IS-3的炮弹足够打穿M48,且在击穿后保证足够的后效,但在实战中,IS-3几乎没有打中敌人的机会。

相比于IS-2,IS-3的主炮射速没有改观

近身缠斗时,IS-3炮塔转向和装弹不能同时进行的弊端显露无余,2发/分钟的缓慢射速也完全跟不上以军迅猛的输出。

那一刻,人们仿佛又看见了20多年前,被卡尔尤斯的"虎"式近身羞辱的IS-2——即使回到1945年,让IS-3和"虎王"交手,谁敢说马利诺夫卡的一幕一定不会重演呢?

反倒是M48的前身——"潘兴"坦克值得一提。

被击毁在匈牙利的IS-3,炮塔都掀掉了

3、扛着90炮的"潘兴"

虽然同为在战争尾声姗姗来迟的挑战者,但"潘兴"有一个让其他竞争者眼红的成就——在实战中与"虎"式交手,并取得击毁战果。

战场实拍:“潘兴”击毁“黑豹”

1945年2月底,20辆"潘兴"交付美第12集团军,其中第3装甲师和第9装甲师各领10辆,用于进攻德国本土。

第3装甲师的"潘兴"很快就获得了与"虎"式交手的机会,交换比为1:1平;第9装甲师的10辆"潘兴"则在夺取莱茵河下游雷马根大桥的战斗中首秀建功。

1945年3月,美第9装甲师的10辆M26“潘兴”坦克参加了夺取雷马根大桥的战斗,开辟了盟军通往柏林的通路

相比于IS-3,"潘兴"的性能就比较均衡了,福特公司为其打造的470马力GAF型发动机,通过自动变速箱驱动42吨的坦克以40公里的时速前进,在同时代重型坦克中是最快的。

这里必须提一句,按照1945年美陆军地面部队设备评估委员会的标准,75吨才是重型坦克的门槛,同盟国眼中的重坦"潘兴",在美军内部很快就被重新归入中坦行列。

作为打"虎"英豪,一杆硬炮必不可少。"潘兴"装备的90mm口径M3型火炮,可发射重11公斤的穿甲弹,初速1020米/秒,一改美军坦克炮“软细短”的面貌。

“潘兴”大战“科隆豹”

4、凶猛的"萤火虫"

1943年初,美国人得意地把76.2mm口径的M1型火炮展示给英国人,后者却并不感冒,他们相信皇家兵工厂生产的17磅炮才是伏虎之器。

早些时候,英国人从一份德国报纸上第一次知道了"虎"的存在。

落入盟军手中的“虎”式坦克

半年后,库尔斯克会战的结果,让英国人更加确信只有17磅炮才是对抗"虎"式坦克的首选。

一时间,"挑战者""彗星"纷纷把17磅炮硬塞进炮塔,但都不能发挥出它100%的威力。

美军M4A3E8坦克,装备一门M1A2型76.2毫米口径主炮

最后,英国人把目光投向了"谢尔曼"M4A4——英军称作"谢尔曼"5型的坦克。

1943年底,英国决定改装2100辆谢尔曼5,适配17磅炮,新坦克取名"萤火虫"。

诺曼底登陆一周后,"萤火虫"终于迎来与"虎"式交手的机会,不幸的是,它的首战就遇到了一位硬茬。

装备一门QF 17磅反坦克炮的“萤火虫”坦克

5、波卡基村之战

1944年6月13日,在向卡昂进军的途中,英军第7装甲师第22装甲旅的"伦敦"团路过波卡基村并在此歇脚,德军王牌坦克手魏特曼得知消息,驾驶一辆编号为231的"虎"式坦克进村侦察,发现英军戒备松懈,果断发动袭击,单车击毁英军27坦克和28辆伴随车,其中包括4辆"萤火虫"。

受此大辱,英军决定复仇。由于"伦敦"团已经被打残,第22装甲旅派第5装甲团进击波卡基村,由12辆"萤火虫"打头阵,寻歼"虎"式。

“萤火虫”是当时英军唯一能正面硬刚“虎”式的坦克

与此同时,德军增援部队也陆续赶到,加入了团战,双方在村子里爆发混战。

这一回合,英军获胜,德军40辆坦克被击伤、击毁,其中包括5辆"虎"式。

"萤火虫"终于挽回了颜面,17磅炮功不可没。

保存完好的“萤火虫”

6、呼之欲出的"屠虎战车"

实际上,即使是备受好评的"萤火虫",也未能完全发挥出17磅炮的潜力。

为了适配这门神炮,"萤火虫"撤掉了并列机枪和通讯兵,人机体验也不尽如意,但是,为了在"霸王"行动中对抗德军的"虎""豹",英军不得不集中资源生产"萤火虫",因而另一种坦克的研制就被放缓了。

而这种坦克一旦参战,无疑将是最佳的"屠虎战车"。

被击毁的“虎”式

7、最终赢家——"百夫长"

1943年10月,英军代号为A41坦克的项目上马,到1944年2月底,该坦克参数全部敲定,其中的关键一条就是:正面装甲可在900米距离上抵挡"虎"式的56倍口径88mm炮——在这一距离上,17磅炮的穿深刚好能和88mm炮打个平手。

虎I的88mm KwK36火炮 vs “萤火虫”的QF 17磅火炮

A41在追"虎","虎"却在追时间。

1944年8月,虎I坦克停产,德国集中资源生产虎II;同年9月,英国为17磅炮研制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列装部队,该弹可在900米距离击穿192mm均质装甲,如果抵进至450米内,穿深可达250mm,足够击穿"虎王"。

17磅炮配用弹药,从左至右:曳光高爆弹、硬芯曳光高爆弹、被帽穿甲弹(APCBC)、次口径脱壳穿甲弹(APDS)

1945年4月,第一辆A41原型车交付军方,取名"百夫长"。

一个月后,6辆"百夫长"被送往欧洲前线,加入第22装甲旅序列,也就是一年前打波卡基村之战的那支部队。

6辆坦克刚到前线,欧战就结束了,初代"百夫长"也未能与"虎"正面交锋。

初代“百夫长”,注意炮塔左侧有一门20毫米机关炮

一年半后,"百夫长"正式入役,其可维护性和可改进空间与更晚问世的苏制T-54/55坦克相比也不遑多让,而在变速箱、液压助力和操纵体验方面则要甩战后苏制T系列主战坦克几条街。

又过了一年,新投产的百夫长MK3换装了20磅炮,到MK5/1时则换装32磅炮,火力进一步提升。

战后的“百夫长”,主炮先后升级为20磅、32磅,直至装备L7

再后来服役的百夫长MK5/2装上了105mm口径L7线膛炮,这是世界上第一款高膛压坦克炮,发射穿甲弹初速可达1500m/s,而同时代的T-55才900m/s,除此之外,后者简陋的火控系统也无法与精良的"百夫长"相比。

L7线膛炮的后座行程很短,赋予了“百夫长”优秀的射击俯角

最重要的是,相比于"潘兴"、IS-3等竞争者,"百夫长"的后劲明显更足。

"潘兴"参加完朝鲜战争就草草隐退,期间甚至还被T-34/85击毁;IS-3虽然坚持到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但却沦为了晚辈们拿来刷经验的过气选手——只有"百夫长"不断升级,先后衍生出13个型号,不但熬死了"彗星""征服者""卡那封"等竞争对手,还在中东战场吊打老中青三代敌方坦克,树立了战后北约主战坦克领军者的标杆。

“百夫长”MK13是“百夫长”坦克在英军中服役的最后一种型号

8、别了,"虎"式

"虎"式坦克作为战时应急的产物,其研发周期自然是一缩再缩,很多技术瓶颈还没突破,就顶着硬伤匆匆上场。

正在更换履带的虎I

从1937年立项,到1942年投产、形成战斗力,再到1944年停产,"虎"式坦克真正无敌的巅峰期其实就只有1943年一年而已。

1944年中旬,"虎"式已经显露疲态,到了1945年,更是只能靠着可怜的库存勉强支撑,继任者"虎王"的实战表现甚至还不如虎I。

行驶在巴黎街头的虎II

如果欧洲的战事继续下去,"潘兴""百夫长"和IS-3将组团猎"虎",而德军指望救场的E系列坦克,只能被资源困境封印在图纸之中,眼睁睁看着"虎"式上演末日绝唱。

虎II曾有换装105毫米主炮的设计方案

所以,欧战在1945年5月结束,对"虎"式来说,就是最体面的落幕。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朝鲜战争中的埃塞俄比亚军是怎样的存在,伤亡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战争

    只要一说起朝鲜战争,相信很多人都会觉着扬眉吐气,击退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军队,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和国威,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如今一提起非洲,我们就会想到和平友好,在非洲,我们有着很多好兄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与非洲很多国家都是相互协助,相互支持。但是,将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参

  • 东京大轰炸死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战争

    在1940年之后,世界就完全变样了。1941年的12月7日,日本海军指挥官南云忠一在指挥室里的安静的等候着,因为就在几分钟之后,日本海军将要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为了这次行动,日本准备了很长时间。而另一边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在静静的等候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因为美国迫切需要一个参战的理由。事实上偷袭珍珠

  • 二战日本为什么不打印度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气焰可以说是非常嚣张的,一开始声称三个月就让我国不复存在,然而事实却是实力打脸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有目共睹的,二战不仅侵略了我国,同时还对印度实施了侵略。但是不同的是,日本打印度仅仅展开了一次战斗就放弃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1、主战场受牵制日军当时主要的作战阵地在我国,

  •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有什么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战争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其实都是在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之间发生的战役,很多人对于这两场战役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可能会把他们认错或者当场一场战役。其实中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有什么区别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是一样的。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

  •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这个明朝的火器和这个清朝的火器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值得一说的,最近很多人也都知道了,这个明朝的火器和这个清朝的火器是有对比的,最后的结果就是明朝的火器输给了清朝了,也就这么一回事了,那么很多人也都要问一问了,为什么这个明朝的火器会输给这个清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火器质量问题本来出火器

  • 北伐时的涿州保卫战有什么特点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战争

    奉系军阀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弱到极点,在1927年的时候就显露无遗。50000多人,两个师三个旅,还有重炮和飞机坦克,打个不足万人防守的涿州城愣是打了2个月都还没打进去。就这样的战斗力,哪能指望他们跟日本人硬钢了。遂成宜生将军“守城名将”之名。涿州之战的背景时间起点,是狡猾的阎锡

  • 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关键在哪里,利用了怎样的战术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上甘岭战役,可以说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争当中所打过的最为艰苦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阵地受到了范弗利特弹药量的洗礼却依然坚守着,那么志愿军到底是运用了怎样的战术呢?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关键是什么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讲解一下吧。1、反斜面战术和坑道战术。真实情况是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下我军一

  • 阴晋之战为什么不灭秦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战争

    相信很多小伙伴知道,关于这个阴晋之战,据说秦国可是派出50万大军,所以这一战,魏国可是非常厉害的战胜了。而且秦国当时可是元气大伤,但是魏国竟然并没有乘胜追击,将秦国灭掉呢?对此网上也是有很多的质疑,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阴晋之战结果此战,虽然秦军人多势众却严重缺乏武装,秦军主力的数千乘战车无

  • 明军重兵把守开原,为何努尔哈赤还能快速攻占下来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战争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准备率军攻打开原。当时明军在开原布置了重兵把守,但努尔哈赤却以闪电战拿下重镇开原,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实际上这场战役的失利,和明军大意有关。经过决定命运的萨尔浒之战后,后金从此掌握主动权,可能当时很少有人想到,后金能够以少胜多,但奇迹就是发生了。那有关开原之战的历史,想了解

  • 二战柏林投降后朱可夫为何三个月后才严明军纪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上网数字可以说是非常的惨重的,基本上苏联国内的大多数男性都已经奔赴了战场,留在后方的差不多都是女人了。而在几场重要的会战当中,苏联方面的人员损失更是巨大。就比如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双方的伤亡人数都在200万左右,甚至由于上网人数过多,无法确切的进行统计。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